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重工-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打算在下次谈判中出示这份文件吗?”徐振波问道。
冯啸辰道:“是的。不单是秦重,其他的一些装备骨干企业,也都有类似的要求,如果外资要对这些企业进行控股,那么企业中参与过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的职工必须全部调离。”
“这个条件,三立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徐振波说道。
冯啸辰耸耸肩:“whyi_ares?”
“这个问题……,我需要向主管部长汇报。”徐振波无奈地说道。
回到部里,徐振波第一时间便把装备公司这边的情况向分管的副部长曹海明做了汇报。曹海明听罢,沉吟片刻,对徐振波问道:“振波,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我感觉,装备公司是在想一切办法阻止这项合资工作。”徐振波应道。
曹海明摇摇头,道:“这是很明显的。我的意思是说,你对于三立控股秦重的事情,是什么态度?”
徐振波迟疑道:“这件事,我主要还是从我们外贸部的角度来考虑的。招商引资是我们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三立入股秦重,是与我们的目标相一致的。此外,日本通产省对这件事也非常积极,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复关谈判……”
“这就是你的视野问题了。”曹海明道,“振波,我们是做外贸工作的,但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是为国家做外贸,我们做外贸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所以绝对不能为了做外贸而不顾国家整体利益。我们复关的目的是什么?是扩大出口创汇,是消除国外的贸易歧视,为国家采购更多急需的设备和原料。如果为了复关而放弃国家利益,那这个关不复也罢。”
“我明白了。”徐振波哪会听不出领导的意思,既然有领导撑腰,那么日本通产省的呱噪他也就不必放在心上了。很明显,领导的意图与冯啸辰的诉求是一致的,而在冯啸辰的背后,也有罗翔飞、孟凡泽、国家经贸委、科工委等一干高级别领导。这些高层的官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政治观点,但在富国强兵这个方面,是高度一致的。
“可是,西北省那边,我们怎么答复呢?”徐振波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曹海明微笑道:“西北省那边,也放弃这件事了。他们省里刚给我来了一个电话,说他们也觉得秦重这样的骨干企业被日资控股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希望我们能够替他们挡住日方的压力。”
“这是怎么回事?”徐振波惊讶道。
曹海明道:“很简单,秦重刚刚签下了两个大合同,金额都是过亿的,西北省才不会把这棵摇钱树送给日本人呢。”
此刻,滨海省霞源市最好的饭店里,一场盛大的宴席正在举行。被邀请的一方,是秦州重型机械厂的厂长陈琨、销售处长邓攀、总工程师崔永峰等人,而主人这方,则是霞源市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霞光钢铁厂。
“陈厂长,感谢你们对我们霞钢的支持,我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霞光钢铁厂厂长屠可纯手里端着二两装的大酒杯,拉着陈琨,微微卷着舌头说道。他已经明显有了几分醉意,但脸上的笑容是那样兴奋。
陈琨一手扶着屠可纯的肩膀,另一只手也端着酒杯,说道:“屠厂长,这感谢的话我可不敢当,这明明是你们给了我们业务,救了我们厂,怎么还反过来说感谢我们呢?应当是我们感谢你才对啊。”
就在下午,霞光钢铁厂刚刚与秦重签订了采购一条薄板热轧生产线的合同,合同金额达到3亿多元,抵得上秦重两三年的营业额了。加上此前与新阳省一家国营钢铁厂签的另一条生产,秦重未来几年都不愁吃喝了。这还仅仅是新年伊始,看过去一年全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形式,可以想象今年还会有新的大单来临,秦重可以说是迎来了春天。
也就是这个消息传回西北省之后,西北省对于三立控股秦重一事的态度马上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由原来一心想把秦重当成包袱甩掉,变成担心秦重被三立拿走,使省里损失了这样一个利税大户。
陈琨原本对于三立控股这件事态度有些摇摆,签下这两个大单之后,他就坚定地站在反对的一方了。手上有几个亿的订单,他这个厂长说话也有底气了,到省里去也有地位了,还有必要去给日本人当下属吗?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一次与霞钢的签约仪式,陈琨亲自参加,并表示要设宴感谢霞钢的一干人等。谁料想,屠可纯却反过来向他表示感谢,这可让他有些惶恐了。
听到陈琨的话,屠可纯哈哈大笑,道:“陈厂长,你能到我们霞源来,就是看得起我。你应该知道的,我老屠就是一个农民出身,放在五年前,你打死我我也不敢相信能和你陈厂长坐在一起喝酒,更不敢相信你们秦重这么大的企业,能够专门帮我们造一条生产线,这简直就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瞧屠厂长说的,你们霞钢在钢铁行业里也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了,以后我们这些搞冶金设备的,还指着你屠老板给口饭吃呢。”陈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其实,别说屠可纯想不到,放在五年前,陈琨也想不到一家民营钢铁厂有资格向秦重订购轧钢生产线,秦重的客户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国家大型企业,民营企业难道不应当是那种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作坊吗?什么时候能够建得起价值3亿多元的大型连铸连轧生产线了?
