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的理想信念,自己的光辉前程,赶紧将小小后退一步的左脚挪了回去,挺直了脊梁,坚贞不屈地站稳。心里却暗暗后悔,自己这两年是太过顺风顺水了,因为天子爱惜羽毛,即便言官措词如何激烈,即便心头再不高兴,他都能努力控制住怒火,不得不捏着鼻子认错,不得不赏赐他们。所以,这次一听说因崔尚书家的孙子,那个据说是曲星转世的崔小十三郎当街被人刺杀,便仗着圣和太子的宠爱,让人封了东市挨家挨户地搜查,这也罢了,甚至大动干戈,发动长安居民进行全城搜捕,太兴师动众,大大扰乱长安正常的社会秩序。最最可恨的是,连自己雇的小厮为了那一丁点赏钱,也像个探子一样,一出门儿四处张望。如今,四海升平,社会安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桩事儿来做,不料,居然一时间兴奋过头,忘记了这人不仅是博陵崔氏嫡子,还是圣、长孙无忌和卢承庆的女婿,忘了,这世家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长孙无忌正要出言相讥,卢承庆站出班列,手拿笏板,微微欠身,淡淡地问:“不知汪御史可曾清楚事情始末?”
汪御史愣了愣,昂起头,道:“听说是有歹人当街射杀武阳郡公,长安治安一向稳定,还从未听说过此类事件发生,说不得是武阳郡公过于招摇,或许是不小心在江南得罪了什么仇人吧!”
卢承庆皱了皱眉,他也在想,是否是崔瑾的仇家一路寻到了京城。崔瑾轻轻一笑,走出来,道:“多谢汪御史提醒!某一直以为自己挺低调的,平日街都要带帷帽,不料,昨日急着去给长辈请安,忘记了遮掩面目,果然是太过招摇了,下次一定改正。”
看着那张足以魅惑众生的脸,大臣们不禁呵呵笑起来。崔瑾叹了口气,继续道:“汪御史也说得极对,这几年,为了将江南打造成大唐的鱼米之乡、半个国库,某父子二人的确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为了大局牺牲个人利益也是在所难免。只是,没想到居然有人胆敢在皇城根儿下便公然行刺。不过,汪御史啊,你可想过,那能够穿透城门的重箭,是一般人能使用的么?这次是遇到了某,人年轻,手脚灵活,接住了连珠重箭。若是其他人呢?如汪御史你,如此质彬彬,想必也没有学武吧,不知是否能接住一支直面飞来的重箭?”
重箭?不少人脸色一变。只是听说有人企图射杀崔瑾,却还不知居然是如此超级恐怖的利器。想想,便是心惊,若是自己,莫说直接接住了,是能躲过都是祖宗保佑。何况,还是连珠箭呢!
程咬金忍不住问道:“小十三郎,你如如何徒手接住那连珠箭的?”若是有兵器,他也有把握将箭支扫落,但也仅仅是普通箭,而非连珠重箭,那可是要人命的玩意儿啊!他看向崔瑾的眼神如那熊熊的火焰,格外热烈
崔瑾揉揉仍有些肿痛的嘴唇,撇撇嘴,不满地道:“程伯伯,为了接最后一支箭,我的牙齿都差点崩碎了,昨日午开始,都是吃一些软食喝一点粥。”
程咬金一惊,不敢相信:“你,你居然是用牙齿咬住了一支重箭?哎呀,小十三郎,你的牙口真好啊,敢情满口是钢牙!”
不少人自觉着牙齿一酸,想象着那场景,不由摇头。武将们热切地看向崔瑾,若非这是朝堂之,都要拉着他好生询问一番了。自问,即便是最青春鼎盛时,也不敢用嘴来接重箭。
李世民不满地哼了哼,沉声道:“小十三郎,你可知昨日之行为太过莽撞,既然是发现有人放暗箭,以你的身手必是能够躲过的,怎徒手接箭呢?若射向你面门的箭没被接住,那该如何?”
