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8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经过了甘棠培训后的他们,将成为刘彻东南战略的基石。
    “朕将东南江山,交托卿等,望卿等不负朕与天下之望,移风易俗,导之以礼,风之以乐,齐之以政!”刘彻充满期许的道:“到功成之日,朕将在此为诸卿设庆功宴,与诸卿工庆之!”
    他们,将会在随后前往包括江都在内的东南四郡,出任县令督邮主薄等基层职位。
    他们将直面当地根深蒂固的巫祝传统和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就像西门豹所面对的那个集团。
    这不仅仅要考验他们的手腕能耐和智慧,还要考验他们的耐心。
    当然,刘彻和整个朝堂以及汉家百万大军,将成为他们的坚实后盾。
    “臣等谨奉诏,夙兴夜寐,不敢忘陛下之训!”群臣三拜道。
    “朕已下诏,禁民食切螺类,卿等下去后,要广泛的深入地方,进入亭里,不厌其烦的对父老宣讲,螺之危害与毒害!”刘彻继续说道。
    血吸虫病,在现在的人的眼里,简直就是巫术的诅咒,是魔鬼的疾病。
    但,对穿越者来说,这却不是什么秘密。
    这是种寄生虫病。
    对人体危害极大,在后世,这种寄生虫早被****消灭。
    但在现在,它和它们的宿主却活跃在中国东南的水网和池塘之中。
    刘彻现在做不到像****那样灭绝它们的程度。
    但是,却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它们!
    从前年起,淳于意的个弟子,就带着十几个人,长期扎根在江都国,实验种种灭螺的药物。
    终于,现在,找到了种相对廉价而且易得的灭螺药物——茶饼。
    这是种山茶的果实榨油后的副产品,略有微毒,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杀虫和驱虫的偏方。
    经过实验,茶饼可以有效灭杀水中的钉螺幼体。
    另外,就是夹竹桃也具有良好的灭螺效果。
    这是那位淳于意的弟子偶然现的——他现,但凡有夹竹桃的地方,就见不到钉螺,反之,哪怕相隔不到十步,也有钉螺的存在痕迹。
    而众所周知,夹竹桃有毒。
    尤其是其种子和叶子根茎,有剧毒,能让人畜中毒。
    然而,正所谓物降物。
    含有剧毒的夹竹桃,正好成为了钉螺的克星!
    所以,刘彻对付血吸虫的办法很简单。
    方面,在水田里用茶饼杀灭钉螺,方面,广泛的在村庄的河流和池塘两侧种植夹竹桃。
    同时,鼓励百姓,将夹竹桃的叶子根茎和果实,浸水后丢入池塘渠道和河流中。
    虽然这样做,似乎可能要滥杀无辜。
    但至少可以克制和限制血吸虫的蔓延。
    要知道,现在的血吸虫在中国,还没有那么泛滥。
    现在采取措施,消灭和控制钉螺,足以限制住民间的血吸虫病。
    虽然无法消灭,但,血吸虫病是可以控制的!
    但,这个政策能否推动,能否落实,关键就在于眼前的这些官吏身上。
    只要他们忠于职守,按照他们从甘棠学到的方法,积极工作,推动和落实,将钉螺控制住,血吸虫病就能被限制。
    当然,刘彻从来不会将鸡蛋放在个篮子里。
    他还有备用计划。
    那就是军事管制!
    旦,某县的钉螺控制不利或者阻力太大。
    直接上军队!
    这在后世王朝,或许是妄想。
    但在汉室,这却是跟吃饭喝水样正常的事情。
    皇帝觉得某个地方要失控了,那就会命令列侯或者将军,率领军队,直接接管当地的切民政事务,直到地方秩序恢复正常或者皇帝觉得可以了。
    至于当地的巫婆和巫祝以及传统的封建迷信。
    他们难道还比刘彻这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能统御和主宰天地万物,宇宙未来的天子抗衡?
    都不用刘彻出手!
    只要这些官吏聪明点,学着西门豹故技就可以了。
    你说你能通神?
    那麻烦您去与鬼神打声招呼好伐?
    反正,东南的巫神,都与水有关。
    见个就丢个,总能丢服他们!
    假如有着国家大义,行政权力,背后还有军队和枪杆子撑腰。
    这些官员连几个装神弄鬼的巫婆都收拾不了。
    那,他们也就不值得投入资源和力量去培养了。
    “去到地方后,诸卿不要怕难,也不要怕苦,更不要畏惧地方物议和百姓的议论!”刘彻给这些官吏打气撑腰:“只要按照诸卿在甘棠所学的方阵策略,按照朕的命令去行事,那么,朕保证,卿等将与西门豹般,受到万世崇敬,香火祭祀!”
    “西门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刘彻看着他们道:“其与卿等勉之!”
    这也是事实。
    邺县到现在,都还有西门太守祀,岁岁祭祀,香火延绵不绝。
    那位当年的西门太守,如今,在邺县已经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是城隍,更是土地。
    而且,这种祭祀,是受到国家保护的。
    被列入国家正祀范畴的。
    换句话说西门豹封神,不仅仅是民间认可了,官方和皇室也同样给与了背书。
    正如蜀郡李冰之子,成为灌口二郎般。
    中国的神明,泰半都是先人后神。

第九百七十节 战争的脚步(1)
    将前往东南地区的官吏送别后,刘彻以及整个汉室的注意力,就全部都集中到了转输军粮之上。      ?
