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俄国炮组急于在纷飞的弹雨中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他们四散而逃,向着看似安全的地方奔去。但是绝大部分人在刚刚离开了炮盾保护的范围后就被弹射的弹片打成血葫芦,而跑的最远的人还跑不出200米就被打倒。俄军军官大声呼喊着试图挽救他的部队。但是突然他发现自己无论吼出多大的声音,自己居然听不见自己说得话。他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耳朵,一股殷红色的液体从手缝中流出。
    虽然整个射击过程并不长,但是却对对方的炮兵阵地构成了致命的打击,甚至还有一发炮弹整好落在了107mm火炮阵地后方的弹药堆砌地。剧烈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裹挟着弹片泥土和砂石形成一个急速扩张的风环横扫周围的一切。数吨重的炮车都被强劲的爆炸摧毁。就这一炮,整个炮兵连的4门火炮被彻底摧毁。剩下的火炮也被波及。
    在短短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俄军两个重炮阵地损失了7成左右的火炮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员。可以说这两支部队已经可以撤去番号了。而失去了重炮压制后,正在突破口组织防御的两个团终于可以布设阵地和组织防御了。
    时间紧迫,两个陆军团根本不可能弄出可堪一用的防御体系,他们只能先利用俄国人挖的堑壕和倒塌的地堡。不过在对方发起进攻前的时间里,团所属各个营之间终于重新建立了联系。至少华夏陆军各部不再是孤军奋战了。在西伯利亚广阔的原野上,华俄之间最大规模的一场野战拉开了序幕。
    双方步兵从装备配属和战术方面完全是两种风格。相对于俄军而言。华夏陆军有大量从甲午战争时期就开始在军中服役的军官来指挥,他们有相对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士兵在加入军队后又至少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在单兵素质和指挥方面华夏陆军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将战场上的指挥权下放,让中下级军官可以根据自己对战场的判断进行交战。
    因为有相对优秀的中下级军官,所以华夏陆军的基层编制都比较大,而较大的编制意味着必然拥有一些重武器,华夏陆军将60迫击炮和通用机枪都下放到连排级。这就使每一个连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火力单元,有压制对方冲锋的机枪火力,也有可以打带跑的掷弹筒。还有可以用来压制对方炮兵的60迫击炮。营一级就拥有82mm迫击炮的火力。必要的时候还能获得榴弹炮的支援。
    而俄军的战术和配属却完全和华夏陆军不同,因为俄官的指挥素养参差不齐,有水平高的,但是绝大部分人要么是浪荡的贵族,要么知识水平有限,所以让他们指挥大编制无异于犯罪!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已经被证明是不行的了,更何况俄国普通步兵根本称不上狮子。
    针对这种情况,俄国人强调的是权力集中和重火力集中配置,手下的低级军官和士兵无法充分发挥这些大威力的东西,那么就将其收上来集中使用好了,在高级军官中总能找到几个这样的人吧。至于步兵吗?俄国人最不缺的就是人,各种农奴和哥萨克这种天生的佣兵俄国人有的是,不就是一群被称为“灰色牲口”的普通士兵吗?这些人的损耗俄国人才是最不怕的。相对而言他们更担心的是昂贵的机枪和重炮的损失,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重武器在,随便补充点基础步兵就是一支军队。根本不用担心被一击打断脊梁。
    这种看似冷血的方法也确实适合俄国的国情,在2战中,苏联陆军的炮火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量的迫击炮提供的投射量,而另一个则是大军团交战中苏联陆军的军属炮兵的强悍,德国人生产的重炮也不少,奈何俄国人是集中起来用,而德国却下放到下级单位。所以在连级,德国人是大优,营级和团级交手也是德国人有优势,但是到了军级交手,苏联陆军火力却反压对手一头。
    而这次,则是两种建军思路下的第一次正式碰撞,双方交战兵力加起来有1万5千人左右(算上炮兵)。而且还是几乎对等的遭遇战态势,俄军虽多,但是已经被四处突击的装甲营削弱了部分,而后续的炮兵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立即跟上。所以双方之间的交手几乎就是连营级的交手。机枪和迫击炮主宰一切!
    华夏陆军以连营为单位构筑防御阵地,步兵班以机枪为核心展开防御,步枪手和掷弹筒手安置在两翼提供火力掩护。前者作为机枪火力的补充,而后者则是提供曲射火力攻击对方的轻机枪阵地或者臼炮小组。火力点部署比较分散,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交叉的火力网。整个防线散而不乱。
    相对而言,俄国人的打法显得彪悍暴力,他们集中了几乎全部的自动武器和火炮对着其中一点猛打,然后掩护步兵突破阵地。一个营的俄军在得到一个团属炮兵排的支援后,向对面的华夏陆军据守的一端堑壕发动了进攻,他们在短短不到200米的攻击正面中集中了多达12挺麦德森机枪和马克辛机枪,并且还有4门60mm迫击炮和2门75mm速射炮。如同瓢泼大雨般的子弹形成一道弹幕将正面的华夏陆军阵地死死的封锁住,一停1902式机枪刚刚打出一个长点,就被两挺马克辛机枪盯上,在付出了一名射手的代价后,剩余的机枪组不得不转移阵地。
    俄国人打的很凶悍,一道道火蛇为后续的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掩护,大量穿着灰色军衣的俄国士兵呼唤着冲了上去,他们平端着刺刀或者拿着手枪,准备在近战中彻底压垮对手。就在他们接近到不足300米的时候,突然从华夏陆军阵地后方传来沉闷的炮声,在完成对俄军军属重炮部队的打击后,腾出手来的105mm远程榴弹炮开始支援前线作战,而俄军这个如同火刺猬一般的火力点竟然得到了2门105mm卡车炮的重点照顾!
