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文豪-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皇太后听罢,虽是皱眉,脸色却缓和了许多,完全不似方才那般凌厉了。
    她低头,捡起了奏疏,大致看了看,默然无声。
    这是铁证,身为太皇太后,难道还说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然是缄默无语了。
    而赵王等人,虽是怒气冲冲,此时却也憋着口气,没处儿发泄,他们更加不敢多嘴,因为牵涉到的乃是前些日子的民乱,这事儿太大………无论背地里怎么说,可在这御前,说任何话,将来都要承担干系的。
    不过陈凯之这一本奏疏,却是令不少人魂飞魄散。
    这是拉清单的节奏啊。
    站在这里的宗亲,哪一个不是和琪国公府一般,暗地里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谁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根本就没人觉得自己是清白的,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平常是怎么敛财的,因此这个时候个个都提心吊胆的,生怕陈凯之查到自己什么事。
    从前明镜司即便掌握了什么,一般也不会去管,除非宫中有旨,否则只负责情报的搜集,即便是明镜司,也不会捅这个马蜂窝。
    至于其他官衙,哪里敢管,不怕死吗?
    而今不一样了。
    前些日子,陈凯之先打掉了赌坊和青楼,现在好了,连这个一并打掉,掌握了证据,便直接去拿人,接着拿着铁证送到御前,这不是要人命吗?
    此刻许多人心乱如麻,心里想着自己暗地里的勾当是否被锦衣卫掌握。
    又或者说,掌握了多少。
    背地里的这些勾当,还要不要继续?倘若不继续下去,单靠田庄和恩俸,如何维持这么大的家业,可继续下去,照此下去,天知道会不会惹来什么祸事。
    这陈凯之,便如悬在头上的一柄利剑,不知何时,便要跌落在自己头上,这家伙……是自己吃肉,连口汤都不肯给人喝啊。
    陈凯之能感受到,许多双阴测测的眼睛落在自己身上。
    他触碰到的乃是大陈某些人最核心的利益。
    可他旁若无人的样子,竟是浑不在意,反正这些人的把柄,他都了如指掌,没什么可怕的,即便没有,他陈凯之也不怕谁。
    陈贽敬忙是咳嗽一声来打断尴尬的气氛,旋即便不由说道:“即便如你所言,世子陈煌当真有罪,可他毕竟是皇亲,现在他的父亲刚刚故去,你却这般的不近人情,有什么事,不可以关起门来说,陈凯之,你就这般的非要将人置之死地,虽说国法无情,可在先郡王灵前拿人,未免也太过了。”
    如今,也只能找这个理由了。
    陈凯之却是微微一笑,朝陈贽敬一字一句的说道:“原本,我也不愿如此,这一方面,是赵王殿下非要赶人,使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其次便是濮阳先郡王薨了之后,守制期间,世子陈煌,私下饮酒,不只如此,还招了四海楼的歌女乐,锦衣卫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位世子殿下,越是关注,越解决的惶恐,身为人子,在守制期间,竟是招揽了四海楼的几个舞女,白日守孝,夜间作乐,那四海楼的几个舞女俱都交代了,有签字有画押,领她们进府的人是谁,在哪儿行的事,喝了多少酒,里头详尽无比。此事,我并没有写在奏疏里,本是想留着几分脸面,可陈煌做出此等事,若是濮阳先郡王在天有灵,倘若得知,会如何?”
    一下子,所有人呆住了。
    守制期间饮酒‘乐’,这可不是小事。
    某种程度,这个罪名,比之陈凯之方才所说的罪名还要严重的多。
    大陈尊儒,而儒家最为推崇的就是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因此才延伸出了守制的制度,所谓守制,就是父亲死了,身为人子的,若是做官,就该申请回乡守孝,守孝三年期间,不得饮酒,不得乐,当然,规定是死得,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毕竟难以忍耐,正因如此,一般人背地里做了什么,也没什么人去苛责和过问。
    只不过,这等事摆在了台面,就不同了,这是大不孝啊。
    太皇太后果然面上铁青起来。
    国朝以孝治天下,为何是孝呢?就如太皇太后,之所以能够干政,合法的地位来源就在于她的辈分高,她是摄政王的母亲,是皇帝的祖母,摄政王和陛下是孝顺的人,自然对此不该有任何质疑,因为为人子孙的,是决不可质疑自己父母和祖宗的,否则……就是大不孝了。
    倘若今日,对陈煌轻轻的放过,这岂不是说明宫中忽视了孝道吗?
    太皇太后娥眉轻轻一皱,嘴角浅浅一勾,露出一抹弧度,竟是冷冷说道:“若果如此,这便是禽兽不如了,陈凯之做的好,这样猪狗不如的东西,就该法办,此事,锦衣卫接手,断不可心慈手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赵王,你觉得如何?”
    陈贽敬已是大惊失色,虽然觉得陈凯之有些过火,但是他并不傻,立即意识到那陈煌已经踩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忙道:“儿臣附议。”
    太皇太后左右顾盼,目光环视了众人一眼,便唉声道:“真真是想不到,他的父王,才刚刚故去呢。宗令府即日,直接革了他的籍吧,其他的,让锦衣卫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那宗令陈武心里嘀咕,虽有些不甘心,可是也无可奈何呀,要知道,守制期间偷偷娱乐的人可不是少数,只是平时没人追究罢了,这陈煌,是真的倒了大霉,正撞到了枪口上,只好附和着道:“遵旨。”
    太皇太后顿时显得心情不悦起来,她忍不住敲了敲案牍,眼眸深深的眯了起来,旋即便语重心长的朝众人说道:“你们,也要引以为戒,万万不可效仿这样的人,大陈的宗室,是天潢贵胄,是天下人的楷模,倘若连宗室都如此,还指望着军民百姓知道忠孝节义吗?”
