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前世,你们这些家伙更是出现在了贼臣名单之中,一个个全部‘死有余辜’。
    现在怎么就能这样面不改色的去骂前队友‘狼子野心’‘狼心狗肺’了?
    正在心里吐槽,连思路都还没理清楚。
    又有宦官进来奏报:“陛下,丞相、大将军、卫尉及将军李息、将军郭武等在殿外有急事求见……”
    刘彻闻言,看了看汲黯。
    汲黯立刻拜道:“陛下,诸王奏疏直达尚书台,未经其他渠道,臣亦未命人转告丞相等,实不知丞相从何而知?”
    丞相周亚夫带着将军们用这么大的阵势来见刘彻,总不能只是进宫来聊天的吧?
    必然是因为诸王奏疏之事。
    但问题是:这奏疏刚到刘彻手里不过两刻钟,这些家伙就来了。
    从时间上算,应该是奏疏刚刚以八百里加急进入长安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北阙城楼下等着了。
    看到信使入宫,他们立刻尾随而来。
    换句话说——齐鲁诸王在上疏之前,就已经跟这些人中的某些人打过招呼了。
    “越来越有意思了……”刘彻笑了一声,随即道:“宣!”

第七百一十九节 拿错剧本的儒家(2)
    “臣等恭问陛下圣安……”
    周亚夫带着一大票将军,人人身被甲胄,腰跨佩剑,微微恭身对刘彻行了个军礼。
    “丞相与诸将军被甲而来,所为何事啊?”刘彻敲了敲案几,揣着明白当糊涂,故意问道。
    汉室的武人集团,最近一两年来,在刘彻或明或暗的鼓励下,向着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康庄大道狂飙不已。
    现在,过去一度强盛的绥靖和和平声音,几乎已经从武将集团里消失的干干净净。
    特别是武苑开学后,来自天下郡国地方的数百位中高级的军官进入武苑深造。
    这些人基本都是从长城防线和北方郡国调来长安的。
    他们的家族和家乡,在过去长期处于匈奴入侵的威胁之下,过去几十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与匈奴的战争中阵亡或者负伤。
    自然,他们对匈奴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人就是汉室最坚定的主战派。
    当他们来到长安,进入武苑入读,他们的声音和力量,顿时就得到了成倍的增加。
    再也没有人能忽视他们的要求和主张。
    哪怕是再圣母的主和派,面对这些来自北方郡国的校尉司马们的呼声,也只能捏着鼻子帮他们摇旗呐喊。
    因为,凡是敢跟他们对着干的人,等于跟北方武将地主集团对着干,等于站到人民的对立面,而任何政治势力或者学术思想。一旦被万民唾弃,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让他们下台滚蛋。
    就连国家和皇帝,都不敢逆民意和民声而动。
    这也是军国主义跟帝国主义最擅长的把戏——以民意裹挟思想和政治。
    不跟我们走的。我们就让你跟先帝走……
    若不是还有个太学的文人在制衡这些武将,现在,朝堂之上,保证每次开朝会,第一个议题必然是——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陛下到底什么时候报高祖、吕后、太宗之仇啊?
    但哪怕是太学的学生跟文人士大夫们,其实也基本上都是主战派。
    只是,他们相对于武将。稍微温和一些。
    还要讲个什么‘夷狄从来无道,所以自古王者皆发义师伐之’。
    他们的意思是,仗还是要打的,但具体怎么打,还是得由我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士大夫来安排,粗鄙武夫,还是乖乖坐下来,听我们安排。让你打哪就打哪,别哔哔。
    就是剩下的少数几个和平人士和圣母,也不敢说‘世界和平最重要’,只能扯些以德服人。用义服远。
    主张不能打不义之战,而应该‘兴王师以伐无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舆论界和思想界。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老老实实的加入到了鼓吹战争好处和利益之中。
    “陛下。臣等听闻,前月辛卯。长沙国梅岭榷市之中,有南越兵悍然进入,杀我商民十数人!”周亚夫抬起头,大义凛然的对刘彻道:“此等大逆无道,置陛下甲子诏谕于不顾的暴行,令天下士民,无不震怖,臣虽愚昧,不达大义,更不明《诗》《书》所述之意,然,亦义愤填膺,恳请陛下穷究此事!为无辜死难士民复仇!”
    大将军窦婴马上就带着军方的将军们恭身屈礼,请求道:“臣等恳请陛下为无辜死难士民复仇!”
