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重工-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嗯,我估计你也是有很多心得的,既然你说不用休息,那就一起聊聊吧,我可是很期待从你这里听到一些新思路呢。”屈建中道。
冯啸辰知道屈建中的工作风格,当下也不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加贝国的皮特西格铁矿问题,我上次在电话里已经向您汇报过。”
屈建中点点头,道:“这件事的确非常重要。接到你的电话之后,我专门找人了解了一下,据矿产部门的专家分析,皮特西格铁矿的远景储量,有可能达到80亿吨以上,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铁矿。如果我们能够参与这个铁矿的经营,对于保障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这个铁矿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开采成本远远高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加上运输距离较远,价格比进口澳大利亚铁矿要高出30%以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几家大型钢铁厂对于使用皮特西格铁矿的矿石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用说参与对铁矿的投资了。你在电话里说的那个方案,在现实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呢。”
冯啸辰道:“这一点我也估计到了。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几家钢铁厂可以从眼前利益出发,拒绝皮特西格的铁矿石,但从国家经贸委的角度来说,不能这样短视,这个铁矿我们是必须要坚决拿下的。”
“你说得很对。”屈建中道,到了他这个位置,这种账怎么会算不过来,他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国家的财政依然很紧张,要对皮特西格铁矿投资,只能依靠企业,国家是拿不出钱来的。而企业这边有自己的小九九,咱们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强调政企分开,政府也不方便直接向企业下命令,那么如何说服这些大钢铁厂参与投资,就是一件难事了。”
说到这里,他似笑非笑地瞟了冯啸辰一眼,其潜台词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总是个优秀企业家
“这件事我来协调吧。”
冯啸辰也懒得去推脱了。早在和卢拉姆谈合作的时候,他就知道和国内这些钢铁厂打交道的事情是要落在他身上的。
这些年,中央提出搞市场经济,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不断下降,要想说服企业做事,必须要拿出一些好处来交换才行。经贸委倒也不是拿不出什么好处,但总不能随便遇到一点事情就答应一些条件吧,地主家里也没多少余粮了不是?再说,上级主管部门的威信还要不要了?这样一来,经贸委要出头办这件事,难度就非常大了。
冯啸辰的情况就不同了,他联系的企业多,又屡屡能够折腾出一些赚钱的办法,很多企业都愿意听他的调遣。这样一来,他想办点事情也就容易得多了。此外,冯啸辰行事大胆,不拘一格,有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却敢做,这也是他能够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原因所在。
就促成国内钢铁企业与加贝国合作开发皮特西格铁矿这件事而言,其实对于这些钢铁企业也是有好处的。但如果由经贸委出面来谈,这些企业虽然知道有好处,也照样要端端架子,让经贸委出点血。而如果换成冯啸辰去谈,对方要想这样拿腔作调,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小冯总可是向来以不按套路出牌而著称的哟。
屈建中也是因为知道冯啸辰的本事,所以才会做出一个为难的样子,等着冯啸辰主动请缨。冯啸辰倒也没让他失望,非常爽快地就接下了这件事,这让屈建中很是高兴。
“你先去和他们协调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向委里汇报,委里会给你提供一切的支持。”屈建中这样许诺道。明明是一件事对国家大局有好处的事情,却要人家小年轻去跑腿,屈建中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因此便扔给了冯啸辰一柄尚方宝剑。
“谢谢屈主任。”冯啸辰应道,接着又说道:“除了铁矿的事情,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我奶奶提议让咱们在欧洲建立一个欧洲研究院,专门招募欧洲的一流工程师,为国内研发技术。”
“招募欧洲的工程师?还是一流工程师,这得花多少钱啊!”饶是屈建中身居高位,见多识广,这一刻也被冯啸辰说的事情给吓着了。
“欧洲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工程师失业的也很多,其中有不少失业工程师的水平是很高的。他们的开价不高,周薪也就是500美元到800美元的样子。”冯啸辰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还不高?”屈建中皱着眉头道,“就算是500美元吧,合人民币就是4000块钱。一个月算4周,那就是000块钱的工资,抵我工资的20倍了。”
冯啸辰道:“屈主任,咱们的账不能这样算。如果按周薪500美元计算,一年52周,也就是2000美元。您算算看,咱们有些企业从欧洲引进技术,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的效果,那么让企业出一些钱也是应该的,谁受益谁出钱,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原则嘛。”
冯啸辰赶紧附和道:“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考虑的。这次在慕尼黑,我和林重、罗冶等几家大企业的带队领导谈过这件事,他们都觉得这个方案不错,已经跟包总预约了,让包总替他们个机械方面的工程师呢。”
这件事情,冯啸辰的确是已经和王伟龙、林重的带队副厂长刘旺等人谈好了,这些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引进、消化、吸收,目前技术水平都很不错,但与欧洲的大厂商相比,却又差着一些火候。差的这一把火,其实就是经验,非得有几个在“顶级豪门”里呆过的工程师来指点一下,国内的企业才可以跨过这道门槛,进入一个自在世界。
冯啸辰选择在这个时候向屈建中汇报此事,也是要讨一个许可。欧洲研究院的事情一旦做大了,经贸委方面肯定会关注到的。这件事毕竟是冯啸辰发起的,事先不向领导汇报,以后可就说不清楚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刘大姐
屈建中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冯啸辰并没有在屈建中那里呆太长时间。他过来的主要目的是向领导报个到,相当于请安的意人等着要见你呢。我跟他们说了你今天刚下飞机,非常辛苦,可他们中间的一个就是你的硕士同学,那个在榆北招商局挂职的祁瑞仓。他说他知道你今天回来,就是专程赶这个时间来见你的,不管你多辛苦,他都必须要见你,你说说看,这人得有多不讲理。”
冯啸辰一愣:“祁瑞仓?他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估计是小郑说漏嘴了吧。”刘燕萍道。
冯啸辰笑了:“也罢,既然他说必须要见我,那刘姐你就请他过来吧。对了,你是说他们有两个人,另外一位是谁?”
