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1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
    说服天子行了。
    而当今天子是那种好说服的人吗
    是以聪明人,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况且,幕南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幕南地区的那些水草丰盛或者物产富饶的湖泊大泽周围,是大有可为的。
    而且,移封幕南后,山高皇帝远,大家伙将获得国内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随后,新兴的军功列侯和外戚功臣列侯们,也立刻行动起来,请求将自己的封国,移到幕南或者河间地乃至于合黎山一带。
    这些人,可起老朽的旧贵族可怕多了
    特别是新兴的军功列侯们,他们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更恐怖的是他们多半正值壮年
    他们依然有着旺盛的进取心和强大的征服欲望。
    他们去幕南或者其他地方,所抱的心思,也不是什么称王称霸,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家族根据地。
    他们想做的,只是在幕南或者河间合黎山一带,建设一个稳定的兵源地和前哨站。
    然后,以此为依凭,继续向北向西,直到世界的尽头。
    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刘彻曾经许诺的那个未来众建诸侯于身毒西域之间。
    封国家,建社稷,启一世代之新,为一宗之祖
    像宗周之际的八百诸侯一般
    他们想要一个自己的王国,自己的疆土。
    从前,没有人敢说这些话。
    但现在,在天子多次许诺之后,大家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出这内心的呼声
    于是,轰轰烈烈的北进运动开始了。
    自元德八年夏四月开始,汉室贵族们,不断北进。
    他们在幕南,在河套,在合黎山,甚至在居延在河西,扎根下来。
    一个个战功卓绝的战将,率领他的族人和家臣亲信,在这些荒芜的蛮荒不毛之地,建立起了一个个繁荣的侯国。
    如群星列阵,拱卫着身后的长城之内的大汉帝国。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皇帝制曰:御史大夫晁错,受命于先帝,佐朕以治元元,八年以来,夙兴夜寐,劳苦国事,朕甚嘉之昔高帝与天下约:非有功不得候今晁错佐朕,辛劳数载,而天下升平,又监漕河之事,功在社稷太皇太后及皇太后皆对朕曰:御史大夫错,当以爵酬之丞相长平侯周亚夫书奏曰:御史大夫有功社稷,当以列侯而酬之
    朕命有司以查晁错过往之行,皆曰:御史大夫秉公执政,劳苦国事,夙兴夜寐,天下共闻
    夫赏功,三王之所教也
    朕封尔晁错为榆林候,赐食邑一千户
    易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以不息,地势坤,君子厚道以载物愿尔臣晁错深悉之
    听着面前的使者宣读的天子制书,晁错激动万分的拜服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深深叩首再拜:唯臣错谨奉圣训,夙兴夜寐,不敢或望
    然后,使者将诏书交付于晁错,笑着道:君候快快请起今君候得封榆林候,跻身汉家贵戚之间,天下幸甚
    晁错起身拱手道:多谢使者
    吾当即刻入宫,以谢陛下太皇太后及皇太后恩典
    对于晁错来说,这是改变他命运的一天。
    从此以后,他成为大汉帝国的列侯了
    同时,他也握住了那张通向丞相宝座的通行证。
    如无意外,一个月之内,他将成为大汉帝国的第十二位丞相其实应该是第十三位,但是吕产的丞相地位不被承认,被认为是非法和无效的。
    成为萧何曹参樊哙灌婴陈平周勃等先贤之后的继承人。
    这个帝国的大政与国事,从此操于他之手。
    晁错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自是难以掩盖。
    与此同时,周亚夫在丞相府之,凝视着这座刚刚落成不过半年的新官邸,眼充满了不舍。
    直到现在,周亚夫才发现,自己其实很不舍得离开政治舞台。
    但是
    是该走了他沉沉叹道。
    自古以来,君王和丞相之间,难以善终。
    连萧何这样的名臣,也需要自污来自保,而他周亚夫却是幸运的。
    他为政八年,虽然经常要与未央宫闹点矛盾,甚至数次红脖子,犟起来顶牛。
    但好在,天子每一次都选择了宽容和退让。
    至少,每次都会与他讲道理。
    实在讲不过了,才耍无赖或者服软。
    总体来说,他这个丞相的威权与地位,始终不曾衰减。
    哪怕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要离开此地了。
    但没有一个人敢对他懈怠或者推诿。
    因为人人都知道,他周亚夫,哪怕不是丞相了,也依旧足以执掌很多人的生死荣辱。
    他依然是大汉帝国的核心人物
    这样的境遇,让周亚夫感动不已。
    要知道,史书之,能像他这样得遇明主和知己的人,不过聊聊而已。
    左右无非伊尹周公,管仲商君而已。
    而其他名臣,则难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伍子胥为夫差所弃,举剑自刎,临终告诉门客:将我得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范螽泛舟于湖,方得自保。
    吴子被乱箭射杀。
    白起被一杯毒酒赐死。
    哪怕是先代名臣,北平侯张苍,晚年也是极为孤寂。
    而他周亚夫,却得以风风光光的受天下之誉,得举国之敬,从这个风光但却充满了危险的相位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退下来。
