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1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没有好事情
    但没办法。
    谁叫他是皇帝呢
    “陛下旦请吩咐,臣等纵赴汤蹈火,也必定不辱君命”周亚夫硬着头皮说道。
    “是这样的”刘彻笑着道:“朕前些时日接到了合黎山带的诸校尉联名上书,皆请迁屯垦团于合黎山带,许日后河西为屯垦团之地”
    周亚夫等人静静听着,而其他群臣更是纷纷竖起耳朵,不敢遗漏掉半个字。
    屯垦团在安东的发展,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自第个屯垦团建立至今,屯垦团模式共向安东移民几近十万。
    他们开垦出了数百万亩土地,形成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镇。
    并使得安东地区成为了个鱼米之乡。
    根据少府报告,仅仅是在去年,仅仅是安东的屯垦团,其结余粮食便多达数百万石
    在其他地方的百姓,还在为温饱发愁时,屯垦团的子弟们,已经能天天吃着面条馒头烧饼粟米饭,时不时还能加餐。
    更可怕的是屯垦团同时还是个畜牧大户。
    根据安东都护府统计,在各大屯垦团之中,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头牛或者挽马。
    这个比例冠绝全国,连关中都不能比
    如今,军方在鼓噪要将屯垦团的制度复制到西方,去河西西域开拓他们的新的基地。
    近日以来坊间为此争论不休。
    文官们对于这个屯垦团制度的扩大化可能忧心忡忡。
    虽然在安东,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陆续有屯垦团开始从军转民,都护府也在这些解散后的屯垦团驻地新设地方县道官吏。
    但,这个并不能打消文官士大夫们的恐惧。
    因为,明眼人都发现了,虽然安东都护府解散了那些到期的屯垦团,还任命了县乡官吏,建立起了基层组织。
    但是
    换汤不换药,当地的县令蔷夫县尉典吏之属,依然是过去的屯垦团官吏。
    而且这地区的百姓,虽然都转入民籍,各自分得土地钱粮耕具牲畜房屋。
    然而,他们与他们所属的那支军队之间的联系,却并未切断。
    在未来可见的数十年之内,那支军队与此地百姓的联系和感情都不会疏离。
    譬如羽林卫屯垦团在去年解散后,撤离当地的羽林卫现役教官们与百姓们抱头痛哭,依依惜别,送别人群甚至将这些教官送到新化城。
    而在屯垦团的地区,军人说话,比文人说话有用多了。
    士大夫们对此恐惧不安。
    再让武人这么玩下去,将来,吾等斯文君子,何以自处
    自开发考举后,这个世界的士大夫君子们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最开始,还只是群泥腿子跟自己抢食吃。
    无所谓
    左右寒门士子与他们也还算是类人。
    至少有共同话题。
    但,随着武将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当年那条亭长里正之选,退役伤残士卒将官其先的诏命,让武人的势力,迅速的扩充到了地方基层。
    他们开始执掌起基层的话语权。
    随即,整个世界都天翻地覆。
    被武人农村包围城市的士大夫们,只能是战战兢兢,在武人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
    至于现在,据说,兰台在研究个武将转业制度。
    以方便未来,武将们退役后的安置安排。
    若在过去,士大夫们还可以拿着武人粗鄙,不足以与谋的说辞来打压武人集团。
    但现在
    比文化
    以程不识为首的武将学霸集团表示毫无压力。
    在这个世界,程不识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他从个带兵打仗的将帅,变成了汉室第个专注于研究军事理论的专家。
    他名下的著作,数以十计。
    他是胸甲骑兵战术的奠基人,也是汉家现行材官训练操典的撰写者,更是目前所有高级武将都必读的离合书的第作者总编辑。
    从目前来看,程不识很可能将成为汉室的克劳塞维茨。
    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大夫们自然对武将们的权势的继续扩张充满警惕再让这些武将这么膨胀下去,说不定未来,汉室可能出现法律:非从军不得为吏,非服役不得立嗣
    只有入伍为军士,才有资格参与官员选拔和考举;只有曾经有过服役履历的人才能继承家业。
    而这可不是开玩笑,更非杞人忧天。
    而是
    这位当今天子,某次与梁王游猎之时说过的个畅想。
    虽然没有得到过证实,但刘家皇帝的脑洞向来很大。
    万是真的
    咋办
    所以士大夫们这次是卯足劲,不想让武将势力再这么膨胀下去。
    此刻,当刘彻公开提起此事,谁敢不留心观察和侧耳倾听呢
    周亚夫却只是稍稍想,就笑道:“陛下何不准其等之奏”
    “安东屯垦团,数年以来,卓有成效,天下皆知,其岁收粟米千万石,安民以百万计”
    对于周亚夫来说,他才懒得去理会文官士大夫们的那点小算盘和小九九呢。
    在他看来,屯垦团有什么坏处吗
    没有
    军事化管理和统集体劳动,大大加强了移民的生存率和垦荒效率。
    而且,屯垦团本身还是个大熔炉,它能将来自天南地北的不同人融为家。
    更重要的是,在屯垦团移民还能学到各种他们之前不可能接触到的技能。
    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少府统计的数据。
    在现在,在整个天下,什么地方的工匠数量最多
    答案是安东。
    其铁匠和木匠人数更是数以万计。
    而在关中,所有的木匠和铁匠加起来,也不过万余而已。
    你要知道,关中人口是安东人口汉移民包括归化民的两三倍
    屯垦团如此成功,怎么能不继续推广
    在周亚夫眼里,不支持屯垦团的人,不是蠢货,就是别有用心之人。
