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满地打滚ing

第四十一节 科举的土壤
    刘启正在思索时就听得刘德禀报道:“回父皇,确是儿臣自己想的!”
    刘德站起身来,看着刘启。
    其实提前将科举制度搬出来的想法,早在前世,刘德就已经想要这么办了。
    但是,那时候一个小小的河间王,拿什么参与国家大政?
    况且,前世的时候,刘德因为不熟悉这个时代,最初也不敢贸然行动。
    但是经过了前世十几年的岁月,刘德对这个时代已经有所了解了。
    首选,可以绝对肯定的一点是,此时门阀政治还在精子状态,压根就没个影。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列国政治门阀豪强大族,被秦国的统一战争跟秦末的群雄逐鹿给摧毁的一干二净,连跟毛都没剩下来,以至于前世刘彘做了天子,想要找个姬氏的嫡系血脉都不容易。
    再者,刘邦底定天下,分封功臣,至今不过数十年。
    旧的贵族体系被彻底毁灭,而新的贵族政治却还在襁褓里。
    汉初的功臣彻侯们,到了如今甚至都开始步入衰亡。
    平阳侯曹参的家族三代单传,这一代的平阳侯曹寿刘德前世见过,是个十足的文弱书生,而且身体并不好。平阳侯这一系还算好的了。
    瓒候萧何的后代就是个悲剧,过去十一年,瓒候的位子换了三个人。
    留候张良的后人就更惨了,太宗孝文皇帝时就夺去了封爵,削为庶民了……
    带头大哥如此,小弟们混的也不是很好。
    舞阳侯樊哙的后代在平灭诸吕的过程中不小心成了牺牲品,太宗孝文皇帝好心给他找了旁系子弟过继过去继承香火,但奈何人家不争气,居然被人戴了顶绿帽子,等那位舞阳侯死后被人揭发,于是,舞阳侯成了历史。
    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彻侯们,都是些米虫,不足为惧。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没兵……
    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里出声音。
    没有枪杆子,就没有发言权。
    更何况,这科举现在进行明明是对贵族的保护!
    要知道,此时可是用竹简来记录知识的时代,竹简笨重、抄写困难而且保存不易。
    这就意味着,一般的穷人想要获取知识,难度比之隋唐是几何式上升的。
    因而,实际上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
    像是许多后世随便可见的典籍,譬如《诗经》《论语》《尚书》,此时全部是被私人所霸占,藏在家里的,而且大部分是残卷。
    真实的历史上,原本的刘德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是因为他参与了对《诗经》的抢救与保护!
    再者,读书也是要成本的,没有足够的家底,几个贫民能供得起一个人脱产读书?
    所以呢,所谓的科举,真的施行天下的话,那么必然是贵族豪强的盛宴,跟平民基本没关系!就算偶尔漏出几个平民中了,那不也无伤大雅吗?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吕氏乱政,诸侯大臣再反扑,再接着刘德的祖父刘恒害怕功臣们功高震主,玩了一手漂亮的传接球,把陈平、周勃统统赶回封国,前后三次清洗,直接导致了一个令所有彻侯们恐惧的恶果:他们在朝廷中竟然没有了代言人。
    丞相故安候或许勉强能算是功臣里的一员,但是申屠嘉早年不过是队率,最初分封功臣,他连口汤都没喝到,直到刘德祖父太宗孝文皇帝时才混了个关内侯的爵位,后来丞相张苍病逝,这才赶鸭子上架,被任命为丞相,并封为彻侯。
    所以,其实申屠嘉跟那帮开国元勋们并不见得有多亲密,反倒是跟袁盎、石奋这样的官宦人家交情比较深。
    条候周亚夫,作为绛候周勃之子可能是跟彻侯们关系比较近的一员了。
    但周亚夫是出了名的犟驴,想走他的后门?基本上没可能。
    至于桃候刘舍、开封候陶青这两个后来都做过丞相的人。
    嗯,好吧,桃候刘舍就是刘邦当年养的应声虫项襄的后人,项襄是项羽的族人,凭什么能混一个彻侯还被赐刘姓?
    还不是因为人家卖项羽卖了一个好价钱?
    这样的人,自然是紧跟天子的脚步,对其他同僚说拜拜了。
    开封候陶青,满朝上下谁不知道,这位御史大夫不过就是个充当门脸的傀儡,真正坐在后面遥控指挥的他的是天子跟晁错?
    而当朝廷没有了这些人的代言人后,后果开始显现。
    当官?没他们的份!
    各地郡守、各诸侯国的监督大臣、丞相、太尉这些有权有势的位置,基本没他们的份!
    想捞钱?廷尉的屠刀正愁没沾血呢!
    汉室对于彻侯犯法基本上是抓到了就绝不轻饶的原则,动不动就粗暴的废除封国。
    像是后来刘彻做了天子,借口贵族们因为供奉给先人和宗庙的黄金成色不足,大开杀戒,一口气撸掉了一百五十位列侯的爵位,统统贬为庶民。
    从这些事情就能看出来,汉室根本就没有所谓门阀的生存土壤,有的不过是肥羊跟米虫。
    至于地方上的豪强,那就更是个笑话了。
    汉室开国至今数十年,但是真正天下安定的时间才二十几年,汉太祖刘邦甚至当皇帝都在不断的领兵征讨叛乱的异姓王,吕后时期才开始慢慢安定下来,等到平灭诸吕,这汉家江山才没有太多动荡,躲进深山躲避战火的难民才开始下山安居。
    短短二十几年时间能产生个什么样的地方豪强出来?
