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10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事情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以说,都写的明明白白。
    假如有人作死,那就是真作死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节 程序(2)
    刘彻带着诸侯王们一路向前,一边走,一边与诸子百家的,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巨头问候。
    董公近来可好啊
    胡子,朕已经久未与胡子论道了,改日必请胡子入宫手谈
    一路上,这姿态是做的非常低,完全表现出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君王应该有的风范。
    跟在刘彻身后的诸侯王们,也不得不跟着自己的君主,与那些诸子百家,无论他们是喜欢还是讨厌的巨头寒暄几句。
    当来到柴文的面前时,刘彻停住了脚步,对着想要起身的柴文摆摆手,道:老将军不必多礼
    然后,刘彻走上前去,解下自己的佩剑,为这位老将系上,意味深长的说道:社稷亏欠将军许多
    当年,柴奇跟刘长的那件破事,明眼人都知道,只是两个娇惯的小屁孩,马尿喝多了,在撒酒疯。
    但,此事,却显然的有人在幕后操纵。
    至于是谁
    那就呵呵了
    反正,在那之前一年,汉室刚刚经历了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
    朝廷对于诸侯王叛乱看得很紧。
    而刘长却是在使劲作死。
    他恣意妄为,在太宗四年,没有经过请示,就命令淮南军队,长驱直入,灭亡南海国,将南海国国王以及全部百姓军民,迁到淮泗地区,监视居住,还不给人家身份证,也不给人家一个说法。
    搞得沸沸扬扬,天下骚动。
    那位可怜的南海王,不止一次冒死派人来长安报告喊冤。
    偏偏刘长还自以为是。
    以为自己的皇帝哥哥是真的关爱他,宠溺他。
    刘长是罪有应得,但柴奇,却明显是误入歧途,被人给坑了。
    就是可怜他爹和柴文,一世英名。
    刘彻前世在民间,听说过很多种说法,也知道在燕赵地区,柴家兄弟,有着极高的名望,有很多人怀念和追忆这两位兄弟。
    有着这样的民间基础,加上柴武柴文兄弟,确实是劳苦功高。
    参合战役是马邑之战前,汉军对匈奴取得的最大胜利。
    而且,还是一个歼灭战
    史记之中就记载了柴将军屠参合的事情。
    要不是柴奇的缘故,柴家兄弟以他们的战绩和功勋,怎么着,也可以在史书上单独列一个传。
    如今,刘彻亡羊补牢,已经在上个月下诏给棘蒲候柴武平反,更改其谥号为武侯。
    而在之前,柴武谥为刚候。
    这可不是什么好谥号,刚克为僖。
    而将柴文请出来,还请他参与这石渠阁盛会,则是要告诉天下人:刘氏绝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尤其是对外作战的英雄,永远不会被遗忘
    等刘彻坐到御座之上,俯瞰整个会场时,东宫两位太后也带着后妃们,姗姗来迟。
    皇长子刘病已,次子刘思,也在各自的母亲的带领下,来到了刘彻面前,恭身问安。
    跟往常一样,两位皇子,瞬间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尤其是皇长子刘病已,得到的注目和重视最多。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将这位皇长子定位为未来的储君了。
    原因很简单。
    皇长子聪明伶俐,虽然年不过五岁,但举止之间,却已经隐隐有着气派和风度。
    更难得的是,这位皇长子根本不似大家所见过的其他皇子年幼时的样子。
    他身体很强壮,小胳膊小腿都有着健康的肌肉。
    与之一比,次子刘思,才像大家印象里的皇子。
    举止烂漫,天真无邪,柔柔弱弱的。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望之不似人君。
    更别提,他是商贾之女的儿子。
    在子凭母贵的中国,注定不成大器。
    而皇长子呢
    他的外戚,虽然至今只有一个义纵和义纵的两个儿子。
    但,仅此就足够了
    东成候,车骑将军义纵,就是现在大汉最有名的战将,公认的周亚夫之后的汉家擎天柱
    但,所有人的目光,都没有去关注,在刘病已身边站着的一个稚嫩的少年郎。
    只有刘彻将视线投注了过去。
    对着身旁的人问道:那就是卫青吗
    回禀陛下,是的一个宦官道:周都督按照陛下的命令,从河东郡平阳县找来的,如今已经在学苑里陪伴殿下半个月有余了,据说表现的很好
    刘彻点点头,看着那个小小的,瘦瘦的,充满了好奇眼光的少年郎。
    谁能想到,这位大汉军神,年少之时,居然是这样一个少年
    若不是害怕蝴蝶效应,刘彻真想找他好好谈谈。
    但,为了霍去病,刘彻忍了。
    他知道,现在,决不能再改变卫青的人生了。
    河东那边安排好了吗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平阳侯以及卫青的家人,只会以为,卫青是走失了
    刘彻这才放下心来。
    如此,霍去病的人生轨迹,应该就不会改变了。
    至于卫青
    刘彻凝视着这个少年,他很清楚,卫青就像一个块璞玉,越雕琢,越有光泽。
    挥挥手,让那个宦官退下,刘彻从怀里摸出丞相周亚夫不久前上奏给他的奏折。
    这里面是有关这次石渠阁之会,将要讨论的国策部分。
    主要就是三个问题,刘彻对这三个问题,也看了无数遍了。
    将这个奏疏放下来,刘彻看了看在下面的周亚夫,笑了两声。
    原本他还担心,周亚夫会不会为了名声,拿出什么麻烦的问题出来。
    现在看来,汉家君臣的意思和意志是一致的:权柄这种东西,哥自己用就可以了,你们鼓鼓掌,呼唤万岁就足够了,其他的事情,就不必麻烦了。
