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瑾点点头,沉思片刻,道:“我有三个猜测。一是此人仍躲在长安城内,只是躲得严实,故此未能发现;二是已经改头换面,伪装后逃之夭夭;三是已经被人灭口,销尸灭迹。我提议,再搜查几日,若再无任何消息,便将明面的人撤回来吧,让某些人放松警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房遗爱和李治叽叽咕咕地商议片刻,道:“还可以经常去拜访探望靖江郡王,想必他被关在府非常孤独。还有他的岳父大人,既然他所荐非人,便应承当起责任。罢官太便宜了他不是?还是请到大牢待几日吧!”
    李治冷笑道:“阿耶若无实证,不要多打搅四王兄,但并未交代不许审问他身边的人不是?妻妾,还有他的儿女们,说不定也知道些什么呢!”
    “是呢是呢!咱们不打不骂,不过是传唤到衙门问几个问题而已。”房遗爱得意地笑道。
    吃过午饭,还没来得及采摘果子,一只金雕便传来了消息。找到张先生了,但是……等找到时,一刀致命,死不瞑目。线索断了!李治瞪大了眼,这完了?真是不甘心啊!纸条说,现场没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连第三人的脚印都没留下。而且,没有打斗迹象。在桌的茶壶内,发现里面被人下了迷药。猜测,是喝了茶,昏迷被人刺了一刀,故此完全未反抗。但那瞪大的眼,有惊恐,有诧异,或许,杀人者是他认识之人,他并未想到会被灭口。那么,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猜测,姓张的受人指使进入李泰府,至于目的,显然是企图挑起皇子之间的争斗。从龙之功,不是瞧不起李泰,即便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也根本不可能立李泰为太子。
    虽然只是寥寥几句,但崔瑾等人基本将事情原委推测了出来。李治便坐不住了,站起身,道:“表兄,我们这回去了,还是到现场去看看,说不定有啥线索被人忽视了。”
    崔瑾自然不好再多留他,一边道了“辛苦”,一边道:“你们将玦弟和狄仁杰、徐齐聃带去吧,让他们多学学。”但愿,狄仁杰能够发现别人忽视的线索。
    知道他们要回去,卢节等人连忙让人装了好些果子,特别是李治最喜欢吃的草莓。但是,李治却道他们要快马加鞭赶回去,不好带。崔瑾便道,让人随后赶车送回城去便是,顺便多摘一些,给宫里、李承乾、李恪以及自家和卢府、长孙府、武府等亲戚朋友送去。兕子一边看着人装,对武珝嘀咕道:“瑾还一心想着阿耶阿娘他们,但是这次阿耶又是如何对瑾的?哼哼!青竹,给宫里的少放一些,哦,东宫的不算啊!阿耶人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怕是吃多了倒牙。”
    卢节和长孙聘婷互望一眼,摇摇头。这次,晋阳公主是真的怨恨了圣。原本几次想要进宫去讨要公道的,但都被崔瑾劝住。
    李治等人离去。崔瑾站起身,哪里还有半点刚才的虚弱无力。知书连忙端来水盆,崔瑾洗去脸面的脂粉。不是不相信李治等人,而是因为李愔和李贞也同来。
    晚,武珝将整理出来的消息拿给崔瑾看。崔瑾扫了几眼,递给她,她放入火盆。“郎君,那人居然是隐太子余孽!”武珝很是震惊。
    崔瑾点点头:“他说,他们的少主已经不想报仇,并解散了众多从人,其余人倒也罢了,只是他深受隐太子大恩,若不报仇,此生难安。呵呵,都是被名利权势迷了眼睛。什么报仇报恩的,不过是借口而已!若是那个所谓的少主真能放下,真是他的幸运,好歹能安稳一生。从张某人处寻到的证据,有关李泰的,抄写一份交给稚奴,不要让人发现咱们暗地的势力。其余,让人按照名单分到各处搜寻,若是那些人安分守己便不必理会,但有不轨,找到证据,交给官府处置。”隐太子余孽,真是不让人省心啊。自己虽然是破坏了他们的所谓大计,但这才几年,他们又找门来。可惜,没有问出他们的少主是何人。
    晚,李治疲倦地走进书房,不料,发现书案放了一叠纸张,拿起一看,眼睛缩了缩。这是?他大声喝道:“来人!今日有谁进过本王的书房?”