崔瑾垂下眼帘,拱手道:“是微臣鲁莽,昨日祖父、叔祖和伯父都批评了微臣。当时,微臣是能够避开,但箭的必会是微臣的家人和护卫,甚至伤及街的无辜行人。所以,微臣不敢躲,不能躲。”
李世民事后也仔细了解了当时的情形,很是不以为然,在他心目,一个格山算什么,算是武珝,不过是一个女子罢了,更别提与武珝同乘一辆马车的耶娜母女了。与崔瑾的安危相,那些人死十来个、百个都算不了什么。
“总之,今后不许再冒险了!”李世民告诫道,“还有你那群护卫,也得好生敲打,如此关键时刻,居然无人前护主,养着当摆设么?”
崔瑾自然要为护卫们争辩。那人是看好射击角度的,存心要置自己于死地,哪里会容得旁人破坏。这也是在天子脚下,他们有所忌惮,不然,安排数十人,几轮箭雨一下,纵你再高的功夫都会变成刺猬。
李世民重重地拍了下御座,恨恨地道:“这些逆贼真是胆大包天,小十三郎身手不凡,所以躲过,但若是其他人呢?”
长安令将凶器呈,大臣们见之,倒吸一口凉气,那贼人与崔瑾是有多大的仇恨啊?另外,这重箭是一般人能够制造的么?众人眼不断闪烁,相互低声交流。一向只作壁观的李靖前奏道:“圣,不知这贼人是和来历?想必,不是一般的匪徒。”
李世民对崔瑾递了个眼色。崔瑾回道:“是一群想颠覆大唐政权的叛贼,如那姑苏慕容氏,他们祖祖辈辈都一心想着复国,虽然这群逆贼在吕宋和江南隐匿的数万士兵被剿灭,但据擒获的头目招供,这仅仅是他们的一半身家,另一半不知藏在何处。”李世民重脸面,更不想让人知道隐太子李建成尚有私生子流落在民间,所以,崔瑾便模糊地将事情全都推到姑苏慕容头,反正他们也有复国之心,也和那群逆贼勾结在一起。
出自江南世家的袁朗自然是知道那个姑苏慕容的,以为身流淌的血旁人高贵,一个个高傲得不行,祖祖辈辈又积累下偌大财富,所以更是瞧不江南士族,守在一座江心岛,极少与外界交往,却不料还白日做那复国梦,真是可笑。“那姑苏慕容最是清傲自大,家资极巨,一向不与人来往,居然早心存反意,着实留不得!”袁朗道。他的侄女已经许配给崔瑾的二兄崔皓杰,所以,作为姻亲的他自然不愿崔瑾被人害了去。如今,崔瑾对崔氏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崔慕,他父子的光芒,已经将其他几房完全掩盖。
不知何时,汪御史已经悄悄地退回自己的位置,尽量埋下头,尽量避开别人的视线。他好后悔,后悔自己今早吃错了药,居然敢向博陵崔氏叫板,向天子的女婿挑衅,他很想狠狠地抽自己几个巴掌。真是糊涂啊,不仅不能留下清名,还要惹来绝大部分大臣的不满。想想今后的日子,他顿觉黯淡无光,再无出头之日了。自己还想出人头地,还想给爹娘挣个诰命,还想让女儿能嫁个富贵人家。这下完了,完了,他想到那位严肃、严厉、严苛的司御使大夫崔慕,心凉透了。
见李世民凌厉的目光射向站在官最后一排、畏畏缩缩、遮遮掩掩的汪御史,崔瑾温和笑道:“圣,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汪御史听闻因微臣一人之故惊扰长安人民,在殿堂提出疑问,也是其职责所在。”
见崔瑾不仅不怪罪汪御史,还替他求情,有人皱眉不赞同,有人微笑着点头,有人觉得他大度,也有人暗道收买人心。
“但是……”崔瑾提高了声音,盖过殿内嗡嗡的议论声,众人心一惊,特别是那汪御史,刚刚抬起头,也觉得自己风闻奏是正确的、应该的、必须的,不该被惩罚,可耳边又听到了这转折词,嘴巴张得老大,心一个劲儿地乱跳。来了,来了,这位武阳郡公要算账了!
