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1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始皇的时候,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
    又尽毁六国文字、史书。
    而当今的做法,则完全相反。
    不仅仅给民众持械这种三王赋予的天赋权力背书,更下诏准许百姓在经过申请批准后持有一些过去根本不敢让百姓持有的武器。
    尤其是安东都护府和北方长城郡国一带,那可真真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基地。
    人人皆兵,人人尚武。
    代北地区的北地骑士们,每年都在增加。
    而北地骑士,被国家准许持有任何军用武器。
    包括了可怕的神臂弓,威力惊人的陌刀。
    在思想文化上,更是一改秦始皇的错误,提倡和鼓励,乃至于支持百家争鸣。
    他一边保护和培养起了墨家,一边手把手的教法家走上正轨,更在不经意间拉起了儒门的盛世。
    今天儒家能有这么强大,七成功劳,要归这位天子!
    没有他放行和解除儒生身上背负的那些原罪和历史遗留问题。
    今天的儒生,在仕途上必然会碰到天花板!
    要知道,在元德以前,汉室没有一个地方郡守是儒生,至于朝堂上更是连儒家的影子也难以寻觅。
    先帝时诗博士辕固生不就差点被窦太后丢进野猪圈里喂了野猪?
    但现在呢?
    儒家的巨头们,哪怕是曾经多次非议和诋毁他的鲁儒一系的巨头们,也都活的好好的。
    没有一个人因言获罪!
    在这样的局面下,法家再想蛮干横行?
    他问过儒墨黄老了没有?
    他问过那些拿着各种武器,根本就不害怕酷吏的百姓了没有?
    元德三年,章丘之变,拿着武器的农民,连济南王的使者和官吏也杀了,连县城都占了。
    他们有掉过一根毛吗?
    没有!
    至于法家的那些政绩狂热追求者,这么多年了,谁闹过什么残民害民的事情?
    没有!
    反倒是,司马寄主听说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譬如,南阳郡郡守张汤,被他治下的一个三老,举着几杖,从郡守府衙门打到宛邑的城门口。
    这位天子的心腹,帝国的两千石,传说有着便宜行事特权,可以先斩后奏的郡守,居然只能狼狈逃窜,连还手也不敢。
    被打的第二天,据说张汤还舔着脸去请这位三老过府议事。
    连张汤都是如此,其他法家大臣,到了地方,在民众和三老们面前,也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低着头做事。
    蛮干的人有,但是,没有人再敢跟秦代一样牛气哄哄了。
    窦广国当然也清楚这些事情。
    但他却很难理解这些事情。
    他总觉得,法家要是上台了,问题肯定会层出不穷。
    因为,他的经历和见识告诉他法家就是麻烦制造者。
    而黄老派,天然讨厌麻烦。
    “君候啊”司马季主拿着钓竿,对窦广国说道:“老朽知道君候内心的担忧但是呢这个事情,是天子和长平侯的共同决定,您就算反对,恐怕也说不上话”
    这倒是事实!
    长平侯周亚夫是大汉朝堂上出了名的犟驴,想要他回头?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假如周亚夫不撤销自己推荐晁错的决定,那么,只要天子支持,其实,他窦广国在这里或者在其他地方埋怨再多,也大约是无用功。
    刘氏的皇帝脾气犟起来,别说是他这个姓窦的外戚了。
    就是自己的母亲、祖母甚至是父亲,也拉不回来的。
    “君候与其担忧晁颍川上台后的问题,倒不如去好好考虑一下,黄老学晚辈的培养吧”司马季主感叹道:“君候如再不注意这个问题,老朽担心,三五十年后,恐怕世间在无黄老之学,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之政恐将沦为绝唱矣!”
    窦广国闻言,也是点头。
    如今的黄老派的现状,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资质和培养问题,已然触目惊心。
    前不久,窦广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通过这个调查,他发现,在关中这一百多个县,三百多万人口之中,三十岁以下的黄老门徒,居然只有不过五百人了。
    这五百人里,还有大半是老庄学派那帮宅男和一些神神道道的修仙分子。
    胸怀宇宙,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这样做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但是你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小伙子,就整天想着炼丹修仙羽化飞升?
    这是不是有些过了啊!
    年轻一辈的黄老学者们,现在都已经没有了当年老一辈先贤的壮志了。
    对他们来说,黄老学,已经从治世之道,变成了一个用来逃避现实的工具。
    这很可怕。
    “我已经准备将我得侯国租税全部拿出来,建立一所专门用来教授寒门弟子的学苑了”窦广国轻声说道:“但愿,可以挽救黄老学颓势于一二之中”

第一千五百零七节 游说(2)
    晁错要上台?
