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醒摆摆手,转身回来,说道:“天下早已稳固,三五小丑跳梁不足为惧,本伯今日见你等,只是为了一件事。”
    他目光缓缓看向这几人,说道:“方外之人,首先是人。世上无没有父母的神仙,所以不管是哪路的神仙,都要记得自己的父母,这样才是好神仙。”
    几人齐齐应了,知道这话里是在敲打他们。
    神仙也是大明的神仙,莫要做了别人的神仙。
    方醒看着那几个和尚说道:“少和百姓争些地,可否?”
    两个老和尚满头大汗的应了。
    方醒微笑点头,然后看着道人们说道:“方外就是方外,你等当自勉。”
    几个道人面色大变,其中一人脱口而出道:“兴和伯,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方醒皱眉道:“本伯还未进城。”
    几个道士就轻松了下来。
    方醒微微点头,然后在家丁的护卫下往客栈去了。
    和尚们面色难看,但却知道躲过一劫。
    道人们也是微笑着,觉得从前宋开始道家在中原根深蒂固,一介伯爵当真不知天高地厚。
    “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这时前方的方醒说了一句话,和尚们面面相觑,而道人们面如死灰。
    当年蒙元人的马蹄踏破中原时,忽必烈派出使者去龙虎山。结果龙虎山那位告诉了忽必烈的使者: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忽必烈得了这话如久旱逢甘露,马上就叫人传了出去。
    前宋笃信道教,可道家的神仙在告诉大家:这天下就是蒙元人的了,最多二十年就会被他们统一。
    这是压倒南方的一根稻草,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的一根。
    方醒回到客栈后,才进房间,就见到了黄钟。
    “可是家中有事?”
    黄钟起身拱手道:“伯爷,今日有人来家中,让大少爷明日进宫观礼。”
    方醒想了一下,说道:“那我明日就不去奉天殿,在华殿或是午门外面看看就算了。”
    黄钟知道方醒这个举动的意思,就说道:“大少爷还年轻呢!陛下此举大概是想着让大少爷以后和太子殿下”
    方醒点点头道:“我们终究会老去,土豆和玉米这两个名字倒是妥帖。”
    黄钟笑道:“是啊!缘分。”
    方醒神色轻松,看来并未为了皇帝的这个决定而恼怒。
    黄钟说道:“伯爷,您今日并未进城”
    方醒说道:“正好遇到了僧道来了,就想和他们说说话。”
    黄钟觉得方醒此时却插手错了:“伯爷,历来宗教在帝王心中都是您说的双刃剑,该远离啊!”
    “难道你以为真有神仙?”
    方醒微微摇头道:“长生不可觅,仙道不可凭,皇帝还年轻。”
    黄钟想起解缙最近几年的举动,不禁就笑道:“解先生这几年也迷恋上了修道,可见人一老就怕死。”
    方醒点点头道:“此事不可小觑,当年太祖高皇帝还是吴王时,就经常派人请见龙虎山,就希望那位能再说一次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可惜没有。”
    此事黄钟也清楚,他说道:“后来太祖高皇帝显露真龙模样,那边就急匆匆的来求见,两边掉了个个。太祖高皇帝也不为先前的事发作,只是后来却不肯再给天师,也不肯给蒙元人给的重赏和诸多名号。”
    方醒笑道,“每逢乱世,他们总是出山挑选自己看中的真龙。方外方外,方到何处?外到何处?所以此次我本想劝阻为皇太子祈福之事,可想到宫中的那位,只得退了。”
    外面渐渐的多了鼾声,方醒说道:“你也去歇息吧,明日早些回去坐镇。”
    黄钟起身道:“是。只是伯爷,稳住国本才是根本。”
    “我知道。”
    等黄钟走后,方醒出了房间。
    他在二楼看着下方的大堂,微微一笑。
    下面有几个僧道,都是年纪不小了,但大多面带忧色。
    有人无意间抬头见到了方醒,急忙稽首,然后僧道一起行礼,倒也是让人觉得时空颠倒。
    方醒点点头,然后转身回了房间。

第2473章 母后,今天我乖乖的
    天色微明,残余的星宿闪烁不定。
    整座乾清宫灯火通明,那些太监宫女们都在进进出出的,很是忙碌。
    就在乾清宫的下方,辇舆已经准备好了。
    “太子如朝阳,所以册封太子就该早。”
    朱瞻基站在乾清宫外的平台上,看着远方的黑夜,说道:“都准备好了吗?”