“不知道,那个祁瑞仓也没介绍。”刘燕萍装着愤愤然地说道。祁瑞仓自从前年去榆北招商局挂职当副局长,这两年一直都呆在榆北,而且似乎是越干越有劲头的样子。为了跑项目,祁瑞仓曾经来过好几回装备公司,刘燕萍也就因此而认识他了。
祁瑞仓是个性格不羁的人,哪怕冯啸辰当了装备公司总经理,他也没一点敬畏的意思,有时候当着外人的面还一口一个“老幺”地称呼冯啸辰,让冯啸辰也是颇为无奈。刘燕萍从中能够感觉着二人关系的亲近,所以才没有强硬地拒绝祁瑞仓要会见冯啸辰的请求,换成一个其他人,在冯啸辰刚出国回来的时候就要求会见,刘燕萍肯定是要挡驾的。
冯啸辰点点头,道:“那就麻烦刘姐请他们过来吧。老祁这个人是无事不会登门的,他这样急着见我,想必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吧。”
第六百四十三章 来了个美国博士
刘燕萍出去,少顷便带着祁瑞仓回来了,跟在祁瑞仓身边的还有一位年轻人,西服革履,看起来像是受过一些西方教育的样子。冯啸辰一见祁瑞仓,便赶紧上前,一边与祁瑞仓握手,一边满脸歉意地说道:“老祁,真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所以先处理了一下其他的事情。”
“这都怨我,是我没向冯总说起这件事的。”刘燕萍在旁边给领导帮着腔。
祁瑞仓却是哈哈笑道:“岂敢岂敢,我知道冯总你日理万机,而且今天是刚刚从国外回来。如果不是因为手头的事情太急,我就应当过一两天再来拜访的。”
冯啸辰假装严肃地说道:“祁局长,你说这话就见外了,我再忙也不敢不见你祁局长啊。谁不知道,你可是中央领导的智囊,多少人求着要见你都不容易呢。”
刘燕萍附和道:“对对,祁局长上个月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冯总还专门让我们复印了发给各部门学习呢,祁局长的理论水平真是高屋建瓴,我们公司的干部们看过之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呢!”
“呃,刘主任,你这也太护着小冯了吧?让我都无言以对了。”祁瑞仓败了。他明明是在和冯啸辰开玩笑,可让刘燕萍这一接茬,倒好像是真的要和冯啸辰互相恭维一般。其实他们俩说的就是几句客套话,谁也没当真,祁瑞仓知道,冯啸辰虽然当上了总经理,但并没有因为升官而长脾气,他依然是84级战略所的那个“老幺”。
刘燕萍笑道:“哈哈,我知道你们同学关系好,这不都是开玩笑吗?祁局长,你和冯总聊着,晚上就在我们公司吃饭吧,我去安排一下……呃,不对,冯总,你是不是答应了晚上要去出席展团的接风宴?”
冯啸辰摆手道:“没事,刘姐,吃饭的问题你就不用安排了,你先忙去吧。”
“好的好的,那你们聊。”
刘燕萍说着便出了冯啸辰的办公室,随手还把房门给他们关上了。冯啸辰这才开始招呼祁瑞仓和与他同来的年轻人落座,蒙洋则行使着秘书的职责,眼明手快地给二人沏上了茶水。
“小冯,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陈纻,麻省理工的博士,专攻海洋工程方向的。”祁瑞仓坐下之后,郑重其事地向冯啸辰介绍道。
冯啸辰眼睛一亮,向那年轻人点头致意,道:“原来是陈博士,老祁跟我说了无数回了,说你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天才。怎么,你在美国那边的学业已经完成了,现在是正式回国来创业吗?”
那位名叫陈纻的年轻人显出几分腼腆,说道:“是祁师兄谬赞了,我算不上什么天才,相比我的其他博士同学,我算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人家都在学术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而我除了手里有几十个海洋工程方面的专利,其他方面可谓是一无所有。”
关于这位陈纻,还得从去年祁瑞仓去美国招商说起。
在去年的大韩超市事件之后,祁瑞仓感叹于榆北经济的落后,放出豪言要去美国招商。榆北招商局拿不出经费让祁瑞仓去美国,祁瑞仓索性自己掏钱前往。他在美国读了六七年的书,其间也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赚了一些钱,一趟去美国的差旅费还是负担得起的。祁瑞仓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不像其他大多数人那样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得失。他选择到榆北来当招商局副局长,本身就带着亲身实践的念头,花这些钱在他看来不过就是支付了一些实验费用,是无关紧要的
祁瑞仓到美国之后,联系了在美国时候认识的中国留学生以及一些合作过的学者,请他们帮助介绍美国企业到榆北去投资。他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术功底很好,再加上在榆北工作的实践经验,与人谈判时很有一些鼓动能力,居然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