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细作的禀报,崔瑾只是轻蔑地摇摇头,让贵祥传令下去,加强对府里的管理约束,告诫下,不要单独出门儿,发现有何不妥立即汇报。同时,也让媳妇儿们和弟妹们出门儿多带护卫,不要到人多繁杂的地方去凑热闹,不要相信陌生人等等。至于向李世民打小报告,崔瑾认为没必要。李世民与侯君集可是有深厚的袍泽情,没有证据的事儿,即便有证人,侯君集也不过是口里说说发发气,并未作出什么伤害崔瑾的事情不是?大不了便是说侯君集气量太小。而这又不是现在才知道,谁人不知侯君集吝啬傲气贪财奢靡小气护短等等。
不过几日日,崔瑾下职回到家。卢节神色古怪地道:“今日潞国公府送来一份礼,奴家觉得太过厚重,不敢收,但是那管事婆子道,一来是因为吾等大婚时未能及时赶回,特此补的贺礼,二是郎君举荐潞国公回京任职的谢礼,三是郎君进封国公的贺礼。管事婆子放下东西便走,哪有如此规矩的,奴家真是大开眼界了!”
拿过礼单,崔瑾冷笑。真是厚重呢!字画古籍,着实有心了。他笑问道:“节儿看那些东西可是真的?潞国公不好字,怕是不懂得字画古籍呢,小心不要被人欺骗了。”
武珝笑着捂住了嘴。晋阳公主睁大眼睛,天真地道:“都说潞国公不通理,哪里分辨得出名家字画?哎呀,合该好好瞧瞧才是。”
长孙聘婷撇撇嘴,娇笑道:“家父曾说,潞国公最不喜旁人说他不通理,故此收集了不少字画古籍,只可惜自个儿又着实不懂,只能白白地堆放在书房内看看热闹罢了。这么多年,或许也沾了不少气呢!”
几个女子,除了武珝好强一些,其余三女都温柔可人,从不说人长短,只是此次见侯君集做事太不讲究,也忍不住嘲弄了几句。
武珝笑盈盈地道:“还好,潞国公知晓郎君喜好字画,不然,依着他平素的性子,该是送美婢了。”
崔瑾摇摇头,笑道:“这份礼着实让人苦恼,收了,心里不舒坦,不收,还不知他下次会如何做。罢了,待明日我将礼单送到圣那里过过明路。盛情难却啊,便收下吧!道不同不相为谋,反正咱们与他们是毫无瓜葛的。”
吃完晚饭,崔瑾与几个媳妇儿将那些礼物清理欣赏一遍,还好,都是真品。字画各一幅,古籍一册,玉石摆件一件,珊瑚宝石盆景一件。字画古籍虽然不崔瑾收藏的,但也算不错了。玉石也是好的青玉,雕刻成青松白鹤。珊瑚却不稀罕,那几年航海收集的多了是,齐国公府哪个院子没摆一两件醒目的?连崔玦等人用的笔架都是玉珊瑚雕刻而成。再镶嵌了红宝石,更是俗不可耐。
卢节指着那盆珊瑚树提议道:“这物件咱们家不稀罕,还不如拿到拍卖行去,所得便捐给慈善基金会也好。”
崔瑾点点头,其余几女也说好。
贺兰楚石很是不解,既然准备整治崔瑾,为何还要白白送那么重的礼去?侯君集淡淡地瞟了他一眼,道:“不过是些看不用的东西,你若要,随便从库房选一箱子去。”
贺兰楚石笑呵呵地道:“那敢情好,小婿得给佩娘多挑选几件好东西。”佩娘是侯君集的女儿,性情活泼,能言善道,最得宠爱。
提到女儿,侯君集的眼神难得地柔和下来:“此次回京,某着实收到不少好东西,待会儿你回府时顺便给佩娘一箱子去,另外,还有几张地契,是给某的小外孙的,你们且帮他收着。这些年离开京城,心里虽然埋怨,但并非没有好处。领兵作战虽然更能立功,但要发财,却要提防某些人叽叽歪歪向圣告状。可救灾抢险,虽然辛苦,但要谋财却非常容易,明面的救灾物资且不说,便是趁机低价买下的田地铺子宅院一转手能赚不少,加地方孝敬的,战场抢掠容易多了。否则,某哪里甘心从南到北地奔波?哼哼,不过是将大部分赈灾物资发放下去,那些百姓便感恩戴德,还送万民伞,连某这种铁石心肠之人都不由为自己的清廉感动了。哈哈,哈哈哈!”侯君集狂笑不已,为自己轻易地得了民心,为老百姓的愚蠢。既得名又得利,何乐不为?若是能重掌兵权,岂不是更进一步?一个模糊的想法慢慢升起,令他兴奋莫名。可惜,可恨,此次回京,离兵权更远了。嗯,明日去见见张亮,听说他收了不少干儿子,此人到底想干什么?如此明目张胆,不担心被人怀疑?真是愚蠢。
见崔瑾并未将礼物送回来,侯君集既是得意又是不屑。什么世家子的清高,还不是见不得那些俗物?你说字画古籍不俗?哼哼,若是不值钱,谁还会收集?还有那玉石摆件和珊瑚树呢,可都值老多钱了,想想自己也心疼得很。只是,拿了本人的东西,便能安心么?
次日,侯君集笑眯眯地问崔瑾:“玉恒还喜欢那些字画摆件吧?哎哎,只要你喜欢便好,也算是某的一片心意,不值什么!”他大方地挥挥手。
崔瑾眼里闪过一丝戏谑,淡笑道:“多谢潞国公的礼物。所谓无功不受禄,某本不该厚颜收下的,但圣却道,长者赐不可辞,命某安心收下便是,不要多想。如此,便再次谢过潞国公了!”
