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要是赘婿和刑徒死光光了。难得要逼着农民去开矿不成?
    而现在的技术,再发展一百年,刘彻估计,开矿也是一个要拿人命去填的工作。
    既然汉人不能死,那就只能麻烦夷狄们去死了。
    反正,在中国目前传统的价值观中,夷狄跟两只脚走路的牲口差不多。
    就是死一百万,一千万在矿山里,都不会让汉室舆论有什么负疚感。
    更妙的是。这个时代的矿山,是非常危险,死亡率及其恐怖的。
    换句话说,未来。就算抓了大批的猴子三哥回来挖矿,也不用担心几百上千后,中国被人鸠占鹊巢。
    只要把所有运回来的奴隶。全部消化在矿山隧道中,高台炼钢炉就可以了。
    这确实很残忍。也很没有人道。
    但这却是汉文明想要凌驾于全球之上的必经之路。
    正如后世的西方文明,是建立在非洲、美洲、亚洲各族的灾难和苦难之上一样。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就必须剥削其他国家和民族。
    “东北和朝鲜的原始部族,也未必够目前汉室所需……”刘彻心里想着。
    原始部落,再抓能抓多少?撑死了十万?
    抓完了怎么办?
    刘彻不由得忧心忡忡。
    好在这个世界足够大,抓完朝鲜半岛上的,可以去中南半岛什么的地方抓。
    而这第三个惊喜,则让满朝文武,都奔走相告,人人弹冠而庆。
    元德二年十一月十一,义夫人为天子诞下一对龙凤胎,母子平安,国家有后!
    对大臣贵族们来说,什么帅师伐国什么开疆拓土,什么万国来朝,都比不上皇帝有后重要!
    而且是带把的后代!
    虽然义夫人不是皇后,生下的也未必是太子。
    但天子有没有儿子,跟有没有太子,那是两码事。
    有儿子,没太子,大家都不会在乎,毕竟太子总会有,无非就是缺乏一个能提前押注的对象而已。
    但没有儿子,这个事情可就大条了!
    这可是关系到家族未来,国家兴衰的大事!
    历史上小猪一直没有生下儿子。
    结果朝野人心惶惶,连小猪的舅舅田汀几醢裁祭囱廴ィ形奈浒俟伲恢蓝嗌偃诵睦锎蜃判【啪拧
    在汉室,毫不客气的说,有儿子的皇帝,才算一个完整的皇帝!
    皇帝要是没有继承人,别说臣子了,自己心里都要打鼓。
    所以,前世小猪在刘据出生后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刘据几乎是出生,就被立为太子,还有大赦天下,赏赐臣民的诏书。
    刘彻如今,到没有小猪那样激动到手足无措的地步。
    但也高兴的几乎要跳舞。
    他蹲在地上,看着襁褓中的两个小可爱,心中有着无限的疼爱与爱惜。
    照道理说,他前世也有七八个子女,不该如此激动。
    但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何如此。
    他就如同个孩子一般,在两个小家伙脸上,左亲亲,右捏捏。
    便是殿中的宦官见了,也忍不住低头,死死的憋住笑声。
    兴奋过后,刘彻冷静下来,他深知,这份父爱与情感,从今以后,怕是要深深埋起来才行了。
    自古宫闱的危险,远超人们想象。
    尤其是,当今皇后的老妈是馆陶。
    刘彻知道,他要是对这双儿女表现的太过溺爱,天知道馆陶要是发疯,能干出什么事情来?
    老刘家的节操,就是刘彻自己都没把握,更何况其他人?
    历史上的刘家,出过人彘这样的惨剧,也出过父子相残的悲剧,更出过皇帝亲手掐死自己唯一骨肉的脑残。
    毫不夸张的说,刘氏家族,是一个疯子与天才的混合体。
    躺在榻上,还在虚弱中的义婼许是感觉到了刘彻的异样,于是挣扎着道:“陛下,还请陛下为皇子公主赐名……”
    望着义婼的眼睛,刘彻也流露出些温柔的神色。
    他走过去,握住义婼的手,温柔的道:“皇子……就叫病已罢……”
    病已这个名字,在民间是很多寻常人家的孩子的乳名甚至大名。
    义婼来自民间,自然知晓病已之名在民间泛滥成什么样了。
    但她是个聪明人,并不失望,反是微笑道:“病已,病已,无病无灾,甚好,甚好……”
    但义婼怎知,病已这个名字本身就寄托了刘彻对自己的这个长子的无限希望。
    历史上,汉室中后期最有名的君王,中宗宣帝刘询没当皇帝前,就是名为刘病已。
    “那公主呢?”义婼满怀希望的看着刘彻。
    刘彻微微一笑,儿子他要保护,不能做的太过,甚至还要欲盖弥彰,但女儿就不需要了。
    自古以来,女儿就要富养。
    刘彻微微沉思,然后道:“就叫她桃桃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希望她长大后能漂漂亮亮,永远开开心心……”
    “谢陛下……”义婼顿时大喜。
    刘彻握住义婼的手,抚开她额前的发丝,温柔的道:“就是辛苦爱妃了……”
    “臣妾不苦,有陛下恩宠,臣妾这辈子都值了,更何况还能为陛下诞下皇子公主,这是臣妾之福!”义婼依偎到刘彻怀里道。
    刘彻拍拍她的肩膀,道:“爱妃好好休息吧,朕先去东宫一趟……”
    有些事情,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ps:ps:更正一下上一章的一个错误,水德之后应该是土德,而非火德,我中间有一个地方写得太顺,出了错漏,抱歉
    另外,写今天这章的时候,我特么居然忘记了义婼是神马怀孕的,只记得我的大纲是设定在十一月后生产
    查了以前的稿子,也没查出来姑且按照大纲这么写吧

第五百零二节 夺嫡与投资
    戚里,刚刚落成的东成候府邸之中。
    新上位的东成候郎中令义纵坐在主位,意气风发,执着绶带的手指都有些因兴奋而颤抖。
    自家阿姐为天子诞下一双儿女,且母子平安。
    这对义纵,不啻是一针强劲的兴奋剂。
    在汉室,夺嫡之争,向来是从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就已经吹响了战争的号角。
    而过去的历史也证明了,只要有一位皇子,能抢先入主东宫,后来者想要将之拉下马,就要花费十倍乃至于百倍的气力,都未必能够成功。
    尤其是,在汉室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太子,被人从储君之位上拉下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义纵自己无意为其外甥铺路,身边的战友和属下,也会拼命怂恿义纵为此而努力。
    更何况,义纵本人,怎么可能没有这样的野望?
