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他自己回来的?从北辽省?”
    “是呀。”
    沈德真好好看看万峰:“小家伙不简单呀,这么远你一个人就回来了!”
    这有什么呀,如果有必要,万峰自己现在去东南亚都没有问题。
    一阵冷风突然就吹过来了,万峰扭头往天空望去,就见东南方向一片云彩黑压压地上来了。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这是要来雨的节奏呀,而且这雨必定是一场急雨。
    “这场雨下来就该放片了。”沈德真自言自语。
    放片就是把站立的小麦用放片机一趟趟地放倒,在烈日下暴晒几天后用拾禾机拾禾。
    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少联合收割的损失,增加麦子的晒干度以减少在场院停留的时间。
    但是缺点是要看天,晾晒期间老天不能下大雨。
    如果放片后的麦子被大雨泼了,且一连几天不开晴就有发芽的危险,一发芽就彻底不值钱了。
    但这和万峰没有关系,眼看着雨就上来了,不往家跑那就是傻瓜。
    “爸,我回去了,待会雨要是不停我给你送雨衣过来。”
    说完,万峰就往家跑,跑得比兔子都快。
    即便这样,刚一到家门口,鞭杆子雨哗一声就下来了。

第五百二十六章 请客
    下大雨了连队所有的活也就不能干了。
    其实连队里的这些职工是非常盼望下雨的,因为下雨就可以放假了,反正他们一个月都是月勤,一个月干多少天活都是那些钱。
    万峰回家的时候,母亲的鱼已经挤好了,正在锅里煎鱼。
    “妈!我买了猪肉罐头,两个午餐肉,这算两个菜,还有一个糖水葡萄也算一个,你炖完鱼再抄两个菜,中午可能要请两个人。”
    诸敏也没问儿子要请谁,点头嗯了一声。
    自从儿子拿回一大把钱后,她就觉得儿子的能耐已经不是她能现象的了,因此心里自然对儿子的话有点言听计从。
    万峰找出雨衣,自己披块黑塑料布就又向场院跑去。
    场院里的人都缩在屋檐下或者是躲在仓库里抽烟聊天。
    万水长则做在一个一堆空麻袋上。
    “今天上午我看就这么地了,这天看样子今儿是晴不了了,都回家吧,下雨雨要是不停就都不用来了,反正除了草帘子没弄完,别的活儿也就差不多了。”沈德真在看了很长时间天以后下了这么一个结论。
    所有的人都喜气洋洋的设计回家的方法,有人把上衣脱下来披在头顶往家跑,有人捡块瓦扣在头上跑,还有一些人干脆把衣服一脱光着膀子跑,反正伏里天的雨也浇不坏人。
    万水长也准备脱衣服往头上披的时候万峰来了,送来了雨衣。
    万水长穿上雨衣,万峰依然顶着那块黑塑料。
    这时场院里的人也都走光了,就剩下万峰爷俩和沈德真。
    “沈叔,中午到我家吃吧,我今天早晨钓了五六斤鱼,有两条都是超过斤的鱼,一条鲶鱼一条鲫鱼,我还买了啤酒,反正下午也干不了活去喝两杯。”
    那时候请客吃饭都是比较罕见的事情,万峰这句话可是让沈德真有点意外。
    沈德真虽然不是正经的官,但是场院里的事情可是他说了算。
    父亲一天到头大概除了铲地外有一半儿的时间是在场院里干活,安排个什么活儿都是沈德真一手安排的。
    给老子安排点轻快活根本不在话下。
    再有这家伙在八五年能当农工连长,虽然那时候他家就要搬迁回北辽了,但怎么也还得在人家手下待最后一年。
    也算是一项长远的投资了。
    万水长见儿子发话了,也开口说道:“老沈,走吧,你侄儿今天钓了不少鱼,就到我哪儿去吧,我儿子这次回来还带了两瓶竹叶青回来,那可是好酒。”
    沈德真想了想:“也好,既然老侄儿回来请我去吃顿饭,这不去也卷面子,那我回家跟我家里的说一声。”
    “沈叔,那可一定去呀,可别让我再到你家叫你一次,这大雨天走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一定去,你们爷俩先回去吧。”
    万峰和万水长出了场院后,万峰又到供销社买了四瓶啤酒,又买了两瓶猪肉罐头和两盒午餐肉。
    在经过金兴斌家的时候万峰进去叫金兴斌的老子老金。
    老金也是农工,不过很少在连队里干活,夏天他经常在江边打鱼,连队里有一条微乎,他就是船长兼水手。
    万峰知道他没在家,进去说一声不过就是好看而已。
    老金没在家也就算了,万峰也没想再请谁,和他家住一栋房的东边那家是个姓白的光棍,有点玻璃花眼。
    没老婆的人都是些懒熊,这货还一点眼力见没有,从来没帮万峰家干过一点活儿,他家刚从三十一连搬过来的时候,母亲还隔三差五地给他送点饭,后来一看这货懒得够呛也就再也不给他送饭了。
    这样的人万峰压根就没准备请他。
    爷俩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多了,母亲已经炖好了鱼,正在抄鸡蛋。
    边上还预备了一盘木耳。
    万峰进屋把酒放下,拿了两个盘子开始开罐头。
    一瓶猪肉罐头装了一盘,一盒午餐肉装了一盘,又打开一盒午餐肉送给母亲,等待会抄木耳的时候用午餐肉但肉抄。
    沈德真来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半多了,桌子上已经摆上了菜。
    “沈叔,上炕上炕,外面的雨天黑前是够呛了,进中午你和我父亲好好喝喝。”
    桌子上已经有了猪肉罐头,午餐肉,炖鱼,炒鸡蛋和木耳抄午餐肉,还有一个凉拌黄瓜还没上来。
    家里有客人弟弟和妹妹就不能上桌子了,他们只能在外地吃了。
    万峰当然有上桌的资格了。
    万水长和沈德真一人面前一个大碗,万峰打开一瓶啤酒先一人来了一碗。
    自己面前也放了一个小碗,也倒了一碗酒。
    “沈叔,这次回来我父亲说,这一年多干活上你多次照顾他,老侄儿觉得应该先请你一杯,虽然我辈儿小点,但是这碗酒我还是得敬的,就这一碗。”
    其实他是故意这么说的,这一年多他照没照顾自己老子那只有天知道。
    但是从今天往后,你吃了老子的喝了老子的老子也把话点明白了,你要是不照顾老子,看老子回来怎么收拾你儿子。
    实在不行你家还三姑娘呢!
