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齐了就出发。
    一个多小时拖拉机就到了谭家。
    顾家的人正在忙活,当然也是扫灰糊墙之类的活儿,不过他们已经进行到了糊墙阶段,而且主屋已经糊好了,比万峰第一次来的时候亮堂了不少。
    顾巧玲从离家那天起这还是第一次回来,家人见面又是一番景象,嘘寒问暖就差对眼泪千行了。
    接下来就该杨七郎出场了,顾巧玲羞答答地把杨七郎拉过来:“妈,爸,这就是韩文海。”
    直到这时候万峰才想起这货真正的名字叫韩文海,这杨七郎叫顺嘴了把人家真名字都忘了,那以后再叫杨七郎的时候是不是要加引号?
    杨七郎有些紧张,拘谨地说了声:“叔,婶,你们好!”
    这一回顾家夫妇可以好好地看看这个即将成为自家女婿的男人了。
    检查的结果很满意,身体结实,眉眼端正,一看就是把种庄稼的好手。
    顾巧玲的父亲递烟,顾巧玲的母亲倒水。
    这就差不多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立鞭杆子
    顾巧玲的哥哥只是憨厚地笑,而她弟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杨七郎带来的八样礼物上,四瓶酒他没什么兴趣,他主要研究的是那四瓶罐头,在心里预测它们是什么味道。
    按照正常的礼仪,新女婿上门中午是要在这里吃饭的,女方家的人包括亲戚在吃饭的时候可能要看看新女婿在吃饭喝酒时的表现,人诚不诚实,脑袋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喝酒等。
    但是因为现在是年跟前,谁家里都有一堆待干的活儿,都急着回去,在陈苍的建议下,中午也就没在这里停留,而是坐了一个多小时后就起身返程。
    临走时杨七郎还收到了女方家给的五块钱登门钱,女方给这个钱了几乎就等于宣布承认了他的身份。
    那么下面的流程就简单了,女方父母或亲戚到男方家看家然后定亲,到岁数差不多的时候结婚。
    杨七郎家哥七个,上面还有一个六哥未婚,他只能等到他六哥结婚后才能结婚。
    顾巧玲过这年才十七,倒是不着急。
    等他六哥结婚分出去,他家的四间房子就是他的了,那时他就可以考虑结婚了。
    回到家后,万峰把拖拉机送到砖瓦厂,它的使命在头年是完成了,再动它就是过年以后了。
    回家从栾凤家门前路过的时候,万峰看到栾凤家有很多人在帮着糊墙糊棚什么的,这些人都是洼后那些给栾凤干小活的妇女,这种时候到栾凤家帮忙难免有打溜须的嫌疑。
    万峰看到那么多人帮忙就没进去而是直接回了家。
    姥姥家的墙和棚都已经糊完了,姥爷姥姥小舅母小姨等人正在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做豆腐。
    那时没有卖豆腐的,过年时家家都自己磨豆子做豆腐,然后放在外面冻,过年时吃冻豆腐。
    冻豆腐比新鲜豆腐有咬头而且还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气,是万峰比较喜欢的食品。
    趁着小姨在外面做豆腐,万峰到小姨屋里打开自己的铁箱子检查了一下箱子里的东西。
    箱子是肖德祥用一毫米厚的白钢焊制的,里外都刷上了防锈漆,外面在防锈漆的基础上又刷了一层暗红漆,打眼一看和木头箱子还真没什么区别。
    箱子底下铺了一层厚纸,万峰的所有家产都在这个箱子里。
    除了还有一些录音机方面的配件下,箱子里剩下的全是成捆的钱了,十元一捆的一共有四十几捆,还有五元和两元一元的成捆票子,另外还有一万五千左右的一叠存款单。
    这要是百元面值的钱就好了,三捆五捆就搞定那需要这么大的阵仗。
    钱多了也闹心的事情。
