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1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府首先要自查、自纠和自我考核。
    为了防止这种自查自纠流于表面,变成一个过场,刘彻甚至规定:丞相府的考绩由丞相长史亲自负责,且采取责任制。
    换句话说,在考绩时,找到了问题,抓出了问题,那是长史的功劳。
    然而,一旦在考绩后,发现问题,那就是长史自己审查不严的锅。
    而在汉家体制中,丞相长史与丞相本人是休戚与共,祸福一体的。
    长史出了问题,丞相也跑不掉!
    板子打下来,就算没有伤筋动骨,也肯定要削掉脸皮。
    这就迫使丞相府本身不得不去用心此事。
    事关乌纱帽甚至性命前途,谁敢不用心?
    刘彻接过一个侍中传递来的奏疏,打开看了看,自然晁错呈递的只是一个丞相府考绩的简要汇总。
    通篇也不过千余字,只是提了些关键和重点,讲了讲过去一年丞相府的主要政绩和发现的主要问题,并对来年的工作做了个简要的安排。
    而具体的数据和关键的档案,自然早就封存到了兰台,在尚书们手里被逐页逐页的审查。
    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报告刘彻,然后刘彻再派人调查。
    查出问题,相关人等就等着被训吧!
    而晁错现在交上来的这个奏疏上,有用的信息还是不少的。
    至少,只是看这个奏疏的内容,刘彻就差不多能知道,去年晁错上任的所作所为和成绩,在心里面对晁错的工作有了个底。
    这就够了!
    皇帝只要抓重点,抓战略,抓布局就行了。
    具体事务,自然有具体官吏去执行和部署。
    汉室也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自我执行体系,就算有问题,也有御史大夫衙门和绣衣卫在盯着。
    “丞相辛苦了”刘彻合上奏疏,笑着道:“今岁,丞相府诸卿还需继续努力”
    “诺”晁错闻言,放下心中的石头,他上任之后,在丞相府里搞了许多动作,还做出了许多改革举措,他一直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惹天子不快。
    但现在看来,当今这位并不关心他在丞相府里的动作,他只关心,丞相府是否能够彻底高效的执行政策落实政策。
    这就好!
    这便能让自己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去做更多事情!
    晁错之后,九卿各部门,包括楼船将军衙门、主爵都尉、京兆尹、卫尉,都各自上报和报告自己本身的情况。
    总的来说,九卿各司以及主要职能机构,在过去一年都干了事至少没有混日子。
    就连已经衰微的大鸿胪衙门,也做了些动作,主动精简了机构,主动派遣了大批官吏前往幕南配合郅都的行动。
    而成绩最突出的,莫过于大农和少府了!
    尤其是少府,新任少府卿赵禹,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烧向了少府本身的顽疾。
    少府六丞在半年内被换了三个,大小硕鼠逮了三十多只,光是抄没的财产就多达数千万,土地以十万亩。
    同时,赵禹还改革了少府的办事流程,精简了大批不必要的机构,同时将数百名滥竽充数的庸吏清退掉了。
    虽然也因此,赵禹被少府上下无数人记恨和痛恨。
    但刘彻却很满意。
    特地在大朝议上,赐给赵禹御剑一柄,绸缎五十匹,黄金一百金,以兹嘉奖。
    同时也是放话给少府上下的渣渣们:别想阻扰和破坏赵禹的改革,朕就是少府卿的靠山!
    等中央有司机构的情况汇报完毕,太阳便已经升起,殿外起了大雾,刘彻于是下诏,命有司将在殿外等候的郡国官吏、上计吏,请到宣室殿的几个偏殿之中等候、休息。
    同时分批次的召见这些郡国上计吏、官吏,一一审核和评判他们的政绩和为官治政之策。
    做得好的,就嘉奖甚至直接当朝提拔。
    有优秀县令,直接被提升为郡主薄和都邮乃至于直接提拔到中央为官的。
    也有特别优秀的郡守,被刘彻重重表扬,增加他的官爵、特权,甚至褒奖他的父母,赏赐他的家族。
    将这些人统统纳入丞相府和御史大夫衙门的循吏名单,其实就是汉室的中组部重点培养名单。
    进了这个名单的官吏,都是作为未来九卿或者中央机构负责人的方向去定点培养的。
    很多人的升迁任免,甚至将直接由刘彻决定。
    他们哪怕犯罪,也得由刘彻决定是否准许逮捕。
    有得意者,自然也有倒霉蛋。
    十余个郡守,因为考绩成绩极度不合格,而被刘彻申斥,其中三人被当场下令革职、免官,剩下的人最好的下场,也只是戴罪立功。
    这戴罪立功在今日汉室可不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这样不疼不痒的惩处。
    首先,他们全部会被调离现任。
    他们将会被调去帝国最艰苦的地方,譬如幕南、长沙、吴越之地。
    其次,全部都将被降级,从郡守直接降到县令都不是稀罕事。
    反正,刘彻也不愁没有官自从考举规模不断扩大后,现在的汉室,已经再也不怕什么士大夫调皮、官僚不合作了。
    你不合作,你要调皮,有的是愿意合作,乐意效死的人。
    而且这些人能从函谷关一直排队排到萧关。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节 变迁与海疆
    夜幕渐渐降临,未央宫的喧哗声也已经淡去。
    端坐在御座之上,刘彻低头看着绣衣卫刚刚呈递来的报告。
    这些报告很多,足足有着一尺高,全部都是有关本次大朝议的各郡国上计吏和官吏的资料、行举、背景描述。
    刘彻逐一审阅,不时就一些问题,对身前的几个绣衣卫官吏询问。
    自元德六年以后,汉家的政坛上,就开始出现了以意识形态、思想倾向为划分的派系。
    儒法黄老杂家甚至墨家,都在政坛上组织起了自己的小团体。
    他们彼此相互倾轧,却又互相合作。
    倘若一切顺利,这样的情况持续个百十年,刘彻毫不怀疑,在这些小团体的基础上,将可能诞生出一批具备诸夏特色的政党或者类似的组织。
