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哈!”
    陈默突然笑了起来,说道:“李家的三兄弟可是要犯,陛下当时大怒,催促了刑部下文捉拿,这可是天降功劳啊!”
    柳溥摇摇头道:“他们三兄弟杀官之后,北方有人效仿,十余处烽烟,群臣,奏章当时几乎堵住了皇宫,传闻陛下几夜未睡,最后还是硬顶住了。”
    陈默回身,正好看到几名军士正在驱赶通译进庙里。
    他回头低声道:“当时礼部中都有人说陛下得罪了天下人……”
    柳溥冷笑道:“那又如何?”
    “那不是天下人。”
    方五说道:“我家老爷说过,那些只是士绅,于国并无多大的益处,他们代表不了百姓!”
    “正是如此!”
    柳溥握紧刀柄,看着北方说道:“若是没出来,我此次定然要请缨去士绅最猖獗的地方,让长刀饮血!”
    他回身看了一眼,那几次找借口想出来的通译被他饱含杀机的眼神吓住了,跌跌撞撞的退了回去。
    “德华兄那边想要弄什么?”
    柳溥随口问道。
    “老爷的奏章估摸着已经快到京城了。”
    方五没隐瞒这个:“老爷向陛下建言,逐渐取消路引,并建议让户部多想想怎么用户贴来证明身份,而且还不好仿照。”
    柳溥有些意外,就说道:“此事在这个关口不好提啊!那些人正在等着找到攻击德华兄和陛下的机会……”
    方五不在意的道:“我家老爷哪会怕弹劾,至于陛下,老爷说此次清理北方,正是陛下建立威信的时机,废除路引之事正好试试。”
    这话里隐藏着血淋淋的杀戮,哪怕是柳溥都觉得这不是自己能沾边的事。
    “这一路使者们可老实?”
    “不老实,总是在窥看,还想记下来,他们以为自己用炭笔记录的事能瞒过我,可笑!”
    方五笑道:“老爷以前喜欢用炭笔,那些人自作聪明了。”
    柳溥放低了声音说道:“德华兄派了你来,多半是想要拿三国使者做文章,那咱们就加快吧,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德华兄的手笔。”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

第2236章 这是绑架
    今年的秋季格外的冷,老人们说这是要动刀兵的迹象,叫家里人没事少出门。
    紫禁城中也冷,太阳仿佛失去了温度,徒然耀眼。
    从方醒南下开始,宫中就多了肃杀。
    北方的整顿清理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皇帝在监控着进程,百官几乎没有能置身事外的。
    宫中紧张,但和皇帝的女人和孩子无关。
    太后终于去看了一眼那个小名叫做‘玉哥’的孩子,孙氏感激零涕。
    没有祖母的关注,玉哥一辈子都将背负着‘被长辈厌弃’的名声。
    于是宫中关于玉哥的议论终于是消停了许多,至少不会是一个靠着皇帝才能站住脚跟的皇子。
    而皇后却继续在过着自己的日子,恍如与世无争。
    “母后,弟弟吐口水!”
    坤宁宫中,端端穿着漂亮的小裙子跑进了房间里,然后趴在做衣服的胡善祥的腿上喘息着道:“母后,弟弟不乖。”
    胡善祥放下小衣服,摸摸她的后背,嗔道:“你又去逗弄你弟弟了。”
    她眉眼含笑的抬头问道:“玉米呢?”
    门边有宫女答道:“娘娘,殿下在外面学步,走的可好了。”
    胡善祥觉得有些眼花,就揉了揉,说道:“三岁了,也该能走了。”
    端端在她的腿上侧脸问道:“母后,我几岁会走的?”