    很浅显的一个证据就是郅都就任济南郡守,上任之后先把郡内的大户人家碾压一遍,结果杀得人头滚滚,却连声抗议都没有,济南郡甚至因此大治,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历史上真正的门阀政治,那要等到汉宣帝刘询认为经常变换地方郡守会妨碍政策的实施,于是,让一个郡守在一个地方任职十年甚至终生之后才开始发展,到成帝时,外戚王氏一门五候,由此开启门阀政治的大门,刘秀恢复汉室,依靠的是地主豪强的支持,投桃报李,让地方豪强坐大,东汉末年三国混战,曹魏司马氏推行九品中正制,这才最终放出了门阀势力这头怪兽。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刘德才敢在此时推行科举。
    因为首先,地方豪强也好,彻侯贵族,都不会拒绝也不可能拒绝科举。只有傻子才会拒绝一个明显对他们有好处的制度。
    在此时,科举非但不是贵族豪强们的拦路石,相反还是一张门票,一张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参与政治,拥有发言权的门票!
    要知道此前的所有举荐制度,都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譬如说,首先你要在地方上有名,并且这名望还得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被举荐,或者是孝子贤孙,因为道德而被举荐。
    要知道,这年月官僚阶级跟地主豪强可还没进化到后世的地步,像什么养望之类的戏码,还没被人发明。
    所以暂时还没人敢在举荐的事情上作弊……
    再者,反对也是无效的!
    没兵没枪没权没势,谁会听他们的反对!
    当然,刘德也不会天真到马上就能让科举取代目前的举荐制度,那不现实!
    后世从隋朝开始推行科举,到宋代历经数百年光阴,科举才真正的取代举荐制度成为主流
    ………………………………………………
    嗯,确实科举在汉初是不会有阻力的。
    大家想想看,一群连举荐制度的作弊都不会的渣渣们,会想得到这科举可能会妨碍他们的未来吗?
    再一个,科举其实不算出格啦,刘彻罢黩百家独尊儒术才真正出格,好家伙一口气把黄老派、法家、纵横家全部敲死,啧啧,但也没人反对,大家反而兴致勃勃的玩起了儒皮法骨的把戏。
    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更关键的是,压根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政治势力和团体,没有带头大哥,闹不起来啊
    嗯,今天就这一更了,明天保证4更,主要是今天白天有事情去了,晚上才来码字,结果又在书评区跟人兴致勃勃的辩论
    ps:感谢闲聊闲诳闲人巨巨的1888起点币打赏
    感谢指剑懿旧巨巨588起点币打赏
    感谢如初若见巨巨588起点币打赏。
    感谢所有过去未来打赏的巨巨们。
    嗯,俺是个懒货,以前都没特意感谢过巨巨们但是读者老爷是俺的衣食父母这我还是知道的

第四十二节 长漂
    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最伟大的发明,且没有之一。
    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那个世界,科举制度也依然兴旺发达,并且扩散到了全球,虽然那时的科举制度已经变换了形式,换了个马甲叫公务员考试。
    大天朝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应考者如过江之鲫,为了一个名额,无数人寒窗苦读,白首穷经。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
    安逸、稳定、舒适、体面,就是公务员的代名词。
    不管它叫科举也罢,叫公务员考试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国家机器寻找操作工!
    刘德看着便宜老爹,道:“近日儿臣常在长安街头流连,微服审视市井,多有见到穷苦潦倒的士人,彼辈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长安,为的就是一个荣华富贵,希冀以得天恩,可惜,我汉家制度只有举荐,然举荐需要的门槛太高,此辈中人少有能跨越者……”
    刘德侃侃而言。
    他说的都是事实,此时的长安作为汉家的都城,天下首善之地,跟后世大天朝的北京一样,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
    北京有北漂,长安有长漂。
    北漂为了梦想打拼、努力、奋斗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乐观,甚至有些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而长漂的情况却比北漂更凄惨。
    长漂的主要组成群体,都是来自关东各地的各学派士子。
    前世十几年的诸侯王生涯,刘德是多少知道如今天下的士人情况的。
    自从汉初战火渐渐熄灭,天下恢复安定之后,本来被战火赶的到处颠沛流离,没有居所的各大学派的传人们终于能安下心传播学问了。
    首先跳出来的开山立派的是儒家,然后其他各家纷纷跟进。
    只是儒家因为胆子更大,步伐迈的更快,同时有着更系统的传授模式,因此,渐渐开始压倒其他诸子,在士子中占据了主流位置。
    儒家是怎么干的?
    就以此时的情形为例,胡毋生以公羊春秋第六代嫡系传人的身份在麓台广收天下士子,来者不拒。
    其门下可谓英才汇聚。
    像公孙弘等后来的大臣都出自其门下。
    胡毋生的师弟董仲舒在广川开宗立派,同样广收天下士子。
    在鲁地,诗经的当代传人申公德高望重,门下弟子遍及朝野,像楚王刘戊就曾在申公门下听课,后来刘彻的建元新政的主持者赵绾、王臧都是其门下弟子。
    济南人伏生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他是经历过秦末战火活下来的老知识分子,手里保存着《尚书》的原本残卷,总计二十九篇。
    伏生在刘德祖父刘恒在位时就已经名满天下。
    晁错是怎么出头的?
    就是因为被刘恒任命为使者前往济南探视伏生,并请其到长安享福。
    为何这种好事竟然会落到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晁错头上?
    因为先前派去的使者跟伏生交流不能……
    伏生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说的是正宗的战国时期齐国的方言,而汉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