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文豪-第5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贽敬道:“到时,本王第一个联名,合咱们宗室之力,就不怕事不成。”
………………
这一场宗室内的考试,倒是别开生面,京里报考的宗室并不少,竟有两千多个子弟。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五其他的,单这公爵的田庄加上朝廷的俸禄,都足够衣食无忧,逍遥自在了。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都是摩拳擦掌,读过书没读过书的,人人都想要试一试,不试白不试,谁知道会出什么题呢,若是当真能中,这就是一下子翻了身啊。
报考的人,几乎将宗令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人山人海,这些人有穿着绫罗绸缎的,也有穿着布衣显得寒酸的,还有留着白花花胡子的,这是来给自己孙儿报名,宗令府在往日的时候,从不曾有过今日这般的热闹,毕竟这宗令府平时来的人少,一般都是比较近支的皇亲才偶尔会来,至于那些是贫贱和过的不如意的,宗令府懒得理,他们自然也懒得来凑热闹,谁知道会不会给白眼呢?
书吏们记下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密密麻麻,看得骇人,据说连近畿的宗室也都来了,有人是赶了一天的路,有人显得志在必得,有人是重在参与,有人恨自己当初没有读什么书,也有人自觉地自己不凡。
龙生九子,而今这里,虽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却隐然如众生相一般,彼此吆喝,各有盘算。
陈武对此,并不太热心,他既得暗地里为那联名的事烦恼,另一方面,也在猜测,陈凯之到底勾结了哪一个宗室,想要图谋琪国公之位。
第七百五十三章:入宫报喜
很快,这些名册便落在了姚文治的案头前。
姚文治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名字,也不禁摇头苦笑,五喝茶,自己不可能驱赶陈武吧,因此只能让他坐了,反正当他是空气便行了,其他的不管了,只好眯着眼继续睡了。
不知不觉中陈凯之在后半夜睡醒了,惺忪的擦擦眼,下意识的问道:“什么时辰了。”
一旁的书吏道:“护国公,已过了子时了。”
陈凯之便道:“真是惭愧的很,让姚公等人费心思了。”他起身,想要看看这卷子阅的如何了。
那陈武也是浑浑噩噩的样子,一见陈凯之起身,顿时打起精神,也站起来,他是生怕陈凯之有什么阴谋,这家伙肯定是想要谋夺公位,或者替人作弊也是未必。
因此那陈武格外紧张,一双眼眸竟是直直的盯着他看。
陈凯之则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抿抿嘴,什么都没有说,疾步到了堂中,便见姚文治和阅卷官们正在低声说话,姚文治看了陈凯之来,含笑道:“凯之,你倒睡得踏实,这卷,你来阅吧,老夫是实在撑不住了。”
“不可。”陈武立即发出异议:“护国公和我一样,都只是副主考,岂可做主,姚公得辛苦一些。”
陈凯之朝陈武看了一眼,旋即便冷笑道:“若是陈宗令觉得不妥,可以和我一起阅卷嘛,难道不该体恤一下姚公吗?”
陈武脸都绿了,他哪有什么学问,说难听点,字是认得的,可文章作的好不好,他是两眼一抹黑,这若是和陈凯之一起阅卷,要是被他耍了,岂不是被人看笑话了。
于是陈武竟是正气凛然道:“还得姚公来,否则出了岔子,可不是好玩的,宫中那儿可不好交代,何况,若是传出什么,下头宗室们若是闹起来,谁也吃不了兜着走。”
姚文治深深的看了陈武一眼,心里摇摇头,似乎对这位陈宗令很失望,于是道:“好吧,好吧,老夫亲自来。”
陈凯之则是哂然一笑,看了陈武一眼,不禁伸了一个懒腰,才淡淡说道:“那我继续回去睡觉。”
转身便走。
陈武立即跟在陈凯之的身后:“我也去。”
到了天光,数十个大儒,加上姚文治,终于将卷子阅完,大门开了,陈凯之出去洗漱,封存的卷子已经拟定了名次,姚文治一脸疲惫,却不得不和陈凯之、陈武二人一道入宫。
陈武觉得这个过程似乎陈凯之没有插手的余地,心里才放了心,他其实是一宿未睡,都在盯着陈凯之,现在也觉得精神恍惚,跟着大家出了学宫,坐在轿里打了个盹儿,便被人叫醒,说是宫中到了。
他顿时觉得自己头更是昏昏沉沉,仿佛要裂开一般,却不得不下了轿子,和姚公、陈凯之三人步行入宫,至万寿宫之后,通报一声,随即觐见。
太皇太后早在这里,想不到慕太后和无极皇子也在。
无极皇子也披着太皇太后御赐的披肩,和陈凯之的款式一模一样,他依旧还是一副慵懒的样子,白皙的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容,朝陈凯之看了一眼,微微点点头,陈凯之则朝他也点了点头。
接着,三人行礼,姚文治道:“娘娘,臣等不辱使命,总算,此次考试得以圆满结束,臣等已选定了十六封试卷,都是名列前茅者,还请太皇太后过目。”
无极皇子便站起身,客客气气的接过了姚文治的试卷,接着送到了太皇太后的案头。
太皇太后眼眸微微一转,看了众人一眼,才笑吟吟的道:“据说,外头不少人说此举堪称一段佳话呢,陈凯之这个倡议好,为宫里争了脸面;倒是……却不知今日,谁的学问最好。”
她撕开了封存的卷子,取了第一份,看了一眼,接着便漫不经心的道:“陈阳新……这陈阳新可是何人啊?”