    俞佳一夜未睡,此刻打起精神道:“陛下,宫中一切都妥当了,您该进早膳了。”
    朱瞻基点点头,俞佳回身瞪了几个太监一眼。
    两个大锅贴,里面填满了粉丝和蛋皮,卤味细微。
    朱瞻基吃完后,有宫女奉茶,他只喝了一口,就说道:“去谨身殿。”
    “陛下旨意驾临谨身殿”
    一个太监厉声喊道。
    只是一声喊,整座皇宫仿佛都活了过来。
    无数太监宫女纷纷列队于旁,然后跪下。
    “陛下万岁!”
    朱瞻基漠然看着这些,知道应该是俞佳弄的。
    他身着衮衣,头戴帝王冕,脚步稳健。
    冕的前后有十二道旒,每道旒上有十二颗玉珠。
    珠子之间轻轻碰撞在一起,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朱瞻基的视线就在这些玉珠之间穿过。
    他看到了那些孔武有力的太监在下面列队,这是戒备。
    京城也在戒备了吧。
    他微微点头,左脚下到了第一个台阶上。
    他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开始!
    午门外,百官渐渐聚拢。
    金吾卫在午门外排列整齐,气氛肃然。
    能有资格出现在这里的,不管是垂垂老矣,还是年轻气盛,此刻都纷纷觉得浑身重了几斤。
    杨荣看着午门,喃喃的道:“来了啊!”
    他身后的杨士奇低声道:“是啊!让人想起了当年皇帝册立太子时的场景。”
    “本官想到的是仁皇帝册封当今陛下时的场景。”
    一阵窃窃私语后,那些老臣都有些唏嘘。
    而在坤宁宫,迷迷糊糊的玉米被人穿戴好了太子冕服,只是九梁冠和九章服。
    九道旒垂下,叮叮当当的,加上玉珠冰冷,落在玉米的脸上,让他再也没法打瞌睡。
    “母后”
    玉米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端端已经拿着毛巾往他的脸上盖了下去。
    温热让玉米又想睡了,只是毛巾很快离开,他觉得脸上有些冷,就抱怨道:“姐姐欺负人。”
    胡善祥一夜未睡,此刻见玉米这般模样,就说道:“我的儿,好好的醒来,你父皇都开始去谨身殿了。”
    端端低声道:“好弟弟,你今日乖乖的,回来姐姐就让你吃你最爱吃的。”
    玉米睁开眼睛,一下就精神了,认真的道:“姐姐不许骗人!”
    端端眨着眼睛道:“姐姐不骗人,你回来就有了。”
    “好!”
    怡安大步过来,低声道:“娘娘,陛下提前了半个时辰去了谨身殿,这大概是要给殿下些准备。”
    胡善祥点点头,心中却觉得这是在催促。
    可玉米还是个孩子啊!
    她再看了玉米一眼,狠心道:“去吧!”
    怡安过来牵住了玉米,说道:“殿下,咱们去见陛下。”
    玉米慢慢的想起了最近天天被叮嘱的事,就说道:“好。”
    怡安牵着他往外走,等到了门边时,玉米突然止步。
    怡安皱眉,担心时间不够。
    胡善祥和端端心中一急,就催促道:“玉米赶紧去。”
    玉米转身过来,看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用那娇嫩的嗓子很认真的问道:“母后,今天我乖乖的,以后就没人欺负你了吗?”
