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皇帝-第9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恨不得将这醒徒全部抓起来,送到碲林大会上,让萨满祭司们将他们全部献祭给天神!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呼衍当屠却也不得不承认。
    汉朝人似乎会魔法。
    他们居然将折兰人白羊人和匈奴本部的人,编组成一支军队。
    还让他们拥有了战斗力。
    这在匈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或许,兰陀辛说的对呼衍当屠看着对面的汉军营盘,在心里想道:匈奴应该向汉朝学习'习他们强大的地方!
    局势展到现在。
    当他亲眼看到,一支不足两万的汉军,居然能顶倍的匈奴军队,还能进行反击,还能让他几乎找不到下口的地方。
    汉朝人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确实比匈奴强!
    对于懦夫来说,面对强者,膝盖自动就会软下去。
    但对呼衍当屠来说,这反而激了他的斗志!
    他甚至感觉,唯有击败这样的敌人,他的这一生,才不算白费!
    而且,随着与汉军对峙的时间越来越长,呼衍当屠就现了越来越多的汉朝体制的优点。
    在汉朝,天子至高无上,掌管一切,控制一切。
    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任何势力,能与天子的威权抗衡。
    这使得汉朝人可以集中他们的全部力量来做事情。
    无论是组建军队,还是动战争。
    汉朝皇帝拍板后,全国都要执行。
    几千万人的意志,变成一个思想,涌向一个方向。
    这使得汉朝军队,一天比一天强大。
    七年前,对付一万匈奴骑兵,汉朝起码需要动员数万大军。
    五年前,一万匈奴骑兵,足可袭扰汉朝边塞的一整个郡,让汉人不得安生。
    但在两年前,马邑城下,汉朝仅仅用了大约是尹稚斜兵力的两倍,就彻底围歼了尹稚斜的本部以及白羊楼烦和折兰三大部族的主力。
    到了今年,不过一支汉军偏师,总兵力不过两万,而且,他们还要分兵去照顾自己的粮道,巩固自己的营盘。
    但他们却无比顽强的,钉在了河阴的那一鞋区域。
    而且还积极的向周围扩张。
    他们抓谆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努力的将自己的营盘向外延伸!
    这样的敌人,呼衍当屠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
    而汉朝军力和国力成长的这么快,这么迅。
    让呼衍当屠明白了一个真理——汉朝的体制,比匈奴的体制先进无数倍!
    不然,无封释这些年生的这一切。
    要知道二十年前,汉朝全国的骑兵,哪怕算上那些骑着驽马的骑兵,加起来也就撑死了三万多。
    但二十年后的今天。
    汉朝人不仅仅在技战术上,在装备上碾压了匈奴。
    以呼衍当屠所见,他们甚至在数量上,也迟早会赶匈奴!
    假如不能向汉人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模仿汉朝,建立起自己的相似体制,并且迅的落实下去。
    那么,呼衍当屠觉得,不出十年。
    匈奴可能就要在强大的汉朝面前溃败,然后跟东胡人消失。
    为了不让匈奴变成第二个东胡,呼衍当屠知道,自己必须竭尽全力的获肉个会战的胜利。
    最好,能够生擒到那些汉朝的高级官员
    譬如说那位汉朝的执金吾
    大匈奴,现在确实需要一个熟悉汉朝制度,知道汉朝强大原因的人来辅佐!
    等大单于回来,我一定向他献策,不吝封王,不惜一切,招降和招抚汉朝的高级将领和大臣!

第一千零五十八节 大铁矿
    稒阳,哪怕是在这样的冬天,景色也依然秀美。
    巍巍阳山,从稒阳南方穿过,繁茂的森林,犹如一块屏障,遮蔽住了来自幕北的风沙。
    所以,当汉军抵达这里时,许多士卒感觉空气一下子的清新了起来,连人都有精神了。
    而冰封的南河,则让汉军将士可以徒步走过。
    厚厚的冰层,甚至可以让汉军的重装备也能安全通过。
    义纵此刻就站在稒阳的一道山峦上,望着前方正在通过南河的大军。
    不过,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另外一个事物所吸引了。
    在南河的一侧山岗之上,是一片树林。
    但这片树林有些奇怪——这片树林里,有很多树木,居然是无头之树!
    似乎有什么特殊的力量,让这些树木永远无法长高。
    但相邻的两个山坡上的树木,却是长势良好。
    所谓,事有反常必有妖!
    随军行动的墨苑墨者们,对这个现象充满了好奇。
    一大早就在一队汉骑的保护下,前往了那片树林察看和研究。
    他们还带走了一队隧营的士兵,据说要去取样。
    从早上到现在,墨苑的十几位墨者,一直蹲在该地,没有离开。
    这让义纵知道,他们应该发现了什么。
    这个世界上,能够让这些墨者如此感兴趣,甚至跟个农夫一样,拿着铁锹去挖土的事情可不多。
    “墨苑的墨者们,可有什么发现?”义纵问着自己身旁的一位文职参谋官。
    作为战前计划中的主力,义纵所部配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考举士子和武苑学生组成的参谋团。
    这些人跟随大军一起行动,并且充当智囊。
    同时,这些从军的经验,在未来将变成他们成长的养分,让他们在十几年后,独挡一面一时,就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
    而义纵身边的这位,来头也比较大。
    他是义纵的好友,南阳郡郡守张汤的同产弟。
    所谓同产,就是一个母亲所出的兄弟。
    这在汉家的家庭中,是最紧密的血缘关系。
    不过,这个名为张武的年轻人,显然没有乃兄那么大的才华和能力。
    只是中人之姿而已。
    不过,因为其兄长是张汤,所以,哪怕是义纵也要给几分薄面。
    毕竟,张汤虽然不在中枢,但,谁都知道,这位张郡守,一旦回到长安,起步点起码也是九卿巨头。
    未来,甚至还可能封侯拜相。
    “将军……”张武恭身说道:“据说,墨者们似乎发现了一个大铁矿!”
