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文豪-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发觉,这胎记,和记述的一模一样。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陈凯之看着目瞪口呆的汝阳王,随即一字一句的道:“我叫陈凯之,今年,也恰好在这个岁数……”
汝阳王竟觉得自己的意识有些模糊,他良久,才从喉头发出了声音:“你……方才是真……真龙天子……”
陈凯之摇了摇头:“至今为止,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
“一定是。”汝阳王激动的眼泪模糊,哽咽着道:“一定是的,只有你,只有你有这胎记,这天下,再没有人有如此天生的胎记了,你……你是皇太子……哈哈……哈哈……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啊……”
汝阳王眼里泪水夺眶而出,颤声道:“想不到,老夫找了十几年,兜兜转转,原以为再无希望时,竟……殿下……”他抬眸,紧张起来:“还有谁知道此事。”
陈凯之道:“慕太后,以及几位先生。”
汝阳王先是紧张,随即松了口气:“晏先生这几人?明白了,老夫明白了,老夫明白,为何他们肯甘心为你驱使,当初,老夫得知晏先生他们竟成了殿下王府中的门客,竟还一直想不通,可现在,一切都明白了。”
汝阳王大喜若狂样子,可他的表情变化越是明显,这脸上便越是显得恐怖。他良久,想起什么,突然道:“殿下说的不错,我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这一步,现在……”他眼里掠过无数复杂,最终厉声道:“是到了血债血偿的时候了。”
陈凯之则看着汝阳王,见他一脸欣喜的样子,眼眸不禁微微一暗,正色说道。
“你告诉了本王你的秘密,而本王,也将秘密告诉了你,到了如今,也算是开诚布公,那么,现在并不急着谋划什么大事,首先你得告诉我,你的背后,还有什么人?”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汝阳王这些年到处联络,当初,竟还控制了赵王,那么就说明,他一直都在积蓄实力,陈凯之又不是傻子,没事告诉别人真相,他要的,是汝阳王拿出他真正的底牌出来。
汝阳王依旧还在激动之中,慢慢的,才渐渐的平复了心情,他凝视了陈凯之一眼:“有一份名册,是所有对太皇太后早就心存不满之人的名册,这些人,要嘛是地方上的郡王,如现在的东山郡王等人,他们在外,大多掌着兵马,有的管理着地方,除此之外,还有各地不少的豪族,这些人,人数不下百人,有州府的官长,有地方的镇守,这些人,统统都还算可靠。除此之外,便是衍圣公府,衍圣公府的文成公,一直认为太皇太后……”
陈凯之挑挑眉,淡淡否决掉:“文成公……这个没什么用。”
汝阳王方才记起,陈凯之竟也已成了文德公了。
陈凯之继续追问道:“京里呢,京里有多少人?”
“老夫已联络的,愿与老夫相约的大抵有数十人,这京师乃是杨家最关注的所在,信不过的,实不敢接触。”
陈凯之颔首点头:“名册,请老王爷尽力的写出来,除此之外,老王爷还知道什么?”
汝阳王犹豫了一下:“还知道一件事,那便是,太皇太后,不过是一枚棋子。”
“嗯?”陈凯之奇怪的看着汝阳王。
汝阳王冷笑道:“殿下想想看,太皇太后在数十年前,还是女子的时候,并没有掌握杨家,不过是杨家一个未出阁的女儿罢了,她凭什么可以布置一切呢?又凭什么可以差遣人,做出如此可怕的事呢?所以,老夫当时便怀疑,太皇太后,不过是一枚旗子罢了,真正布置这些人,定是另有其人,正因为如此,老夫便循着这个线索曾探访过,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太皇太后的父亲,杨老国丈身上,此人在姓杨的这蛇蝎女子入宫之后,便一直隐居,就在十年前,便已病亡,可后来,我方才知道,其实……他并没有死。我偷偷和人挖过他的坟墓,坟茔之内,并无尸骨。”
陈凯之不由一怔,似乎有道理,不过想到杨老国丈居然玩起了诈尸的游戏,他不禁困惑,旋即便失笑起来:“他既然活着,为什么要诈称死了?”
“不知。”汝阳王这一次倒是回答的很干脆。
陈凯之却是摇摇头,眼眸深深的眯了起来:“无论如何,此人并不重要,无论故弄什么玄虚,终究还是靠实力来支撑,只要能铲除杨家,他活了还是死了,又有什么关系?”
第八百四十四章:议政
次日一大清早,一个名册便落在陈凯之的案头。
这琳琅满目的名字,陈凯之绝大多数都有印象。
若是再结合锦衣卫的某些资料,大抵里头的每一个人,底细都可以摸得清楚。
陈凯之大致看过之后,心里有了数,那汝阳王已是走了,他能做的,也只是联络这些人,做好最后的准备。
陈凯之吃过了早点,便匆匆赶至宫中。
今日并没有廷议和莛讲,不过陈凯之被告知,今日的议政,竟在正德殿举行。
陈凯之一路至正德殿,便发现,来的大臣不少,有数十个之多,陈凯之与他们一一点头,旋即便优雅落座。
陈无极和太皇太后未至,陈凯之便也索性眯着眼,一副打盹的模样。
良久,方才听到有人唱喏。
“太皇太后到。”
陛下竟没有来,陈凯之张眸,便见太皇太后徐徐而至,众人纷纷行礼。
太皇太后升座,左右四顾一眼,便朝众人开口说道。
“今日陛下身子有恙,就不必等了,北静王……”
她先看向陈凯之。
陈凯之心里隐隐感到不安,这无极肯定是被她控制住了,可此刻他却没露出什么神色,而是平静的点头:“臣在。”
太皇太后看着他,一双眼眸透着冷意,面容上却是一副笑吟吟的样子。
“王世杰谋反一案,审的如何了?”
