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1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更是传的沸沸扬扬,人人皆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有匈奴人敢于在汉朝的主力军团面前举刀像向。
    匈奴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七八十年前,如日中天的秦帝国统一中国,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领秦国精锐,屯驻长城,修建万里长城,控扼阴山与阳山。
    那个时候,匈奴东胡月氏,全部是哑巴。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胡骑不敢弯弓相对。
    这些都不是夸张的语言,而是事实
    如今,历史走了一次轮回,中央帝国再次崛起,而且狭无边之威势,君临天下。
    而匈奴的精气神,已经尽丧。
    不仅仅牧马和下层的奴隶在供奉和敬拜着汉朝神骑汉朝皇帝。
    即使是高层的贵族,也会有事没事拜一拜,祷告一二。
    部族之间,打着汉朝打过来,我就投降的想法的人,如同过江之鲫。
    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人哪来的勇气和意志与汉军主力对决
    可恨可恨可恨亦石握紧了拳头,指甲嵌入肉里,抠的鲜血直流。
    疼痛让亦石清醒了过来,他知道现在自己与自己的部族和军队,都已经踏在悬崖边上。
    假如不能拿出对策来,那么,很可能今天以后,匈奴右谷蠡王和他的本部,就将不复存在
    但,亦石举目四望。
    内心满满的俱是绝望。
    须卜氏族跑了,兰氏的万骑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瓯脱人虽然勉勉强强组织了起来,但亦石相信,一旦汉朝人开始攻击,那么瓯脱人肯定要崩溃。
    也就是他的本部万骑,还能稍微像一点点样子。
    但,这其实只是萨满们安抚的结果。
    一旦汉朝神骑出动,而先前用的法子没有效果。
    那么,整个部族立刻就会崩溃
    但汉军可不会给亦石思考和考虑的时间,随着中军的将旗挥舞,一个个旗令被传达到了细柳营各部司马。
    刹那间,万马奔腾,如同洪水,席卷天地。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九十七节 帝国的毁灭(6)
    “汉朝人进攻了!”当汉军骑兵出击时,匈奴人立刻就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声。
    亦石也站直了身体,看向了汉军骑兵的来犯方向。
    只见,从汉军中军的两翼,各自分出了一支大约五百左右的骑兵,沿着崎岖的山陵,展开一个雁形,扑向己方。
    这是骑兵作战的教科书式的试探。
    也是一种两军交战的礼仪。
    这是对手在告诉自己:来比比?
    若在七年前,匈奴人肯定会毫不畏惧,并且果断的接受任何挑战。
    但现在
    亦石只能苦笑着下令:“派人告诉兰翊野,这两股汉军他去对付!”
    用一个万骑来对付汉军的试探?
    这确实很夸张。
    但,却是如今匈奴人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在正面,那支可怕的汉朝神骑,已经在缓缓逼近了。
    此刻的汉匈战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域。
    它从沮阳城下一直延伸了数十里,一直抵达匈奴人在直道附近的一个营地,而且战场的宽度也很大,最狭窄的地方,估计也有七八里宽。
    这也很正常。
    匈奴人曾经拥有三万骑兵和上万的牧民、奴隶。
    这些人需要生活空间,也需要活动的场所。
    同样的道理,汉军的士兵,也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来展开自己的队形。
    但,如此广阔的战场上,汉军的胸甲集群,就像烈日一般,吸引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们是如此的高调。
    高高挺立的头樱,明亮如镜的甲胄,长而锋利的骑枪,每一样东西,都仿佛沾染着魔力,让人恐惧、窒息和紧张不安。
    “距敌一百五十步”在胸甲队列之中,引导全军的骑手高声喊道:“全军进入预备状态!”
    整个集群立刻就更紧凑的聚在一起,甚至有时候,骑手与骑手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
    骑枪全都被拿在了手里,紧紧的握住。
    三菱式的枪头,在阳光下寒光闪烁。
    “距敌一百步!”队率大声提醒着左右的同袍。
    战马的速度,开始慢慢增加,不过三个呼吸,胸甲集群的速度就被加速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在这刹那,他们成为了飓风!
    在下一秒,飞狐军的胸甲士兵们集体从喉咙里喊道:“万胜!”
    然后,整个集群就向闪电一样的扑向了敌人。
    亦石亲眼目睹了汉军胸甲冲锋的那一刹那的场景。
    在他的瞳孔里,倒映出了此刻的胸甲队形。
    他们就像一座大山一般,直愣愣的压向了匈奴的军阵。
    在这刹那,亦石甚至感觉仿佛天都要塌了!
    汉朝神骑的马蹄声,密集、整齐,其声如雷,其势如电。
    与其接触的匈奴骑兵,甚至连抵抗都做不到,就被那些可怕的骑枪直接捅穿了身体。
    “这就是神骑”亦石喃喃自语起来:“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骑兵?”
    亦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折兰人会败的那么惨。
    为什么高阙之战时,那些万骑和部族,见到汉朝神骑就要跑。
    原来
    汉朝的神骑,竟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
    面对这样的骑兵,这样的对手,亦石很清楚,不要说他或者军臣了。
    就是老上大单于复生,冒顿大单于从黄泉归来,恐怕也会拿这种可怕的骑兵毫无办法!
    神骑,对现在的匈奴来说,确实是神骑!
    因为
    它是无解的!
    至少,亦石想不到任何办法来击败或者阻止这种可怕的骑兵的攻击!
