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穿过一道游廊,走进一个小花园后,一个独立的大院就出现在眼前。
    这里就是荣国公的遗孀,英国公的母亲王氏的住所。
    门口站着几个丫鬟,看到方醒后,马上就有人进去禀告。
    而张淑慧正好也被人带到了这里,夫妻俩相对一视,都给了对方一个安慰的微笑。
    “二姑爷,二姑太太,老夫人有请。”
    方醒走过去,伸手牵住了张淑慧的小手,在那几个丫鬟呆滞的眼神中,施施然的跟着进了大院。
    “哦!还牵着手吗?”
    老夫人听到自己的人这么说,就笑道:“这小夫妻新婚不久,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你们莫要取笑。”
    正说着,人已经进来了。
    叩拜,口称母亲和岳母,这些应有之义一一行来,然后方醒就告退了。
    等方醒出去后,老夫人看着有些淡然的张淑慧,唏嘘道:“当年你生母因病而去,那时的你还是个孩子。后来你父亲把你送到我这里养了几年,那时的你性格跳脱,倒是给了我不少乐趣。”
    张淑慧低头道:“母亲,少时的事我还历历在目,多谢母亲当年的抚育。”
    寒暄已毕,老夫人送上了自己的贺礼,都是些首饰之内的,最后还给了一个木匣子。
    张淑慧告退,然后去了二夫人那里。
    方醒正在由薛华敏接待,两人喝茶聊天倒也惬意,只是张淑慧那边却已经看到了自己不愿意见到的人。
    在去二夫人住处的路上,张淑慧看到了大夫人李氏。
    李氏由两个丫鬟搀扶着,看到张淑慧后就冷笑道:“二姑太太这是过门而不入啊!”
    张淑慧福身道:“大嫂这些年清减了,可见为了国公府劳心劳力如此,等大哥回来后,当以贤妻慰之。”
    两人话里带着机锋,最后大夫人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到了二夫人那里,姑嫂间倒是亲热了不少。
    年轻的二夫人拉着张淑慧坐在胡床上,感慨道:“当年你的胆子真大,可如今看到你日子快活,我也就放心了。”
    二夫人就是张辅专门娶进家生儿子,兼职管家的,这几年下来,她在府中的地位也是直线上升,所以才敢说出这些话来。
    看到那个木盒子,二夫人笑道:“老夫人还是挂念着你的,不然谁也别想轻易从她的手里拿到好东西。”
    “这里面是什么?”
    张淑慧想打开看看,可却被二夫人拉住了,接着一阵转移话题,就此忘却。
    等张淑慧走了之后,二夫人叹道:“我这个小姑,当年我们都以为她要孤苦下半生了,可没想到如今她却是落到了福窝里,可我却还在……”
    旁边的陪房也是说道:“谁说不是呢,当年二姑太太冲出了家门,幸亏还有夫人您派了几个护卫和婆子保护,不然别说是走到北平,估计连金陵都出不去呢。”
    二夫人摸着自己的肚子说道:“都是女人,何必为难呢。”
    陪房看到这个动作眼神就是一黯,安慰道:“您别着急啊!您看,二姑太太成婚也有半年了吧,可也一样的没有好信来啊!”
    二夫人茫然的看着门口:“可不一样啊!国公爷他虽不说,可我知道他一直在期待着有一个健康的嫡子!”