    最担心的自然莫过于儒家。
    这两年,儒法之间的对立情绪已经越发高涨了。
    法家的巨头们揪着儒家的直躬案和三北案,穷追不舍,意图在道统上否定儒家的道。
    儒家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挖出秦代的法家的黑材料,狂黑不止。
    几乎将法家打扮成为了秦亡的罪魁祸首。
    两者之间在思想层面的交锋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儒法两派的士子,现在已经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了。
    儒生,必戴儒冠,穿儒服。
    而法家士子,自诩拂士,头戴的是獬豸帽,身穿的是绛衣,这种绛衣是深黑色的常服,以白线镶边,是从过去的典狱官和刑名官吏的常服基础上改进而来,所以法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服党。
    而儒法对立至斯,两者的合作基础,荡然无存。
    剩下的只有竞争和对抗。
    “独错不可以为相!”坐在自己家的院子之中,品茗着来自齐国历山出产的顶级茶叶,董仲舒脸上带着些许的怒意。
    他修养素来很好,但,晁错将成为丞相的消息,还是让他无法安奈内心的愤怒和恐惧以及嫉妒。
    明眼人都知道,晁错一旦入主丞相府,对儒家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抛开晁错的法家背景不谈,单纯以他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来说,他要上台了,第一个要怼的,恐怕就是齐鲁吴楚地区的儒家学苑。
    他甚至都不需要表态,只需要卡一下儒家各个学苑每年的补贴款,随便找个借口理由拖上几个月,或者干脆扣着不发。
    那儒家各大学苑立刻就要陷入财政危机。
    特别是他董仲舒的广川学苑,一旦没有了每年朝廷和天子的补贴款。
    那现在盛极一时的广川学苑,立刻就要陷入危机之中。
    更何况,丞相能打的牌还有很多很多。
    尤其是,丞相手里掌握的考绩评价大权,简直就是杀手锏。
    董仲舒觉得,若自己做到了丞相之位上,也肯定会拿着丞相的权力,为难和刁娜法家出身的官员。
    至于借口?不要太多了。
    譬如,某人上计考核,按照制度,本该升迁。
    这个时候,自己只要说一句XX是个好官,XX县百姓离不开他呀
    这个对象不就要被按在该地了?
    汉家县令一般四年一动,换句话说,四年按一次就可以了。
    而一个人能有几个四年?
    特别是,儒家的士子,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足和眼高手低的毛病。
    出人才和能吏的几率,本来就远远小于其他学派。
    换句话说,晁错做了丞相,压根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压住那几个特定的对象就可以了。
    只要按住了这些儒家的顶级精英和人才的升迁之路,那,儒家永远也不要想在政坛上取得什么地位。
    永远只能当一个在野派,只能做一个名义上的第一大学派。
    “董子言重了啊,言重了啊”坐在董仲舒对面的,却是一个头戴着獬豸帽,穿着一席两千石官服的老翁,这老翁正是当今法家学派在理论界和思想界的扛把子,晁错的授业恩师,两千石法经博士张恢。
    这两年,儒法虽然辩论不休,下面的年轻人,更是势同水火。
    但,高层的学者们的关系,却并未破裂。
    张恢经常会来董仲舒这里蹭饭,而董仲舒而时常会去张恢家里坐一坐。
    这倒不是两人臭味相投,相见恨晚。
    实在是儒法两派,虽然都觉得对方是个混账,但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却都还存着将对方收入自己后、宫,做个小妾的希望。
    毕竟,大家都不傻。
    儒法联手的威力有多强,不需要去考虑。
    不管是用外法内儒,还是儒皮法骨之策,两派携手,足以让黄老派、墨家和杂家,统统都跪下来唱征服。
    甚至足以垄断法律、道德和思想的最终解释权。
    可惜
    未央宫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无论是董仲舒,还是张恢,都深深的明白,当年石渠阁之会前,自己收到了一些什么讯号?
    当今天子在当时,已经发出了明确而强烈的信号儒法合流?不可以!
    儒法只能竞争!
    而这位天子的意志,是不容任何人违背的。
    谁违背,谁就要吞苦果。
    看看现在长安的列侯集团们吧!
    元德元年至今,汉室列侯数量虽然基本保持一致,但人却几乎换了一批了。
    七年时间,上百位列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下台了。
    活下来的幸存的旧贵族,几乎都是类似桃候刘舍这样的永远拥护圣天子,谁是天子拥护谁。的墙头草和马屁精。
    面对这样的局势,儒法两派,除了暗自叹息一声,然后调转过头,互怼之外,已经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了。
    “济南的伏公,不久前遣子来长安,带了一句话给我法家的各位晚辈”张恢微微笑着,对董仲舒道:“董子,想知道伏公带了一句什么话吗?”
    济南伏生,当世诸子百家都共同尊崇和尊敬的长者。
    哪怕是董仲舒、张恢这种级别的学者,在他面前,也必须毕恭毕敬,执弟子礼而拜。
    因为他是尚书唯一的嫡系传人,仅此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对于当代的人士大夫来说,有两本书,是必读的。
    一本是诗经,一本是尚书。
    这两本书是先王精神和意志的集合,承载了远古先民与贤者的智慧。
    不管是谁,无论是谁,都需要从这两本书中寻求祖先的指引和先王的智慧。
    它们就是中国的圣经。
    诸夏文明的至高圣典!
    孔子为何地位这么高?
    因为他保护和重修了诗经。
    是以哪怕法家的先贤和士大夫们,虽然不喜儒家,却也不得不认为孔子,周公之后之圣人也韩非子语
    而济南伏生,在秦末战火之中保全了尚书,并且带着它,来到了汉季。
    仅此一个贡献,就足以使之成为诸子百家都共同认可的领袖。
    是以,听到张恢的话,董仲舒连忙拱手问道:“不知伏公老大人,带了什么指示?”
    “四个字”张恢呵呵一笑,说道:“吴越同舟!”
    “吴越同舟?”董仲舒听了,也不得不沉寂片刻。
    这四个字的意思,太浅显不过了。
    吴越同舟,共赴危难。
    显然,伏生站出来表态了,他要求儒法两派放下分歧,团结起来。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必须遵循这位长者的教诲。
    这不是尊敬伏生自己,而是尊敬尚书之中的先王和先民的智慧。
    “老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