虽然对崔瑾如此快便将事情捅到李世民那里,但侯君集也并不以为然,心暗道,也让圣知道自己极力亲近他的好女婿,而这小子却一再打自己的脸,直到送了重礼才作罢。让众人瞧清楚这位曲星的真面目,什么清高,什么矜持,全都是假的,那份礼,至少也得值好几十万元,亏得收得如此安心得意!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计
崔瑾表示,对侯君集的幼稚,不屑。请大家搜索(六零文学)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或许,侯君集的兵法谋略,只能是战争施行,不然,为何为人处世如此失败?莽撞,不经大脑,天真,简单粗暴。
但是,随之一件事又牵住了他的视线。在李承乾的“一再恳求”下,李泰被放了出来。李世民很是欣慰,大赞太子仁厚端庄,友爱孝悌。
李治在旁撇撇嘴,私下对崔瑾嘀咕:“还不知四王兄出来会如何折腾呢,我得替大兄好好地盯着他。嗯,看到他那副改过自新温柔谦和的模样,我全身的毫毛都竖起来了,只觉得好不怪异!”
崔瑾眼睛微微一闪,淡笑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靖江郡王闭府修书,修心养性,实乃吾等的楷模。”李泰被解除幽禁后,便被封为靖江郡王,虽然不得过去之恩宠,但也让人心头有了些想法。只是,人家的老爹心疼儿子,虽说这个儿子曾经做了错事,但不允许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今人家改过了,天天认认真真地抄写《道德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等道家经书,一个个字儿都那么专注虔诚,难道你能怀疑他是弄虚作假?
要崔瑾说,真是做戏。从那眼底不经意间闪过的一丝不甘、愤恨,从那清瘦几圈儿的脸偶尔僵硬地抖了几抖,便可看出,李泰仍需要继续修心养性。但是,人家的老爹可不如此认为。
房遗爱说得直白:“现在太子地位安如磐石,算是某人想争夺圣宠或收买人心啥的,不是已经来不及了么?何况,当年又是那样被贬为庶民的。”当年,他和李治才多大年纪,便设计将李泰弄得灰头灰脸,还被关了好些年。他深信,再经过多年的实践,早与当年有天壤之别。他眸闪耀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差点摩拳擦掌。
作为老搭档,不过是一个眼神,李治与房遗爱便达成了默契。嘿嘿,现在太无趣了,正好,正好。“对了,表兄,你把潞国公的事儿也交给我们吧,你放心,保管让他郁闷得吃不下睡不着,连气儿都喘不过来!”李治兴奋地挥着巴掌。
崔瑾白了他一眼,没有好声气地道:“你们是闲得无聊了吧?也罢,正好我也没时间去折腾这些,只是,你们做事儿时要三思,不可让人抓住把柄把自己装进去,我可不想为了不相干的人折损了自家兄弟。哦,顺便把狄仁杰和徐齐聃带,这两个小家伙太天真了些。”
房遗爱眼珠转了转,笑道:“何不让玦儿、琰儿和珣儿也实践实践,权当练手吧!”
原本想拒绝的,但是略一思索,崔瑾点点头:“也好,只是不要耽搁了他们参加童试。”
现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再加官学的逐渐推广,正式确定了大唐的科考举士制度,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目整合为进士、明经和杂科(主要考计算、律法等,可自选科目)三科,先参加童试,然后再有资格参加乡试(州试)、会试(礼部试)、殿试。童试,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小学毕业考试,乡试便是学毕业,会试即为大学毕业,层层筛选,经过天子亲自监考,成为天子门生后,最后再参加吏部的入职考试,经考核合格,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到各地方或机关政府部门,成为大唐光荣的政府官员。不是不知道这种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僵化性,不是不想参照后世的考试制度,而是目前的教育情况太落后,不得不如此。算是后世的教育制度,你能说“先进”么,还不是应试考试,逼迫得学生们小小年纪便戴了厚厚的眼镜,背重重的书包,成天参加补课和兴趣班,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为了成为“人人”!
与明清时候一样,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均为),连考三场。通过童试取得合格证明后,便获得入学的资格,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现在的官办学堂还有幼学,即童子学堂,基本学制五年),基本学制六年。当然,你也可以到私人性质的私学或学院,只要每年通过科考、岁考、补考合格,到时候直接参加乡试即可。
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三年一次,八月份举行,故又称“秋闱”,按经义(基本知识)、策问(时事及实践)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试者根据成绩可到国子监继续深造,或一鼓作气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会试于三月份举行,故又称为“春闱”,同为三场共计九天。殿试则为一天,考几道策问。
无论是童试还是乡试、会试,一律采用糊名制密封试卷,童试每天自行回家,乡试、会试设有专门的考场,一人一间小屋子,每场出考场梳洗整理,次日早再进入考场,共计要在小屋子内待九天六夜,饭食统一供应。此外,乡试和会试由专职书吏用统一的字体红笔誊抄试卷,使阅卷官员无法辨认考卷姓名、笔迹、记号等,确保阅卷公平。
提到童试,房遗爱兴趣盎然地问:“玉恒,若是我去参加科举,你说有几分把握考进士?”
自从房遗爱和李治被塞进来,除特殊情况,每日的功课都没有间断过,故此,崔瑾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储备量还是很清楚的。顾霖等人参加科考前,崔瑾也曾出题给房遗爱和李治,完整按照科举的试卷。崔瑾如实回答:“若是没有意外,可以一路通关,会试时再经过两三月的强化训练,能进入二甲,但不能保证名次。策问没问题,主要还是基础知识方面和诗赋相对弱一些。”
房遗爱一听,大为振奋。能进入二甲很不错了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