    负责书房安全的亲卫连忙答道:“禀殿下,卑职并未见人进来过。您出去后,卑职等人一直值守在此处,并未离人。”让人随意进入殿下的书房,这个责任他可背不起。他开始四处查看,抬起头,突然指着屋顶:“殿下,这几片瓦好像被人动过。卑职可否去看看?”
    经搜查,在屋梁有一处灰尘被蹭掉,另外,又在院墙发现了一个浅浅的脚印。
    李治也顾不得其他,手里的证据,完全足以证明李泰即便没有直接指挥参与,但是知情的。知情不报,纵容门人谋害嫡亲长兄和妹夫,这次,看他如何脱身?
    次日一早,李治便进宫将证据交到李世民手,道:“请阿耶圣裁,还大兄和表兄一个公道!”
    李世民的手轻轻地颤抖着,不知是生气李泰还是李治。或许,两者兼有吧。以为,只要张某人被灭口了,自然便无从证明李泰参与其,最多是御下不严。“啪”地一声,他重重地将这叠纸张丢在桌,冷哼一声:“既然你已经找到证据,那代替朕去训斥一番,问他,为何知情不报,可想到兄弟情义,可想到父母养育之恩?”
    李治垂下眼帘,掩饰眼的讥讽。这时候了,居然还要维护他。这便是当爹的?难道李泰便是手心,其他儿子是没肉的骨头?这心都不知偏到哪里去了!他淡淡地道:“若是,他不仅知情,还参与甚至指使呢?”
    李世民咬着牙怒视着李治:“放肆!难道没听到朕的话?那可是你嫡亲的兄长啊!”
    嫡亲兄长?李治轻笑一声:“大兄也是嫡亲的兄长呢!为何,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便没有想到过骨肉亲情?难道不知败坏了大兄的声誉会让朝堂震荡,让爹娘心痛,让臣子离心?他,不是三岁的孩子,早能分辨是非对错。呵呵,儿子三岁时,便知道兄友弟恭,便知道孝顺爹娘尊敬长辈。他,不是自小聪慧过人,才华横溢么?”
    李世民冷冷地盯着他,但李治却埋着脑袋好不理会,让他很是恼怒,气得胸口一起一伏。半晌,道:“你去吧,多想想你阿娘,她会如何伤心失望!”
    提到长孙氏,李治微微一顿。阿娘,从未对李泰有过任何特殊的关照,还多次劝解阿耶不要太宠爱他。
    李泰看到一脸煞气的李治,听到他一句句诛心之言,气得面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最可恨的是,李治将全府的人都聚集起来,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末了,李治淡淡地道:“靖江郡王,可听清?”
    李泰屈辱地伏在地,猛然抬起头,面色狰狞,满眼的狠毒,一字一顿地道:“算你狠!”
    李治冷笑道:“作为同胞兄弟,本王为有你这样大逆不道的兄长而羞愧!真是可惜啊,好不易放出来,便又要被永远禁足了。呵呵,此次,再也没有一个张先生了吧?以后,即便是一只苍蝇,都不会被放进靖江郡王府!哦,不知这个郡王府是否能继续存在呢,朝臣们还没听说此事,你说,他们会如此想如何说?天下人,又会如何说?史书,又会如何记载?”
    见李泰的脸色越发铁青,李治哈哈大笑:“恭喜你,如今,你将恶名昭彰流传千年永载史书!”
    “扑哧”一声,一口鲜血涌出。李治迅捷地闪开,扬扬眉,不屑地道:“这气急攻心吐血了?早着呢!表兄受了多大苦,可你知道?”