    不过还是算了,他家姑娘就绕她们了。
    这时的姑娘不是后世的姑娘,后世的姑娘睡了也就睡了,她们自己都没当回事儿。
    八十年代的姑娘要是把人家睡了不往家娶,那是真会出人命的。
    沈德真也没推辞,端起碗一举,然后就咚咚咚地灌下肚去。
    万峰也一口干了,亮了碗底。
    “来来,家里人也别客气,吃菜吃菜。”
    两杯酒下肚,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山南海北的就开始冒泡。
    三说两说就说到发家致富层面上。
    “老侄儿,你在外面靠近内地见多识广,说说内地现在都有什么变化?”
    “有什么变化?有,国家现在政策已经开放了,已经允许搞副业和做买卖了,也就是开始允许个体经营了,南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正式的包产到户了,北辽省也开始试点,咱们这地方要实行估计还得两年。”
    吴县这里正式开始包产到户是从八四年开始的,先是成立家庭农场,八六年开始正式单干。
    这一切都是万峰亲历的,虽然那时他还在上高中。

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林子人来了
    “你姥姥家那里也联产承包了?”
    万峰点头:“我姥姥家所在的小队就是试点单位,去年冬天把土地承包下去了。”
    沈德真来了兴趣:“说说承包以后的变化。”
    “其它的变化要到秋收以后才能看出来,现在能体现出的变化就是人闲了。”
    “人闲了?”沈德真迷惑不解。
    “就是有剩余时间了,没承包以前队里的人天天瞎忙也不知道都忙些什么,反正是一年三百六十五除了过年过节下大雨从来不闲着。现在土地承包后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儿都消失了,人们闲的蛋子都耷拉了,这么说吧,原先在小队一年要出二百五十个工。现在同样还是这些土地还是这些伙计,承包到每户后从整地拉粪播种除草到收割,有七八十个工就完成了,你相信吗?”
    “相信,自己家干活没有磨洋工的了。”
    沈德真也是干了一辈子活的人,拉屎三点钟这种磨洋工的事情自然不陌生。
    “这样人们在闲得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空闲做点买卖搞搞副业,比如卖个鱼虾了卖个蔬菜了卖点服装了,来钱的道多了,生活自然而然不就上去了。”
    沈德真点头:“是这么个理,可是咱们这地处偏僻能干什么买卖呢?”
    “咱们这干买卖就别想了,太偏僻了,人口基数也小,连个农村集市都没有,将来安心地种好地的前提下也就发展种植养殖业吧,就连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前景都不广阔。”
    东北三省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将来几乎很难融入内地的经济循环圈,而三省本身人口的数量也完全支持不起一个自己的循环圈,因此将来三省的经济步入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三省里龙江省地处国家最东北,地广人稀,地理位置更加恶劣,除了种地外发展什么都受限制。
    工业产品进不了内地循环圈本地根本消化不了,就连养殖业和种植业因为市场的规模也很难能发展壮大起来。
    种植什么养殖什么,如果市场无法消化最终都会陷入恶性循环里,慢慢自生自灭。
    至于对面还未解体的苏联,在它解体之前整个西伯利亚的人口也没超过两千万,解体后人流大多流回了欧洲,人口剩余不足千万。
    那么大的地方千万的人口规模市场基本聊胜于无。
    就连龙江最优势的产业农业也因为粮食价格的关系也没什么前途。
    再加上人为的关系,万峰是很不看好龙江的发展的。
    就是发展旅游业都因为地处偏僻而不会有多少人来,再说旅游业这玩意能成为一个省的经济支柱产业吗?
    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未来的龙江省人口大量流失,年轻人不愿意留在这里背井离乡到南方去创业打工,而留下来的人也半死不活地活着。
    等有了网络直播后,无数的东北人投身于这个毁誉参半的行业中。
    这是东北的悲伤和无奈,很多不理解此间处境的南方人看不起东北人,但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东北的困境。
    万峰重生前,国家有个大东北经济循环圈计划正式出台,范围涵盖整个东亚包括鹅螺丝的远东地区。
    这个经济圈一但形成,将有近三亿人口左右的规模,有了这个规模支持东北三省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但是这个经济圈要想成功也是阻力重重,毕竟这里面有两个国家是属于西方阵营的,那些唯恐华国不乱的势力是不会看着这个经济圈顺顺当当地形成的。
    所以这个经济圈什么时候能正式启动还是未知。
    这些万峰并没有说出来,沈德真和父亲根本就没有这种境界,就是说他们也不会明白。
    “沈叔,喝酒,车到山前必有路,反正咱们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就算发不了家但也饿不了肚皮,衣食无忧,用不着去操未来的心。”
    万峰给沈德真和父亲重新倒满酒。
    事情也就重新转移到了家长里短上。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