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7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曹丘为什么帮他宣传?
    答案是拿了季布的钱!
    太史公不就记载的很清楚吗?
    楚人曹丘生者,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
    一个从来只爱钱的家伙。忽然帮着季布宣传?
    没拿钱?骗鬼吗?
    而季布当官当了那么多年,做了什么实事或者成绩吗?
    答案是没有!
    不然。当年,太宗皇帝也不会在诏他入京后,改变主意,又将他打回去了。
    至于季心这货?
    刘彻再清楚不过了。
    在前世,他靠着袁盎、窦婴的关系,一路水涨船高,混的逍遥自在。
    灌夫、籍福,这样臭名昭著的人,都是他的小弟。
    他们一度把持了整个长安九市的地下世界。
    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这些事情。所以,刘彻宁愿舍近求远,去招揽剧孟,也不碰季心一根汗毛。
    实在是,此人,不可用也,用则为祸!
    但如今,情况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季心已是丧家之犬。
    他的靠山全部倒台了。
    被刘彻逐出关中后,季心当然是人走茶凉。
    他的小弟。现在能忠于他追随他的,大概也就剩下小猫三两只了。
    这样,他就又有了利用价值了。
    至少,具备了当鹰犬。去咬人的价值。
    更何况,他拥有的养鸽训鸽技术,是刘彻所需要的。
    建立信鸽信息传递网络。比八百里加急传递奏疏的方式快多了。
    而且信鸽传递情报,也比较安全。
    “卿自邯郸来。邯郸士民,对于赵王的人选。有何议论?”刘彻冷不丁的忽然问道。
    季心跪在地上,恭敬的答道:“回禀陛下,臣在邯郸,一直闭门思过,不与外界联络,委实不知邯郸议论……”
    “算你聪明……”刘彻心道。
    那个问题,是刘彻的试探。
    若季心傻啦吧唧的真回答出个子卯寅丑出来,刘彻马上就会放弃利用他的考虑。
    你都被朕逐出关中,流放关东了,居然还这么关心政治?
    你想做咩?
    是心怀怨怼,妄图投靠未来的赵王,给朕添堵吗?
    况且,你一个有活力社会组织头子,成天盯着政坛,想做咩?
    想施展抱负,有所作为吗?
    任何一个企图这么干的家伙,都只有去断头台走一遭的下场。
    前有朱家,后有郭解。
    一个有理智的统治者,是不会允许出现黑社会头目,堂而皇之的干涉政治的。
    “朕听说,卿善于养鸽,能令鸽往返数千里而不迷途?”刘彻问道:“可有此事?”
    “启奏陛下,臣确有此微技,愿献陛下,以效微薄之力……”季心连忙拜道。
    “善!”刘彻笑了一声:“卿既有此报国之意,朕安可不赏?卿想要什么,与朕说说看……”
    这又是一个陷阱了。
    就看季心怎么回答了。
    季心当然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在关中,根基全失,已然过气,想要卷土重来,等于做梦。
    他唯一能寄望的只有下一代,也唯有下一代。
    于是,他恭身拜道:“臣安敢望陛下之赏?唯愿为陛下鹰犬而已!若陛下不弃,臣愿请命南下,为陛下开拓交趾之南,服远方之国!”
    刘彻闻言,眼前一亮,这个可以有!
    事实已经证明,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头目,去了边塞,能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成绩。
    譬如现在屯垦团里的明星,句注军屯垦团校尉刀间。
    当初,刀间在临淄,可谓无恶不作,沾满了鲜血。
    但他去了怀化后,却摇身一变,成为民族融合的急先锋和为汉室巩固边疆的功臣。
    刘彻去年都已经三次下诏,嘉勉于他,更将他的爵位提升到了非军功非外戚所能达到的顶点——左庶长,还赐给食邑一百户,准许他的儿子入读武苑。
    实在是刀间的成绩太亮眼了。
    薄世甚至上奏给他表功说:刀间者,足抵五千骑也!
    一个刀间的作用,胜过五千骑兵!
    这话并未夸张,而是事实。
    刀间在安东都护府内部,这里敲敲,那里玩玩,将真番、韩国、濊人的贵族,统统洗脑,然后带着他们一起走上了融入诸夏,告别夷狄的康庄大道。
    沧海君金信和整个濊人的贵族,甚至全部被忽悠,纷纷认为自己是青阳氏之后。
    沧海君金信甚至上书刘彻,明年要乘船,带着族中上下贵族,去曲阜的云阳山祭拜先祖少皋,还恭敬的准备了无数的祭品。
    刀间不过是一个临淄的游侠头子而已。
    比起季心的家族来说,只是个后起之秀的小不点。
    刀间能做到的事情,季心当然也能做到。
    于是,刘彻道:“卿既有此愿,朕自然许之,朕便命卿为‘交趾宣化使者’,前往南越,行朕之诏,教化士民,宣扬王化,夙兴夜寐,不可忘也!”
    “诺!”季心立刻五体投地,拜道:“臣谨奉诏!”
    ps:  注:季心是有爵位的,而且是高爵,所以他可以称臣。

第八百九十一节 改造石家(1)
    石府,如同它的主人一般,低调而内敛。
    它就位于尚冠里的边缘地带。
    整个宅院附近的居民,七成以上都是普通市民。
    甚至,连一个千石以上的在职官员也没有。
    而石府的大门与外墙,也与它的邻居们一般,毫无差别。
    甚至,石家门前的平地上,还有着七八个小孩子,相互追逐,玩着蹴鞠游戏。
    “真长者也……”刘彻悄然点赞,声音不低不高,刚刚好能让左右侍从听清楚:“若天下大臣,皆如石公,何愁三代不临?凤鸟不至?”