    这从今日聚会的来客,就能看出来了。
    在坐的,基本全是义纵的死党羽翼,羽林卫中队率以上军官,更是悉数在列。
    另外,义纵这次率军前去讨伐朝鲜的路上,也很是收拢了一些燕蓟辽东等地的人才。
    如今,虽然有着考举,但考举出去的士子,却要从四百石的基层官吏做起。
    地方上的豪强家族的子弟,却对考举之路,犹豫不决。
    这很容易理解。
    这帮老爷,想做的是大官。
    最起码也是一上来,就能发号施令。决断一县事务的千石官员。
    廧夫、游缴甚至衙役这种要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甚至每岁税收时忙的跟狗一样的刀笔吏。许多豪强子弟,自侍身份。不愿意污了自己手脚。
    考举之路,对他们来说,还不如花钱走赀官之路,赀官虽然说出去难听了一些,比不上举荐和征辟那样高大上,但至少一出仕也是天子近侍,朝廷心腹。
    所以,义纵此去朝鲜,还是有不少豪强子弟投奔到幕下。担任幕僚、食客一类的角色。
    这也是目前汉室的常态。
    三公九卿,基本上人人都养着些类似身份的门人,食客。
    就是以清廉、刚正闻名的丞相周亚夫,也是如此。
    “主上,夫人为陛下诞下神圣,臣以为,主上当未雨绸缪,早作打算……”一位在辽东投奔义纵的幕僚,一开口就劝谏起来:“如今。长秋宫年幼,而宫中诸美人、夫人乃至于少使,皆无所孕,主上可广结恩义。联络朝臣,共举大事,如太宗立先帝故事……”
    义纵听了。也是颇为意动。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国至长安。继承大统。
    当时,当年代王王后所生诸子皆夭。而太皇太后也还未入主长秋宫,但在群臣的共推下,太宗孝文皇帝还是立了先帝为储,随后太皇太后母以子贵,入主长秋宫。
    如今的局势,与当年,很是相似。
    当今天子只得一子一女。
    不趁着天子只有一子的时候,趁热打铁,将外甥扶上储君之位,难道要等着其他美人、夫人所产之子尽皆出生,再去竞争?
    老刘家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加善忘。
    就是名声最好的太宗孝文皇帝,在女人这个事情上面,也是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今上虽然看上去,似乎比起老刘家前几代都更加讲情义。
    可义纵,却不敢将赌注押在皇帝会顾念情分之上。
    就算皇帝真的顾念情分,但情分这种事情,用一次就少一次。
    用光了怎么办?
    义纵觉得,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阿姐考虑。
    趁着如今得机会,为外甥争上一争。
    义纵,当然清楚,在如今局势下,自己那位刚出世的外甥,是不可能真的就能坐上储君之位的。
    东宫太皇太后是不会同意的。
    但,不争上一争,天下人岂非会以为皇长子已经自动退出了储君争夺战?
    只有争了以后,朝臣和大臣贵族,才会知道,皇长子的志向。
    只是……
    义纵看了看那个幕僚,犹豫着道:“子清啊,皇长子殿下,尚未立储,以后休得再提神圣之事……”
    汉室,只有皇帝和太子,才可称为神圣。
    其他皇子,只能称为殿下。
    义纵虽然年轻,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他还是很理智的。
    但他这一表态,却等于告诉部下与幕僚们,他确实有意为皇长子竞争储君之位。
    自古以来,飞黄腾达的最快捷径,除了从龙之外,就是定策了。
    众人精神为之一震。
    毕竟,大家就算再怎么热情,这个事情,义纵若是自己不愿意参与,也是一场空不是?
    于是大家纷纷畅所欲言,各献其策。
    有人主张联络朝臣,上书请立,有人觉得应该先收买宫中贵人,联络消息,发动舆论,壮大声势。
    “都尉,末将以为,此事还需慎重……”当然也有冷静的,张次公,就是其中之一,他起身拜道:“当今之事,关键在于,陛下怎么看……若陛下有意,都尉如此行事,自然不无不可,但若圣意不愿,那都尉如此作为,岂非陷夫人、殿下、都尉于险境?”
    “末将以为,都尉不妨镇之以静,等待圣意……”
    义纵听了,浑身都出了身冷汗。
    确实如此。
    今上的为人,素来极有主见。
    决定的事情,便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而且,今上睚眦必报的性格,比之先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初,卫氏朝鲜的王子。不过是在朝觐时,被发左袵。以蛮夷自居,就恶了陛下。结果,一年多一点,卫氏国灭族亡。
    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人能在恶了今上后还能活蹦乱跳的。
    义纵,可不想因为此事,招致天子恶感甚至不喜。
    那就得不偿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