    胡善祥笑道:“比你弟弟早。”
    端端一下就得意了,然后又跑出去,说是教玉米学步。
    等她走后,怡安就进来了。
    “娘娘,那边做了一道点心送去了宁寿宫。”
    胡善祥微笑道:“前几日无忧进宫和端端在母后那里玩耍,说是年岁上来的人要少吃点心,免得身子不好,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道理。”
    怡安有些意外胡善祥的反应,犹豫了一下,就放弃了劝说她也跟进的想法。
    “北边最近有些闹腾,陛下那边烦心事不少……”
    “本宫知道了,少拿别的事去烦他。”
    “金陵有人快马通报,兴和伯在那边拿了不少人,说是没路引远行的,全是……士绅。”
    怡安的通报就到这了,再下去就是干政。
    胡善祥拿针在自己茂密的秀发中插了几下,然后说道:“记得当年还在家时,家父有时候要出门也是烦心路引。只是……”
    怡安重重的道:“这是祖制!兴和伯怕是孟浪了。”
    胡善祥坚定的道:“兴和伯肯定和陛下有沟通,这不是孟浪,一定不是!”
    ……
    “陛下,路引一旦取消,百姓自由迁徙,那……臣不敢想那混乱的景象。”
    “陛下……”
    金幼孜觉得方醒天生就是能折腾的,而且胆子特别大。幸而是文皇帝宠信他,他要是生在洪武朝的话,金幼孜觉得掉脑袋都是轻的。
    “路引乃是祖制。”
    作为首辅,死守祖制自然是不行的,也是呆板和无耻的。所以杨荣在沉默。
    所以金幼孜继续说道:“没了路引,各地客户比主户还多,怎么查户籍?案子必然增多,各地疲于奔命,乱套了,肯定乱套了。”
    几位辅政学士都面露赞同之色,觉得这个建议真的是在信口开河。
    至于扯上祖制,在辅政学士这个级别还扯这个,皇帝肯定会记在小本子上,下次就收拾你。
    祖制从来都不是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利益牵扯。
    杨溥的面色有些铁青,说道:“陛下,兴和伯这是胡闹,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国朝多年,臣从未见过这般……跋扈的臣子。”
    杨溥从诏狱出来后,哪怕是被安排在帝王身边,可却沉默寡言,即便是君王垂询,必定也是稳重为先,所以得了文皇帝的称赞,说他乃是谋国之臣。
    谋国之臣,几乎和托孤重臣一个意思。
    所以从此沉默寡言的杨溥就成了百官暗自揣摩的对象。
    从前年开始,他的沉默渐渐在变化。
    有心人统计过,他的变化主要是针对皇帝和方醒,而具体些就是那些革新。
    这是一个保守派,如同史上的那些保守派一般,他总是不喜欢过多的改动。
    这样的日子不错,我们还是享受生活吧。
    这就是保守派的宣言。
    可朝堂上不可能只有革新派,各种声音必须都得有。
    当朝堂之上都是一个想法时,大明就危险了!
    所以朱瞻基把那些反对者留在朝堂上,他需要这些人来警醒自己。
    而方醒显然也深谙这个道理,从没见他倒过谁。
    不,他倒过,朱瞻基记得他处心积虑的倒过纪纲。
    杨士奇皱眉道:“跋扈谈不上,起因本官也知道,那些被拿了的百姓并无情弊,只是疏忽了,或是侥幸了。只是为了这个就受刑,甚至是流放,兴和伯大抵是不忍吧,所以才上了奏章。”
    杨荣出班道:“正是如此,兴和伯想必是不忍,陛下,臣以为既然是无心,可否面……”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道:“此事从长计议,你等不必缓颊。”
    杨荣和杨士奇尴尬的回班。
    他们想把这事打混过去,可皇帝却明察秋毫,尴尬啊!