    在现在的中国,粮食的富余产地,主要是三个。
    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粮仓,是蜀郡与汉中郡的天府之国。
    通过四年来的水利开凿,农具推广和技术提升。
    蜀郡和汉中郡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粟米四石比比皆是。
    但是,当地的人口,也因此进入爆炸增长期。
    粮食亩产增加,使得百姓能有能力抚养更多的孩子,而且,国家也鼓励生育。
    生育抚养三个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使家庭免役一年!
    四个就能免两年!
    五个三年!
    十个可获赐几杖!
    当今天下,或许生育抚养五个以上的孩子,对一般家庭来说,非厂难。
    但是,三四个的话,却是常事!
    这几年,蜀郡和汉中的百姓,是憋足了劲,使劲的繁衍后代。
    人口出生率和幼童的成活率,成倍的往上增。
    以往,种种因为经济或者宗教原因而不举幼子或者溺死女童的案例则垂直下降。
    短短三年,蜀郡和汉中地区,乡村亭里,到处都是成群的光着屁股玩耍的孩子。
    为了喂养这些孩子,当地的粮食消耗量,自然也随之增加。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持续增高。
    而说老实话,蜀郡和汉中的土地,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土地条件,亩产五石以上,几乎不可能。
    所以,当地的粮食供给潜能,其实并不大。
    刘彻也不可能跟以往一般,继续从蜀郡和汉中郡大量抽调粮食。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蜀郡和汉中的粮食,顺江而下,运往南方,相对廉价。
    但,想要将蜀郡的粮食,运去北方。
    那成本就高的吓死人了。
    而汉室的第二个粮仓,则是三河地区。
    三河地区同时也是春秋以来,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区和最大的粮食供给地。
    战国时,秦国正是得到了魏国的河西地区,才开始崛起,并成为那个能吊打东方六国的bug。
    今天的三河地区,则已然成为了汉室这台战争机器最重要的动力引擎。
    长城驻军四成以上的军粮,来自于三河地区的百姓产出的粮食。
    而且,汉室最大的粮食战略储备基地敖仓,也正是建立在三河地区的关键位置。
    自秦以降,能不能吃到敖仓粮,成为了英雄枭雄们能否主宰天下的关键!
    只是,三河地区,目前的情况也与蜀郡差不多。
    同样进入了人口暴涨期。
    虽然从户口统计上,现在还看不到明显的人口增殖现象。
    但,从当地的徭役服役率上,却能明显的看出来。
    三河河南河西河东),已经持续三年,徭役服役率直线下降了。
    若是做成表格,能轻易现,该地区的徭役服役率是呈跳水式下降的。
    每年,都有大批百姓,因为达到了刘彻规定的标准,而免服徭役。
    虽然只是短短一年或者两年。
    但,连续三年的跳水,说明了当地的人口急增长。
    几乎每一对夫妻,过去三年,每年都有生育并抚养一个孩子。
    过去六十年,天下的人口增长率约为大概百分之九每年。
    既大体在过去六十年,中国人口增长增加了一倍多。
    但,自从刘彻上台,并且从物质和经济和精神上,鼓励生育后。
    在社会文化较为达的地区,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
    生育率和抚养率,每年都是翻倍的往上的增加。
    在原先,平均每一个汉家妇女在其育龄,一生平均要生下五个孩子。
    但,因为落后的医疗技术以及更加落后的封建迷信和传统,只有一半的孩子能活到成年。
    而在现在,随着百姓的生育意愿和抚养意愿的增加。
    不仅仅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在上升,而且,幼童的成活率也在上升。
    御史大夫衙门就估计,在三河地区,过去三年,每岁人口净增大约一成五。
    这使得,汉室实际上能从三河地区调动和使用的粮食下降。
    哪怕是因为技术和工具的进步,使得当地粮食亩产,增加了一石以上,达到了平均四石半左右的水平。
    但,粮食的富裕度,却还不如从前。
    尤其是河东郡。
    四年前,河东郡每年能富裕粮食,仅仅是粟米就有三百余万石。
    但现在,已经不足三百万石。
    这是人口增加后,粮食消耗随之增加的最直接证据。
    这使得刘彻从当地能征调的粮食下降。
    在扣除了必要的储备粮食后,整个三河地区,汉室目前最多只能调动三百万石左右的粟米。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这三百万石,在运输过程中,最少要损耗七十五万石!
    也就是说,仅能有两百二十万石左右的粮食能运抵前线,供给大军。
    而在现在,在和平条件下,一个士兵步兵)每年的粮食供给标准是二十石,比农民略高,仅仅够其填饱肚子。
    而骑兵,人跟马,按照一人双马标准计算,一年的粮食消耗,最少是四十石,这还不包括肉食和战马的草料。
    换句话说,三河地区的两百来万石粮食,仅能够五万骑兵一年之需。
    而,这支军队的后勤消耗和青壮消耗,还不被计算在内。
    至于,剩下的那个粮食产区。
    就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广大关中。
    只是
    关中熟,天下足,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自太宗开始,关中就从粮食输出地,变成了粮食输入地。
    在刘彻即位前,关中就已经每年需要从关东转输粮食五十万石左右,以满足关中的贵族和长安市民的需求。
    好在,在刘彻即位后,通过提倡和鼓励百姓转种冬小麦。
    并且明和推广了,包括面食馒头包子在内的多种小麦精加工食品。
    这使得,关中的粮食自给率,大大增加。
    而全新的小麦种植技术和大量的各种肥料人畜粪便土化肥以及部分鲸鱼骨粉鲑鱼骨粉制成的肥料)的用,以及大量的水利设施和水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