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10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道理说,作为盟友,徐杰应该给美英法三国一些提醒。但是介于英国人在季风行动之前做的实在是太不地道了,徐杰也有心让英国人吃个亏。而且经历了这场比历史上2战规模更大的战争后,日不落帝国也终将会陨落。徐杰还盘算着如何从帝国腐朽的尸体上分一杯羹呢!比如说现在英国人的马来亚就是个不错的地方,如果能纳入到华夏的控制范围内的话,整个马六甲海峡就成了华夏的内海了!想让英国人吐出更多的好处,就首先要让德国人把他们打得足够痛!所以徐杰想了想绝对还是算了吧。反正2战开始时华夏不打算立即介入。让英国人和美国人发愁去吧!
除了fw190之外,徐杰对德国人的喷气式飞机还是有些担心的,历史上德国人的喷气式发动机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寿命太短的问题,虽然到目前为止徐杰还是搞不明白到底是德国人手艺不到家还是缺乏资源。如果是前者的话,德国喷气发动机应该不会有啥大的变化,而如果要是后者的话,恐怕问题就严重了,即使一切都按照历史上的me262的设计,如果能有一台靠谱点的发动机的话,那再厉害的螺旋桨飞机打起来也困难啊!每小时高达850千米的速度,比最快的p51h都高了100公里啊!
而当一张据说是德国新式喷气式飞机的设计草图放到徐杰桌子上后,这个活像一个采用了后掠翼布局的流星式战斗机的东东可把徐杰吓了一跳!徐杰虽然不懂喷气式飞机气动布局,但是至少他知道me262的悬挂式发动机舱的阻力是比较大的。流星的布局虽然不怎么好,但是至少发动机舱的布局好一些,看来华夏山寨的米格15要快点了,有时间还要催促一下英国人,先把复杂的涡扇发动机放一放吧,集中力量搞出一款功率比较大的离心式发动机再说吧!华夏的喷气式战斗机等着下锅呢!华夏也不是没有研发过自己的喷气式发动机,但是奈何和英国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按照科研部门的规划,在3年之内,华夏能完成1200公斤的推力的离心式发动机就不错了,使用寿命也就在100个小时左右,这个性能和后世推力2270公斤,寿命将近200个小时的尼恩发动机相比差距可谓巨大,虽然尼恩出来的很晚,华夏搞下去的话性能肯定会有提升,但是本着稳妥的原则,两条腿走路是必须的。在开打就是国战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最后一方面就是德国人的制导武器了,这个最近没传出什么消息,不过也不能大意。电子干扰和对抗研究还要加速,否则的话,一艘航空母舰直接被x弹一转头拍死的话,那就损失大了。从历史上来看德国人采用的多是无线电指令制导,采用线导的方式比较少。干扰的话成功率应该会比较高,不知道德国人的雷达研发的如何,如果德国人成功的在战时列装大量的微波雷达的话,那么对雷达干扰的研究工作还要加强。
感谢书友zhouyu1976、飞跑的小猪的打赏,以及书友130529205827136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季风之后是海啸
“将军,您好像对即将展开的攻势并不是很有信心啊。”在众人都退散之后,法肯豪森小心的关上房门后对克鲁格说道。
“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意识到了这场战斗打下去意义有限。你知道吗?政府需要的是一个体面的结局。而这个结局不一定非要用鲜血去换取。华夏需要的只是保住他们在伊朗北方的自留地就可以了,他们一切行动的核心都是围绕这一点炸开的,包括这次剑指基尔库克。这场战争双方都留了太多的血了。用谈判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何非要用血与火?这对我们未来的战争很不利,数年时间培养的高素质官兵就这样拼光了。我有一种预感,这场战争结束后,最多2年到3年的时间!大战将最终爆发!”克鲁格揉了揉有些发麻的太阳穴说道。
德国不惧怕和任何大国开战,即使是和美英华夏一起打德国人也会露出一丝怯弱。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轻重缓急,德国的军备生产显然没有跟上战争的脚步,无论是意大利战争还是伊朗战争,其消耗都超过出了德国最开始的预期。尤其是伊朗内战,德国人从来没想到过先后投入了10个师以上的精锐陆军和4000多架飞机后依然无法解决这个中东的弱国!更没想到华夏会不惜血本的为伊朗和德国死磕到底!即使日后双方要决一胜负,但是现在的德军在装备和准备方面显然都要弱于华夏,所以德国人宁可忍一下,等到各方面都达到巅峰之后再找回来场子!
虽然德国从高层到一线军官已经萌生了退意。但是并不代表南北两个集团的德军在即将到来的攻势行动中会手软!相反,这一次在仔细研究了战场的经验教训。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德国陆军打出了自从1战结束后最高程度的诸兵种合成攻势!各兵种配合之完美,攻击计划之流畅让作为敌人的华夏也不得不竖大拇指!在这最后一击中。德国部队可谓是竭尽全力!