    想到这里,亦石就有觉悟了。
    事实上,此刻的匈奴,已经全面慌乱了。
    尤其是在前方的骑兵,在胸甲撞了进去后,无数人哭爹喊娘,扔下武器就跑。
    因为在刚刚,他们发现,萨满祭司的法术,对汉朝神骑无用。
    不管是浸泡了胎盘的武器还是抹了月事血的弓箭,对汉朝神骑都造不成任何伤害。
    而他们的溃散,直接导致了整个军队的崩盘。
    看到这样的情况,亦石苦笑一声,脱掉自己的衣服,光着膀子,拿起武器,高声喊道:“我,右谷蠡王亦石,今日将在此战死!勇士们!愿与我赴死者都来!”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浸染山峦。
    战后的大地,满目苍夷。
    到处都是倒毙的马匹和士兵,整个世界仿佛被烈火炙烤过一般。
    赵蒙骑着战马,小心翼翼的走过一段堆满了尸骸的战场。
    这里是匈奴人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在数个时辰前,大约有一千多名匈奴骑兵在这里负隅顽抗。
    但结果
    看着地上的残肢断体和那些被整个串成了一团的尸体。
    赵蒙就有些想要反胃。
    “这就是对抗圣天子的下场!”赵蒙对着这些尸体说道。
    他的脑子里,也忍不住回忆起曾经在此地发生过的那一幕。
    这是他和很多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汉胸甲集群的冲击。
    那整体如一,层层叠叠的墙式冲锋,就像飓风,从匈奴的中军正中心撞进去。
    一路所向睥睨,匈奴人的所有抵抗和反抗,都被轻而易举的摧毁。
    长长的骑枪,挑起了一个又一个贵族的脑袋,锋利的马刀,斩碎了一个又一个匈奴士兵的身体。
    不过一千五百骑的胸甲,就直接在交战接触的刹那,从匈奴人的核心军阵中撞开一个大缺口。
    然后,匈奴人就没有然后了。
    他们失去了组织,失去了纪律。
    数不清的人投降,数不清的人逃跑,甚至还有人自相残杀,相互践踏。
    在一天前,还曾经是上谷郡的心腹大患的匈奴右谷蠡王所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找到了!”赵蒙的眼睛从尸骸之中掠过,忽然一个熟悉的铜环映入眼帘,他立刻兴奋的跑过来,拿出腰间的佩刀,将那个脑袋割下来,高高举起:“匈奴右谷蠡王首级在此!”
    虽然,杀死这个贼子的人不是自己。
    但赵蒙依然欢喜无比。
    贼酋已然授首,自己的家园,就可以开始重建了。
    “纣曾贵为天子,其死不若匹夫”
    望着摆在自己面前的数十个头颅,义纵也是轻声叹着,惋惜着。
    这些人头,全部都是匈奴的高级贵族,特别是本部的贵族。
    仅仅是王族的脑袋,就有三颗!
    甚至包括了其四柱之一的右谷蠡王。
    除此之外,什么骨都侯啊渠帅啊的脑袋,多的数不完。
    “传令全军,加紧打扫战场”义纵下令:“我们还得赶去渔阳赴宴呢!”
    此处,只是一道开胃菜。
    渔阳那边才是正餐!
    匈奴单于
    只要想到,自己有机会生擒或者斩下这个敌人的脑袋,义纵就兴奋的浑身颤抖。
    今天身体很不舒服啊啊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节 武贵文轻
    长安,人声鼎沸。
    一年一度的考举在即,成千上万的士子,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帝都,追寻自己与家族的梦想和抱负。
    但,今年考举出现了意外情况。
    南方士子在数量上,呈现了压倒性优势。
    北方地区的士子来参考者寥寥无几。
    特别是广大的燕赵代北地区,所有报名的士子加起来,居然不足五十之数。
    诸子百家,纷纷侧目震惊。
    要知道,燕赵代北,自元德考举以来,就一直是考举士子来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与齐鲁梁周,并列三甲之中。
    但现在,燕赵代北的年轻人,在整个长安都难觅踪影。
    那些曾经酷爱对酒当歌,慷慨激昂,佩剑执弓的英武大丈夫,全都消失了。
    连太学里也找不到几人。
    文风乱丧至斯,实乃我辈之耻有儒生垂头叹息着,却又悄悄的心里羡慕不已。
    任谁都知道,这些消失了的年轻人去哪里了
    答案是军队
    自从匈奴入寇后,大批大批的年轻人,将手里的诗书一丢,拿起刀剑,骑跨战马,就跑回家入伍去了。
    更有公羊派的学生,在长安街头振臂一呼,曰:今夷狄被寇,桑梓有急,诸君还有心思读书
    立刻从者如云,短短半天内,这个家伙就拉起了一支三百人的骑兵,然后回家乡抵御外侮去了。
    至于考举
    谁不知道,当今天子喜武夫。
    是故,万般皆下品,唯有武勋高
    民间有童谣传唱:军中自有黄金屋,军中自有颜如玉
    天下闻名的大诗赋家兼当今天子的头号鼓吹手司马相如,也恬不知耻的写诗称赞从军的年轻文人,说什么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山,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这种全新的诗歌体裁,让许多人破口大骂,说他败坏文风,其心可诛。
    但实则,却是恨透了司马相如鼓吹的这种武贵文轻,将文人置于武人之下的心态。
    什么一万年来谁著史
    这岂非就是在用文字告诉天下人书写历史的,从来都是武人,文人什么的,最多是个记录者
    而那三千里外觅封侯之语,更是裸的引诱和蛊惑年轻人都去参军
    但偏偏,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士大夫官僚阶级,对于现在的局面,都没有任何办法。
    这个国家的现实就是掌握权力的统治阶级,全部是武臣
    当朝三公九卿之中,除了晁错和廷尉卿以及少府卿,几乎人人都有从军经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