    “他们布置的太紧凑了!”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连绵不断的响起,无论是机枪阵地还是迫击炮亦或者75mm法式速射炮,在绝对力量面前被强势抹除。一发105mm炮弹阴差阳错的命中了一门正在试图转移的75mm炮。在轻易的撕碎了跑盾之后,整个炮身被剧烈的爆炸撕成了碎片,破碎的炮车极大的增加了爆炸的杀伤力,各种奇形怪状的金属碎片对着周围的目标来了一次无差别的扫射!附近将近20多名俄军没有一个跑出这场死亡风暴!
    而伴随着重火力点的损失,正在进攻中的俄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对方就在眼前,俄国人甚至都可以看清对方的表情,但是从正面、侧面甚至是后面射来的密集弹雨像一张蜘蛛网一般牢牢的将俄军步兵锁死在进攻的路途中,俄国人不敢继续冲锋,身形稍微高一些就会被不知道从那么射来的一发子弹消灭,而趴在地上虽然降低了被子弹打死的概率,但是躲在废墟后面、堑壕中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空爆弹则可以轻易的消灭掉这些在地上趴着不动的敌人。目标就在眼前,但是之间的距离却难以跨越。
    新年第一周,订阅和月票都不理想。求订阅求月票……!

第六百九十二章 这就到敌后了?
    “如果你集中起来的火力能保证不被对方摧毁,或者能够在对方火力打击之外,那么集中火力攻击一点确实比较有效,但是如果你在对方远程火力打击范围内的话,还敢明火执仗的将手中大部分重武器集中起来的话,那就是找死了。”事后彭毅这样评价俄国人的战术。
    当俄军军属重炮部队被击溃后,参与攻击的俄军步兵根本没意识到远程火力的优势已经转移到了对方身上,他们依然按照事先预演的那样击中重火力打击对方一个点。而这些自然遭到了机动灵活的105mm卡车炮的攻击,在俄军的152mm重炮和107mm加农炮退出战场后,这些105mm火炮成为了战场上打的最远威力最大的存在,他们利用机动性不断的攻击着俄军暴露出来的火力点,稀疏但却精准的炮击将集中布置的机枪和火炮撕成了碎片,而在失去了局部火力优势后,即使有占据优势的步兵集群,俄国人依然无法突破华夏陆军的阵地。
    精心布置的阵地让从任何一个方向进入的敌人都处于环形火力的打击之下。武器的打击效果取决于密度,但绝对不是单纯由密度决定的,一挺机枪有一个好的的位置,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有可能比3挺甚至更多的机枪更好,这就是为何英国人在机枪射术中强调侧射的原因!利用效率来弥补数量的不足。同时在迫击炮和掷弹筒清除掉对方威胁比较大的机枪和臼炮后,用机枪组成的火网足够将任何一支步兵部队死死锁住。
    部分俄军一看进攻未果。他们也尝试的将重火力分散下去,然后用交替掩护的办法来稳扎稳打。将进攻拖向了长期化。但是实际上在没有105mm重炮支援的战场上。兵力占据两倍左右优势的俄军依然无法攻破对方的阵地。打法粗糙的俄国人始终无法把握进攻的节奏,面对突然出现的火力点。他们只有一种打法,那就是顶着对方猛打,直到麦德森机枪中的子弹打光,然后换一个新的弹夹继续射击,直到……。直到被一发掷弹筒发射的榴弹或者迫击炮弹送上西天。
    在进攻的时候,俄国人的战术过于呆板,他们很少主动变化阵地。期望着能够依靠手中的机枪和迫击炮将对方打垮。但是很可惜,无论从武器性能还是从射手水平上来说他们都不如对手,麦德森机枪的弹夹太小了。用来点射压制也许还可以,但是如果持续不断的扫射的话,还是洗洗睡吧,对面的1902式通用机枪最小的弹鼓也有75发子弹。而通常用来保持持续压制的机枪配属的是250发弹链。马克辛机枪倒是可以。但是巨大的枪口火焰和体积,让他们成为了迫击炮的首选打击目标。
    相对而言,华夏陆军的重火力点始终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机枪组很少在一个地方打光一条以上的弹链。而装备了75发弹鼓和双脚支架用来当轻机枪用的1902式通用机枪则更加灵活,他们的任务是在侧翼游动攻击,他们很少用扫射,而是用精准的点射来精确打击。在班与班之间,华夏陆军的配合也很细腻。很少有两挺机枪同时打光子弹的情况出现。大家都尽可能的保证火力的延续性,不给对方一点机会。
    而在后面的掷弹筒和迫击炮兵则主要承担反火力点任务。他们以炮组为单位寻找对方的重火力点,然后采取爆发射击的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摧毁对手。随后转移阵地,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架炮。掷弹筒组只有两个人,而60迫击炮组也只有3个人,所以他们转移的速度十分迅速。在俄国人眼里,他们就像游动的死神一般,捉摸不定但是在关键时刻会给你致命一击。
    但即使这样,俄国人依靠巨大的数量优势依然在不断用血肉来一点点消耗对手的防御力。在弹雨和烈焰中,参与进攻的俄国步兵已经麻木了。他们看到一个喷吐着火舌的火力点,就匆忙集中所有可以找到的机枪和臼炮进行覆盖,数挺麦德森轻机枪的火力打在沙袋或者土堆上,四溅的沙石和子弹让这个机枪组不得不暂避锋芒。而后俄国步兵好像看到机会一般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了过去。
    而在接近到100米左右的时候,两个人影从旁边一闪而过,两支使用弹鼓供弹的轻机枪对着进攻的俄国步兵来了一个猛烈的侧射。两个弹鼓100发子弹在15秒内就被倾泻一空,将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