克鲁格非常清楚双方的优劣势,华夏装甲部队的硬件指标是德国陆军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一次会议中,他曾经直言不讳的说过,只要华夏能在德军的突破点处集中起来一个营的29型坦克歼击车,那么德国装甲部队将在齐腰深的血水中突破对方的防线!自从这款战车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它就是德国装甲部队最大的噩梦!低矮的车体、厚实的装甲、洗礼的火炮。毫无美感可言的外形设计加在一起构成了这款在德军内部被称为犀牛的致命武器!德国人的装甲矛头对于对方的铁壁防御没有太大作用,就连德军自己都承认,单纯依靠装甲力量很难突破对方的防御。
德国人虽然有数量优势,但是那是体现在步兵和各种火炮方面的。如果说装甲单位的数量的话,2个机械化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所拥有的重型装甲单位其实并不比对面的3个华夏师多太多!而第二道障碍就是华夏的火箭炮和各种榴弹炮,根据可靠消息,华夏在这段时间的整编过程中从伊朗部队和俄团中收集了大量的支援火力。华夏认为伊朗和俄队已经被打残,再把重装备留给他们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他们将这些部队放到了后方执行后勤任务和作为预备队,而把原本应该补充给这些部队的重武器划到了自己的编制中,这就意味着,华夏拥有大量的射程在15km左右的火炮。这对于德军的步兵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华夏计划用火力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而德国人的优势在于三点,第一是步兵数量比较充足,至少从纸面上看是这样,华夏北方正面只有3个师。而德国部队有6个师。虽然其中有两个是奥地利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师,不过本着只要能拔浓就是好膏药的原则,动用这些部队就可以把更多的精锐用于进攻。而且这些步兵就算素质差一些。但是各种装备配属还算到位,极大的提高了的德军一线火力密度。
第二就是空军优势。虽然季风行动中原有的北线空军机群被打的头破血流,但是里希特霍芬很够意思。飞快的用南线航空群的飞机补充了北线的不足(南线布劳希契表示哥被坑惨了)。虽然无法恢复到开战前的状态,但是凑出400多架可用飞机,挤出250架的对地攻击和轰炸机还是可以的。这是德军和华夏交手一来第一次拥有较大空中优势。两个联队的轰炸机洗地的能力可是很强大的,一次攻击就是300多吨炸弹的火力输出啊,套用后世的一句话就叫输出了成吨的伤害!掩体再坚固能怎样,能挡住1500kg的穿甲弹吗?
第三就是德国一直拥有的重炮优势,华夏和美英军队中射程最远的火炮就是被称为长脚汤姆的m1型155mm加农炮。而德国人装备的170mm加农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个优势依然被德军保留下来。总体而言,德军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虽然有些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不明显,比如说空军,凯赛林在电报中多次提到华夏空军只是因为后勤设施的被毁而暂时处于静默之中。随着时间的退役,他们的恢复速度会很快的,而且他们的战斗机超长的航程使他们进行远距离机动作战成为可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拼死一搏的。
根据双方的优劣势,克鲁格大胆的对原有的编制体系进行改革,单纯依靠坦克无法突破对方的阵地,那么没关系,那就改成坦克、步兵和火炮一起突破,他把各个作战单位从原有的体系中剥离出来,增加了一线炮兵和步兵数量。先保证在突破地点拥有足够的火力优势,把周围的步兵和炮兵单位消灭干净后再回过头来对付那些坦克歼击车。不求快。但是一定要稳,高射炮是必须的。
而在突破之后。进攻部队不能急于向纵深发展,而是要等到两翼的步兵巩固了突破口之后。以4号坦克歼击车为主的防御部队挡住对方一波反击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突破,远程火炮要及时跟进,但是火力支援不能断,空军和远程火炮交替负责对战场的支援。华夏的防线又多纵深又大,德国人不奢望可以通过一次长距离的快速突击攻破对方防线,而是希望整个德军如同碾盘一般慢慢碾死对手就行了。唯一让克鲁格感到不爽的是,自己北线准备的热火朝天,南线的德军准备工作却十分缓慢,不仅仅是补充和动作缓慢。而且一种厌战的情绪也在军队中蔓延。细想一下也不能全怪基层军官和士兵,南线的3个师不少都是从战争开始之时就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全军上下迎接了一场场惨烈的交战。尤其是刚刚结束不久的那场大战,更是耗尽了南线部队的锐气。而空军持续一周的战斗又占用了大量的补给,这让南线陆军的准备更加迟缓。最终造成了这种情况。
正当德国人磨刀霍霍的时候,华夏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秦岳原来保证的每天派遣战斗机的数量随着德国空军的持续打击而有所下降。到了现在,更是将每天可以动用的战斗机降低到了150架次!德国人对华夏纵深目标的攻击效果比较有限,但是对于前线的打击却是实打实的!在每天数百架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华夏的整个防御体系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而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北线德军6个师的兵力犹如一座大山一般压在彭毅的心头。
依靠优质的装甲部队进行防御这次看来也行不通了,对方拥有大量的攻击机而且兵力有足够的优势,甚至于彭毅都怀疑德国人是否会同时选择两个方向作为突破口。依靠静态防御死磕的结果最终只能是被德国的陆空组合拳直接打死。德国人在静态攻坚的时候其实是有优势的。至少火炮比较充足。华夏的总体格局是北边3个师,南线1个师和1个旅。再留下一个师作为总预备队。原本俄国人应该还能凑出一个师,但是了为了补充各个师的战损。原本给俄国人的装备和补给被调给了其它师,而俄国人则直接负责后勤工作。
如果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么华夏必须能在一次反击中重创对手,但是从目前来看。即使把预备师也调上去,4个师反击有空中优势还有炮兵优势的6个师似乎并不轻松。如果等双方打残了,南线的徐怀德再坚持不住的话,那就有彻底崩盘的危险,许怀德只有1个师加1个旅,而他面对的是3个德国师!无论怎么调动都会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