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5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百石以上,依照制度,可以佩戴相应的冠绶,有官印。
    哪怕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廧夫,人家腰间也是挂了个某某乡廧夫的官印。
    而斗食?
    甚至不被承认是官。
    在此时,斗食之官,就是汉室政府的临时工和编外人员。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属官的属官的属官。
    直不疑支支吾吾了一阵,然后,答道:“回禀陛下,应该有七八百人左右吧……”
    刘舍也报告道:“陛下,少府各曹,大抵应该有个数千人左右……”
    刘彻没有计较这两个家伙的这个疏漏。
    毕竟,就是后世的天朝部委领导,假如不去翻电脑里的档案,恐怕他也说不清楚,自己的部门里雇佣了多少临时工和编外工作人员。
    “大农,朕命尔,即可动员所有所属斗食,由六百石以上各官带队,进入关中诸县,麦苗种植区。指导百姓,做好防洪防冻之事!”刘彻没有含糊。马上就下达命令。
    这是一场跟老天爷之间的赛跑。
    刘彻得争取在灾难来临前,尽可能的多保住一些麦田。
    至于动员整个部门的力量。进行保护桑苗的工作。
    这在汉代,是非常常见的政府行为。
    大农的前身,治粟内史衙门在高皇帝和吕后时期,甚至在天下各郡国广泛设置诸如‘护田校尉’‘候农令’‘守农令’等职位。
    后来小猪朝时,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在草原上大搞屯田,设置了无数个屯田校尉、属国农都尉以及渠犁田官。
    要不是草原上的水土流失速度太快太过严重,不是个合适的耕种地,许多地方种着种着,成了盐碱地。
    恐怕。在历史上的小猪时期,中国人能一直把田种到中亚,甚至西亚去!
    即使如此,小猪朝的屯田的工作,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
    譬如汉四郡和轮台这样合适的种田地方,就成为了中国自古以来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直至后来东晋,子孙不肖,才丧失掉了这些地方。
    至于南方,那种田就不要种的太嗨皮了!
    中国人把田都种到中南半岛那边去了。
    论起种田的本事。中国人敢说第二,全球范围,谁能说自己是第一?
    而在秦汉之际,中国种田事业的精英和骨干。就是大农和郡国的斗食农稷官。
    对这些人的业务能力,刘彻还是很放心的!
    “诺!”直不疑领命而去。
    但,只靠大农衙门的那几百个斗食官。加上数量更少的官老爷,显然。是没办法完成一个要督促和领导百姓,赶在天气变化之前。就做好保墒和护苗工作的。
    所以,刘彻看向刘舍,接着命令道:“少府,朕命尔立刻发茂陵刑徒,由卿亲自带队,前往关中各县,疏通河道、渠道,做好防洪工作!”
    茂陵刑徒现在足足有五千人之多,这样的一支力量,足够将关中各县的主要渠道和河道梳理一次了。
    更何况,内史衙门和地方的基层单位,也会动员,出力。
    “诺!”刘舍顿首领命。
    送走这两人后,刘彻觉得还是不太保险。
    于是,又传令给执金吾衙门,要求执金吾郅都,立刻发动左右京辅都尉的力量,加强对关中各县的巡视,并保障大农和少府的工作。
    接下来三天,关中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明明当头艳阳高空照,气温甚至攀升到了二十多度,人在太阳底下假如站的久了,都有些出汗。
    但,以长安为中心的各小麦栽种区域,却掀起了一股防寒防洪的建设热潮。
    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农衙门就任命了十几个‘护麦校尉’和四十多个‘保麦使者’。
    然后以这些护麦校尉或者保麦使者为中心,各县的基层官员如廧夫、游缴、三老等,广泛动员了关中今年种植了冬小麦的农民。
    这个时候,考举初次呈现了它的威力。
    过去两年,数以千计的考举士子,进入了关中的各县各乡,成为基层的廧夫、游缴、县官属官等。
    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不错的基础素质,虽然可能多数不是什么国之栋梁,郡国之才。
    但做一个廧夫、游缴什么的,却还是足够的,甚至是绰绰有余的。
    在他们的协助下,关中的农民,在短短时间内就被动员了起来。
    而农民们一听,是天子再次得到了神启,知道有灾难将来。
    自然深信不疑。
    没有任何犹豫的就服从了大农派来的‘护麦校尉’‘保麦使者’的指挥。
    于是,以长安为起点,关中十几个主要小麦种植县,出现了一副堪比当年秦赵长平之战时的景象。
    几乎所有百姓,都从家里走出来,在官员的指挥下,在田间地头,忙碌了起来。
    甚至,有些家里没有种植冬小麦的家庭,在看到邻居们忙碌了起来以后,也自发的行动起来,帮助自己的邻居,整饬土地,搬运秸秆到地头。
    而墨家一看这场面,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加入到其中来,好好的刷了一波脸,顺便将墨苑的规模扩大了几个。
    而在少府,足足五千名本来在茂陵劳作的囚徒,被直接拉出来,一人发一把锄头或者铁楸,就被赶到各地的渠道里,热火朝天的工作了起来。
    刑徒们的干劲很高——毕竟,比起挖茂陵,还是疏浚渠道和河道更轻松也更安全。
    可惜,这一切还是太仓促了。
    三日后的傍晚,当人们忙碌完,回到家里时。
    忽然,黑压压的乌云笼罩了世界,一阵阵闪电撕裂天空,声声闷雷,自九天而响,大自然开始修正它之前的错误。
    倾盆的大雨,哗啦啦的从天而降。
    许多百姓看着这一切,都被吓傻了。
    “圣天子啊!”无数人心头剧震。
    什么是神迹!
