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知道,我们就是要尽快干好,争取像江敏那样挣钱。”
    不错,有理想是好事儿总比懵懵比比活着强。
    “我们要买缝纫机,你能不能帮我们弄两台?”小姨天真烂漫了。
    两台?暂时万峰一台都弄不到别说两台了。
    “还是等你们攒够钱再说吧,就你们现在那十块钱连个缝纫机腿都买不来。”
    尽管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缝纫机,但没钱那是一定买不来的。
    缝纫机的供应太紧张了,他现在也没辙,能买到缝纫机他就不会想出个带机加盟的点子了。
    别看一天缝纫机给两毛钱的磨损钱觉着不多,但一年下来也是七十多块呢,两年一台新缝纫机就没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没意思的养鱼
    走到沟里沟口时,诸艳和江雪拐向栾凤家,万峰和诸平则走进沟里来到了梁万家。
    梁万家现在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那些臭小子们都被驱逐出境了,原因是他们在这里耽误姑娘们绣花。
    因此姑娘们倒是聚集了一大堆,都在里屋绣花。
    上次被万峰吐槽后灯泡果断变成了一百度,把个小屋子照得如同白昼。
    这些姑娘现在绣的图案已经变得有大有小了,最大的图案直径达到了两寸,最小的就是那峰凤牌商标了,一寸多长一指宽一条。
    这个商标绣一个二分钱,就是用线直接把这两个字绣出来就行,手快的人一个小时能绣出五六个。
    “我说小万外甥,栾凤这商标上的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呀?”有个小名叫翠花的女人故意问。
    “不知道,不认识那两个字。”万峰睁着眼睛说胡话。
    “你看栾凤待你多好,把你们名字里的两个字挨的紧紧的,简直就是亲密无间呀。”
    把她嘴巧的都会用成语了,万峰在想要不要给她唱一首翠花上酸菜的歌。
    外屋里桌子上摆了几个菜,其中果然有两盘鱼。
    因呐河里最常见的柳根子、白飘子、红赤子、沙湖路子和老头鱼,鱼不咋地但是味道弄得不错,香味四溢。
    张海、梁万、会计、诸平还有一个万峰不认识的老头,看样子岁数在五十左右。
    他应该就是王喜平了。
    万峰是辈分最小的,只能陪在末座。
    桌上摆着几个大碗,张海从身后拎出一个五斤装的塑料壶挨个碗里倒酒。
    果然是生啤,只是五个人五斤生啤,一人一斤,这好干什么呀?酒量好的人一个人都不够。
    万峰也分到了一碗。
    “来,先干一个,这点啤酒喝完这还有一瓶白的,小鸡屌把碗端起来!”
    “啊!我还喝呀?让我小舅替我喝吧,我还小。”
    “少来那套,第一碗必须得喝小也不行。”
    这都啥人呀,小孩也不放过,简直禽兽不如,不如禽兽!
    “咱可说好了,我就喝一碗多了一滴我都不喝。”
    说完万峰端起碗和大人碰了一下灌了下去。
    大人们又倒了一碗,这回没给万峰倒。
    两碗酒下肚,有些要在酒桌上摆开的事情就拉开大幕了。
    “三叔,队里要把鸭弯清理出来养鱼,在咱队养鱼来说你老们老哥俩是行家了,二叔去闺女家了没在家,现在就只能靠你了。”张海首先开话头。
    王喜平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说道:“鸭弯那地方行,大跃进的时候那里就养过鱼,后来割尾巴的时候撂荒了。”
    “啊!那里以前就养过鱼?我怎么不知道?”张海有点惊讶。
    “切!那时你还穿开裆裤露小吉吉呢,知道个屁。”王喜平鄙视道。
    张海今年三十岁,大跃进那会儿他确实在穿开裆裤。
    “三叔,你和我二叔现在在家也是闲着,队里准备用鸭弯养鱼成立个养鱼队,准备让你养鱼队的队长,现在您看看这鸭弯养鱼要怎么做?”
    王喜平倒是没有拒绝张海的建议,打从盐场黄了以后他们哥俩也就在家闲着,整天啥事没有,这可不是享福,对他们这些老庄稼人来说无所事事就是最大的折磨。
    他们这些老人最常说的话就是:一天不干活就难受。
    这话万峰可不感冒,并且还暗地鄙视,在他看来一点活不干才好受呢。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花多少钱我都有的那种生活。
    虽然知道那根本不可能。
    “鸭弯这么多年估计都快淤死了,要想养鱼得把水放了把塘底的淤泥清理清理,起码得有足够的水深吧。”
    “这个不是问题,冬天清闲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清理,你老就说说养鱼的事情吧。”
    王喜平喝了一口酒。
    “我记得鸭弯好像有二十多亩的面积吧?”
