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大家半信半疑的,方醒道:“若是不信,可以先送一小批过去,我这里先给钱!”
    “老七,给钱。”
    辛老七那张憨实的脸一出来,马上就赢得了不少人的信任。
    几个家丁抬着大箩筐出来了,等走近后,那些渔民看到居然都是一串串的铜钱,不禁眼睛都瞪圆了。
    方醒嘴角紧抿,抓过还在的徐方达,一把扯掉他手里的书,喝道:“别一股脑的就想着书本,仔细看着,回去有问题要问你。”
    徐方达念念不舍的看了方醒手中的书一眼,然后揉揉眼睛,注视着大家的举止。
    在看到几箩筐的铜钱后,渔民们都在窃窃私语。
    “这兴和伯看来不像是骗咱们的吧?”
    “看来不像,咱们只要跑一趟就行了,第二趟按照买卖的规矩,兴和伯也得付定钱。”
    “……”

第397章 诱导和罐头
    看到那些渔民们都围拢过来,方醒指着那口锅说道:“今日我请了这家人来给大家试试做鱼肉罐头,大家都看仔细了。”
    这家人马上就展示了一次红烧鱼肉的手艺,不过盐放的不少,对此方醒也只能是无奈。
    在这种没有杀菌灭活之类手段的今天,只能用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来延长保存时间。
    切成大段大段的鱼肉被大火烧好,然后又改成小火慢慢的炖。
    方醒趁着这个时间就解说道:“红烧费材料,不过海鱼腥味大,若是不红烧,那些买家不爱吃。大家也可以出出主意,都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方法能去掉海鱼的腥味。”
    “盐要多放一点。”
    方醒继续说道:“这能让鱼肉延缓腐烂,其次就是把鱼肉多煮煮,最好是让鱼骨头都酥透了。”
    这边在说,那些渔民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徐庆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有了些猜测,就拉过徐方达,低声说道:“你老师这是想照顾为父的生意呢!”
    徐家在台州府也算得上是中等商家,只是后来徐方达进学后,徐庆就把生意转到了别人的身上挂着。
    作为积年的生意人,徐庆马上就看出了这里面的商机。
    “你老师果然是个厚道人啊!”
    听到这话,徐方达点头道:“老师是好人,这段时间处理事情都带着我,说是让我不要变成个书呆子,那样他会把我逐出师门。”
    徐庆喜道:“果然是文曲星下凡,你老师此举正是为父想做的啊!”
    这一年多以来,徐方达就像是疯魔了般的在看那本数学第一册,然后整天在江边写写画画,别人都说老徐家出了个疯子。
    那时候的徐方达谁的话都不听,把一家人愁的不行。
    徐方达赧然道:“老师说我的性子适合去做研究,可也不能变成书呆子,还要强健体魄,观察世事。”
    徐庆欣慰的道:“那为父就看看有什么能为兴和伯分忧的,也算是一番谢意吧。”
    这时方醒已经拿起了一个陶罐,展示道:“大家都注意了,这个陶罐里面一定要清洗干净,然后用滚水煮或是蒸,再把弄好的鱼肉装进去。”
    “记住了,一定要趁热装,然后就是密封。”方醒把陶罐和盖子放进边上的滚水里煮。
    “伯爷,是不是用石灰桐油和白麻絮捣烂给坛子边上封起来啊?”
    一个手脚粗糙的中年男子问道。
    方醒点头道:“正是这个意思,不过一定要多试几次,免得做多了烂掉。”
    方醒也是没招了,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
    等了一会儿后,灶头那里直接就提前起锅了。
    “来来来,大家都注意看看。”
    方醒嘴角含笑的招呼着。
    等那家人生疏的完成了整个封装过程后,那些渔民的脸上都浮现了不大情愿的神色。
    “太麻烦了!而且加盐的话,那可要费不少钱。”
    “就是,咱们哪有这般手艺,到时候弄出了差错,或是味道不好,那算谁的?”
    “捕鱼倒是好说,弄成鱼干也没问题,可就是弄成这样的我家怕是不成了。”
    “伯爷,小的只会打鱼,其它的怕是弄不好啊!”
    一个大胆的渔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其他人都纷纷附和,表示自己弄不来这么麻烦的事情。
    “竟然这样?”
    方醒一脸的遗憾道:“那……”
    方醒的目光环视一周,在徐庆的身上略微停留了一下。
    “伯爷,要不徐某试试?”
    徐庆站出来,对着周围颔首道:“本人徐庆,估摸着在场的有人认识,要是信得过的话,徐某就和伯爷商量商量,看看用什么办法能把这事给解决了。”
    “是徐先生啊,认识,小的还给你家卖过鱼获呢!”
    方醒微微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这样做行不行。”
    “徐先生负责收购大家的鱼获,此后和大家不相干。”
    那些渔民一听大喜,急忙就喧嚷道:“伯爷,这样再好不过了。”
    “以前不敢多打鱼,就是怕卖不掉都臭烂了,要是徐先生能收了去,咱们害怕什么呀!”
    “对,只是这钱不会拖吧?”
    一个看着有些精明的渔民问道。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方醒斩钉截铁的道,然后安抚着徐庆:“徐先生大可放心,你那边也是一样,货送到金陵或是北平,验货之后马上付钱。”
    徐庆含笑道:“伯爷这里徐某自然是信得过的。”
    接下来就是花钱,方醒让人把那几箩筐的铜钱都买了鱼干,在渔民们的欢呼声中,带着一身的鱼腥味回去了。
    回到营中,方醒和徐庆商量着以后的事。
    “先试着做一小批送到金陵去,由那边售卖,后续稳定后再大量制作。”
    方醒把地址给了徐庆,然后交代道:“主要是去腥,然后可以试着做做其它口味的,按照成本拉开价差。”
    徐庆惊讶的道:“伯爷怎地还懂这商贾之事?”
