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虎贲卫是天子的宿卫武装力量。
    剧孟又是从不离开天子左右的侍卫官。
    旁的不说,单单是抱上这条金大腿,就足以令他公孙弘后半生受用无穷了。
    剧孟对公孙弘的反应,毫不意外。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抵御住他的邀请。
    剧孟拍拍手掌,立刻就有一位校尉打扮的军官上前来。
    剧孟介绍道:“这位就是虎贲卫屯垦团校尉夏侯虎,表字子云……”
    夏侯虎挺直了腰杆,对着公孙弘行了个军礼,道:“夏侯虎见过公孙丞令!”
    然后就站在一旁,一动不动。
    “先生以后,民政之上,有什么难处,可以与子云沟通……”剧孟微笑着道:“至于有关先生的调令,本都尉已经与田公打过招呼了。大约这一两天就能下来……”
    直至剧孟离开,公孙弘的脑子都是乱糟糟的。
    他根本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有一点能肯定。虎贲卫是天子亲军,虎贲卫屯垦团与虎贲卫之间的关系,肯定会非常紧密。
    这样,公孙弘通过出任虎贲卫屯垦团的丞令一职,成功的跟虎贲卫搭上了关系,从此有了军方背景,而且还是坚挺无比的军方背景。
    这至关重要!
    在汉室。只有拥有军方背景,甚至获得军队支持的文官,才能走的更远。
    翻看如今九卿大臣的名单。就能轻易看到结果了。
    现任所有九卿成员,全部都有着曾经在军队任职的经历——即使是负责管理宗室,协调刘氏诸侯王的宗正,也同样如此。
    而在汉室迄今为止的六十年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位九卿没有服役的经历。
    换句话说。在汉室,想要向上爬,是否曾经在军队服役,是否能得到军队支持,至关重要。
    一个没有军队支持的九卿,根本就坐不稳位置!
    等脑子稍微清醒了一些,公孙弘立刻就命令自己的门房:“去,将我书信。送往恩师处!”
    这个事情,肯定得要让老师知道。
    但接下来呢?
    公孙弘不确定。老师会不会支持他。
    但有一点,公孙弘确信无比: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倒是朱买臣看着公孙弘,拱手道:“公孙兄,看来,你我可能还是要一同为官了!”
    ………………………………………………
    剧孟走出公孙弘的家宅,随后就乘车,返回未央宫。
    坐在马车之上,剧孟微微摇了摇头:“这位公孙弘,看模样,倒还算个伟岸丈夫,只是,不知道能力如何?”
    但这个想法,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
    谁叫,这是天子直接指名,要求将这个公孙弘,放到虎贲卫的屯垦团去的呢?
    …………………………………………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另外一侧。
    刀间父子正在少府官衙前,紧张的等待自己命运。
    汉室有制度,可以赀官。
    这个制度是继承自秦朝的古老制度。
    汉制,赀算十万,可为郎官。
    这个赀官,不是卖官,准确的说,它更像是一种选官制度。
    依据汉律,以赀算选官,分为不同级别。
    家产十万是最低标准,家产五百万是最高标准。
    十万家产,可为郎官,五百万家产可致骑郎。
    赀算选出来的郎官、常侍,在过去,是汉室在察举制度外,唯一的补充新鲜血液的方法。
    且一度为汉室输送了许多人才。
    大名鼎鼎的故廷尉张释之,就是赀算选郎制度的代表人物。
    只是,当考举兴起后,赀算选郎不再为人看重。
    毕竟,赀算选郎,虽然门槛比察举低,但也还是很高的,而且,还有着严重的副作用:赀算选郎出来的郎官、常侍,每年都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钱财给郎中署,作为笔墨纸砚的费用。
    另外,赀算制度下,郎官和常侍,都要自备鞍马、服饰、兵器。
    所以,赀算选郎制度,其实就是地主士大夫通过花钱,获得一个给老刘家打白工的机会。
    坊间传闻,当初,张释之以五百万家产,通过赀算选郎,成为一名骑郎,在其发迹前,张释之的兄长每年都要补贴张释之好几万甚至十万钱。
    以至于张释之一度曾经想要辞官,并对友人说:久宦减仲产。
    而张释之的兄长,是一位家产累积千万钱的巨贾……
    连这样一位大商贾的家产,都因为弟弟担任骑郎,资产暴减。
    可想而知,这赀算选郎到底有多坑了!
    顺便说一句,张释之那位友人叫袁盎,然后,袁盎也是走的赀算选郎出仕的路子……
    但,对刀间父子来说,这赀算选郎,却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只有通过赀算选郎制度,成为体制内的一员,他们才能有办法,将自己运作到辽东去担任屯垦团的校尉。
    与之相比,钱什么的,反倒是不重要了。
    在经过了短暂的等候之后,两位少府的官员以及一位郎中令衙门的属官,出现在了刀间父子面前。
    “刀公,恭喜,从今天开始,您就是大汉的骑郎了!”一位少府的官员,将代表着骑郎的竹符,递到刀间手里,恭喜着。
    这人倒不是认识刀间,知道此人的厉害。
    实在是,随着考举兴起,赀算选郎报名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没有山郎们的奉献,他们跟郎中令衙门那些负责遴选赀算郎的官员,都要穷死了!
