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个拍马屁拍的简直不要太疯狂。
    在周亚夫看来,这样的情况,虽然有些让人不齿。但总比先帝时,郡守与诸侯王们针锋相对。相互对立要来得好!
    而今上的治政思路,总体来说。依旧还是延续着太宗孝文皇帝时的传统,压抑和打击豪强,扶持和保护中小地主阶级,继续执行汉室的‘强本弱末’政策。
    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些激进,但,刘氏天子,哪一代不喜欢闹腾闹腾?
    就连乖宝宝一样的惠帝,不也曾经试探性的想要推行他的一些主张?
    不过,那时当政的丞相乃是曹参。
    所以。惠帝毫无悬念的被曹参喷了狗血淋头,从此再也不敢干涉丞相的施政。
    周亚夫深知自己不是曹参,今上也非惠帝。
    所以,对于新君的一些小毛病,他能忍的也就忍了。
    晁错听着周亚夫的话,自也点点头。
    刘氏的每一代天子,在还没即位前,其实就已经被人研究了个底朝天了。
    譬如先帝,还没即位前。群臣就差不多摸清楚他的脾气和性子。
    只是当今天子拢共就坐了不到一年太子,就因为先帝暴亡,被推上了帝位。所以,臣子们对他的了解还不够仔细。
    这才有了今日群臣的种种猜测与揣摩。
    不然。若是先帝之时,大臣常常还没有进宫,在半路上就已经知道了天子找自己干嘛。然后,就开始打腹稿。等到面圣时,基本上一篇花团锦簇的奏疏就已经差不多想好了。
    “丞相。御史大夫!”正当周亚夫想与晁错再多做一些交流,方便等会面圣时应对之时,司马门的宫阙打开,天子亲信宦官王道笑呵呵的走出来,恭身作揖道:“陛下命奴婢在此迎接二公!”
    “有劳了!”周亚夫与晁错微微颔首答礼。
    王道却连忙笑着躬身拜道:“奴婢可不敢受二公之礼!”
    王道最近开始读书了,读书之后,他就明白了许多道理。
    也看清楚了自己的地位。
    他只是天子家奴,而眼前两位却是社稷大臣。
    平心而论,他的地位,连这两位的鞋底都够不着。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先是宠信宦官赵同,甚至与之同乘一车出游,结果袁盎一句话,赵同就死都不知道死在哪里了。
    然后太宗又宠信邓通,给予无数权柄和财富。
    然而,一朝邓通得罪了时任丞相申屠嘉,被申屠嘉抽得脸都肿了,差点就被申屠嘉以丞相的权力给砍了脑袋——要不是太宗皇帝赶到的话,然而即使如此,太宗孝文皇帝对于申屠嘉也没有任何责备的语言,甚至脱帽谢道:此吾弄臣,君释之!
    今上处处以太宗孝文皇帝自比。
    王道很清楚,他要是得罪了九卿级别的重臣,恐怕,天子也不会顾念什么潜邸从龙旧情。
    更别说眼前这两位,一位是当朝丞相,先帝遗诏留下的顾命大臣,令一位则是杀人无算的御史大夫。
    周亚夫没有理会王道的谦卑,他径直对王道问道:“你可知道,陛下召吾等前来,所为何事?”
    身为丞相,周亚夫有这个权力知道除皇帝后宫生活细节外的所有的事情。
    王道堆着笑道:“奴婢不过是陛下身边使唤的下人,不懂社稷大事,只是,听陛下私语,好像此番召两位明公入宫,为的是盐铁……”
    “盐铁?”周亚夫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而晁错则高兴的就剩下手舞足蹈了。
    吴楚之乱后,削藩之策渐渐让位于更温和的推恩令,尤其是今上即位后,推恩令这个政策更是立刻取代了简单粗暴的削藩策。
    对晁错来说,这简直是比陶青背叛他更让他难以接受的事情。
    对晁错来说,他的生命力始终充斥着一个理念,那就是:干一票大的!
    削藩策就是这个理念之下的产物。
    可惜,现在已经破产了。
    因此,晁错才会在最近一年时间里都处于迷茫的状态。
    但盐铁两个字,却像划破黑暗的流星,瞬间就点燃了晁错全部的激情。
    自输粟捐爵以来,晁错感觉,他从未如此兴奋和激情。
    他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盐铁!
    天下的大商人大地主阶级,百分之六十是靠的盐铁发家的。
    甚至刘濞能造反,也是靠的吴国的盐铁之利。
    而且,身为一个法家官僚,晁错的鼻子向来很敏锐。
    天子既然要商讨盐铁,还是与丞相、御史大夫商讨,那么,这说明,当今天子意欲将盐铁纳入朝廷的眼皮子底下,至少也是让盐铁变成官府监管的项目。
    毫无疑问,这是法家的主张。
    中央集权,天子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小民的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在法家眼中,整个社会,就应该按照他们设计的规律和步骤运转。
    更何况,对商人阶级的敌视和仇视方面,法家说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说第一。
    对法家来说,商人这种东西,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根本就应该予以彻底消灭,商品流通与货物贸易交易这种事情,还是应该让官府来搞。
    只是可惜,如今已不是秦季,未央宫的御榻上坐的是刘氏天子。
    老刘家对于商人虽然也很瞧不起,但却不愿意下死手。
    甚至太宗孝文皇帝时,为了安抚天下,还松开了关津和山泽盐池这两条商人身上的枷锁。
    “天子若是想要严管乃至于专营盐铁……”晁错只要想到这个事情,就感觉全身都在兴奋的呻吟。
    但他旁边的周亚夫却冷静异常。
    盐铁之事的根基,在于太宗孝文皇帝的驰山泽盐池令。
    换句话说,其实只要天子宣布,不再驰山泽盐池,让利百姓,那么什么盐铁商人,统统都要扑街。
    但这不可能!