可这样的事情恰恰就发生了。霞光钢铁厂原本只是一家乡镇小厂,是从乡农机厂的铸造车间分立出来的,年产量也就是几十吨而已,炼出来的钢材也谈不上有多好的品质,仅能用来做一些钢门窗之类。屠可纯是个能吃苦的人,带着十几个工人艰苦奋斗,十几年时间,愣是把这家小厂发展到了年产几十万吨的规模。
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得特别快,尤其是近两年房地产持续升温,钢材供应十分紧张,价格也一路攀升,屠可纯赚钱赚得手抽筋。看到国内的政策越来越宽松,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毅然决定把生产规模再扩大一倍,为此撒出了一大批设备订单。
秦重是国内生产热轧设备的头号企业,屠可纯便尝试着派人去与秦重接洽,询问秦重是否可以屈尊为自己这家民营钢铁厂建一条轧钢生产线。秦重的销售部门一开始还有点不相信,觉得一家民营钢铁厂怎么可能有这样大的订单,待到一打听,才知道现在的民营钢铁厂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样子,一年几十万吨的产量,比一些国营中型钢铁企业也不差多少了。
最难得的是,国内那些国营中型企业是没有气魄一下子拿出几个亿来新建生产线的,但屠可纯就敢这样做。一旦这条生产线投产,霞钢的钢材产量能够跃上一个新台阶,直接与国营大厂并驾齐驱,届时就没人敢小觑这家企业了。
“陈厂长,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老屠琢磨过了。明年把钢材产量搞到100万吨,后年搞到200万,到2000年的时候,最起码搞到500万吨。到那时候,我得有三条热轧线,加上三条冷轧线,要搞那种全部电脑控制的,跟外国人的一样。”屠可纯带着酒劲,牛烘烘地向陈琨说道。
陈琨道:“没说的,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下一代的热轧设备,到时候只要你屠厂长招呼一些,我们就给你建一套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热轧线,保证不比日本人的差。”
“日本人?”屠可纯露出一个鄙夷的表情,说道,“我最讨厌日本人了,他们的设备再好,我也不用。我这个人最爱国了,我就认准咱们国家自己的设备。陈厂长,你们可得加点油,别让我们失望了。”
陈琨哭笑不得,如果眼前这位标榜自己最爱国的农民企业家知道秦重前一段还在与三立谈判合资的事情,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他举起酒杯,对屠可纯说道:“屠厂长,有你这话,我们秦重一万多职工就算是拼出命来,也要搞出一流的设备,把日本人给灭了!”
“好,就冲陈厂长这话,咱们干!”
“干!”
第六百零四章 渐进式改革
“霞光钢铁厂?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居然救活了一家国营大厂,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京城,蓝调咖啡沙龙里,丁士宽听过冯啸辰讲述的秦重案例,感慨万千。
这是战略班的又一次聚会,班上的同学都是搞经济工作的,这种聚会除了能够增进大家的友谊之外,还能够互通消息,对于大家的事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这样的例子已经不少了。”王振斌道,“这几年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反而是国企有些萎靡不振。我们计委的同事聊天的时候都说,如果没有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很难看了。”
“国企的情况的确是很糟糕啊,我记得我出国之前,国企还是主力军呢,现在怎么成这个样子了?我这力军。这样当国企开始改革的时候,民营企业能够承担起吸纳就业、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作用。
而反过来看前苏联,它也是存在着体制僵化的问题,所以启动了国企改革。但当它的国企开始改革的时候,社会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民营资本群体能够承担改革的代价,所以前苏联就垮台了,俄罗斯直到现在仍然深陷危机,无法自拔。”
“这个观点有点意思。”祁瑞仓道,“我也思考过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的区别,隐隐约约想到了这么一点,但是不如老丁你总结得这样精确。我觉得,苏联的改革可以称为一种激进的改革,而中国的改革嘛……”
“我把它叫作一种渐进式的改革。”丁士宽道。
“渐进式改革,这个说法不错。”祁瑞仓道,“老丁,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个思想再深化一下,写篇文章,应当能够引起轰动的。”
丁士宽道:“哈哈,老祁,我一直想约你一块写这篇文章呢,你的西方经济学功底比我好,肯定能够分析得更透彻的。”
祁瑞仓叹道:“唉,我倒也想写啊,可是你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哪还有心情去写什么论文。不瞒各位说,我这趟回京城来,是来化缘的。”
“化缘?”众人都有些不解,“你化什么缘。”
“找资金啊。”祁瑞仓道,“我手上有十几个特别好的项目,思路好,人也能干,可就是缺启动资金,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找银行贷款,可银行现在正在紧缩银根,贷款非常困难。这不,我就回京城来了,老大你是计委的,老谢你是财政部的,你们随便哪个手指缝里漏点钱下来,也够我们那里的下岗工人把厂子建起来了。”
“不会吧,老祁,你是来找我们开后门的?”王振斌带着夸张的惊讶表情问道。
“没错,就是开后门。”祁瑞仓理直气壮地说道。开后门这个词不太好听,但他是为下岗工人谋福利,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说出来也是无妨。
谢克力哈哈大笑起来:“老祁,你这可就不对了。你不是最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吗?还说什么自由市场原则,什么企业家精神,什么政府要抛弃父爱主义,好嘛,才当了半年的政府官员,计划经济的这套东西,你全学会了。”
祁瑞仓蓦地有些脸红,其实谢克力说的这些,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而且思想斗争了许多天。但对自由市场的信仰,总敌不过眼前的现实,他原来是个学者,说点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