    刀间接过那个代表着他从此成为官员身份的竹符,心里也是激动无比。
    这第一步踏出去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ps:最近两天身体很不舒服,头疼的厉害,抱歉了

第五百八十七节 新世界(3)
    盛夏的六月,是新化城最好的时光。
    漫山遍野,都开满了杜鹃花,阳光照在山陵上,无数的濊人男女,都背着背篓,穿梭于密林之中,寻找着人参的踪影。
    在护濊军官兵的护送下,第一批从中国来的移民,安静的行走在笔直的官道上。
    远处,新化城巍峨的城墙,已然出现在眼前。
    “那就是新化城!”骑在马上的一位护濊军军官用着骄傲的语气对着移民介绍。
    他当然有理由骄傲。
    新化城,是他和他的同袍,用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批移民,与其说是移民,倒不如说是军属。
    他们全部都是护濊军军中上下士卒军官的父母兄弟妻儿。
    换句话说,这些移民之中,其实就有着他的亲人。
    在亲人面前,当然要好好显摆显摆了!
    “那边是鱼海,不过,这是濊人的说法,我们是叫它黑水的!”这位军官非常热情的向着移民介绍着不远处那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听濊人说,每岁七月到九月,黑水之中,就会挤满鱼群,到那个时候熊、鹰都会徘徊在河的两岸,等着鱼群跳自己的嘴里,濊人们以前也主要靠着从黑水里捕鱼作为食物,再过两个月,我们应该就能看到那个盛宴了!”
    移民听完,一下子就嗡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对于这种闻所未闻的新奇事物。多数人还是非常好奇的。
    尤其是年轻人们,更是不断的伸长了脖子,眺望着不远处的河流。想象着两个月后,河里挤满鱼群的盛况。
    但年长的老人,却更加实际。
    “后生,我们的地在哪里?”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者,在自己的两个儿子搀扶下,发出了自己的问题。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才是他们真正的命根子。
    有土斯有家。
    而多数选择来此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已经在自己的家乡失去了土地的佃农和贫民。
    “哦……”那位军官挠了挠头,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指着东面的一处平原,道:“我们的地啊,在那里!”
    移民们顺着军官的手看过去。
    那是一块平原。
    原野上还生长着茂密的草丛,郁郁葱葱。数不清的野花盛开于期间。
    但。平原上,依稀可见,有道路、屋舍、村寨的模样。
    甚至,还有几架水车架在平原一侧的河边。
    众人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快带我们过去吧!”移民们忍不住纷纷喊起来。
    作为护濊军的家属,这批移民,早在今年的二月,就已经得到了自己的儿子、兄弟、丈夫的家书。
    所有的家书的内容几乎都是一致的:快点来新化城跟我们团聚吧!
    这里的土地无比肥沃,这里的平原一望无垠。这里的山林物产丰富。
    除了天气太冷,路途遥远外。这里几乎没有缺点!
    士兵们当然不会对他们的亲人撒谎。
    这里,确实是一个天堂!
    农家和墨家的贤者和朝廷的尚书郎们,都曾经到访过这里,甚至指导过濊人耕作。
    所有的事实都证明了,这片荒芜的黑土地,确实是农耕的最佳地点。
    而作为新化城的常驻军队,护濊军自然有着一些特权和优待。
    而且,久居边疆的士卒,要求与亲人团聚,在汉室是非常合理而且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
    没有任何一个官员、将军能拒绝士卒要求家人与他们一起戍卫边疆的要求。
    所以,这些护濊军的家属移民,并不是屯垦团政策的一部分。
    他们来到新化城,也不需要像其他政府组织的屯垦团移民一样,需要经过五年以上的军事化集中屯垦,然后才能靠表现得到属于他们的土地。
    这些军属移民,一来到新化,立刻就能获得每户两百亩以上的土地,以及按人丁分配的粮食、衣物、农具和牲畜。
    半个时辰后,移民在新化城东北方向的一个村寨前,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在村寨的道路两侧,一个个激动无比的士兵,拼命的朝着移民们挥舞着自己的双手。
    “细君,细君!某在这里!”这是丈夫在呼喊自己的妻子。
    “父亲大人,儿子给您磕头了!”这是儿子就拜见父母。
    “仲兄,仲兄!”更有喜闻乐见的兄弟姐妹抱头相会。
    便是护濊军校尉薄世见了这个场面,也有些忍不住眼眶有些发红。
    “给所有有家属来此的士卒放假三天,让他们好好团聚团聚吧……”薄世对左右军官命令着。
    “诺!”军官领命下去。
    “某也有些想家了呢!”薄世想起了自己在长安的妻儿,嘴角也露出一些幸福的笑容。
    ……………………………………
    激动过后,护濊军的士兵们,就纷纷领着自己的亲人,走进村寨中。
    村子里的屋舍,一排排的整齐的林立在两侧。
    这些屋舍全部是由少府的工匠主持修建的,且采取了许多墨者的建议和意见,针对新化冬季的严寒,进行了保暖和防暴雪设计。
    屋子里,都设有壁炉。
    卧室里有着火坑。
    每一栋房子还附带一个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地窖。
    当然,移民们暂时是不知道这些设计的巧妙,他们只是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打量着自己的新家。
    一个个嘴都笑得合不拢。
    这样的砖瓦房,在家乡,那可是只有官家和富商地主才能住得起的!
    而且,所有的屋舍都非常大,里里外外,都是两进,足够住下一家五口,甚至想点办法,住下七口人也没问题。
    更关键的是,所有房屋中,都放了两个大米缸,米缸里满满的都是脱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