    这三个事情,实际上,都是些可有可无的理论性的事情。
    因为刘彻不在意,所以一直没有结论。
    如今,正好拿到这石渠阁上,给天下人公议。
    让天下人来决定天下事
    破费
    完美
    不过
    刘彻自也知道,虽然今天这石渠阁是个摆设,是个鼓掌的地方。
    但未来
    其实,刘彻也不知道,这个他所倡议的制度会变成什么样子
    是被人用暴力和武力消灭摧毁
    还是形成制度,最终演化成中国版的议会
    仰或者一直维持这橡皮擦和摆设的功能
    这就只有天知道了
    等下要出去吃饭,回来在更新
    另外诸侯,在汉代不是诸侯王,指的是诸侯王王子。他们也是列侯,但因为身份关系,所以称为诸侯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节 变革之大世!(1)
    等两位太后一到,这石渠阁之会,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作为礼官,太常窦彭祖首先出列拜道:臣太常彭祖敬拜陛下太皇太后及皇太后:陛下日前诏臣曰:今天下升平,四夷来朝,当法三代,招天下贤达,共论政务,堪合道理。臣彭祖谨奉诏,以梁卵焍黄拔之玉灵注1,敬奉高庙,卜得今日吉日,今时良辰,利天下,便社稷,谨奏陛下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伏请赐命
    刘彻站起身来,望着窦彭祖,又看了看这满场的公卿贵族和名士文豪,正色道:朕命卿等懋天下哉
    陛下圣明,臣等敢不效死
    群臣,包括诸侯王和诸子百家的巨头皆拜而俯首。
    善刘彻清声道:请丞相代朕主持此番石渠阁之会
    诺丞相周亚夫恭身说道:臣谨奉诏
    然后,他就走出人群,在卫兵们的簇拥下,走上已经搭建好的那个演讲台。
    演讲台很高,约有三丈。
    站在演讲台上,抬头就能看到在上首端坐的刘彻以及皇室贵族诸侯王们。
    向下,又可以看到诸子百家各派系以及列侯诸侯大臣的席位。
    不仅高,而且很宽敞。
    足可以同时容纳超过十个人。
    周亚夫登上演讲台,走到摆满了青铜话筒的桌子前,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臣,长平侯周亚夫,奉君命为本次石渠阁之会主持,钦命臣以督察臧否之权,凡有肆意为乱,诽谤陛下及太皇太后太后,并有违公序良俗者,皆曰可斩
    周亚夫一直说了一刻钟之久。
    将本次石渠阁之会的禁忌违规之处,以及相应的惩罚,一一说出来。
    这也是汉室的特色了。
    所谓不教不勤,将校之罪,宣明教化,不能尽力,士卒之罪
    反应到法律和民政上就是,假如地方官没有先告诉百姓法律禁止之事,而百姓犯罪,那地方官的锅。
    倘若宣明律令,百姓还触犯法律,那就是百姓自己找死
    当然,这个政策,其实很理想化,在很多时候,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就跟后世地球诸国一般,嘴上喊的漂亮,实际执行方面就
    但在朝堂上,在高层,却肯定会这样子去做。
    假如有一天,连高层都不喊这句话了。
    那,大汉帝国也就到了灭亡的前夕了。
    等待周亚夫将规则和制度都讲完,也就到了这次石渠阁之会的第一阶段。
    也就是各派系展示自己学问和诉求的时候。
    首先登台的,必然是如今执政的黄老派。
    而黄老派派出来的代表,则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既不是那些常年活跃在宫廷里的老人,也非是某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
    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大约四十余岁的年轻人对黄老派来说,四十多岁,还真是年轻人。
    因为,一般的黄老派名士,都是起码六十岁以上,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看遍沧海桑田的老人。
    四十多岁,确实是风华正茂,年富力强,年轻有为了
    这人登上演讲台,稍微有些害羞和怯场。
    但很快,他就适应了。
    他走到台前,看了看全场的观众,首先朝着刘彻和东宫两位太后的方向大礼参拜。
    然后,再朝着两侧的同僚和列侯勋臣们拱手。
    臣,齐国田升,敬拜诸位夫子及诸位大贤
    刘彻坐在上首,听到这个名字,也猛地睁开了眼睛。
    他曾经听说过,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有一个田生,才华横溢,身兼儒法之长,而论之于黄老无为。短短三年内,就将稷下学宫复兴,门下弟子超过八百,还有十余位黄老派的名士甘心辅佐。
    原本刘彻以为,这田生即使不是七老八十,恐怕也有六十余岁
    想不到他竟然是如此的年轻
    而如此年轻的一个黄老派学者,能阐述的清楚黄老的精髓吗
    要知道,黄老派的精神和思想以及文化,博大精深,普通人根本无法轻易理解。
    更别提,黄老派本身有许多派系和流派。
    想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阐述清楚黄老思想,哪怕是真正的巨头,恐怕也很难做到
    而一旦无法做到中正平和不偏不倚,那就肯定会捅马蜂窝。
    黄老派内部那么多派系,彼此纷纷扰扰,矛盾重重,要不是黄老派本来就人少,加上他们一般都是宅男。
    恐怕,早就跟儒家一样打起来了。
    而其实,现在的黄老派的现状比儒家还要危险。
    儒家虽然四分五裂,但是彼此矛盾早已公开。
    这反而更有利于学派的发展和壮大。
    而黄老派现在这样,就好比一对早已经闹翻了的夫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勉勉强强的维系在一起,在外人面前保持和平。
    实则回到家里,关起门来,是互相都不理会对方
    而这样的关系,无疑是危险和可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