陈武一听,顿时眉飞色舞,这个人,当初就是他认为最有希望的,想不到,此次竟真得了头名,真是皇天不负啊,这个人,自己认得,绝不可能和陈凯之有什么牵连,陈凯之这一次的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哼……
陈凯之千算万算,还是算不到他们当中也有这样会读书的人才吧。
真是活该,机关算计,安排了这么一个局,却依旧没得到便宜。
想安排自己的人进入宗室,门都没,简直妄想。
陈武想到陈凯之计划落空了,心里很得意,因此他忙是说道:“这陈阳新乃是镇国中尉陈文浩的三子,自幼就聪明,据说七岁就会作诗了,在宗室之中,也算是出了名的。”
“既如此,那么就是他了,让他来承袭爵位吧,明日,让他入宫,哀家要亲自见他。”太皇太后点点头,又看着其他的试卷:“至于其他人,都依名次,授予爵位,还要发出邸报,要咸使天下闻之,也让天下人知道,连咱们皇族,尚且如此崇文,如此,这教化就推行的通了。”
陈武兴高采烈,忙道:“臣等遵旨。”
他抢先了一步,心里暗道好险,而自己,也可给赵王殿下一个很好的交代了。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一脸疲惫的姚文治,朝他含笑道:“姚卿家想必很是辛苦吧,你们都辛苦了,陈凯之,你也辛苦。”
陈凯之心里想说,其实我一点都不辛苦,昨夜睡得很熟,当然,这话不敢出口,只是含笑着道:“臣等辛劳一些,本是理所应当,唯独姚公,本就年迈,竟还如此操劳,他是主考,干系至大,因此一刻都不敢怠慢。”
太皇太后嘉许的看了陈凯之一眼,面容里露出满意的笑靥,随即便点了点头道:“就这么办吧,噢,对了,无极方才还说,他见了你,一见如故呢。”
陈凯之抬眸看了陈无极一眼,也不知陈无极到底说了什么,不过见母后脸色平常,想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于是笑吟吟的道:“这是自然,想来是因为臣与无极皇子年岁相仿的缘故吧。”
第七百五十四章:决战
太皇太后不疑有他,朝陈凯之颔首点头:“是啊,所以你们亲近亲近一些。”
陈无极便长身而起,笑吟吟的道:“孙臣知道了。”
陈凯之则不好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似乎显得心情不错,便又指了指案头上的试卷,朝着众人含笑道:“明发诏书吧,这是好事,得昭告天下不可。”
待入宫报了喜,姚文治三人退出万寿宫,姚文治显得疲惫到了极点,陈凯之见他脚步有些虚,便搀住他,姚文治抬头,见陈武已匆匆去了,便笑了笑,捋着须淡淡说道:“还是护国公体贴入微,护国公,此番,你的胃口不小啊。”
“什么?”陈凯之故意懵懂的样子,一脸不解的看着姚文治。
姚文治见陈凯之不愿说实话,也不恼,而是淡淡一笑,朝陈凯之徐徐开口。
“其实宗室里头呢,老夫和你说句不当说的话,在老夫眼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可话说回来,这宗室本就是靠着血脉来连接的,你可知道,早在数年之前,赵王殿下便极力和老夫结交,可老夫却从来没有和他有过任何过份亲近之举,你知道为何吗?”
难得这个老狐狸,今天居然肯说一些掏心窝的话,陈凯之自然很愿意听听,于是便含笑着说道:“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既然姚公既然不肯接受赵王的好意,定有自己的心亲自草拟的,此人信得过,历数了陈凯之十三大罪,足够了。殿下什么时候要,我去取来,给你看看。”
陈贽敬摇摇头:“这其实都是细枝末节,倒没什么大的妨碍,重要的是联名,要有分量,要让人知道,宗室忍陈凯之很久了,现在是怨气,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陈武小鸡啄米似得点头:“明白,请殿下放心,若是联名其他的,大家都还有所疑虑,唯独这个,许多人却是极踊跃的。”
“他们当然踊跃。”陈贽敬突的苦笑:“反正是法不责众,而且是本王打头,整垮了陈凯之,他们都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自此之后,可以继续逍遥,就算真的天塌下来,不还有本王顶着吗?”
他踟蹰了一下,心里不禁在想,可惜,王叔不在京里,却是去了倭岛,倘若这个时候,王叔尚在,有他老人家来布局,自己就更有把握了。
不过现在细细想来,似乎……也没什么纰漏,他眯着眼:“是该彻底算一算这笔账了,这几年来,本王这口气若是再憋着,非要减寿不可。”
第七百五十五章:杀敌一千
这几日,陈凯之都很忙碌。
几乎是脚不沾地的在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之间来回走动。
北镇抚司已经建起了一个架构,这个机构因为是新立,组织架构还算是精干。
因此,这里也没有什么弊端,不过对于现在的陈凯之而言,锦衣卫能有今日,靠的显然不是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大陈朝,陈凯之带着锦衣卫确实动摇了整个大陈的权力平衡,可这一切,却都建立于而今宫中的斗争罢了。
可一旦这斗争偃旗息鼓呢?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万颠不破的道理啊。
陈凯之并不愚蠢,他的目标很明确,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想要使自己最后不陷入被动,占据主动权,诚如晏先生所言,他必须得成为一个不倒翁,而后,才能等待时机,伺机而动,夺取一切。
只有他的力量足够强大了,才摧垮一切,所以他现在的目标,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的队伍,让自己越发强大,强大到坚韧不催。
济北,必须得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经济循环。
也就是说,必须得有足够的钱粮。
但钱粮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济北的盐场,盐场产盐,最后再制成精盐,再经过各国的商贾,输送到各处。
除此之外,济北依旧用配额制,采取搭售的办法,建立冶金和纺织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