    “而小姑的日子可是好多了。”
    想起传话的丫鬟说张淑慧是被方醒牵着走进大门的,二夫人就有些艳羡。
    “什么都比不了夫妻恩爱,女人啊……”

第73章 乾清宫里的老人
    新庄子的人大部分都是方醒带来的,原先留下来的都是老实本分的庄户。
    在方醒的催促下,庄户们第一件事就是给辣椒育苗,赶紧种下去。
    “千万要注意,这东西可是咱们赚钱的机会。”
    方醒站在田间说道。
    方杰伦点头,表示赞同:“少爷,等皇家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咱们的种子可就值钱了。”
    大明实际上很需要辣椒。
    在大明的北方,需要辣椒御寒。而在大明的南方,气候潮热,更是需要辣椒祛湿。
    方醒看着那些忙碌的庄户,踌躇满志的说道:“咱们要让大明的百姓都吃上辣椒,都喜欢吃辣椒。”
    不过令方醒有些惆怅的是,这买卖也就是几年的功夫,等辣椒种植铺开之后,方家的种子就不再是紧俏物资了。
    不过看着田野上忙碌的庄户,方醒想到以后这里将会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心中就是一畅。
    “杰伦叔,你信吗?我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方杰伦想起了自家少爷清醒后的事,不禁点头道:“我信。少爷,老奴还等着小少爷出生,护着他平平安安的长大呢!”
    方醒有些囧,管家隐晦的对自己表达了建议:少爷,您就赶紧生个小崽子出来吧,大家都盼着呢!
    回到后院,看到张淑慧正在记账,方醒有些忧虑,他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不然都婚了,神思有一瞬间的恍惚。
    “德华兄,按照你的意思,种子的培育应该是由朝廷接手,对吗?”
    朱瞻基记录完毕后,就举手提问。
    方醒点头道:“对,民间终究资源弱小,若是由专门的衙门来负责,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说下西洋的船队。获得新品种后,就组织人力攻关培育,这么说吧。”
    方醒的食指点动:“泰顺,你查找资料方便一些,回去你就找一找,看看从有记录以来,我中原地区的粮食亩产量是多少,还有粮种的进化过程,找到了和马苏交流一下。”
    今天朱棣正好政务不多,就想把皇太孙找来考校一番。
    宽敞的宫殿中,角落里摆放着四只大火盆,里面的木炭毫无烟火气的燃烧着,温暖着整座宫殿。
    一名去寻找朱瞻基的太监垂首进来,:“陛下,太孙殿下……太孙殿下在国子监。”
    御座上的老人抬起头来,冷冰冰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意。
    “太孙在国子监做什么?难道是讨教学问吗?”
    皇帝的话很温和,可太监的额头上却冒出了细汗。
    “陛下,太孙殿下又去了户部,据说是查找什么资料。”
    朱棣一怔,随即就起身走下台阶。
    门内温暖如春,门外却有些阴冷。
    朱棣活动着双腿,感觉膝关节处有些酸痛,这是多年戍边,深入草原的后遗症。
    这时司礼监大太监黄俨走过来,狭长的眼瞟了小太监一眼,躬身道:“陛下,太孙殿下每日清晨都到元宝山下的庄子里消磨,据说那个庄子已经被殿下送给了一个北平来的举人,老奴不得不……”
    小太监在黄俨的目光下微微发颤。
    朱棣仿佛没有听见黄俨的话,他站在高处,看着渐渐走来的朱瞻基,嘴角的胡子不禁都翘了起来。
    “皇爷爷,皇爷爷!”
    朱瞻基看到朱棣在门外,急忙就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笑道:“皇爷爷,我今日可是找到了好东西。”
    在黄俨窥视的眼神中,朱棣拍着朱瞻基的肩膀,大笑道:“你这竖子,赶紧说来。”
    竖子,在这里就和民间的父母笑骂自己的孩子一样,作‘小子’听。
    朱瞻基假装没有看到黄俨,他搀扶着朱棣进去,等坐好后,才眉飞色舞的说道:
    “皇爷爷,今日早上方德华教我去查找历代粮食产量,您知道我查到了什么吗?”
    方德华吗!
