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宇无奈的道:“陛下那是在安抚士绅,可士绅那么多,哪里一一能顾到,这不就拿了他家来当牌坊。”
    钱晖笑道:“牌坊也好,根深蒂固也罢,陛下应当不会轻易动他家。当然,若是他家不知趣,非得要掺和地方上的事务,吃相太难看……那陛下的性子可就说不准了。”
    常宇摇摇头,失笑道:“本官担心的却是那方醒。想想那年……那围墙轰然倒塌的事。”
    钱晖讶然,然后笑了起来。
    两人都想到了那近乎于恶作剧的手法,事后那家人跺脚叫骂也无济于事,朱棣那里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就说明了皇家对那家人的态度,真的和牌坊差不多。
    牌坊要立起来,但是要警惕牌坊有野心。
    所以朱棣没啥反应之后,那家人就非常警觉的开始蛰伏了。
    这是多年传下来的东西,趋利避害最是管用,别人家都学不来。
    “大人,金大人他们回来了。”
    金幼孜戴着斗笠进来了,见常宇和钱晖在堂前,就说道:“本官去下面看了看,今年弄不好有些干旱,各地要注意了,沟渠要整理一下,还有就是打井。”
    这有些喧宾夺主了,不过常宇二人并未介怀。
    “是有些干旱的意思,本官昨日去乡下找了老农询问,说是有,但应当不厉害。”
    三人进了大堂里坐下,随后闫大建也来了。
    “情况不大好,百姓有些担忧今年的收成,下官问过几家粮店,他们也在观望。”
    金幼孜冷冷的道:“观望什么?不说山东的粮仓,就京城周围囤积的粮食,养山东一地的百姓绰绰有余。不过……”
    金幼孜的眼中多了厉色,说道:“各地的粮仓该去查看一番了吧。”
    常宇心中一凛,说道:“本官这里马上安排。”
    ……
    青州府城,春雨漫漫。
    细雨落在田间,只是润湿了薄薄的一层,却不足以保障耕种。
    田间站着不少农户,有人挖开些泥土,失望的道:“不够!”
    所有人都在望天,希望那春雨从丝丝缕缕变成倾盆大雨。
    “贼老天!就算是来个水灾也好过旱灾啊!”
    “算了,好歹也能耕种,都盯紧了。”
    有老汉在劝说着,“哪家的家中没有存粮?都消停些,回头官府肯定会来人查看。”
    “查看个屁!前几日德州那边旱了,一千余人吃老本吃的心慌,也没见官府有动静,反而是士绅给了些粮食。”
    “嗯,这事我也知道,那些士绅以往修桥铺路也不落人后,只是现在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可咱们的日子呢?”
    老汉听到那些年轻人都对士绅的遭遇表示不满,就骂道:“今年陛下还减免了一成的粮税,怎么就不见你们夸赞了?”
    那些年轻人听了也觉得不好意思,有人说道:“可那是粮食多的吃不完了才免的粮税。”
    这道理没法说了,老汉把脚下的麻鞋弄下来,拎着就冲向了说话的那个年轻人。
    年轻人是他的晚辈,见他凶恶,转身就跑。
    两人一个跑一个追,边上的人都在笑,直至一群骑士缓缓而来。
    方醒看到了打闹,他下马走进田里,伸手摸了摸泥土,起身说道:“今年的雨水偏少,青州府怎么不出来组织百姓自救?”
    没人回答这个问题,那些百姓见方醒一行人在琢磨泥土,有人就低声道:“会不会是陛下派人下来看了?”
    虽然他们对士绅表示了同情,可那是因为利益。
    而减掉了今年一成粮税的皇帝他们同样也拥护。
    是的,就如同是信仰一般,华夏的百姓总是很博爱。
    方醒拍拍手走过来,那些农户马上就开始聚拢。
    这是戒备。
    方醒笑眯眯的问道:“在下看这场春雨怕是够不着田地解渴吧,大家都没引水打井?”
    没人和他说话,方醒也不尴尬,自言自语的道:“在下才从济南那边来,当地官府都在组织百姓修水渠,还出资出人帮百姓打井呢!”
    那个老汉终于忍不住问道:“敢问贵人,济南那边的官府真的管了?”
    方醒点头道:“管了,还出钱出粮。”
    方醒不但心百姓闹事,因为现在大多人家都有些余粮,远远没到闹饥荒的程度。
    他更想看看本地官府的表现。
    老汉一听就有些不满意的道:“没呢!本地的官府就派了几个小吏下来看看,说是回头想办法,想到现在都没人来。”
    方醒点点头,然后走出了田地。
    “呸!这是来消遣爷爷们的吧!”
    一个年轻人见方醒从容不迫,但看着就像是个普通的行商,就觉得刚才自己被他震住了有些不值。
    声音不大,方醒没听到。
    他上马后,回身看着这些农户,说道:“不必担心,但凡有官府的地方,今后就不会饿死人。”
    一群农户看着方醒等人远去,有人就骂道:“装什么装?什么狗屁官府!哪次出了事能看到他们?”
    “狗东西!若非是在大道边上,刚才咱们就能把他们弄死。”
    一个个老实的农户的眼中渐渐多了狰狞之色。
    世道一乱,什么狗屁的规矩,什么狗屁的律法,弄死再说。
    一路上方醒看到的都是淡淡的麻木。
    这次干旱情况不算严重,加上粮价不算高,所以不必担心饿死。
    可皇帝才将免除了今年一年的粮税,大家都在期待着好日子。
    旱灾的出现,就像是泼在这个期待上的冷水。
    ……
    青州府里有两个大粮仓,上次大旱时检查少了许多,然后人头纷纷落地。
    那次之后,山东也算得上是老天赏脸,虽然时不时的有些小灾小难,可粮食却从未出现过缺口。
    所以白清很懒,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就坐在门房里打瞌睡。
    他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马蹄声,却懒得睁开眼睛。
    大明现在不差粮食,倭寇也消声灭迹了,弥勒教的教众也因为能吃饱饭都回家了……
    所以守卫粮仓的军士们都在营房里偷懒。
    嘭!