    这种不要钱的称赞和赞许,刘彻从来就不吝啬。
    但在实际上……
    “若都是如石奋这样的官僚……”刘彻在心里摇着头:“或许,确实三代可期,但凤鸟肯定不会来……”
    石奋在致仕之前,曾经做到了太中大夫的职位。
    这是一个千石的清贵之职,与现在在刘彻宫廷之中的黄门侍郎或者各种给事中一样,是文人清贵士大夫们趋之若虞的职位。
    譬如窦婴,袁盎,都曾经出任过太中大夫之职。
    而石奋最终是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
    上大夫秩比两千石,已经是郎中令(光禄勋)属官所能达到的巅峰。
    从这个方面来看,石奋似乎是有些能耐的……
    然而,翻看石奋的履历,你就能轻易发现,这位汉家政坛的不倒翁。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万石君’,他成功的关键。只有两个字。
    正如太史公所言,唯‘恭谨’而已。
    意思是。跪舔皇帝最积极,时刻与皇帝的思想保持一致。
    从刘邦至今,石奋历经太祖、吕后、太宗、仁宗直至刘彻,凡五朝,侍奉过五个正式天子加两个连神主牌都砸烂了的天子。(惠帝有个太子,虽然登基,但被吕后幽杀,然后吕后又扶立了少帝兄弟,但这些都不被认可。少帝兄弟甚至连姓刘的权力都被剥夺,认为是吕氏子,冒牌货)
    他积极执行和践行了桃候家族的名言:永远拥护圣天子,谁是天子拥护谁。
    从来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这也就算了。
    毕竟,真要较真的话,开国功臣中,除了安国武侯和汾阴悼候周昌等少数几个人能在面对吕后时撂挑子不干,回家闭门读书。其他人基本都是跪舔的。
    这些列侯,甚至姓刘的宗室都是这样,自然不能苛求一个当时只是几百石的小官。
    但问题是——
    石奋当了差不多五十年的中央政府实权官僚,其地位从中涓一直做到太中大夫。
    相当于后世有人在从一个科员一直干到某司处长。
    但他一件实事也没干……
    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皇帝说。这样不错,石奋跟着喊:圣明无过陛下……
    不仅仅是他是这样。
    他的儿子们,与他一起合体组成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万石君家族的那四个两千石的儿子们。
    也与他基本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最著名的就是石奋的从子石庆。现在在郎中令衙门担任谏议大夫。
    这位先生,人品横竖都溢。道德人人称颂。
    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跟他爹一样。没有主观能动性,更加没有做事的积极性。
    凡事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就交给别人去做……
    历史上,石庆的官,甚至做到了丞相。
    然而,他这个丞相,与其说是个丞相,倒不如说是武帝摆的一个泥塑雕像。
    石庆为相九年,啥事情也没做。
    他这个丞相,甚至成为了历史上权力最小的丞相——武帝什么事情都不让他插手,遇到政务,直接放他假,让他回家待着……
    而石奋的其他三个官至两千石的儿子,也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刘彻前世时,武帝政坛有个笑话。
    说的是石奋的次子石庆担任太仆时,某次武帝问他:太仆啊,朕的撵车,拉车的马有几匹啊?
    石庆于是拿起鞭子,将撵车前的马,一匹一匹数过去,数了三次,然后说:六匹!
    于是,坊间有人笑称:太仆何如?数马而已……
    而在刘彻眼里。
    这个家族,就是最典型的官僚家族。
    而且是比贪官污吏还可怕,还害人的官僚家族。
    若让他们家族的那些典型身居高位,甚至弄出历史上的‘万石君’家族声望。
    在刘彻眼中,这就是犯罪。
    而且是不可饶恕的犯罪。
    等于告诉天下人:皇帝我要的就是这样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为了无过,宁肯浪费时间的官员。
    等于告诉群臣: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学习他们吧,只要不闹事,迟早有一天你们也能成为两千石,成为一个万石君家族,出一个丞相!
    于是,劣币驱逐良币。
    朝堂之上,尽是庸碌之辈。
    人人遇事推诿,不敢用力。
    甚至,为了不出错,强行压下下面官员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刘彻即位后,除了出于尊重和表明自己敬老的态度,给石奋加了个特进元老的待遇外。
    石家子弟,到现在为止,一个人也没有能升迁。
    他们跟四年前一样,都是些四百石到六百石左右的清贵闲职。
    等于是刘彻花钱,养了四个不干事,纯粹当门脸的小官。
    然而,四年之后的今天,刘彻审视过往,追溯根本。愕然发现:好像然并卵。
    石家的声望和名声,并不因为他们家的子弟一直盘亘于低阶官僚而衰败。
    反而。随着博士制度系统的完善以及太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思想巨头,都在鼓吹和颂扬石家。
    说他们‘家风严谨,虽古之君子亦不如也。’
    石家子弟的品行和道德,更是被人一个个拿出来评论说是‘至孝至诚,堪称天下表率。’
    鲁儒派系和黄老派,甚至就公开宣传和要求自己的门徒和子弟,学习石家兄弟的品行。
    甚至有人呼吁:天子当酌情提拔,以嘉其等孝行,使天下明知孝子之道。
    这让刘彻有些犯难。甚至有些难以处置。
    当今这个世界,不是后世。
    当世的价值观与舆论思想,都有着一个根深蒂固的公式既道德=才干=能力。
    甚至在某些顽固派眼里,道德和品行大于能力,大于才干。
    只要道德水平高,品性纯良的人,哪怕碌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