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国重工-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还真得感谢他的垂青了。”冯啸辰笑道。他这次被借到榆北振兴工作小组去,原则上说装备公司这边的工作是可以不用管的,但以他跟罗翔飞之间的关系,又怎么可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袖手旁观呢?再说,他去振兴工作小组之前,罗翔飞就已经跟他说过,这一次让他去榆北是为了刷资历,回来之后就要接替罗翔飞的职务,担任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了。换句话说,装备公司的事情就是冯啸辰自己的事情,他哪有逃避的道理。
    “又出什么麻烦事了,老王一个人还摆不平吗?”
    玩笑开过,冯啸辰还是回到了正题上。
    “的确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咱们过去做的工作就全部付之东流了。其实,就算你这次没有回来,我也打算给你打电话让你回来一趟的。”罗翔飞说道。
    “这么严重?”冯啸辰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罗翔飞在桌上翻了一下,找出一份文件,递给冯啸辰,说道:“你看看就知道了,事情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冯啸辰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标题,脸色就沉下去了,只见那标题上赫然写着:
    《关于秦州重型机械厂与日本三立制钢所进行合资的请示报告》。
    “胡闹,秦重经营得好好的,凭什么和日本人搞合资!”冯啸辰几乎想拍桌子骂娘了。
    “你往下看吧。”罗翔飞淡淡地说道,显然,他对于这件事也是颇为不悦的,也许在此前已经拍过桌子了,现在倒是显得比较平静。
    冯啸辰一目十行地翻阅着这份报告,报告是由西北省经贸委打给国家经贸委的,大致的意思是说西北省为了响应国家的开放政策,尽快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工作,并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个重大进展,就是日本三立制钢所向西北省提出了入股秦重的要求,愿意以1。7亿美元的代价,换取秦重51%的股份,将秦重改造为一家中日合资企业。
    “这不是明抢吗?”冯啸辰放下报告,恨恨地说道,“这份报告上说,秦重的资产净值是14亿元人民币,折算为1。6亿美元。日本人出资1。7亿,占51%的股权,看起来倒是挺公平合理的。可是秦重是我们花了大力气培育出来的冶金装备骨干企业,这些年光是引进的技术价值就不止1亿美元了,还有这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近万名熟练工人,这些都是无形资产,他们怎么没算进去?”
    “这个问题,王根基已经和西北省经贸委的干部谈过了,对方说三立也会带来他们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还有三立的品牌,这些也都可以算成无形资产的,所以我们并不吃亏。”罗翔飞说道。
    “三立愿意把他们的核心技术全部转让给秦重?”冯啸辰用讥讽的口吻问道。
    罗翔飞冷笑道:“这怎么可能?按照惯例,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之后,只会把落后一代甚至两代的技术拿到中国来生产,不可能把最新的技术拿过来,这是他们保护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这不就得了?”冯啸辰道,罗翔飞说的这个惯例,冯啸辰当然是知道的,这也是他不认可所谓三立无形资产的原因。
    “三立落后一代的技术,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秦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与三立相比,已经没有代际差异了,我们有什么必要去接受他们落后一代的技术?”冯啸辰说道。
    罗翔飞道:“最关键的是,即便是他们能够拿出更多的无形资产来交换,我们也不能把秦重交出去。现在咱们的冶金装备,也就是秦重和浦海重机两家骨干企业,如果秦重被日资控股,咱们在冶金装备方面,又要退回到受制于人的境地了。”
    冯啸辰道:“是啊,这个道理不是很清楚的吗?经贸委没有跟西北省说清楚吗?”
    罗翔飞叹道:“怎么没说,委里的李主任专门给西北省的领导打过电话,沟通这件事情。可对方说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复关谈判,国际上要求咱们必须开放市场,这种企业间的合资行为,政府不宜干预太多。”
    冯啸辰哭笑不得:“我日,他们居然能够从这样的高度来解释,也不怕闪了他们的腰。”
    所谓复关,是指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一事。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几十个国家共同达成的关于关税减让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多边协定,简称叫GATT,中国是创始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时,该缔约国地位由台岛当局窃取,并于次年声明退出了关贸总协定。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台岛一直以观察员身份留在关贸总协定之中,而中国政府却一直未能恢复缔约国的身份。
    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身份的申请,并开始漫长的“复关”谈判。这期间,还经历了80年代末中美关系的逆转,导致复关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199年初,美国才重新恢复与中国的谈判。在此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迫切需要这个缔约国身份以保证与其他国家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这使得“复关”这个词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经济概念之一。
    由于关贸总协定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手中,这些国家对中国复关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包括要求中国制定统一的贸易政策、扩大贸易自由度、消除非关税壁垒、承诺实行市场经济等等。为了能够实现复关,中国不得不做出大量的让步,按照西方国家的要求放开一部分市场,以显示自由贸易的诚意。
    不过,冯啸辰却是知道,这一场马拉松式的复关谈判,最终并未成功。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次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宣告取消,直到此时,中国仍然未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从而不得不从头开始,进行同样艰难的“入世”谈判。
    复关和入世,客观上帮助中国从计划体制转向了市场体制,为了达到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也付出许多贸易上的代价。不过,当中国最终成功“入世”,并且掌握了世贸规则之后,便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佼佼者,“中国制造”横扫欧美市场,迫使这些国家纷纷高举贸易保护的盾牌,俨然成为当年中国的模样,这就是后话了。
    在此时,中国还处于复关的摸索期,对于各种国际规则心存敬畏,当然,也有一些国人借此浑水摸鱼,打着支持复关的旗号,行各种出卖国家利益之实。西北省的这项决定,到底属于因无知而犯错,还是故意为之,冯啸辰就不便去猜测了,但有一点他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不管是复关也好、入世也好,绝不能拿国家的支柱产业去做交易,否则这种复关的意义又何在呢?