面对这样的太皇太后,陈凯之已经习惯了,不觉得奇怪,而是朝她淡淡说道。
“至今还没有什么眉目,不过臣相信,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娘娘若是关注,臣一但有什么眉目,自会命人来禀奏,也免得太皇太后为此担心。”
这话的意思,别有深意。
这事呢,你别操心,他能做好的,若是有什么他也会告诉她。
这是表面的话客套话。
太皇太后心里很清楚陈凯之的意思,她没恼,竟是莞尔一笑,一脸不相信的说道:“哀家看,你定是已经查出了点儿什么来吧。”
陈凯之面无表情,他不知道太皇太后到底是知道了一点什么,又或者是,她这是故意试探自己。这个女人能将汝阳王,先帝等人玩弄在股掌之间,自然是手段颇多的。
所以,陈凯之必须表现的平静,决不可露出诧异的模样,如此一来,反而露出了马脚。
太皇太后随即便又笑了,一副神色淡淡的样子:“哀家记得有一句话,叫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今日呢,却是北静王审王世杰,怕也使乱臣贼子们担忧。不过,哀家唯一所虑的是,北静王若是审出什么,譬如这王世杰之上,还牵涉到了什么人,而恰恰此人,是北静王都招惹不起的人,这……可就糟糕的很了,北静王殿下,还敢让此案真相大白吗?”
陈凯之面无表情:“臣奉旨行事,何况,谋反乃是十恶不赦之罪,无论是谁,但凡有牵连,臣便敢拿人。”
“这就好。”太皇太后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副很是满意的样子:“哀家听了北静王的话,可就放心了。好吧,现在该来议一议事了,姚卿家,你说罢。”
姚文治上前,道:“娘娘,近来济州、登州、莱州等地,有人来报,说是附近海域,出现了倭寇,倭寇袭了登州的几个村镇,随即扬长而去,驻扎在登莱等地,乃是北海郡王,北海郡王虽是出动了兵马,可倭寇来无影去无踪,等朝廷的官兵一到,他们便已扬帆出海了。此次,罹难的军民百姓有七百三十九人,其中,倭人还俘去了四百多女子,登莱等地,已是哀鸿遍野。”
“有这样的事?”太皇太后一脸冷漠,眉头深深皱了起来,厉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下旨北海郡王,让他加强防范,山东诸府都出了海患,这还了得。”
“若是放任不管,这登州、莱州、济北、济州等地,可一日都别想安宁了。可话又说回来,倭寇不是一直都在袭击北燕吗?怎么突然之间,竟是袭击山东诸府了?”
姚文治沉默了一下,随即道:“老臣以为,可能和济北有关?”
济北乃是陈凯之的封地,一直都是陈凯之的大本营,陈凯之虽从未去过济北,可这些年来,一直都在为济北规划,而且身边最信得过的人,也都逐渐迁至济北,因为京师内部的勾心斗角,甚至连荀雅诸人,也都迁去济北了。
陈凯之虽面无表情,可此时,脸色却阴沉的可怕,这恶妇到底想做什么,竟是从他的封地动手脚了。
“怎么会和济北有关系?”太皇太后笑吟吟的道。
姚文治确实细细的汇报。
“消息是昨夜子时传来的,老夫连夜,便与兵部诸公相商,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近年来,济北崛起,已是愈发的富庶了。这济北之地,不比其他地方,自北静王得了封地之后,那儿原本日渐荒芜,因为燕人大量的迁徙了人口,以至济北十室九空,可随后,北静王将许多工坊迁至济北,有了工坊,自有许多匠人,何况,那儿有特产精盐,又生产了大量的布匹,以及精钢,现在据说又开始建窑,烧制陶瓷,成为了通衢之地,燕人、吴越、楚人的商贾,俱都杨帆,自水路和海路至济北互通有无,那儿粮产并不高,可每日交易的银钱,却是骇然,据说济北收的并非是粮税,是直接采取的是银税,正因为如此,现在济北已经传出许多传言,说是济北遍地金银,富甲天下。”
姚文治说着,便顿了顿,看了陈凯之一眼,才继续说道;“北静王,老夫说的,可没有错吧,据闻济北的银税,便足有两千万两以上,而且愈来愈多,天下银钱,俱都流入了济北。”
这个没什么否认的,因此陈凯之颔首点头。
济北的情况,和天下各国都不一样,别的地方,收的都是实物税,譬如对农人,朝廷一般收取粮食作为赋税,倘若是布商,则采取十抽一之法,用布来当做税收,除此之外,还有各地以贡品的形式,将茶叶、陶瓷,统统当做税收。
正因如此,大陈的税收里,真正的白银收入,不过数百万两而已,可粮食、布匹、陶瓷以及茶叶,却是数不胜数。
陈凯之之所以收银税,开这天下的先河,本质上,就是为了以商为本的需要。
可也正因为如此,这奠定了济北的繁荣,毕竟来往的商贾,都用财货进行交易,这使得流通开始变快。
姚文治随即又道:“济北现在据闻,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是吗?”
陈凯之依旧点头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他否认不掉的。
因为精盐和精钢的垄断,再加上无数衍生出来的工坊拔地而起,使无数的白银流入进了济北。
现在济北拥有的金银,已是一笔极大的数目了,甚至比各国的国库,都不遑多让。
即便济北不曾有大陈这般数不胜数的谷仓,也不曾有北燕那般,数之不尽的牛马,更没有吴越的国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以及丝绸,可单以储银而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