    瞬间胡善祥就失去了自制力,她捂住了自己的脸,泪水奔涌而出。
    端端有些无措。玉米见母亲痛哭,就以为自己说错了,就走过来,和上次一样,用一双小手去捧着她的脸,用力的往上抬。
    整座京城从昨夜就开始戒严了,所有人家都不许出门,违禁者被抓到了,五城兵马司会马上转给东厂和锦衣卫。
    家家无事可做,于是睡懒觉的人多了不少。
    鼾声在京城上空盘旋着,这是一座暂停的城市。
    城墙上全是军士,望远镜的视线内,只要敢于冲击城门的,都会变成尸骸。
    “有人!”
    一个军士尖声喊道,让所有人都把视线转了过来。
    清冷的凌晨,在视线内渐渐多出了十余骑,后面跟着两排步行的人。
    像是军队!
    薄雾中,望远镜也暂时看不清。
    “戒备”
    弩箭上弦,号角就在军士的手中,一旦军令下达,雄浑的号角声将会惊醒京城。
    这时那十余骑加快了速度,城头的守将见了就松了一口气,说道:“查验,没有旨意,凭他是藩王也不得进来。”
    吊篮被放下去,很快就拉了人上来。
    “兴和伯奉旨回京观礼。”
    守将验过身份,说道:“为何现在才入城?”
    上城头的是小刀,他说道:“有旨意在你就别管,许多事就是好奇才会给自己招祸。”
    今天可是太子册封的日子啊!
    守将悚然而惊,挥手道:“开城门!”
    城门开了一条缝,方醒当先进来。
    “伯爷,这些方外人是”
    昨天城门关闭,把一半僧道都挡在外面,他们要想进城,那么还得要等半个多时辰。
    方醒回身看着鱼贯而入的僧道们,说道:“他们要为皇太子祈福,陛下许了他们。”
    这是一次和解的机会。
    皇室对这些僧道都抱着警惕,所以此次放开他们进京为太子祈福,这就是一个机会。
    哪怕昨晚方醒的表态有些负面,可这是务实的表态,很坦诚。
    城门开了一半,一边僧人,一边道士缓缓进城。
    守将见那些僧道泾渭分明的各自往街道的一边靠过去,就问道:“还没开始吧?”
    “大人,差不多了吧。”
    “大人你看。”
    就在前方,道士稽首,僧人合十,诵经声骤然而起。
    一边是道家经,一边是佛家经。
    声音肃穆低沉,渐渐的合在一起。
    那些鼾声渐渐止住了,无数人趴在自家的门窗后面往外看着。
    诵经声渐渐雄浑,渐渐的唤醒了这座世界最大的城市。
    天边渐渐的有些云彩漂浮着,星空散去,仅余启明。

第2474章 大明皇太子殿下
    启明星在东方微微闪烁着,渐渐暗淡。
    孙氏站在殿外,看着闪烁着的启明星,说道:“长庚微暗,天将明。玉哥起来了吗?”
    身后的王振低声道:“娘娘,陛下没让殿下去行礼……”
    册封太子的仪式很繁琐,宗室作为亲戚自然是要参加的,而且还得觐见刚册封的太子。
    可朱瞻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竟然没派人通知这里。
    孙氏微微笑道:“陛下宽宏,咱们却不能骄纵了,去唤醒玉哥。”
    王振心中叹息,然后使个眼色,有人去了后面。
    “娘娘,现在就低头吗?”
    王振还抱着些许幻想,他靠近一步,低声道:“娘娘,别忘了汉武……”
    孙氏的身体微微一颤,说道:“玉哥是个乖巧的好孩子。”
    王振微微低头道:“是,殿下乖巧。”
    随即有人就去传话。
    ……
    “开始了吗?”
    太后已经起来了。
    今日没有她的事,可她还是习惯性的穿戴整齐。
    李斌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