    当然箱子里的东西姥姥家人是不知道的,如果他们知道万峰有这么多的钱,估计晚上睡觉都不会安生。
    豆腐做好以后,诸平把靠墙立着的一棍比较直溜大概有四米多长的杆子拿到平地上,检查木杆上头用铁丝捆绑的横木上的滑轮有没有生锈,检查木杆有没有被虫子腐蚀。
    这是这里人过年专门用来放鞭的鞭杆子。
    除夕半夜放鞭的时候,鞭炮就挂在这杆子上升到空中,当地人称做发紫。
    很多年万峰也没弄明白那个‘紫’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具体是那一个字,他就用紫来代替了。
    别小看发紫这事儿,这里面还是大有讲究,发紫的鞭如果顺利地燃放完毕,说明来年该人家诸事顺利,如果发紫的鞭半路断桥,该人家来年一定有些事儿非常不顺。
    这可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这些东西万峰都是经历过的,发紫的鞭炮出了问题,这一年这人家不管如果保证有一些闹心的事情发生,而且还不是小事儿。
    除此之外,对别的时间段鞭炮响与不响却没什么讲究。
    因此家家对发紫时放的鞭都是非常重视的,都是挑那些感觉保险的鞭炮买。
    当然这是后世的事情。
    在八一年你就是想挑也没啥挑头,除了港头就是中鞭,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放鞭炮也是万峰爱好,这个热闹当然要凑了。
    于是他跑过去帮着诸平摆弄放鞭杆子。
    横木上的滑轮换了新的,捅上了两根放鞭绳。
    万峰回屋拿出提前让栾凤用五颜六色的布头给做的一串小旗子缠在鞭杆子上把个鞭杆子弄得五颜六色的。
    “明年用铁管焊一根鞭架子,省的用些木头的三年五年就得换。”
    万峰的这个建议得到了诸平的赞同。
    “那样就得弄高点。”
    “那就弄八点八八米,发发发吗。”
    八一年大概除了香岗那一带的人外还没人注意八八八和六六六这些数字代表的意思,万峰的这个建议让诸平都觉得新颖。
    有过后世经历的万峰还用铁皮做了两个小铁风车,安装到鞭架子顶端的横木上。
    鞭杆子收拾好了以后,甥舅两人合力就把鞭杆子立到上冻前诸平就挖好的土坑里。
    四五米高的鞭杆子立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两人还是费了一些力气才把鞭子插到那土坑里。
    土坑一尺多深,鞭杆子大头插进去,诸平扶正杆子,万峰从水缸里用瓢舀水往坑里倒,几分钟水就冻成了冰,鞭杆子也就结结实实地立在那里。
    经过万峰这么一倒持,这一年诸平家的鞭杆子与众不同,不但鞭杆子上有五颜六色的彩旗,上面横木上的两个铁制风车在风中一转哗啦啦的响,很是吸引人的目光。
    在大街上玩的小孩都跑来看热闹。
    鞭杆子立起来后万峰拿出一把五百响的港头就拴到鞭绳上拉起来,鞭买回来不就是放的吗,先过把瘾再说。
    那些小孩一看放鞭炮了,发出阵阵欢呼声。
    鞭升起来后,诸平用烟头把鞭点燃,于是洼后第一阵鞭炮声就在东头响起。
    “留着过年放!”姥姥从厨房里伸出脑袋吼了一嗓子。
    “别听她的,接着放!”万峰蛊惑诸平,于是诸平就傻呵呵地继续放。
    小舅放鞭他听响怎么都不是吃亏的事情。
    一连放了三盘小鞭这才罢手。
    左邻右舍那些小孩在放鞭结束一拥而上围在鞭杆子下面捡没响的哑炮。

第四百四十八章 三十白天
    这些小孩捡到哑炮就跑到大街上去点。
    诸平追了出去:“到远地方去放,离草垛远点,这两天要是下一场雪就好了。”
    几十年后有小品调侃说某某的嘴开过光。
    万峰认为小舅的嘴一定开光了,因此他这话说完二十七的晚上就落雪无声了。
    二十八早晨万峰推门一看,山顶白头,树披白袍,大地一片洁白。
    这又得扫雪了。
    这回他可不堆雪人了,冷!