    宗室们俱都哑了火,没料到陈凯之竟在这事上做文章。
    这简直是绝了。
    陈凯之趁此机会道:“娘娘,其实锦衣卫这些日子,确实查获过不少的蛛丝马迹,有为数不少的……”
    说到这里,他谨慎的禁口。
    太皇太后则冷冷道:“有不少人都和这陈煌这般不堪是吗?”
    “是,自然,似陈煌这般过分的,虽是有,却也不过,何况,锦衣卫人员不足,也难以取证,只是臣窃以为,娘娘那一句宗室该为天下人楷模这话,却是没错,若是宗室自己都不堪了,还奢谈什么教化。除此之外,儿臣在想,若是陈煌被革了宗室,那么这濮阳先郡王的爵位……只怕就闲置了,臣听说,濮阳先郡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陈煌乃是独子。”
    宗室就是如此,濮阳先郡王即将要安葬,得有王陵,有了王陵,就得有庙,有了庙,就得有子孙供奉,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若是有一支绝嗣了,就如这濮阳先郡王一般,虽有儿子,可儿子获罪,自然也就成了白丁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去承袭爵位,供奉王庙的。
    那么……一般的情况,都得寻找宗室的子弟过继过去,好承袭这个爵位,无论是皇族还是平民百姓,大多数,都是这样的风俗。
    眼下先郡王还没有下葬,而今算是没有了‘儿子’,这个时候,该谁去守孝,谁去扶棺,这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七百五十一章:大功告成
    图穷匕见。
    陈凯之平静的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猛地,似乎有人反应了过来。
    陈凯之对琪国公府显然是早有预谋,这么多翔实的罪证,断然不会简单,花费这么多的心力,这么多的功夫,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将琪国公府上上下下查了个底朝天,就只是为了整一个世子?
    这显然不是陈凯之的风格,这么大的动静,只会抓一个陈煌,没有人会相信的,或者说,陈凯之的资源是有限的,锦衣卫不可能只盯着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去查,按理来说,这京里比琪国公府重要的人多的去了,现在突然对琪国公府发作,实是匪夷所思。
    可陈凯之所提出来的,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时间紧迫啊,谁来承袭爵位呢?
    难道真让先郡王就此绝嗣,死后凄凉,到时连祭祀的后人都没有?
    太皇太后深看陈凯之一眼,随即目光一转,看向众人,才冷冷唤道:“陈武。”
    “臣在。”陈武乃是宗令,宗室里的事,自是归他管的。
    现在陈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来,自然是少不了问问他了。
    太皇太后娥眉微微一挑,淡淡问道:“你怎么看?”
    陈武想了想,才一脸郑重的说道:“镇国将军陈鑫,有两个儿子,次子陈静,似乎……似乎还过得去,不妨就将他,过继给先郡王。”
    太皇太后颔首点头,扫视了四周一眼,浅声问道:“诸卿没什么意见吧?”
    “臣有异议。”陈凯之这时站了出来,一脸郑重的分析起来:“陈静的人品,臣一无所知,不过臣对先郡王可是仰慕的紧,他生前也算是享尽了富贵,只怕死后凄凉,倘若这陈静,也如陈煌这般,是个不肖子呢,他本就不是先郡王的血脉,若是再不肖一些,只怕对祭祀之事,就更多有怠慢了,琪国公府既要续存,总要择选宗室之中有德之人承袭,方是最好,臣自执掌锦衣卫以来,也知晓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私,知道的越多,越是觉得触目惊心,臣以为,当选择读书有德的宗室承袭琪国公之位,方才可以给先郡王一个交代。”
    读书……有德……
    坐在一旁的几个内阁大学士,居然下意识的颔首点头。
    读书……在大陈是神圣的事,内阁大学士,就是靠着读书出来的。
    而读书,往往是和有德联系在一起的。
    毕竟,天底下除了宗室贵不可言,可这读书人,却都是和皇族共治天下的人,他们掌握了舆论,自然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放在这里,陈凯之的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现在要找人承袭爵位,有了陈煌这个不肖子的前车之鉴,自然要谨慎一些,不能再出差错了,否则再来一个服丧期间喝酒作乐的家伙,这还了得,先郡王死不瞑目啊。
    太皇太后似乎也认同这些话,她扫视了宗室们一眼,似乎想询问他们的意思。
    这个时候宗室们想要反对,却又发现没有资格反对。
    其实就算是陈武,现在也不敢打任何包票,他敢说他推荐的那个陈静就一定是个有德的人?他今日若是敢极力举荐,明天说不准锦衣卫就四处出动,天知道到时候会揭露出多少这陈静的阴私出来,最后若真是个混账,他这举荐的人,也脱不了干系。
    所以虽然陈武心里觉得不妙,赵王也觉得陈凯之这家伙定是心里藏着什么阴谋,不断给陈武使眼色,大抵是希望陈武能够坚持己见,可陈武思虑再三,还是缩了,乖乖的垂着头,一副假装没有看见赵王的样子。
    赵王将陈武无视自己,心里那个气呀,竟是咬着牙,冷冷瞪着陈武。
    陈武依旧假装没看见,继续保持着沉默。
    陈一寿此时却笑了笑:“不错,人读了书,就明理,若是书读得好,想来品性不会太坏,宗室之中,就有不少读书读的好的,臣也以为,如此甚好。”
    姚文治捋须,含笑着点头:“臣也附议。”
    其余两个学士,这时候自然不能说什么,纷纷颔首点头,在内阁大臣们的心里,读书人便是自己这类人了,自然是鼎力支持的,没有任何异议。
    本来这是宗室的内部事务,不过现在牵涉到了读书,意义就非凡了。
    内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