崔瑾淡淡笑道:“但是,微臣以为,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御史本人,首先得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才能树立起御史的权威。另外,弹劾之前,请做好充分的调查,了解详情,不要风闻、听说,不管是否属实,不管事情原委,凭着一腔热血进谏或弹劾、检举官吏。这样,很让人伤心的!今儿看不惯这个,你可以因听闻某事而弹劾,明儿谁与你政见不同,你也可以因风闻某人要造反而检举,你们倒是博取个刚正不阿的美名,查实属实者嘉奖,不实者不罚,不过是张张嘴的事情,半个铜子儿都不花费,但是,被弹劾、检举的官吏呢?被人误解,毁坏名声,甚至陷入牢狱,这是何等不公平?”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权力的笼子
华夏历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六零文学 《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唐代设侍御史、殿侍御史、监察御史。
大殿内,鸦雀无声。李世民微微蹙眉,他不知崔瑾这是何意。说实话,李世民也听讨要这些言官,脾气又臭又硬,无时无刻不盯着别人的错,哪怕是指甲壳这般小的事儿,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大惊小怪,整天浇别人凉水,扯别人后腿,倒别人乱。好像在他们眼里,只有不吃不喝不哭不笑的神仙才是无法挑剔的。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原本得位不正,让人诟病,所以,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为了显示自己的胸怀博大,他不得不捏着鼻子让大臣们畅所欲言,即便是对皇家、对自己有何不满,也尽管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促使自己不断修正错误和缺点,成为古往今来最贤德、最圣明的皇帝。于是,他给予御史台偌大权利,鼓励言官们要勇于、敢于揭发武百官的亵渎失职、失礼之处,揭发官吏的亲戚朋友的违法违规违纪违德行为,甚至皇帝的不当、不妥言行。有了皇帝的支持,这些言官自然对皇帝的信任结草衔环涌泉相报,甚至,不顾自我安危,犯言直谏,若你不听,那好,我撞死在这大殿之,让世人都传颂我的大无畏,虽死犹荣啊!如,原御史大夫魏征,这老家伙那张嘴是臭得让李世民吃不好饭睡不着觉,经常跟李世民对着干,这样不妥,那样不对,好像李世民全身下没一丁点儿让他意的,所以,常常让李世民下不了台,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凌迟处死。但是啊,他只能在自己的书房或内宫大发雷霆,转过身来,又让人重赏魏征,赞赏他是自己的镜子,每日照一照,便能寻找到自己的不妥当之处,哪日不照,便浑身不舒服。去年,魏征奏《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李世民非常委屈,却又只得欣然接受,然后,今年年初,将魏征迁为光禄大夫,崔慕升为御史大夫,如此,耳根子才清净许多。因为崔慕是非常务实之人,他要求弹劾官吏,必须有调查有实据,不可因个人喜好或道听途说便风闻奏,特别是关系到个人名声的问题,更要谨慎再谨慎。不过,因为主掌这御史台时间不长,而这些言官大部分都是寒门出身,很是有些骨气、硬气、臭脾气,听了崔慕的吩咐,却也没当成回事儿,依然我行我素。后来,被崔慕明的暗的收拾了几次,才稍有收敛。不料,今日,这汪御史是不是昨晚睡糊涂了,居然敢当场捋虎须,得罪皇家、世家、勋贵的得意人儿。更没想到,一向谦和有礼的崔瑾,居然笑眯眯地说言官们风闻奏事的错误的,是有害的,是不利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