    他凑到李泰耳边,低声道:“算是将你挫骨扬灰,也难消我心头之恨!你这种败类,为何还要存活在这世间?白白地浪费粮食罢了。若是我,还不如自我了结的好,免得日日受世人咒骂。”
    “你……你……”李泰按住胸口,颤抖着手指着他,“我可是你一母所生的同胞兄长,难道还不如外人?”
    “外人?”李治摇摇头,“在我心目,表兄虽非亲骨肉,但胜过手足同胞。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表兄如此,你,也如此!”当年,李治还小,但是,他可以看出,这个四王兄对自己这些兄弟其实并没有多大感情,在爹娘和外人面前对自己等人是关心得不得了,但一转过身,便敷衍极了。虽然年幼,但内心最是敏感,谁对自己真的好,谁是虚情假意,都感受得真切。真是可笑,现在他居然与自己提什么手足情深?当年,他才多大年纪,便可是谋算大兄的储君之位,可见,此人的血生下来便是冷的。同是一母所生,为何他便如此?

第五百零四章 伏诛
    与历史一样,虽然群臣纷纷进谏说侯君集之罪天地难容,但李世民却惦记着与侯君集的兄弟袍泽情,觉得他对大唐曾立下大功,故此想留下他一条命来。
    一向在朝堂极少有过激言行的长孙无忌站出来,圆乎乎的脸满是心痛,长叹一声,眯缝着眼,躬身道:“圣,侯君集有功,故此圣给予他高官厚禄,予以重用。但是,侯君集却不思君恩,恃宠矜功,粗率无检,私下多有怨言,弃前功而罹后患,贪愚之将明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即便杀之,也难消心头之恨!
    李世民沉默半晌,见自己最信任的舅兄也如此说,再看李俊、崔芮、卢承庆及其他与崔氏交好的大臣们脸满是愤恨,只得长叹一声,无奈地道:“罢了,便按律判处吧!”
    得知自己必死无疑,一直无人理会的侯君集终于慌乱起来,连连求见李世民。李世民自然是要见他最后一面的。刑部特意整理了一间房,摆放了酒菜。两人相向而坐,李世民亲自给侯君集斟酒。侯君集抖索着手,酒洒落了一桌子,好不易才送进嘴里。李世民见之,更是哀痛:“君集,某对你如何?”
    侯君集惨笑道:“圣对罪臣有知遇之恩,恩宠无。是罪臣对不起圣!不该恃宠而骄,不该恃强凌弱,不该居功自傲,不该痴心妄想,不该心存恶念。罪臣,虽万死不能赎罪。”
    晚了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侯君集便从初入秦王府开始回忆,如何跟随李世民打天下,一次次征战,凝聚下身后的君臣之情、兄弟之情。他抬起头,脸露出一丝笑意:“幸亏圣当机立断,将息王和剌王灭杀,才创下这盛世大唐。此事,是罪臣平身最大的骄傲!”这是在提醒李世民,自己可算是他登大宝的最大功臣。
    果然,李世民是念旧的,同意留下其妻和一个儿子的性命,迁往岭南。同样,贺兰楚石的妻子(侯君集的女儿)和一个儿子免死,发配岭南。
    至于李泰,除爵,继续圈禁,岳父免职。靖江郡王府一干宫人、内侍、护卫,或处死,或流放,没有一个幸免。
    短短数日,李世民便似乎老了十几岁,面色憔悴,干脆将朝政全都交给了李承乾,由房玄龄、长孙无忌辅佐,众臣直接向东宫汇报,除非决断不下,再由他决断。
    或是过度忧心,长孙氏病倒了。李承乾无论多忙,早晚都要去探望,而李治则与咸阳、高阳、新城排班轮流守在床榻前,端茶送水服侍汤药,又给她讲自己离京的那些年遇到的趣事。晋阳公主得知,也赶回了京城,进宫侍奉。见到儿女们都如此孝顺体贴,虽然心里仍然对李泰之事揪心懊悔,但也逐渐开解,缠绵十余日,终于好转。这让一直担忧不已的李世民大大地松了口气。同时,李世民也慢慢想通了,不能因为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伤害了其他儿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