    朱棣的眼睛眯了眯,“赶紧说来,让我看看你跟着他学到了什么东西。要是不能让我满意的话,最近你就呆在朕的身边吧。”
    朱棣不喜欢自称为‘朕’,所以话里夹杂着我和朕的自称。
    朱瞻基也笑嘻嘻的从御案上扯过一张宣纸,然后拿着朱棣批改奏章的毛笔在纸上书写着。

第74章 皇帝的夸赞
    黄俨冷眼看着朱瞻基使用皇帝的纸笔,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个细节。
    朱瞻基的字是朱棣亲手教的,不过看到一些弯弯曲曲的字符后,朱棣的眉头皱了起来。
    朱瞻基写完后,兴奋的说道:“皇爷爷,我今日去了国子监和户部,把两边的收录对照了一下,结果发现了一些粮食的秘密。”
    朱棣看着这个英姿勃勃的孙子,心中刚生出来的那个念头又消散了。
    “自三代以来,粮食亩产均是节节日上,前汉的亩产二点八二石,而前唐的亩产折合汉制三点石……”
    听到这里,朱棣的脸上有些动容了。
    “……到了前宋,亩产折合汉制四点八石……”
    朱瞻基拿起宣纸,神采飞扬的说道:“皇爷爷,到了我大明,北方的冬麦亩产不过合汉制一点五石。”
    “那么低……”
    朱棣假装不虞。
    朱瞻基却笑道:“皇爷爷,如今北方很多都已经是夏麦秋粟了,亩产合汉制三点二石,不少了。”
    朱棣的目光越发的欣慰了,抚着长须含笑听着。
    朱瞻基抓着后脑,有些恹恹的道:“只是南方的亩产有些杂乱,有的是两季,有的是一季,但合下来应该比北方要高出一大截,皇爷爷,这也是为何南方富庶,人口繁衍日增的原因吗?”
    “哈哈哈哈!”
    朱棣起身大笑着,极为欣慰。
    黄俨的目中闪过一丝怨毒,看到朱棣高兴,他也是凑趣道:“陛下,太孙殿下天资聪颖,只是这些弯弯曲曲的是何物呢?”
    朱元璋从不许太监干政,可到了朱棣这里时,哪怕多次重申了这个国策,他自己却是在纵容着太监们。
    朱棣的笑声一窒,目光投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的嘴角不屑的一撇,然后才说道:“皇爷爷,这正是我要跟您说的另一件事。”
    “我今日去了户部,可看到那些记录数字的字符繁琐而不便计算,所以我就用了方德华教授的大食数字记录。”
    朱瞻基把宣纸递到朱棣的眼前,表功道:“皇爷爷,您看看这里,是不是一目了然,而且还能方便计算呢!”
    朱棣接过宣纸,迟疑道:“倒是清爽,可你说的方便计算,可有实证?”
    黄俨闻言垂下了头,把自己幸灾乐祸的目光投向地面。
    朱瞻基却笑道:“皇爷爷,你看。”
    宣纸上马上就列出了算式,朱瞻基把所有的亩产全都加到了一起,然后再除以朝代数量。
    “皇爷爷,你看,这就是几代的平均亩产。”
    看到朱棣还在沉思,朱瞻基就叫来一个小太监,说道:“你可随意报数字与我,然后可要求总和或是相减。”
    小太监哪里敢啊,最后还是朱棣点头,这才战战兢兢的报出了数字。
    一刻钟后,几张宣纸上都写满了数字,黄俨的嘴巴合不上了。
    朱棣觉得今天是近几日最舒畅的一天,他连声喊着打赏皇太孙,差点把自己的天子剑都送了出去,只是却没有提到方醒的名字。
    不到半个时辰,今天皇太孙得到陛下夸赞的事就传到了该知道的人耳中。
    太子宫中,朱高炽挥退了给自己读奏章的太监,喃喃的道:“我儿果然是长进了……”
    “来人。”
    “殿下。”
    “叫太子妃去查看太孙那边的人手,特别是跟着太孙出门的那几人,都要查清楚,有来历不明的,一律送走!”
    ……
    “铃铛,铃铛……”
    方家庄的后院里,小白正在院子中找寻着走失的铃铛。
    张淑慧忙碌了半天,总算是把庄子上的人手都收录好了。她坐在新打造的炕上,伸了个曲线优美的懒腰,然后对刚转为正人君子模样的方醒嗔道:“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