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7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没有比军人,更了解自己的对手的厉害的人。
    胸甲开始全速冲锋时,尹稚斜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了。
    但是……
    “挛鞮氏,生于冲锋,也当死于冲锋!”他大喊着,面容狰狞的迎上去。
    零点一秒之后,尹稚斜看到了自己的身子飞上了天空。
    一柄长的让人惊讶的骑枪,带着巨大的动能,毫不费力的贯穿了他的身体,然后,将他高高挑离马背。
    “厉害!”尹稚斜赞叹了一声。
    汉军骑手的动作和技战术,在方才的刹那,让他叹为观止。
    没有几千次重复练习,是不可能做到这样干净利落和毫不犹豫的。
    只是,那个骑手却根本不管被他贯穿的敌人,甚至都没有去看,就果断的丢弃了骑枪,拔出了马刀。
    掉落下马的尹稚斜看得很仔细,在这个骑手丢弃骑枪的瞬间,整个汉军的第一排骑手在同时丢弃了骑枪,拔出了马刀。
    “折兰,败得不冤啊!”尹稚斜闭上眼睛。已经不需要再去看了,他知道,匈奴,没有任何一支骑兵或者部族。能在这支汉军面前活过一刻钟。
    这样的骑兵,已经不是凡人所能抵挡的。
    他们的骑枪,他们的马刀,他们的装备,他们的战术。超越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尹稚斜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童年。
    那个时期的匈奴帝国,如日中天。
    他的父亲,率领着匈奴的骑兵,南征北战,横扫着整个世界,不管是南方的汉朝,还是西方的西域和月氏,统统在匈奴骑兵的马蹄下瑟瑟发抖。
    “尹稚斜!”父亲粗壮的身躯。抱起他的身子,说道:“你要记住,挛鞮氏,生来就是奴役和统治世界的,所有人,不管是汉朝人,还是西域人或者月氏人,东胡人,都是我大匈奴的奴隶!”
    “我们要践踏他们的尊严,强奸他们的妻女。杀戮他们的孩子,夺走他们的财富,让他们看到我们就瑟瑟发抖,不敢抵抗!”
    “那假如。他们比我们强大呢?”小小的自己天真的问道。
    “强?”父亲哈哈大笑:“整个世界,还有比我大匈奴更强大的国家吗?还有比我大匈奴骑兵更强大的军队吗?没有!哪怕是汉朝人也只能靠着坚城要塞,勉力抵抗,任由我大匈奴的骑兵,烧毁他们的村庄,杀戮和劫掠他们的百姓。最后还要乖乖送上娇滴滴的宗室公主和黄金丝绸,换取我大匈奴赐予和平!”
    “他们,就是我大匈奴养的羊羔,养肥了,就去宰一次!”
    “父亲啊,汉朝,比我们强大了呢!”他吐着血,回望着远方,遥远的草原:“军臣啊,我死了,你会高兴吗?”
    一代枭雄,匈奴右贤王尹稚斜卒。
    ………………………………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半个时辰后,几乎所有还活着的匈奴人,选择了投降。
    他们投降的非常干脆,干脆到让义纵都怀疑,这些人与那些跟着尹稚斜冲锋送死的匈奴骑兵是两个族群。
    然而,事实很清楚,他们确实是匈奴人,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匈奴本部!
    “勇敢的人都已经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胆小鬼跟吓破胆的废物!”有汉军军官,望着被胸甲践踏撞碎的那个战场,感慨着说道。
    义纵听了也点点头。
    这是事实!
    战争,从来都是比拼装备、战术和勇敢的游戏。
    勇敢的士兵死光了,剩下的人,哪怕再多,也是绵羊也是蝼蚁。
    就像数年前的吴楚叛军一样。
    勇士死光了,哪怕整个叛军还有几十万,也立刻如鸟兽散。
    “所以,我们要提倡武德!”义纵说道:“如今天子重英豪,天下喜武夫,我辈武夫,享受高官厚禄,天下崇拜,自也当用胜利和勇敢,回报天子与天下人的期望!”
    然后,义纵就策马,来到了那些战死的匈奴骑兵面前,看着这些被骑枪和马刀,或捅穿或者砍成碎片的匈奴骑兵和贵族们。
    作为一个将军,义纵知道,大胜之后,杀戮之后,就必须施加恩德和仁义。
    这既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我辈非是嗜血粗鲁之人。
    同时也是收买人心,安抚战俘,同时为未来,下次的战争做准备。
    义纵记得,他曾经在书上看到过。
    当年,长平之战,白起悍然坑杀赵军降卒。
    结果激起赵国上下同仇敌忾和天下的愤慨。
    于是,邯郸战役,秦军惨败,差点被列国联军逆推到函谷关。
    秦的统一大业,也因此延误了数十年!
    “来人!”义纵叫来自己的副将下令:“将这些匈奴人,好生安葬,除了割取首级外,不可亵渎尸体!”
    敌人都已经死了,再拿人家的尸体发泄,那不是武夫,是莽夫!(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二节 颜异的麻烦(1)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长安,繁华如昔,但市面上却已经悄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街坊之中,许多的宅院和屋舍里,出现了许多许多的操着陌生口音的外地人。
    而且,这个情况,一天比一天多。
    以至于不少人一夜之间发现自己忽然换了个邻居。
    来自关东的狗大户们,挥舞着黄金和五铢钱,在长安城里大肆购置房产。
    戚里他们挤不进去。
    但尚冠里跟它周围的土地,却被这些人炒上了天。
    但这些狗大户终究只是少数。
    一个郡,能有一两个这样的狗大户,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全天下才几个郡?