    哪怕是在现在,墨家与杂家,就已经在朝着近现代政党组织的方向演化了。
    他们甚至已经具备了一些政党的特质。
    譬如行动纲领、组织纪律、理想信念和行动目标。
    而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刘彻这个皇帝的负担。
    政党或者相似的组织,可从来都是皇权最大的隐患和威胁。
    监视和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刘彻不会去特意的打击和打压他们的发展。
    审阅着这些资料,刘彻的神色渐渐凝重。
    从绣衣卫的报告和相关情报之中,刘彻看到了在官场上,儒法黄老各派,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基本盘和根据地。
    像是公羊派和楚诗派,如今便已经渗透到了齐鲁吴楚的方方面面。
    到现在,他们不仅仅将过去鲁儒一系的势力范围尽数吸收和消化,还进一步借助汉室本身强大的官僚系统,将他们的势力,渗透到了当地的各个阶层之中。
    他们不仅仅有了在官场的代言人,还拥有了一大批商贾支持者。
    这些商贾,通过捐献给各个学苑资金以换取学术界的支持和掩护,进而与官方的士大夫们结成联盟。
    一个个利益集团在这盘根错节的关系络之中成型。
    根据齐楚地区的绣衣卫报告,齐楚地区,已经出现了丝麻吃人的迹象由于汉室商品经济不断兴盛,各地对于布帛的需求与日俱增,手工织造业的利润不断增加。
    仅仅是南越和闽越,每年就要从齐楚进口超过五十万匹各色布帛。
    而汉室本身的布帛市场需求每年都在数百万匹以上,且在不断增加。
    种植苎麻和养殖桑蚕的利润,远远超过了稻米与粟米。
    于是,齐楚地方的商贾、地主与官僚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方面开始不断鼓励甚至逼迫农民种植苎麻、桑树,养蚕。
    另外一方面,缫丝和苎麻纺织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是以,他们开始用各种手段,迫使农民破产,并使之负债,不得不去他们的作坊之中工作以偿还债务。
    这让刘彻看着触目惊心。
    好在,这种迹象只是刚刚出现,还只是开头,所以地方的社会矛盾还算可控。
    而且,这些渣渣心存顾忌,吃相不敢太难看,不敢做太过下作的事情。
    但随着时间推移,未来,羊吃人与棉吃人的事情,肯定会愈演愈烈。
    唯一的好消息,或许就是现在汉室据有幕南,并在当地建立了牢固统治。
    所以,应该来说,不至于发展到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可怕程度。
    而说起来,也是搞笑。
    事实上,齐鲁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安东之故。
    安东的屯垦事业,从去年开始就出现反哺汉室。
    尤其是齐鲁一带,因为与安东有着固定的频繁海上联系。
    安东屯垦团出产的大量富余粮食,由楼船和民船,运到齐鲁。
    安东的廉价粮食涌入齐鲁,使得齐鲁地方,哪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稻为桑为麻,但却不用再担心缺粮。
    进入工坊工作的工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薪水购买到足可够全家吃饱的粮食。
    在不用担心粮食紧缺的情况下,齐鲁吴楚一带的桑麻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无论是对于商人、作坊主、地主甚至是农民来说,桑麻业与纺织业,比单纯的农业都更有前途。
    你在地里种粮,辛苦不说,回报还不一定能足够填饱全家的肚子。
    毕竟,现在还不是隋唐大运河开通后的后世。
    齐鲁吴楚等江南之地,也还不是那个鱼米之乡。
    尤其是吴楚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就很落后,渠道很少,水利设施不健全。
    与之相比,种植桑麻或者去作坊打工,虽然辛苦不少,但回报比耕作强多了!
    南方已经初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北方,法家的势力,却如同八爪章鱼一般,深深的纠缠住了许多郡国。
    出了关中向北,太原、代国、上郡、云中、陇右、云中、北地,乃至于高阙、九原,现在基本都是法家在主政。
    一位位法家干吏,从基层一直铺到了郡守府衙门。
    在这些地方,除了退役军人转任的官吏外,几乎其他所有职位,都是法家的人。
    而法家本身也与军方关系密切。
    尤其是代北一带的将门和军功贵族们,与法家几乎是一个鼻孔出气。
    在这些地方,法家与军方,共同编织出了一张用法律、制度为经,以军功、武勋为维的大。
    在这里,全民皆兵,家家户户都热衷武事。
    郡县乡亭各级官员,都积极的组织和训练着大量民兵。
    假畜与假马政策,使得北方的中小地主家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着一个善于骑射的年轻人。
    他们伸长了脖子,每天都在盼望着来自长安的召唤。
    地方上的军功贵族们,显贵之后,非但没有去欺压乡邻,鱼肉乡里。
    恰恰相反,他们是北方减租减息的带头人。
    一个乡中,若出了一个校尉,那么全乡都会大摆酒宴,庆贺三日。
    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乡中父老的负担将大大减轻!
    这个校尉一定会回报乡亲!更将成为父老乡亲们在遇到问题或者不公时的最大靠山!
    同时,他还将不断的将大批年轻子弟,带去军队。
    现在的汉军各部,最是推崇子弟兵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