    朱瞻基仔细看着奏章,再次抬头时,神色已经变得从容起来。
    “兴和伯说路引于大明初期是臂助,到了现在,路引已经成了禁锢,把百姓限制在一地的同时,也把大明的发展定在了一个高度,再也无法寸进的高度。”
    朱瞻基的眉心微微皱起,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确实是这样。”
    杨荣第一句话就在为方醒站台,后面一阵冷飕飕的眼神。
    可杨士奇也跟着出班道:“陛下,前宋可是没有路引,百姓迁徙顺畅,虽然官府麻烦了些,可前宋的商业蓬勃,前所未有。”
    他看了一眼群臣,坚定的道:“臣深知路引对百姓的禁锢,包括臣的家人也在其中,出个门都得去报备办路引,回来还得消了,陛下,臣附议。”
    杨士奇居然赞同取消路引?
    这下连杨荣都有些吃惊了,至于其他人自然更是瞠目结舌,杨士奇见状就说道:“臣的侄子上月就差点被抓,他说没百里,可巡检司的人说超了,两边争执,最后臣的侄子就报了臣的名号,这才得以脱身。陛下,连臣都觉得是禁锢,百姓如何?”
    “杨大人夸大了。”
    “就是,没了路引,敢问那些百姓涌入城市,如何应对?”
    “前宋不禁止,百姓到处迁徙,多少祸事都在其中?”
    杨士奇回身道:“可前宋以一隅而扛强敌,全赖的就是商业。”
    杨士奇疯了!
    群臣都不想和这个有名的老实人争执,只是避开他,说着路引的好处,以及取消路引后的坏处。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道:“此事诸卿好生思量,金陵那边抓了不少违禁的……士绅。”
    卧槽!
    这是绑架啊!8)

第2237章 府衙前的戏
    “他抓人了。”
    黄俭从未这么害怕过,所以神色慌张。
    “老师,他抓了一百余人,还在抓。”
    汪元厌恶的皱眉道:“你想说什么?”
    黄俭喝了一口茶水,有些无助的道:“老师,国朝那么些年,从未见过这般跋扈的人啊!”
    汪元木然的道:“他这是敲山震虎,金陵城,乃至于整个南方都在惶然不安中,”
    黄俭想说话,汪元抬头道:“去吧,真怕了的话,你就去海边,那里有个村子专门做罐头,你去那边,保证无人知晓。”
    黄俭躬身告退。
    出了汪家之后,他就去了府衙。
    府衙最近很热闹,那些被抓的士绅家属都在哭嚎,每日不休,更换人的频率也很快,可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典范。
    “。…大老爷啊!我家老爷没犯事啊!那是污蔑,若是犯事了,巡检司难道会不抓?那是污蔑啊大老爷!”
    一个妇人跪坐在府衙侧面嚎哭着,她的身后有两个孩子也在哭,只是黄俭却看出是假哭。
    那个略大些的孩子边哭边看着周围,眼泪全无也就罢了,可竟然在看到挑着油饼担子的小贩后在流口水。
    这请的人不地道啊!
    黄俭知道金陵城中有青皮控制了一群人,这些人平日里就是以卖惨为生。
    欠债不还、被人欺负了……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
    而在应天府衙前演戏,这还是第一次。
    好大的胆子啊!
    黄俭看着这些妇孺在嚎哭着,然后在边上找到了一个青皮,一小串铜钱从袖口里递过去,一切都变得顺畅起来。
    “没人管?”
    青皮诧异的看着他道:“谁会管啊!都是假哭假闹,府衙的人只要他们不出格,不挡大门,就当做是看热闹。”
    黄俭点头道:“看着是很热闹,只是没用啊!”
    青皮呵呵笑道:“这是要同情呢!那些人都知道自家的人犯禁,不过却不肯被判重罪,就想裹挟了百姓士绅们闹事,可谁是傻瓜啊!兴和伯就在金陵,谁会犯傻?”
    黄俭懂了,最后问道:“兴和伯没管吗?”
    青皮砸吧着嘴,叹息道:“难怪人家是兴和伯,咱们只是青皮呢!根本就没管,谁敢闹出格?没人敢啊!这便是煞气,一来就定下了规矩,没人敢违背。”
    黄俭的眼神微动,问道:“兴和伯就那么可怕?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