    家家户户都在扫雪,院子里和大街上清理完毕,姥爷和小舅就开始摆弄那些祭祀的东西。
    现在也没人管这些曾经被称为封建迷信的东西,家家户户几乎都请了大福字或者宗谱什么的。
    这大福字可不是那些贴在墙上的福字,这种祭祀用的福字长度超过一米,宽度也有六七十公分宽。
    早年是几层纸裱在一起的,后期就变成了布料的。
    大福字挂起来上面要有横批大彩下面要有供桌,供桌上摆蜡台和香炉,从除夕请年开始到初三送年,供桌上点蜡燃香。
    宗谱也是这么一套东西,但它复杂在于要在上面填写先人的名字。
    那些年破四旧以后,很多人家的家谱都不存在了,能记住的先人名字也就局限于上面一代两代,因此这一年请宗谱人家宗谱上面的名字稀稀拉拉的不超过四五个名字。
    万峰的姥爷记性不错,不但记住了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甚至再往上还像起了两辈人。
    于是他家的宗谱上有十多个名字。
    但这和万峰没有一点关系,他是外姓人不能粘人家祖先的恩赐,因此他只有看得份儿没有动手的资格。
    小舅先往房梁上贴大彩,而后贴写着本支百世、流芳千古、源远流长的横批,再接下来就是挂宗谱。
    挂宗谱还有什么仪式万峰没注意,因为他看着没意思,就跑出去到后面大河打滑呲娄去了。
    东头的小孩放完了哑炮也都跟着跑到河面上玩耍。
    去年他刚来的时候就是在这冰面上和杨海发生了冲突,现在想想当时的举动有点可笑。
    一直玩到中午回家吃饭。
    吃完饭家家户户就开始贴对联和年画了。
    在外面贴对联冻手,万峰才不会跑出去呢,他把自己预备的对联和年画拿出来惊呆了一屋子人。
    “你这是买了多少年画呀?”诸平惊讶地看着那一捆子年画,下巴差点掉下来。
    “不多不多,才六十张。”
    他一共买了一百二十张年画,其余六十张当然在栾凤家了。
    “六十张!握草!”
    诸平暗暗叫苦,这么多年画这得贴到什么时候,他还想到沟里去玩玩呢。早知道这不靠谱的外甥买了这么多年画,糊墙还用画纸干什么,直接用这玩意糊墙不就完了吗,年画的面积大还省事儿。
    兵分两路,诸平和小姨负责贴外面的对联和福字,万峰在屋里负责贴年画。
    炕头那面墙上下两排一张挨一张贴了八张,这些年画都和寿字有点什么关系,比如那个脑门前突的拄着拐杖抱着一个大桃子的老头,以及扛着大桃子蹦蹦跳跳的光脑袋船肚兜的小屁孩。
    这画画得一点没有科学依据,那么点的小孩扛着那么大个桃子还能蹦蹦跳跳的?
    万峰才不信呢!
    万峰住的炕梢这面墙也是这么贴了八张,这面墙就没那些桃子什么事儿了,全是扛枪冒充解放军的小孩。
    上一辈子母亲从来不满足他对年画的要求,现在他可以满足自己当年的愿望了。
    加上北墙贴四张,一个屋子二十张。
    小姨那屋也是贴了二十张,至于小舅那屋他没去贴,那得小舅母自己去设计了,人家贴多少或许有自己的设计要求。
    当对联年画贴完,姥姥家整个亮堂堂的喜气洋洋。
    那些十五二十五度的灯泡被万峰统统换成了一百度的灯泡。
    姥姥又开始叨叨了,这么大的灯泡要费多少电。
    “又不用你掏钱,大点不亮堂吗,发贱!”这回是姥爷发话了,姥姥才不再唠叨。
    洼后只有很少不到半数人家是买的万峰的对联,待这些对联一贴完,那些没买对联的人家后悔不已。
    与买对联的人家贴的那些带着聚宝盆摇钱树的对联相比,他们请人手写的对联灰突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