    来自关东的中产阶级的大量涌入,才是长安民众措手不及的事情。
    这些怀抱着来到长安,参与明年考举,或者攀上一位达官贵人,飞黄腾达的梦想的年轻人,常常怀揣着几千钱或者万把钱,就开始上路。
    来到长安后,他们就租住一些比较廉价经济的宅院。
    甚至有人与人合租,以减轻经济压力。
    “颜异那边统计,如今长安城中,来自关东的士子已经几近三万人!”汲黯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望着窗外的人流,心里不免忧心忡忡。
    三万人的士子群体!
    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函谷关每天都有数百甚至上千来自关东的士子入关。
    在数年之前,先帝在位时,全天下,诸子百家门下的所有读书人加起来,可能也就五万人左右。
    但今上即位以来,这个数字却是不断滚雪球,开始无限膨胀。
    首先,今上鼓励和奖励民间办学。
    天下学派。纷纷在朝廷的政策鼓励下,大量吸收生源。
    单单是颍川郡中,学苑就多达上百。
    有的学苑,门下弟子也就三五人。但那些出名的大学苑,门下弟子动辄以数百计。
    生源扩大了,但资质却因此变得良莠不齐。
    在过去,读书人敢自称士子的,起码也要潜心在老师指点和传授下。苦读十年,不敢说彻底理解通透自己的所学,起码也要理解自己老师所传授的东西,才敢出门游学,与天下英雄交谈。
    如今呢?
    几个就读了两三年书,刚刚学会了写字算数,连经典都没读过的家伙,就敢配上一柄剑,戴着进贤冠,自称士人。要以‘天下为重’了。
    一时间,斯文扫地,读书人和士子,瞬间烂大街。
    在过去,受人尊敬,为天下楷模和表率的士子。
    如今,至少在长安,已经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明星,有着无数脑残粉。
    但天天与明星打交道的人,却很少有人追星。
    崇拜跟尊敬或者说仰慕这种东西。都是因为距离和自己脑补产生的玩意,最容易被现实击破和摧毁。
    “要不要跟陛下说说呢……”汲黯在心里寻思着。
    维护读书人的地位和特殊待遇,这是诸子百家不分派系,都会去做的事情。
    屁股决定脑袋嘛!
    但现在的情况。却变得非常微妙。
    一堆的新兴中产地主和商人的子弟,纷纷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个老师,读上两三年书,就兴冲冲的跑来长安,嚷嚷着要参加考举。
    千军万马,一起过独木桥。
    在这个过程里。常常出现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事情。
    譬如去年考举中,就发生了某个就读了三年书,还特么是自学的士子,闯进了第三轮的事情。
    而很多读了十年,甚至生下来就在读书的士子,却折戟沉沙,魂断第二轮。
    你能说,那位闯进了第三轮的士子,不是读书人?
    信不信几万‘读书人’一起暴动,吐沫星子直接淹死你?
    而且,因为利益的缘故,那些地方上的学苑老师跟学者,也会加入维护这些人的行列里。
    而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汲黯也很清楚。
    这是当今设计的考举制度,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考题都是主要考常识内容,哪怕是最难的考题,也是以算术居多。
    所有的卷宗里面,没有一个题目是要考什么微言大义或者阐述‘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即使涉及到的经典题目,也是填空题和默写题居多。
    这谁不会啊?
    “天子这考举,哪里是为国选材?分明就是在选刀笔吏!”坊间和舆论界,类似的议论,早已有之。
    不过,最近因为长安城涌入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甚至形成了一个现象,才成为舆论焦点。
    无数人痛心疾首的大声疾呼,要提高考举的门槛,加入对经义和先贤言行的理解、抒发与阐述题目,以真正选拔‘国之栋梁’。
    汲黯虽然觉得,这似乎确实有些道理。
    但他却不能支持。
    不仅不能支持,还要站起来反对!
    道理很简单。
    他虽然不是经由考举爬上来的,但他的得力干将和心腹,都是考举出身。
    他要是敢同意这些议论,他的手下,马上就会跳反。
    过去四轮考举,总共为汉室贡献了超过七千人的官吏。
    这些官吏,虽然绝大部分,都只是个某乡的游徼、墙夫或者亭长之类的勉强算是个官的基层小官。
    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足够让人惧怕的利益集团。
    出身考举制度的他们,天然就会维护这个制度。
    更可怕的是,现在,在关中,有超过六成的基层官员,已经是这些考举士子。
    他们已然构建起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庞大系统。
    上到天子身边服侍的尚书郎、侍中,下到乡间农村,管理和组织百姓的亭长、游徼。
    从军队为将军参赞和参谋的文职军官,到拿着标尺,在作坊里指导工人制造的监丞。
    他们已然渗透到了大汉帝国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系统中。
    想挑战他们?
    除非当今天子下手,不然,没有人能对付的了。
    哪怕是当今丞相,一个不小心。也可能被崩掉一颗牙齿。
    想到这里,汲黯就叹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其实说不说,都是没用。
    考举大势已成,非人力可以挽回。
    汲黯不由得叹了口气。然后,就低下头,看着一会要报告给天子的奏折。
    他这个尚书令啊,虽然外界都说他‘虽非九卿,然实为九卿。’
    但事实上,其实跟过去汉室的所有尚书令没有区别。
    就是个给天子念奏折和整理文案的秘书。
    真要有什么权柄,那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