    方醒笑道:“世间万物皆有存在的道理,我在金陵开了家酒楼,倒是生意不错。”
    知道方醒也经商后,徐庆心中的最后一颗石头落地了,急忙就要去收购些鱼获回去试验。
    徐庆前脚才走,方醒就找来了徐方达和家丁们。
    “今日我的行事你可看出什么来了?”
    徐方达才到,方醒就出了个题目,让他发蒙的同时,也是在仔细思索。
    十月的天气显得很是适宜,就是干燥了些。
    方醒喝着菊花茶,示意方五和小刀也想想,至于辛老七,他不敢奢望。
    等了半饷,徐方达还是一脸的发蒙,显然没有结论。
    方五试探着说道:“老爷,您今日是有意的吗?”
    小刀也说道:“五哥说的对,老爷,小的也觉得今日您是故意的。”
    方醒看了一眼在憨笑的辛老七,点头道:“是故意的。”
    “你们都要记住了。”
    方醒告诫道:“百姓最为现实,一日三餐,生儿育女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所以仅靠着许诺是无法驱动的。”
    徐方达迷惑的道:“老师,那以往官府役使百姓时,他们可是很老实的呀!”
    “那是威胁。”
    方醒淡淡的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百姓若是不从,轻则破家,重则灭门,明白吗?”
    徐方达震惊之后就是默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第398章 人心趋利,苛捐杂税
    “伯爷,饭菜做好了,现在上吗?”
    这时门外探出个人来,方醒笑道:“多弄些来,今日大家一起吃。”
    此时家丁们的地位还不是明末时那么高,那时候的家丁和主将同吃,主将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只是到了战场上,这些优渥的待遇就需要用生命去保障。
    摆好饭菜后,方醒指着那些各种做法的鱼干道:“来,大家都尝尝,看看拿到内陆去有没有前途。”
    红烧带鱼,油煎跳跳鱼……
    看着大家都吃的酣畅淋漓,方醒就不管什么食不言的规矩,说道:“想要百姓信从你,强硬的方式不可持久,所以今日我先提出让他们自家做,然后统一收购,可后来你们都看到了。”
    小刀咽下一块带鱼,“老爷,您这是给他们设了陷阱啊!”
    “可以这么说。”
    方醒不讳言的道:“这种罐头对条件要求比较高,若是分散于各家各户去加工,最后出来的东西参差不齐,做不大,也做不好。”
    方五眼睛一亮,道:“老爷,那您就是先以利诱之,让他们心动之后,再用徐先生出场来收尾,正好让那些百姓心服口服。”
    方醒微微点头道:“不利诱,百姓就不会动心。不布局,没人会理会你,这就是人心。”
    徐方达懵懵懂懂的道:“可是老师,弟子怎么觉得还是那几箩筐的铜钱起的作用最大呢?”
    “正是如此。”方醒点头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没好处谁会听你忽悠!”
    看到几人在思考,方醒却在想着另一个问题。
    吃完饭,方醒回到书房写信,不但是写给家中,还有朱瞻基等人。
    在信中,方醒把倭寇的来历和沿海百姓的情况一一道来,最后一句是:若不肃清底层吏治,则倭寇不绝!
    在后面,方醒附上了地方所征收鱼课的内容。
    沿海地区的鱼课分为本色和折色,这几年由于战事的原因,本色较多,也就是鱼鳔之类的东西。
    可地方官府在征收了本色之余,还要求其它的杂税。
    杠解、水脚、耗羡……
    这些杂税加起来,渔民们真是苦不堪言,多有弃业者。甚至有铤而走险者,直接出海去寻倭寇,从渔民摇身一变,就当了海盗。
    “伯爷,这几年好在是本色课税,不然更苦啊!”
    大明的课税分本色和折色,本色就是你自身的产出,折色就是你得掏银子,或是去购买官府要求的东西纳税。
    折色课税让地方官府有了更多的杂税项目,百姓更加的难熬。
    黄钟叹道:“在下这些时日走了多地,发现地方小吏如狼似虎,巧立名目搜刮民财,正如伯爷所说的那样,不肃清底层吏治,则倭患不可除!”
    方醒接过黄钟的记录册子,翻看着各种名目收取的杂税,以及各种编外的杂役……
    “车脚钱,口食钱,竹篓钱,沿江神佛钱……”
    “哈!”
    方醒抬头,郁闷的呼出一口气,摇头道:“人心本贪,太祖高皇帝杀了多少贪官?当今陛下又杀了多少?杀之不绝,前赴后继啊!”
    想起以后漫长的‘前赴后继’,方醒苦笑道:“这是痼疾,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消失,最多也就是从督查上多下功夫而已。”
    其实方醒的心里话是:不但要督查,而且还要形成全民监察的态势,这样才能延缓基层腐烂的蔓延速度。
    黄钟想起朱元璋杀贪官的狠劲,不禁也是摇头无语。
    方醒重新写了一封信,封住封口,交给了辛老七,然后说道:“快马送去。”
    军中自有渠道,按照方醒的级别,自然可以要求加快传递。
    两人正在感叹着,小刀进来说道:“老爷,黄先生回来的时候有人跟着。”
    黄钟一怔,愕然道:“在下不过是孑然一身,他们为何跟着?”
    “去,跟着那人,看看是谁的手笔。”
    方醒交代道,等小刀走了之后,他冷笑道:“方某来此看来是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啊!他们害怕了!”
    黄钟略一思索,也明白了事情的来由。
    方醒处理倭寇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