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假如一定得由他自己来处理的,他都会千方百计的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实在拖不下去,才流着眼泪,在文书上签字用印。
    这固然是其为自己树立牌坊,但未尝不是反应出了,他缺乏担当,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的性格?
    说句老实话,张欧也是命好。
    当廷尉时,前任是一代名臣张释之,整个廷尉衙门的官员素质处于一个历史高峰。
    等他当上丞相了,丞相府的属官和司曹,都是张苍、申屠嘉几十年来一以贯之培养出来的能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毫不夸张的说,随便换其他人,大概也能胜任。
    刘彻自然也清楚这些情况。
    他记得非常清楚,前世申屠嘉后的丞相无论陶青也好,刘舍也罢,都是些唯唯诺诺的家伙,除了当了几年牵线木偶,啥成绩也没做出来。
    但汉室的行政体系,依旧运转正常,国家欣欣向荣。
    这都是基层官员能干,所以,丞相是谁,并没有什么干系。
    发展到小猪朝时,更玩出了外朝与中朝的花样,丞相彻底成了泥塑菩萨,被排除在了权力中枢之外。
    然而,现在,没有经过小猪的改制,丞相的权柄依然大的吓死人。
    旁的不说,丞相可以决定许多皇帝懒得去管的琐事,也能任免官员。
    譬如北平侯张苍当年去职后,被人踢爆,他提拔和举荐的许多官员,都属于问题官员,中饱私囊、吃里扒外的一大堆。
    正是这事情,给了张苍致命一击,使其政治影响力迅速消退。
    甚至连长安都没脸留,只能回北平待着。
    因此,刘彻在心中已经决心换相了。
    故意让晁错来宣读诏书是第一步,是给其他人看的步骤。
    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大家——丞相出问题了,皇室已经不信任丞相了,有志于冲击丞相大位的彻侯们可以出手了!
    这个信号释放出来,刘彻用屁股都能猜到,那些野心勃勃,想过一把丞相瘾的彻侯公卿们肯定会激动起来。
    甭管,他们能不能最终当上丞相。
    最起码,这种露面和在天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就很难得!
    要知道,在汉室,丞相的产生,是由两种方式决定的。
    第一是皇帝自己选择,但,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因为刘家是出了名的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一般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第二,则是大臣们推举了。
    譬如前丞相申屠嘉,现在的张欧,都是属于这一模式下产生的典范,当然,实际情况,与天子自己选择差不多。
    天子不表态,下面的大臣哪敢真的大大咧咧的举荐出一位不和天子意的丞相人选?
    那不是裸的打脸吗?
    是以,在这一模式下,想要当丞相,首先,得是彻侯,其次,还得让皇帝知道和认可。
    汉家彻侯两三百号,皇帝也不是超人,哪能每一个都记得?
    所以,这适当的露脸,刷存在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不然,为何前不久,北平侯张苍都还要特意派自己的世子,跑来长安啊?
    献书这种事情,派个孙辈或者年富力强的幼子什么的不就可以了吗?
    归根结底,这也属于一种刷存在感,免得被皇帝忘记,遗忘的方式。
    所以,汉室历史上,每次拉丞相下马或者推举丞相,彻侯公卿大臣们,几乎全民参与,像过节一样,那阵势,几乎让不明白的人以为,刘家实行的是希腊的贵族长老明珠制呢!
    但实际上,这一切,不过是一帮子凑热闹不怕事大的贵族在刷存在感,免得被皇帝忘记了而已。
    当然,其中也有真正想冲击丞相大位的存在。
    是以,每次,当有丞相面临皇室的信任危机时,各种牛鬼蛇神都会跳出来。
    只是……
    刘彻很清楚,这次要是真的换相成功。
    那实际上,丞相的候选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他老爹的好狗腿,忠实的走狗,桃候刘舍。
    刘舍上一次没捞着丞相,这一次,再不让他过一过丞相的瘾,那皇帝老爹估计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了。
    第二个嘛,则是太尉周亚夫。
    周亚夫此番平定吴楚叛乱,有大功,按照制度,是完全可以拜相的。
    具体会是谁胜出。
    刘彻这时候也没有把握。
    但刘彻自己是倾向周亚夫的。
    毕竟,现在这局面,比较诡异,周亚夫为相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这样想着,刘彻在太常寺官员们的引领下,登上原本皇帝老爹才能登临的龙座,然后,坐在龙座之下的台阶旁。
    逐除仪式开始了!