    不仅仅功成名,而且得到了举世的崇拜。
    他已经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了。
    要说遗憾周亚夫笑了笑,自语着:或许是没有在吾在位之时,生得匈奴稽粥氏单于,缚于君前问罪
    不过,也无所谓了。
    匈奴帝国四分五裂,甚至有右贤王归降。
    幕南之事,也在他的末年得以底定。
    他曾经的所有抱负和所有期许,都在这八年之得到了完美的答复
    表吧周亚夫低吟着,然后挥笔而成。
    元德八年夏四月已巳初三,丞相长平侯周亚夫表:臣闻孔子曰:吾年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臣亚夫早知天命而近耳顺之念,近年以来,颇感心力憔悴,幸陛下不弃,而用为丞相,佐陛下而治天下而今臣老朽,难于处政,以天下为念,臣以为当退位让贤且,古之贤者,皆以身作则,为天下先,臣为陛下臣,思国事之艰难,念先帝之托,以为当立制度,为后来者垂请乞骸骨,告老归乡
    表奏至兰台,颜异不敢怠慢,立刻拿到刘彻面前。
    刘彻看了,也是唏嘘不已。
    当然,他没有立刻批准,而是回复周亚夫:丞相朕之肱骨,天下有赖丞相之治,还望丞相三思之。
    周亚夫于是继续表说,我老了,不用了,我相信年轻人我更好。
    刘彻自是又扯了一堆先帝,请周亚夫留任。
    周亚夫接书,再次请辞,说:太宗皇帝和先帝都曾经表露过:丞相应该设立一个任期限制的意思,现在我只是尊奉先帝和太宗皇帝的意思,希望建立起这个丞相任期制度,请陛下准许
    刘彻这才同意批准周亚夫的请辞请求,但是,他随即下诏给九卿和在长安的列侯们,他宣布,将择吉日,在未央宫宣室殿,为周亚夫举行一场告别廷议。
    要求列侯和九卿有司,总结和归纳以及整理周亚夫辅佐自己八年以来的功绩,整理成书,在廷议之宣读。
    其实是要开一场表彰大会,为周亚夫的政治生涯做一次总结。
    但不管怎么样,属于周亚夫的时代,还是结束了。
    大汉帝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htmlbook1212807indexhtml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节 匈奴西迁(1)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节 匈奴西迁1
    元德八年夏四月已亥初六。
    在未央宫宣室殿之,周亚夫满脸春光,颇为自得。
    而群臣则纷纷羡慕不已的望着周亚夫的模样,晁错更是在内心憧憬不已。
    周亚夫是一个完美的榜样。
    他的例子证明了,功高未必震主
    至少,当今天子根本不怕什么功高震主的说法。
    这意味着,他晁错也可以放手大干,无须有什么后顾之忧。
    毕竟,现在,一位平定吴楚之乱,曾经兼任武苑和甘棠山长,在军队和官场拥有着庞大影响力和无数门客弟子的丞相,都能够平平安安,甚至可以说是无风光的自相位退下来。
    其他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放手去做好了。
    酒过三巡,周亚夫已经喝得有些微醉了。
    他耳所闻的,全部是吹捧和夸赞他的功绩与政绩的声音,眼所见的,是一个个恭恭敬敬,如弟子子侄一般恭谨相待的往日同僚。
    几乎所有人,都在赞誉他,或者宣扬和描述他曾经的事情。
    这让周亚夫,真是无满足,同时对于首的天子,感激不尽。
    这样一场告别宴会,这样一场只为他一人而举行的廷议,足以让他在青史之的地位,超越乃父,与萧何曹参肩,甚至千百年后,说不定,后人会将他与管仲周公伊尹这样的名臣相提并论。
    刘彻则是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这是他所需要的,也是他想要看到的场面。
    让周亚夫风风光光,带着荣誉,带着功绩,带着天下赞誉,从相位退下去。
    这将是一个无完美的例子。
    不仅仅,可以让臣子们看清楚,可以让臣子们放心。
    还可以让天下人安心
    准确的说,更适合统治,更能麻痹人民,并且在一定程度迷惑和忽悠广大人民。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刘彻现在展现给天下人看到的场面,一定是一副君明臣贤,下同心的光辉场面。
    对于一个封建帝国来说,这是最好的画面。
    正如贾谊当年所说:履虽鲜,弗以加枕;冠虽弊,弗以苴履。
    而古代的统治者,也早已洞察了这一点。
    在宗周之时,不仅仅礼不下庶民,刑不大夫。
    是大臣犯法,要被治罪,其名目也是花样繁多。
    譬如说,贪污不叫贪污,叫簠簋不饰,不叫,那叫帷簿不修,连玩忽职守,都可以别出心裁的叫下官不职。
    为的是什么
    是愚民,是忽悠人民,是粉饰太平。
    是企图告诉人民老爷们都是很清廉滴假如有人贪污,有人道德败坏,有人玩忽职守,那也一定是你看错了。
    不过呢,很多统治者,通常都只想着怎么去愚民,怎么去忽悠和麻痹人民。
    却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人民不是瞎子,不是聋子,生活过的怎么样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谁能骗的了谁
    所以,正确的统治方式,应该是一边不断树立典型,告诉人民希望和光明,另一方面,不断的揪出典型,杀鸡骇猴,泄民众的怨怼。
    时不时的再拿几个高级贵族和官僚砍了,给老百姓一个交代,那更好了。
    这才是最佳的统治方式。
    这才能让多数人民相信你和支持你。
    不然,你天天在宫里叫嚣什么君明臣贤,老百姓不信,你不白费力气了吗
    所以,刘彻即位至今,诸侯王都能杀,列侯也可以随意罢免下狱。
    但独独三公九卿,一个也不动。
    哪怕是张欧,在名义,也是因病请辞,而非罢免。
    只是官面,人人皆知,张欧到底是为什么去位的而已。
    想到这里,刘彻脸的笑容更盛了。
    通过今天的这一场廷议,刘彻相信,天下人,尤其是广大人民,很快会知道,他们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