    刘氏天子开放原本属于天子个人所有的山泽盐池,准许百姓进山采矿,打猎,伐木,煮盐,这是刘氏政权的支柱之一,也是天下民心臣服长安的关键。
    况且,几十年来百姓都习惯了,进山打猎、伐木、采矿,忽然间禁止百姓这么做,恐怕,整个社会都动荡!
    汉室政权也付不起这么高昂的代价!
    更何况,太宗孝文皇帝定下的制度,想要推翻,东宫那边恐怕是第一个不会答应!
    因此,周亚夫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ps:今天想了一天,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查资料和理清头绪上了。
    请容我稍稍整理一下。
    毕竟,这种国政大事,不是一拍屁股就能得出的答案,我需要去查阅盐铁论以及汉旧仪以及各种论文的情况,综合考虑。
    虽然是网络小说,但我还是希望能严谨一点

第四百七十二节 盐铁官营(3)
    当周亚夫与晁错走进温室殿的时候,刘彻正在翻阅少府呈报上来的帝陵选址简报。
    目前少府总共选出了五个备选地址。
    基本上都在长安以西的平原之上。
    刘彻看着这些备选地址,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帝陵选址在刘彻看来,什么风水啊地利啊都是虚的。
    关键是地方大,便于建城,同时能带动周围经济发展。
    嗯,刘彻现在已经打起了帝陵商业圈的主意了。
    一旦选址完成,他就要广迁天下豪强、望族、名流于帝陵附近。
    不止如此,刘彻还打算把未来的武苑、考举场所以及墨苑还有诸子百家各派在酝酿中的学苑统统迁去帝陵之宜,强行通过帝陵来带动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
    这种类似后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刘彻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不管怎么说,这么多的学苑和文化中心放在帝陵,至少不会亏本。
    甚至有可能把帝陵的营建费用给赚回来都说不定……
    后世宋朝的赵普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刘彻觉得,当皇帝,就得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好大喜功与挥霍无度,是皇帝的两大忌讳。
    正思虑着是不是抽个时间,亲自去这五个候选地址走一趟,看一看的时候,王道的声音就传来了:“陛下,丞相、御史大夫,已到殿外。正在候召!”
    “请!”刘彻连忙道。
    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在皇帝面前是享受特殊待遇的。
    尤其是三公。可与天子坐而论道,近乎平等对话。
    当初。廷尉张释之在司马门下,甚至就逮着还是太子的先帝狂刷声望,虽然之后张释之被先帝秋后算账了,但这也证明,三公九卿在汉室的地位很高,起码能光明正大的拿着太子刷声望。
    只是,张释之之后,再也没有大臣敢那么玩了。
    君权的威严,正日以继夜的膨胀。
    此消彼长。臣权自然渐渐没落。
    刘彻就记得很清楚,前世,周亚夫罢相后,汉室的丞相就成了一个笑话。
    小猪朝时,甚至干脆把丞相当成一个吉祥物,连朝会都不让丞相参加了……
    但在此时,这个变化还不明显。
    周亚夫狭平灭吴楚之乱的盖世之功,让丞相之职重新焕发了它的光辉。
    便是刘彻的天子地位,也多仰赖于周亚夫的支持。才会如此稳固。
    “陛下请丞相、御史大夫入觐!”赞礼官高声唱诺。
    片刻之后,周亚夫与晁错便前后次第趋入殿中,面朝刘彻,伏地拜道:“臣丞相亚夫(御史大夫错)拜见陛下!”
    “快快免礼!”刘彻连忙起身。对王道吩咐:“给丞相与御史大夫赐座!”
    当了这么久皇帝,刘彻也已经习惯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日常。
    总的来说,汉室天子与三公九卿及两千石以上大臣的交往对话。有着浓厚的春秋战国遗风。
    君臣之间,在多数时候。处于一种近乎平等的地位。
    譬如,皇帝再怎么厌恶一个九卿级别的大臣。也会以‘君’‘卿’相称。
    像刘彻的便宜老爹在历史上对周亚夫吼出:吾不用也!这样的粗口,在整个汉室历史上,都屈指可数。
    特别是太宗孝文皇帝建立了‘将相不辱’的传统制度后,三公九卿只要不作死,基本上都能善终。
    譬如张释之,即使他曾经那么严重的得罪了先帝,也不过是被逐出长安,外放为诸侯王相。
    当然,历史上的小猪是个例外。
    只是这样一来,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那就是三公九卿面对天子,并不像后世满清的大臣那样温文儒雅,谦卑有礼。
    故丞相故安候申屠嘉,以一己之力,生生的拦住了晁错与先帝的削藩政策,就是明证
    所以,刘彻知道,他要是没办法说服周亚夫,那么,盐铁官营提都不用提,直接可以休矣!
    在汉室历史上,不能说服丞相服从自己意志的皇帝,只有两个选择:罢相或者屈服。
    显然,现在,刘彻没办法罢免周亚夫,也不能罢免周亚夫。
    看着周亚夫,这位面相严肃,神情肃然的丞相,刘彻心里也有些打鼓。
    他不大清楚,他能否让周亚夫与他产生共鸣。
    这让刘彻多多少少有些明白,为何周亚夫之后,皇帝老爹就开始将丞相当成橡皮擦去使用了。
    一个强势的丞相,对于君王的威权,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深深吸了一口气,刘彻决定先不谈盐铁问题。
    “今天请丞相与御史大夫入宫,有几件事情,朕想在朝会前,与两位爱卿取得一致意见,若两位爱卿不同意,朕就不会在朝会提出!”刘彻缓缓的道。
    这也是汉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