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握草!你们两个怎么来了?我说今天早晨我怎么右眼皮老跳呢!”
    “右眼跳灾左眼跳财,蒋叔,你这意思我们俩是那灾星呗?”
    “我这是激动的口误,那就应该是左眼跳了。”
    这眼跳还带左右转移的?
    “进屋进屋!”蒋明把万峰和栾凤请进了屋。
    “婶子呢?”
    “去早市卖衣服去了。”
    “那你咋不去呢?”
    “我现在负责进货和卖高科技的东西,服装和鞋不归我管。”
    这分工倒是挺明确的。
    蒋明嘴里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就是电子表和录音机。
    “你这阵子没到红崖去?”
    “你不是告诉你和栾凤在三月上旬有可能不在家吗,告诉我们这些进货的若是拿货电子表和录音机三月上旬就不要来,所以我就没去。”
    没去就对了,你若是拿服装和鞋去了当然没问题,拿电子表和录音机万峰不在你找谁?
    “我回家了,我母亲要看看栾凤长什么样,她非常担心我找一个缺鼻子少眼睛的怪物回去。”
    栾凤在一边翻白眼。
    “路径哈宾的时候我想带她看看哈宾的风景,到目前为止红崖就是她去过的最大的城市了。”
    “这不扯吗,现在的哈宾有毛看头呀,那你们是打算先休息休息还是现在就出去溜达?”
    “现在就出去看看吧,要是实在没意思晚上我们就坐车回返。”
    “那咱们先去道外吧,到哈宾不看看道外就不会全面地了解哈宾的历史。”
    哈宾这地方万峰上一世只经过没有进入过,对这座北方名城的了解连纸面阶段都没有,蒋明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蒋明锁好门三人到了大街上坐上了开往道外的也不知多少路的电车。
    “哈宾以前只有东西两个老区,就是道里和南岗,那时这两个地方都是毛子,属于哈宾最繁华的地方,道外因为不属于毛子的势力范围,这里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很多民族工业都是在这里兴起的…”
    到了道外,蒋明就像个导游一样给万峰和栾凤讲诉哈宾的历史。
    在中东铁路东侧,居住的是中国老百姓,那些闯关东的东山、北河两省的移民,来到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毛子艺术奠定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参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
    后世,这种风格被一位小鬼子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这就是道外的历史。
    万峰和栾凤在靖宇街看到了很多带着浓厚历史痕迹的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大道两边几乎都是这种中西合璧楼层不高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弥漫出一股沧桑的古朴气息。
    比如在一九二零年就存在的大罗新环球货店,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栋四层高的建筑而已,但是那种厚重感还是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还有纯化医院、中亚金行等等。
    最后就来到哈宾当时最大的跳蚤市场。
    这个市场在割尾巴年代成了历史名词,从七九年知青回城中央开放农村集市后这里也就又重新兴隆起来,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不错的规模。
    这里的统称叫老物件交易市场。
    万峰在这里看到破旧的小人书,一些写着抗美援朝和上山下乡字样的搪瓷缸子以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和不知真假的古董等。
    当然这里也夹杂一些新鲜的东西。
    “我就经常在这里卖电子表和录音机啥的,每天都有收获,可以这么说已经有好几个小贩子从我手里分货了。”蒋明洋洋得意地说道。
    就八二年来说,这里确实是个比较适合做生意的地方,而且是适合做各种生意的地方。

第六百零八章 十万个为什么(五更)
    万峰在这里买了几样小贩子起咒发誓但万峰根本不信的‘古董’。
    之所以不信还买是觉得好看,买回去送给姥爷和栾凤她老子。
    买到假得也无所谓,万一买到真的就是淘到宝了,当然钱是不能给小贩子要的数目的,腰斩都是轻的。
    在道外蒋明还带万峰和栾凤逛了同记百货,同记百货和秋林公司是哈宾市最有名的两座商场,里面的商品果然琳琅满目。
    万峰和栾凤在这里也买了些小物件的商品,比如由不知什么动物的籽粒穿成的手链,五颜六色的纱巾或者一些造型奇特的头花。
    这些是买回去给服装厂工人的。
    旅游里不光只是看,吃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光溜达不吃就没什么意思了,蒋明首先带着万峰他们来到了著名的景阳缸炉烧饼。
    景阳缸炉烧饼是当时哈尔滨市仅此一家的特殊风味食品。
    外表看就是一口大杠镶嵌在地下,四周一圈挂着像面包片一样的烧饼,下面用炭火烤成,成品色泽焦黄,外皮酥脆,香气扑鼻,香酥可口,内有肉丁,比火勺略大,耐存放,放数月不霉不改味,每天只生产两炉,卖完为止,供不应求。
    蒋明带万峰他们来到的时候人家两炉烤饼已经卖完了,都准备收工了。
    蒋明哗哗地甩出五张大团结,让店家再烤三炉烤饼。
    这烤饼当时也不过才卖一毛五一个,三炉烧饼也不过才二百四十个。
    钱的力量还真是无穷的,五十块钱买三炉烤饼,凭空就多出十四五元,不做才是二笔呢,店家重新开炉一个小时后烤出了三炉烧饼。
    这烤饼味道确实不错,万峰和栾凤每人一口气吃了四五个。
    蒋明还现去买了个旅行包,把剩下的烤饼一个一个用包装纸包起来,整整装了一包烤饼。
    这让万峰哭笑不得,这背着一包烤饼回去算怎么回事儿?