    这就是啊!
    一时间,无数人朝着未央宫的方向磕头不已。

第六百七十六节 觉醒
    能在史书上被特别记载:冬十二月,雷,霖雨。
    这场大雨,自然不是什么几天时间,就会消停的灾难。
    准确的说,这是地球在进入小冰期前的一个气候调整期的阶段性调整。
    透过史书记载,就能轻易看到整个气候的变化脉络。
    本轮调整,应当是史于近二十年前的太宗孝文皇帝六年,当年,关中出现暖冬,桃李开花。
    其后,在九年,关东大旱,十二年,黄河决口河东,后六年,天下大旱,蝗灾四起。
    这些还只是被记录在史册上,影响了全国的大型自然气候灾害。
    至于那些中间偶发的中小规模的局部灾难,则被未被史官载入正式史册,只是成为石渠阁中的档案。
    即使如此,这轮调整对汉室造成的打击,也是异常沉重的。
    太宗九年,关东大旱后,国家旋即立刻下令释放在押囚徒和惠帝后宫宫女,以此弥合大旱造成的人口损失。
    十二年,黄河决口,太宗皇帝立刻下诏,除田半租。
    十三年更是干脆完全免除天下田税。
    至后元元年,在经过深刻反省和调整后,太宗皇帝更是下达了那道著名的‘兴汉三诏’之一的《议佐百姓诏》。
    在这道诏书中,最高统治者皇帝,开篇就沉痛的描述‘间者数年岁不比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可见,当时的灾难频发之严重。已经到了连皇帝,都不得不放下架子。认真对待的地步。
    而到了后元六年夏四月的蝗灾之后,汉室政府马上就下令‘令诸侯无入贡。驰山泽。’又‘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庚以振(赋)民。’更下令民得卖爵。
    通过多种渠道。缓解和恢复灾难造成的影响。
    当时,长安的未央宫和长乐宫里,甚至裁撤掉了几近一半的宦官侍女和各种吏员,后宫妃嫔们干脆连绫罗绸缎都见不到影子了。
    而且,这些气候灾难,并不仅仅只影响了汉室一隅。
    这从历代匈奴入寇的记录中,就能看出端倪来。
    太宗九年天下大旱后的第三年,匈奴入寇狄道。
    十二年河东决口后的第三年,十四年冬。匈奴主力倾巢入寇河南,汉匈爆发平城之战后最大规模的战争。
    自后元六年,至刘彻老爹上台后的当年,在三年内,匈奴两次大规模入侵。
    这些记载都显示一个几乎统一的规律——匈奴人通常在汉室灾难爆发后的第三年大规模入侵,南下劫掠。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显著的证据。
    这证明——匈奴人同样遭受了老天爷降下的灾难。
    若非如此,他们的入侵频率,不会跟汉室灾难的爆发规律如此契合。
    作为穿越者。刘彻知道,在这次的反常气候后,接下来二三十年,全球气候将大体进入平稳期。
    这给汉匈双方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草原上水草繁盛。中原风调雨顺。
    这才是历史上,汉匈十数年休兵罢战的基础。
    既然只靠放牧,就能填饱肚子。那为何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长城脚下去撞个头破血流?
    而在中国。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国家迅速建立了三十六个大型国营牧场。养马数十万匹。
    文景之治也达到巅峰。
    以至于出现了府库里串钱的绳子都已经腐烂,至于仓库里的粮食,更是成吨成吨的发霉的事情。
    然而在眼前,如何度过这个小冰期资料片的预告。
    依然是摆在刘彻和汉室政府面前最大的难题。
    连绵的暴雨,在雷暴中,持续下了数日。
    渭河水位迅速暴涨,多条支流,发生了决堤现象。
    气温从高峰的将近二十度,直落到接近零度。
    黄河都出现了封冻、结冰。
    在这样的异常灾难面前,哪怕是刘彻提前进行了预防,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力量。
    关中的小麦种植业,依然遭到了重创。
    根据内史和大农的统计,起码有将近五千顷麦田被大雨带来的洪水淹没,注定将要颗粒无收。
    而骤变的气候,更影响了起码一万顷麦田,使之面临歉收甚至绝收的境地。
    整个关中一片哀鸿遍野。
    无数百姓怅然悲泣。
    但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
    这场灾难,带来的并非全是坏事。
    受灾的数万户百姓,还在家里流眼泪的时候,就有着许多商贾,怀揣着大笔的金钱和各种承诺找上门来了。
    男人,可以去矿山挖矿,去作坊冶铁,去工地上干活。
    包吃包住,每天还给一斗粟米,每月在额外给五十钱的工钱。
    就连女人,也能去作坊织布,去桑田养蚕。
    去年以来,随着盐铁官营政策和移民屯垦政策的推行。
    关中的商人,真是一头载进了一个蜂蜜罐里面,甜得他们都不想爬出来了。
    本来,很多人以为盐铁官营会是灾难性政策。
    但谁成想,实施了盐铁官营后,他们的日子反而更好过了。
    他们再也不需要为销路和渠道发愁了。
    只要你能生产出铁器和盐,大农和少府联合主导的盐铁衙门,眼睛都不眨一下,按照官价,一口全吃。
    而屯垦移民,更像一个张开了大嘴的怪兽。
    无论是盐铁器皿还是衣物粮食,它们来者不拒,全部吞到肚子里。
    所以,在过去的几个月,关中的商贾和豪强们,真是幸福又烦恼。
    幸福的是,买卖做的太爽了!
    只要能稍微保证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