    “二十五亩。”张海补充。
    “这要是养鱼可能养老了鱼了,一亩鱼塘一年可产一千多斤,如果轮捕轮放的话一年可以捕四次,也就是三四千斤,人家南方因为气温的关系可以捕五次,咱们这里就不行了。”
    按照王喜平这个说法,万峰在心底快速地算了一笔帐。
    二十五亩水塘按照亩产三四千斤来计算的话能有八万斤的产量。
    如果没记错的话明年的鱼价会有一个小幅的上涨,大概零售价会达到一毛三四左右。
    这八万斤鱼即便按照零售价也才能买一万块钱,除去成本人工估计能收入六千块钱。
    但是这些鱼你能一条一条自己去卖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批给市场里的鱼贩子,这样就又得减去三分一左右。
    那么也就只剩下四千块钱的收入了。
    全洼后的劳力每人能分三四十块钱,再加上便利的吃鱼。
    万峰立刻就失去了很多兴趣了,这也太少了。
    放到别的生产队,单这一项就能拉上三四十块估计能乐得勾嘎的,但是在万峰的眼里这也就聊胜于无。
    因此,接下来王喜平说得什么草鱼、鲢鱼、鳙鱼混养,一亩地放多少尾鱼投多少鱼料万峰也就没仔细听。
    没意思,钱太少了。
    反正他对养鱼是外行,也用不着他干。
    人家在讨论养鱼的时候万峰却在心里设计他的大鱼牌商标,在人家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他的商标也算是有了眉目。
    喝完酒后,万峰和诸平再次来到栾凤家。
    栾凤家依然一片繁忙景象,那三个带机加盟的人里有一个山后队的为了赚钱也来了,另外两个估计离的较远晚上不来。
    诸艳江雪在里屋裁剪,江敏在制作嫁衣,栾凤在接待来补窟窿往衣服上缝白杠的人。
    万峰进屋也没说话,拿过纸笔就画了一条吞钩的大鱼。
    最近由于经常作画的缘故,他的画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条大鱼被他画得活灵活现的。
    栾凤伸过脑袋看了一眼:“你这画得什么呀?”
    “商标呀!西服的商标,明天告诉那些绣花的把这个绣一些出来,大鱼用红色的线,鱼钩和下面的峰凤服装四个字用黑色的线,记住没有?”
    “没记住!”栾凤非常干脆的回答。
    万峰叹息一声,只好用笔做了标注。

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那份我替你吃
    八零年八月三十一日。
    今天是个阴天,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有小到中雨。
    送砖的拖拉机上可是坐了不少人,拖拉机翅膀上坐着装卸工袁文和会计,万峰和张海脸向后坐在拖斗上聊天。
    “外甥,这养鱼可是你提出来了,怎么昨晚我看你兴趣不高?”
    “一年就能剩四五千块钱你让我兴趣怎么高?”
    “啥!四五千你还嫌少?”
    “呵呵,这要是给一个人不少了,但是整个洼后人一分也不过就三四十,有什么意思?”
    “我们去年年景好一个人一年才拉了三十多块,单这一项就有这么多了你还嫌少?”
    你不嫌少不证明我也不嫌少,夏虫不可语冰,这事儿根本扯不清。
    “暂时养着可也行,虽然钱分得不多但可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将来鱼价贵的时候就可观了。”
    其实这也就是句安慰话,鱼价什么时候能起来万峰还是心中有数的,到了八六年像海里的青皮子、风了板、小黄花也不过才二毛五到三毛,河里的养殖鱼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也是万峰在知道了鱼的产量后失去兴趣的原因,原以为一亩池塘一年能出好几万斤鱼呢,想不到才三四千斤。
    “对了,张海舅,等你大队办事儿的时候,到大队广播站给我要台破旧的留声机。”万峰不想再谈养鱼的事儿。
    “你要那玩意干啥?”
    “当然有用了,没用我要那玩意干啥。”
    张海想了想:“就怕大队不给呀。”
    “我要的又不是新的,要破旧的他们为什么不给?他们留着那些破烂也是没用。”
    “公家的东西你看在那里扔着烂着没事儿,但是没有了就是事儿了。”
    张海说得没错,是这么回事儿。
    “那你就说小队要办个广播室,大队一定能给。”
    “等我看看吧。”
    上午八点,拖拉机到了县医院,在万峰要求的地点路边停下。
    夏秋隆两口子已经等在这里。
    万峰下车把挎包里的货交给夏秋隆两口子。
    今天他带来的全是裤子,一共六十条。
    “嫂子,六十条,今天是我最后一次送货了,明天我就开学了,再来就得等礼拜天了。”
    “以后就让你们队的拖拉机给捎来就行,每人一天给盒烟行不?”辛莉小声问。
    万峰点头,压低声音道:“不用好烟,一毛三以下就行。”
    “那能拿出手吗?怎么也得两毛左右的,没事儿,不就一条裤子吗。”
    你看,挣到钱的人就是这么任性。
    双方交易完毕,万峰问夏秋隆:“你不去工地吗?今天可是算账的日子。”
    “去去当然去,你嫂子现在不用我跟着了,她在家里就把裤子卖了,少等我一会儿我把东西送到家就来。”
    辛莉现在已经发展到不用去工厂大门守株待兔了?这发展速度可不慢了。
    可惜现在政策还不行,如果政策行就可以开门市了。
    几分钟后夏秋隆风风火火地回来跳上了拖拉机。
    他和张海之前见过一面也算是认识,彼此点点头。
    “大哥,有一件事儿我要说一下,黑礁那边如果有一个叫猛子的人找你到黑礁去摆平一件事儿不要答应。”
    “猛子?没有呀!”
    “没有更好,要是有就直接拒绝,不用问为什么。”
    “没问题,兄弟你的事儿就是大哥的事儿。”
    拖拉机突突突突地到了一建公司,万峰他们从拖拉机上下来。
    郑老三已经等在这里了,见到万峰和夏秋隆就撒烟,今天是拿钱的日子他当然要来了。
    算账自然需要周炳德的批条,其余的人在外面抽烟聊天地等着,万峰背着个挎包就进了周炳德的办公室。
    周炳德在办公桌后面正襟危坐正在看报纸,看到万峰进来笑了。
    “你干妈正在家念叨你呢,算完帐家去一趟。”
    “知道了,我给你带了件衣服来,穿上试试。”
    周炳德一摆手:“试什么试,什么衣服穿上还不一样。”
    “干什么能一样,领导就应该像个领导的样子,你看你现在就像老百姓一样。”
    说话间,不由分说拿出西服就往周炳德身上套。
    衣服穿上周炳德的形象立刻就高大威严了不少。
    “正合适,这才像个领导的样子。”
    “你让我穿这个到工地去?那特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