    刘彻看着低着头,弓着身子,一个个面红耳赤,激动不已的将军们。
    心里面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
    自登基之后,若说什么事情,令他最为骄傲。
    毫无疑问,就是在太宗孝文皇帝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皇帝是受命于天,保护华夏子民的这么个概念。
    这个概念说不上多先进。
    千余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类似论述了。
    所谓‘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但长久以来,这只是个口号而已,喊喊就行了,也没人当真过。
    直至刘彻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统治时期,这位天子第一个提出了‘天下治乱,在朕一人’的口号,并从旧有的‘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第一次,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皇帝不再只要权力,而不负担义务和责任的例子。
    这离皇帝宣布——朕就是百姓的保护人,谁动朕的子民,朕砍他四肢,只有一步之遥。
    刘彻上台后,通过甲子诏谕,迈出了这最后一步。
    明确了皇帝作为天下之主,负有保护自己治下子民的义务的这个事实。并用卫满朝鲜的尸体,证明了皇帝跟国家的意志与决心。
    从那以后,舆论与思想,就围绕着刘彻这个表述,自我进行了调整。
    儒家反应最快,很快就把孟子给抬出来,出现了基于思孟学派思想基础上的重民派。
    如今,无论你自己到底怎么想,但最起码在明面上,诸子百家,再也没有什么家伙敢做内残外忍的勾当了。
    任何一个敢于说让中国忍耐,给夷狄让利,换取和平的家伙,马上就会被无数个大喷子喷成半身不遂。
    这样的变化,在刘彻看来,是一个不亚于蒸汽机发明的伟大进步。
    从此以后,刘氏皇族,就可以把‘天下百姓保护人’的头衔挂在胸前,任何后代皇帝,都得遵循自己开辟的这条道路前进。
    最起码在表面上,朝野舆论和国家决策,要考虑刘彻的表述。
    这就跟,不管换了多少个boss,太祖太宗的思想理论,没有人敢丢弃。
    哪怕再不喜欢。也得把这两位当神主牌给供起来。
    每次开会,都得在‘沿着太祖思想。太宗理论的伟大道路上胜利前进’的开场白中开始。
    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现在,周亚夫和将军们的表现。就是因甲子诏谕后的舆论和思想变化而导致的结果。
    你要换几年前,别说南越杀了十几个商人了,就是他入侵汉室国土,杀略边民了,恐怕朝臣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杀气腾腾的来找刘彻要求复仇、出兵。
    顶多撑死了,会有人提议派个使者过去训诫一顿。
    南越乖乖退兵,服软,认错。事情就算完结了。
    除非皇帝要求,不然,以官僚的尿性,他们绝对不会擅自在战和问题上开口。
    但甲子诏谕后就不同了。
    皇帝作为天下百姓的保护人,成为了政治正确。
    谁擅自侵害汉室子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谁就是在打皇帝的脸。
    所谓主辱臣死,朝臣与官僚们,必然要在这个问题上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
    不然,一顶‘不忠’的帽子扣下来。谁能hold住?
    刘彻站起身来,拿着齐鲁诸王的奏疏,在手里看了看,然后又看了看以周亚夫为首的将军们。
    这个事情里面。要是没有猫腻,刘彻敢把这宣室殿吃了。
    想想都知道。
    齐鲁诸王,那都是些什么货色?刘彻还不清楚吗?
    无利不起早。就是这些家伙的真实写照。
    在现在和过去,被这些家伙坑死和害死的百姓还少吗?
    他们忽然之间。为了十几个商人,鼓噪上书。比有所图!
    只是,绣衣卫的报告还没来,刘彻暂时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始末究竟如何。
    另外长沙王的报告,也还在路上。
    等刘发的报告来了,刘彻大概就会知道,南越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居然敢挑衅汉室了。
    但无论真相到底如何,这事情背后有什么黑幕。
    南越人进入汉室边境的傕场,杀害十几个商人,使数十人受伤,这肯定是跑不了的事实。
    毕竟,现在的汉室军队和官僚,还不可能进化到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将这个当成战争借口的高度。
    他们撑死了也就是拿着战国秦朝的故技,在模仿和学习。
    但刘彻必须对此事进行表态。
    不管南越人有理没理,敢进入汉边境,杀害汉人,这就是罪过!这就是罪名!
    无论南越有什么苦衷。
    刘彻都必然会以此为借口,逼迫和胁迫南越,做出进一步的臣服姿态,甚至直接发动战争,收复故土。
    “南越擅杀士民……”刘彻清了清嗓子,道:“朕绝不会置之不理,先命令长沙国,遣使去南越,命南越王陀立刻交出罪魁祸首,然后等待裁处!”
    恩,先让南越王交人,这样,管它有理没理,南越都要落入无义的悲剧下场。
    至于什么时候商人能堂而皇之的变成‘士民’。
    这种无关紧要的细节,还是不要在意了。
    “陛下圣明!”周亚夫恭身行礼,对这个结果无比满意。
    此刻,周亚夫心里面,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战争计划。
    无论南越人交还是不交凶手,磨刀霍霍的汉军,都可能越过五岭。
    渴望军功,封妻萌子的将军,希望得到军功,升官发财的将佐,期望获得军功,回家买地置业的士卒们。
    这些人的希望和渴求,共同奏响了一曲战争进行曲。
    哪怕是周亚夫本身并不主张战争,但也在这些人的呼声和要求下,被动的支持战争。
    因为,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显了。
    不支持战争的人,必然得不到广泛支持。
    遍及地方郡国的退伍士卒担任的亭长、里正,还有舆论思想界中欢呼战争,高喊‘夷狄是膺,荆舒是惩,王者兴义师以伐无道,拯生民,天命也’的文人士大夫,还有列侯勋臣们,会将任何阻挡他们升官发财,封妻萌子的家伙撕成碎片,踩进泥浆里。
    哪怕周亚夫身为丞相,他也清楚,他挡不住这天下的浩浩大势!
    因为周亚夫很明白,此事背后,不仅仅有着武将集团在上跳下窜,更有南方的地主士族集团在煽风点火。
    这两股力量合流,就产生了现在的情况。
    送走周亚夫和将军们,刘彻立刻就叫来王道,吩咐下去:“马上派人去齐鲁吴楚地区,给朕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命令绣衣卫,立刻报告当地情况!”
    绣衣卫在南方,目前主要只存在于各大枢纽城市和经济热点。
    而且,缺乏人手,很难监视地方郡国的异动,目前,绣衣卫在南方,只能报告他们能见到和发现的东西。
    一般都是公开的消息。
    但私底下究竟怎么样,就不是这些没办法进入官衙和王宫的绣衣卫探子所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