    大门方向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白清迷迷糊糊的抬起头来,就见到大门已经飞了进来。
    一队骑兵冲了进来。
    “你们……你们是谁?”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

第2458章 粮仓
    白清被吓住了,他呆呆的起身出来,呆呆的问道:“诸位大人”
    一个骑士策马过来,战马摇头晃脑的打着响鼻,喷出的白气冲到了白清的脸上。
    “经历何在?驻守的最高军官何在?”
    白清下意识的道:“经历,我们这没经历,只有王通判,杨百户在。”
    “谁管事?”
    白清茫然的道:“是杨百户和王通判,府衙的人会经常来查看。”
    骑士没有下马,说道:“去找他们!”
    一个骑兵过来,单手就把白清擒上马来。
    白清被吓的尖叫了一声,骑兵喝道:“去找那王通判和杨百户。”
    白清喊道:“他们就在营房里。”
    “指路!”
    一行人从粮仓中间转了几个弯,前方就有一排营房。
    营房的外面并未放置哨位,有人喝道:“冲进去,大棍子打出来!”
    这队骑兵冲进了营房里,然后下马踢开房门,里面马上有人叫骂,可随即就被打的惨叫求饶。
    白清被丢了下来,他摇摇晃晃的爬起来,看着下马的那个男子,心中忐忑,就问道:“大人,敢问您可是京城来的吗?户部?”
    大明的粮仓很多,平时就是本地管理,但户部和都察院会不时派人下来巡查,一旦查到亏空,那就是大案。
    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堪称是血流漂杵。
    一群军士被大棍子抽打了出来,个个衣衫不整,神色惊慌。
    “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方醒握着马鞭,喝道:“列队站好。”
    “谁!谁特么的啊!”
    这时后面有人在叫骂,随即就传来了惨叫声。
    那些军士看到这群人凶神恶煞的,都在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从京城下来的官员没那么凶,只会阴沉沉的查验。
    民以食为天,他们在查天,一旦天错了,那么天也就塌了,所以不得不沉着脸。
    随即后面就被赶来了两人。
    这两人喝的面红耳赤,当先的百户官骂骂咧咧的,等看到站在前方的方醒后,就缩了缩脖子,问道:“你们哪的?”
    后面的那个官员嘴角有些青肿,他看了握着马鞭,面无表情的方醒一眼,就加快脚步。在追上了百户官之后,就低声道:“小心!”
    百户官还想叫骂,官员的嘴角疼痛,抽搐着说道,“怕是京城来的。”
    百户官心中一惊,就看了看那些骑兵一眼。
    那些骑兵并未下马,甚至还抽刀在手,目光冷漠的看着这些被赶出来的军士。
    这是老兵!
    百户官心中有些慌乱,等到了前面时就笑道:“敢问是哪位大人当面?今日下官身体不适,就告了假。”
    他的目光转动,最后落在了站在最前面的方醒身上。
    “大人”
    方醒是便衣,看着就像是一个穷酸的打扮,压根不起眼。
    可他把马鞭收在手中,轻轻敲打着左手的手心,目光冰冷,气势却不凡。
    “喝酒治病?”
    方醒问道。
    百户官和那个官都低下头。
    方醒见他们不狡辩,就问道:“库里的粮食可完备?可有亏空?”
    那官的眼中多了欢喜,然后抬头道:“大人,敢问您是”
    百户官先前被吓坏了,闻言下意识的道:“大人,都齐备,没亏空。”
    方醒笑了笑,边上有一口水井,这是灭火用的。
    他走到水井边上坐下,用马鞭从后面招招。
    一个青衫男子过来,方醒指着前方说道:“和他们交涉,马上查验!”
    “是。”
    青衫男子上前说道:“本官都察院御史李二毛,奉旨来山东查验各地粮仓,这是书。”
    那百户官傻眼了,说道:“王通判,是京城来的御史。”
    那官的嘴角抽搐着,嘴里嘶嘶有声。
    李二毛见两人惶然,就说道:“本官奉旨来查仓储,你处就在其中,开仓吧!”
    所谓粮仓,实际上都在屋里。
    一排排的仓房就在前方,保管钥匙的小吏来了。
    天气依旧有些冷,可小吏的面色通红,看着很紧张。
    他的手中是几串钥匙,很沉重。
    所以他步履蹒跚。
    方醒就站在仓库外面,看着管粮仓的通判和驻军百户,说道:“最后问一次,可有亏空?”
    那两人都摇头,目光坚定。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就开门吧!”
    那小吏低头找钥匙,速度很慢。
    方醒就站在他的身后,说道:“抽查五间仓库。”
    小吏的手抖了一下,然后找到了钥匙。
    房门打开。
    门外挂着一个册子,方醒取下来看了一眼,却是这间仓库进出粮食数量的记录。
    仓库里有五个大粮筒,边上还堆垒着几百袋。
    方醒点点头,有户部的小吏就在边上提起一个大斗,放在了粮筒的下面。
    粮筒装粮需要爬梯子,从上面装进去。
    而放粮就简单多了,在下面的一个闸口出。
    小吏把大斗放在闸口下,然后抽起闸口。
    大米顺着闸口冲了下来,大斗里就像是下了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