第三百四十一节 监国太子
    逐除大典,其实白天的戏份并不多。
    刘彻要当的,其实也就是个泥塑的菩萨。
    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保持微笑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自有大臣们去处理。
    汉室建国虽然不过五十几年,但是,整个政治体系,却是继承自秦国的,经历过春秋战国锤炼的成熟体系。
    因此,对刘彻来说,主要挑战,是晚上的逐除仪式。
    届时,所有在长安的彻侯外戚以及诸侯王子弟,都会来到宣室殿前,参加逐除仪式。
    逐除日晚上的仪式,在汉代,又被称为大傩。
    诗经有云: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论语中也说——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这些前代贤圣的记载都表明,大傩仪式,是严肃的政治活动。
    在君权天授的时代背景下,刘彻以太子身份主持,必须兼顾威仪和孝道,而且还得做出一定的姿态,来笼络人心。
    这其中的度,是比较难把握的。
    辛亏,有晁错在身边提点和安排,刘彻这才知道该去怎么做。
    毕竟,晁错曾经当了十五年的太子家令,对这样的事情,熟悉无比。
    终于,夜幕徐徐降临。
    大傩仪式,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宣室殿中首先响起了声势浩大的鼓声,随之,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锣鼓的合奏之中。
    这是大傩的传统,根据神话传说。鬼虎、疫、魅、不祥、咎、梦、磔死、寄生、观、巨、蛊等魑魅魍魉是最怕鼓声的。
    所以,自春秋以来,每年大傩。都是伴随着鼓声进行的。
    同时响起来的还有,数百位童子的齐声唱和。
    “甲作食凶,巯胃食虎,雄伯食魅……”童子们稚嫩的声音,伴随着鼓点,一声声的传出。
    上百位头戴各种鬼神面具的巫师,也跳出来。持着各种各样的道具,在殿中,跳起了舞蹈。
    这些巫师嘴里面念念有词。因为语速比较快,一般第一次听,是有些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的。
    但只要仔细一听,但凡挺清楚的。估计都会在心里笑。
    原因很简单。这些巫师念的不是咒语或者经文,而是很朴素的恐吓语言。
    恐吓的对象,自然是那十一种被人们讨厌的魑魅魍魉,疫疠之鬼。
    譬如,当童子们唱到‘巯胃食虎’时,扮作巯胃的巫师们就会格外的激动,跳着大喊,其语言也很通俗。大抵是些‘快跑吧,再不跑。我就要抓住你了,把你扒皮抽筋,掏心挖肺,还要放在火上烤’
    而这个时候,扮作鬼虎的巫师,就会装作很害怕的样子,跪地求饶什么的。
    是以,其实,大傩算是汉室皇家的重大庆典中比较欢乐的一个典礼。
    不拘巫师们可以放肆,就连臣子,也可以兴致来了,上去凑个热闹。
    大抵算是一场西元前的cos大会。
    臣子们可以放肆,但作为典礼的主持者,刘彻就必须安坐。保持着微笑,还要有所威仪。
    然后,他还要与每一位前来拜会他的彻侯公卿,稍微的聊一聊。
    这个工作量就比较大了。
    因为,在京彻侯上百位,其中多数,刘彻见都没见过。
    何谈了解?
    好在,对此,太仆袁盎早就安排好了,每当一个公卿前来拜会时,都会有一个站在刘彻旁边的官员,将一张帛书拿给刘彻看,帛书上,写了前来拜见的这位贵族的名讳、封号以及父祖的基本情况。
    这样,刘彻就可以表现得比较得体,不至于出洋相,甚至,他还能根据前来拜会者的背景,勉励一二,褒扬一二。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政治活动。
    整个大傩一直持续到亥时,在人定时分,才停歇下来。
    然后,宫里宫外,都燃起了熊熊大火,无数的巫师们,将他们戴过的面具丢进火堆中,将之彻底焚毁,表示,所有的魑魅魍魉,疫疠之鬼,都已经被赶出了人类的世界,它们再也不能危害到人类。
    这时候,天子刘启,也在几个宦官的簇拥下来到了宣室殿。
    刘彻连忙带着群臣上去觐见。
    天子刘启这时候,气色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些红润。
    他登上御榻,坐下来,摆摆手,对着群臣道:“朕今日偶感风寒,身体有所不适,是以,大傩由太子主持,倒是辛苦诸卿了!”
    天子的出现,是必然的。
    不然,天子一整天都不出现,外人,肯定会有所怀疑和浮现。
    大臣自然连忙跪下来,道:“臣等不敢,惟愿陛下龙体安康!”
    刘彻也跪下来,道:“儿臣年少德薄,主持大傩,战战兢兢,唯恐德薄,有伤父皇英明,幸得诸卿协力,方能顺利!”
    天子刘启看着刘彻,摆摆手道:“太子做的不错,朕心甚慰!”
    确实,逐除大典,虽然是汉室所有重要庆典中政治意味相对较小的一个大典。
    然而,十六七岁就能主持这样一个大典,还能让之有秩有序,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表扬的事情。
    刘彻自然谦虚的道:“儿臣不敢当父皇夸赞,俱是公卿之功!”
    天子刘启却只是笑了笑,然后,他就站起来,对大臣们道:“朕决定静养一月,这一月,朝中大政,由太子监国,丞相、御史大夫与九卿、卿大夫辅佐,倘遇事不决,再禀报朕!”
    大臣们闻言,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汉家太子监国,是有传统的。
    打高皇帝刘邦起,太子监国就成为了定制,不过当时是高帝要征讨那些不臣的诸侯。
    等到了先帝时,先帝三次出巡和两次远征,也俱是太子监国,尤其是到了先帝的最后两三年,当时的太子,现在的天子,在事实上已经开始接手大权了。
    刘彻更是激动万分。
    这监国,虽然说,其实屁权力都没有,反而责任要背一大堆!
    像当年刘盈监国时,实际上,决定的权力在曹参和吕后手上。
    也就只有刘彻的老爹在先帝晚年病重之时,才算的上真正的监国。
    而,现在老爹虽然身体出了点问题,但却肯定不至于连视政的能力都没有了。
    是以,这监国,其实就是给刘彻一个学习和掌握各种朝政,了解各个衙门情况的机会。
    至于决定权嘛……
    嘿嘿,后来小猪都当了皇帝了,结果就因为决定以后政事不再向窦太后报备,结果差点被废掉了!
    是以,刘彻只要不笨,他肯定知道,事无巨细,都得呈报皇帝老爹,等他老人家拿出决断,最多,他可以在其中施加些影响。
    但,踏出这一步的太子,从此就能名正言顺的插手政务,更可以对天下郡县诸侯发号施令,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对某些政策进行微调。
    而,这是刘彻做梦都想要的结果!

第三百四十二节 背锅侠(1)
    翌日,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