    “你俩留着道上吃,这玩意儿别说现在就是夏天一个月都不带坏的,吃不了回去送给亲戚朋友。”
    蒋明还想得挺周全。
    吃完了景阳缸再吃别的,蒋明带着万峰和栾凤又吃了好几家特色小吃,吃得栾凤走道都得直着腰,被万峰嘲笑了一道。
    接下来在蒋明的殷切挽留下,万峰和栾凤又在哈宾待了两天,几乎逛遍了哈宾的名胜古迹和各种小吃,栾凤这吃货可得把了,天天吃得满嘴流油。
    腰酸腿疼的同时两人照片还拍了一大堆,不过这些照片就只能等蒋明进货的时候捎回去了。
    在第四天的早晨,万峰和栾凤告别了蒋明终于坐上了到渤海的特快,一路风驰电掣地到了终点站渤海。
    到了渤海在张广垌的陪同下又在渤海停留了两天,又观赏了渤海的风光。
    就这样等他们回到洼后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十六号了。
    从三月二号离家到十六号回家他们整整离家了半个月。
    走得时候洼后还有点寒气逼人,半月后已经开始春暖花开了。
    一进洼后万峰就敏捷地发现了洼后的变化,在建设机械厂对面,隔着那条土路的南岭下原先有一块有大约二百平米大小的空地,这块空地是当初抠石头留下的,后来因为石头的质量不行就被废弃了。
    现在这里已经打起了地基,洼后的旅饭店就被张海塞到这里来了。
    二百平米的面积在万峰的预想里好像小了一点,不过面积小了可以在层数上找齐,两层不行就盖三层,反正有两层就不差再加一层,也废不了多少钱。
    到时候下面一层当饭店,上面两层当旅馆。
    除了旅饭店外,那些为将来的外来员工打造的宿舍大楼项目也正式启动了,看样子好像昨天才开始的样子,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正在挖地基。
    一些建筑工具正在卸车。
    万峰没有各处去走而是先回了家,总不能背着一包烤饼四处转悠吧。
    虽然路上万峰和栾凤吃了一些,到张广垌那里又给他们留下一些还剩下一百多个,听数目不少,但若是在村子里转一圈就是狼多肉少的局面了,说不定连个饼渣都不会剩。
    服装厂那些娘们一个个可是如饥似渴呢,尤其现在戴着身子的李二曼那可是像个馋猫一样,馋得鸟悄的,你不带点好吃的回去那嘴指不定撅几天呢。
    “厂长回来了!”
    当万峰和栾凤一走进大门,车间里一片欢腾,一下子涌出了一群姹紫嫣红,围着栾凤又蹦又跳。
    “厂长,怎么样?你婆婆有没有看中你?”
    “厂长,你走得时候你婆婆给了你多少压腰钱?”
    “厂长,到了他家,二厂长有没有欺负你?”
    “厂长…”
    “厂长…”
    仅仅一眨眼的功夫,十万个为什么的新一集就诞生了。
    栾凤没功夫回答这些问题,把买得小礼物拿出来挨个送给她们。
    而万峰则从包里掏出烤饼挨个发烤饼:“你两个,你两个,你两个…”
    “我两个人,要给我四个。”
    “对,还有我。”
    李二曼和兰芝理直气壮地要求增加份额。
    万峰没好眼色地看李二曼和兰芝:“还能要点脸不?人家都分两个你俩要四个,你们带着身子就可以搞特权了?谁让你们结婚不老实来着。”
    李二曼不乐意地翻白眼:“好像到时候你结婚的时候和凤儿能老实似得的,我怀疑你们这次回家就没老实,我摸摸厂长的肚子。”
    栾凤嗷一声叫喊:“死二嫚你要是敢摸我肚子,我就咯吱死你!”
    “看看,这么大反应,你们要是老实了我就是三腿蛤蟆!”
    万峰没好气地摔了四个烤饼给李二曼:“就你话多!”
    李二曼一看四个烤饼里面眉开眼笑了:“你们不老实的事情我不再追究了。”
    这些工人分完后烤饼还有二十几个,万峰给栾凤父母留了十个,剩下的都送给姥姥。
    江敏开始汇报工作了,在汇报完了这半个月服装厂的产量和销售后还提了个建议。
    “凤,咱们的产量还是不行呀,都供不应求了,我们该想个什么办法加快工作进度。”
    栾凤就把目光转向了万峰。

第六百零九章 集市规划
    服装这个行业万峰只知道是改开时做的最多的行业,但是他一个男人上一世对这玩意还真没多大的了解,他现在对服装的全部理解只是穿,能记住了上一世一些服装的样式已经很了不起的事儿了。
    别看他能画出服装的样式,但你让他裁剪出来他还真弄不出来。
    怎么样能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加快生产进度呢?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万峰挠挠头:“让我考虑考虑。”
    这一阵子连轴转般的在外面溜达,让他的身心有点疲惫,躺在炕上想了一会儿就两眼皮沉重地睡去了。
    这一觉睡到什么时候他也是浑浑噩噩的,连小舅喊他吃晚饭他都不知道。
    第二天一大早,万峰吃过早饭就出了家门向队部走去,身上的疲乏解除就该了解一下洼后这半个多月的情况了。
    集市上的人没有年前那些天多。
    这很正常,毕竟三月中旬了,农民都开始种地了,闲着溜大街的人少了不少。
    溜大街的人少了,但万峰敏捷地发现这里似乎多了一些卖东西的摊贩。
    不过万峰没去注意他们卖什么,而是穿过集市来到了宿舍大楼的工地。
    在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