    “西北省这边,也有他们的难处。秦重这几年经营状况不是太理想,只能勉强维持盈亏平衡的状态,西北省也是担心秦重会重蹈诸如榆北重机那样的覆辙,所以想趁着秦重还有生机的时候,赶紧找个买家进行合资。当然,这其中的政绩考虑,也是有的。”罗翔飞向冯啸辰介绍道。
    “委里的考虑是怎么样的?”冯啸辰问道。
    他说的“委里”,自然是指国家经贸委。秦重已经划归西北省管理,但它仍是国家经贸委重点关注的骨干企业,对秦重的处置,必须由经贸委点头。装备工业公司对秦重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只是属于业务上的指导,因此无权干预西北省的决策。国家经贸委把这件事交给装备工业公司处理,也是希望装备公司能够有一些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省得国家经贸委动用行政手段了。
    罗翔飞道:“委里的意思和咱们是一样的,秦重是冶金装备骨干企业,绝对不能交给日本人控股。如果是由我们控股,日本人参股,倒是可以的。不过,从西北省报上的材料看,三立制钢所对于秦重是志在必得,他们肯定不会同意放弃控股权,而西北省出于留住三立制钢所的考虑,是倾向于让出控股权的。”

第五百八十九章 来了个三培公司
    同一时刻。位于京城的日本三立制钢所中国公司办公室里,中国区总经理长谷佑都放下手里的电话听筒,对自己的副手吉冈麻也苦笑着说道:
    “董事长指示我们,一定要拿到秦重的控股权。他说,没有控股权的合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就在刚才,长谷佑都给远在日本的公司本部打了一个时间很长的越洋长途,汇报了与西北省以及中国国家经贸委交涉入股秦州重型机械厂问题的过程,董事长小林道彦在电话里发出了指示,要求中国区要不惜代价拿到秦重的控股权,语气之强烈,让长谷佑都连争辩的勇气都没有了。
    “可是,我听说中国官方对于我们控股秦重一事有很强的抵触,如果我们执意要拿到控股权,这项谈判是有可能会失败的。”吉冈麻也提醒道。
    “但是,董事长说了,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长谷佑都道。
    吉冈麻也耸耸肩膀,说道:“这就让我们为难了。我不理解,公司为什么一定要和秦重合资呢?这家企业并没有什么我们需要的东西。”
    “这你就不懂了吧?”长谷佑都在沙发上坐下,端起茶杯,慢吞吞地喝了几口水,然后说道:“吉冈君,你有没有感觉到,这几年中国的冶金装备需求正在迅速地增加。”
    “的确如此。”吉冈麻也道,“过去这一年,向咱们询价的企业增加了两倍都不止,不单是那些中国的大型国营企业,很多私营企业也有采购设备的愿望了。”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想,应当是中国的经济在发展吧?钢铁的需求上升了。”
    “正是如此。”长谷佑都道,“我看过一些经济学家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都有可能会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这几乎相当于日本昭和35年至55年期间的速度。在那段时间里,日本的钢铁工业规模翻了好几番,对冶金设备的需求也同样不断翻番。如今日本的钢铁工业已经逐渐停滞,该轮到中国开始高速发展了。”
    “可是,这和我们控股秦重有什么关系?”吉冈麻也道,“咱们的技术比中国人要强,我们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技术得到中国市场,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利润分一部分给中国人呢?”
    “你还记得十年前中国人要求和我们互换专利的那件事情吗?”长谷佑都问道。
    “当然记得,那是一次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吉冈麻也道。
    “从那一次起,我就感觉到了,中国人一直都有一种把冶金设备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愿望,他们宁可牺牲眼前能够看得到的利益,也要获得独立的设备制造能力,哪怕这种能力比起我们来是差得很远的。”
    “在这点上,我更喜欢印度人,他们从来不会拒绝接受来自于外国的先进技术。”
    “哈哈,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只可惜印度的经济发展太慢了,他们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市场。”
    两个人得意地笑了一通,长谷佑都这才继续说道:“那一次,因为我们迫切地需要得到中国人手里的那几个专利,不得不向他们做出让步,允许他们派人到我们本部去学习。可恨的是,中国人非常努力,不但学到了我们让出的那些技术,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技术。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