    所以他毫不畏惧的表露了自己的态度。
    刘彻需要的,正是周亚夫的背书。
    有了周亚夫支持,再通过廷议,做出决断,那么,某些苍蝇嗡嗡嗡之声就可以无视了。
    这个国家,当家做主的,终究是武将,是枪杆子。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节 异子之科
    周亚夫发声后,人群中的儒家诸博士们明显都有些颤抖,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然而人人皆知,屯垦团的扩张,就是军队的扩张。
    武人们在尝试并且企图用他们的方式来掌握权力,左右国政。
    皇室看样子,却不准备拉偏架,反而悄悄的要给武人助力。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胡毋生曾经与他的师弟董仲舒私底下悄悄的探讨过这个问题。
    但依然不得其解。
    要说这位天子不知道武人坐大后的危害和可怕吧
    他对此似乎清二楚,现在汉家庞大的军法官体系和参谋官体系,就是他建立起来的,用于平衡和削弱统兵大将的系统
    他甚至还常常向各大野战军派遣大量尚书,充当护军使和随军使。
    羽林卫虎贲卫的宣誓效忠誓词,现在也渐渐的被推广到其他作战部队。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位天子对此很清楚即使他没想明白,兰台之中数以百计的尚书侍中,以及那些特进元老老臣们,也应该早就与他谈过这个事情,分析的相当透彻了。
    但他似乎就是如此,意孤行。
    “陛下有些时候太过固执了些啊”胡毋生在心里叹了口气,他也不知道,有这样个天子,对于如今的天下,究竟是好还是坏。
    但总的来说,这位天子是颇合他的胃口的。
    不仅仅是对外战争的接连获胜,更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社会的变迁和改变。
    年前,哪怕是关中乡村,土地兼并也开始剧烈起来,但现在,关中豪强几乎没有什么人对于跟农民抢地有兴趣了。
    地主们也普遍不敢再严苛的盘剥佃户了。
    假畜政策和假耕具政策的推行,让关中数百万百姓受益良多。
    水车开始林立于河流之侧,龙首渠褒斜道昆明池和渭河漕河的接连开凿,让关中粮食连年丰收。
    于是,所谓的元德之治开始了。
    哪怕是鲁儒们,也不得不赞叹着说道:自元德以来,天下治隆日久,民皆得安生之所,路无饿殍之民,野无嚎哭之人
    哪怕是曾经土地兼并最严重的齐鲁地区,在经过了数次打击和限制后,社会矛盾也被压了下去。
    大量无地贫民,纷纷踏上了前往安东的路途。
    时至今日,齐鲁每年依然在向着安东地区不断移民。
    这迫使曾经凶残的齐鲁地主们,不得不换上副慈悲的模样,不得不去拉拢和笼络他们的佃户。
    可是
    文人的地位,却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
    当年太宗和先帝,只是单纯的不喜欢文章诗赋,以为无益天下。
    到了当今,就更干脆了。
    据说,他当年还未被立之时,就曾与梁王说过:作诗赋三千,不若修渠道里。
    他虽然养了些文人,但只是让他们写诗作赋,吹捧自己的。
    至于想要针砭时弊对不起,出门左拐去找梁王。
    这样想着,胡毋生就有些无奈。
    文人最怕遇到的君王,就是这种类型的。
    好比当年秦始皇,言不合就坑人。根本就没办法忽悠,更别提借机塞私货了
    刘彻却是微微笑着,望着周亚夫,他需要的就是周亚夫的这个背书。
    同时也是借此机会,告诉那些反对者:别叽叽歪歪了,你们的反对是无效的。
    当然,话不能说的这么直白。
    “长平侯所言,朕会考虑的”刘彻淡淡的道,将这个事情暂且搁下,再怎么说,周亚夫现在也致仕了,在国政上询问他的意见,这是尊重老臣。
    但听从他的意见去做决定,这就是在抽现任三公九卿们的脸了。
    所以得先放放。
    过几日再在朝议之中付诸廷议,但有了周亚夫这出,这个决议十之九是要被通过了的。
    屯垦团在西方的复制也是定的
    而且,比起最初建立这套制度的时候,今日的汉室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经验和预案来应对各种突发条件。
    倒是这移民有些困难。
    所以,刘彻寻思着得让晁错来背个锅了。
    刘彻已经决议打算加强商君变法的遗产异子之科制度的程序与执行力度。
    什么是异子之科
    这是商君变法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之,另外个就是二十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制造的耕战系统。
    所谓异子之科,就是商鞅变法之时发布的第五条法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这条法令的意思就是:假如百姓家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成年男子还没有分家独立生活的话,其赋税倍之。
    这是商君在走遍整个三秦大地后,对当时秦国社会和家庭开出的剂猛药。
    并在随后,第二次变法中强化了这条法令,严格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同居,将家庭的人口限制在五人以内不包括未成年孩童,这就是秦汉以来,被广为推崇的夫狭五口而治百田的家庭结构
    当年刘邦在沛县耍流氓的时候,留下的那些故事就足以证明,在秦代,成年男子是定会分户的。
    不然,后来刘邦也不会对刘太公说什么:始大人以为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这种摆明了就是要炫耀的话了。
    而汉承秦制,自然也继承了这些相关制度与法令。
    迄今为止,汉家社会的主要结构,依然是以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模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