    “大铁矿?”义纵眉头紧皱,想到了什么。
    现在的中国,什么生意最赚钱?
    当然是盐铁了!
    国家对盐铁实行专营制度,所有的盐铁,虽然准许私人生产、制造,但禁绝私人私自销售。
    为了贯彻盐铁官营,当今天子为此杀的人,几乎可以凑成一个一个加强营了。
    但私人的盐铁产业,尤其冶铁业,却半点也不曾因此而衰退。
    就连义纵这个一心扑在军队里的外戚,也听说过了如今天下冶铁商人的兴盛和强势。
    临邛的两位国丈,靠着临邛的大铁矿,日进斗金,并且富可敌国。
    铁器的利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天下但凡有铁矿的地方,都发达了。
    而汉室对铁器的需求,在目前来看,几乎就是一个无底洞!
    单单是军队,每岁对铁器的需求量就在三十万斤以上!
    旁的不说,一副胸甲,就需要数十斤的精铁。
    一柄陌刀,也需要精铁二三十斤。
    更别提,安东都护府对于铁器的渴求,几乎就是永无止境的。
    所以,商人们不管生产多少铁器,马上就能被官府收购。
    他们甚至连销售都省了。
    只要在家努力挖坑、冶铁,然后就可以数钱了。
    天下的商人、地主、士大夫豪强,都争相开矿。
    但问题是——中国的铁矿,不是那么好找的。
    目前,就在南阳附近和临邛发现了两个超大规模的露天铁矿矿脉。
    其他的铁矿,就都是中小型的铁矿。
    而且,矿石质量很差。
    按照墨家的说法是——含有太多杂质,通常只能用作生铁,很难作为粗钢甚至精钢的原料。
    也就只有临邛的大铁矿以及南阳的那个铁矿,能勉强选出一些可以用来冶炼粗钢和精铁的上等矿石。
    此等竟然发现了一个大铁矿?
    这让义纵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铁矿的规模有多大?”义纵沉声问道。
    “据说……”张武答道:“比目前国朝发现的任何一个铁矿的规模都要大,而且还伴生了一些稀有金属矿物……”
    “这样子啊……”义纵抬起头,他想起了天子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钢铁,就是力量!”
    “派人通知程不识,请他立刻派兵来此!”义纵立刻就做出了决断。
    一个比临邛还要大的铁矿,足以让长安不惜一切代价了!
    更别提,此矿可能还伴生着许多稀有的金属矿物。
    义纵相信,一旦这个消息传到长安,估计,很多人都要坐不住了。
    临邛的程郑氏和卓氏,占据那么大的一座矿石,因此成为中国首富,财富多的据说连一些诸侯王也要不如!
    当今天子靠着盐铁官营,岁入二十多万万。
    更重要的是,军队对优质钢铁和精铁的需求,根本没有极限。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武器装备。
    但受限于产量和原料,汉室六年时间,才攒出了不到五千胸甲骑兵所需的精铁。
    想到这里,义纵就下令道:“再派人通知隧营,让隧营的人马留在此地,重筑稒阳城!”
    几乎都不需要再去想了。
    义纵已经明白,此地未来,肯定会成为继临邛、南阳之后,汉家的又一个生铁冶炼基地。
    只是,不知道,此地会落入私人之手,还是国家之手。
    “肯定要闹个热闹……”义纵在心里想道。
    他都已经能预料到,朝堂之上,为了此铁矿而生出的风波了。
    “将此事立刻以飞鸽传书太原,请代王禀报天子吧……”义纵想了想,吩咐道。
    这个大铁矿的出现,在现在来说,对于汉军的行动有着莫大的好处。
    旁的不说,此矿的发现,几乎就差不多能弥补汉军出塞的花费了。
    要知道,临邛的程郑氏和卓氏,靠着冶铁,岁产生铁数十万斤,行销天下,生意甚至做到了南越的日南和九真。(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五十九节 诸胡的畅想
    汉元德六年冬十月丁丑(初七),河阴。
    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雪。
    这是一个匈奴人比较高兴的事情。
    甚至有萨满祭司宣称,这是天神保佑的结果!
    这使得匈奴人的士气高涨。
    毕竟,匈奴人远比汉人更耐寒,他们的皮肤,他们的毛发,他们的生活习惯,都已经适应了塞外的寒冷天气。
    这场小雪的到来,让匈奴人充满了斗志。
    嗯,很多匈奴贵族都觉得,汉朝人再牛逼,也战胜不了自然吧!
    在这个匈奴人都冻得哆嗦的天气里,你汉朝人能坚持几天?
    以至于,就连向来在匈奴国内,属于鱼腩的休屠部族,都是跃跃欲试。
    休屠人虽然是匈奴的鱼腩。
    但他们与单于庭的羁绊非常深。
    早在冒顿单于的时代,休屠部族就跟随匈奴人征战天下了。
    早期的休屠人,甚至匈奴的王牌之一。
    正因为如此,休屠人才能被准许沿着阴山一直到胭脂山放牧。
    还被准许拥有自己的城市姑臧城。
    只是最近二十多年,休屠人一直栖息在富饶的姑臧和阴山脚下,部族的军队很少上战场,渐渐腐化,才成为了匈奴的鱼腩。
    但,休屠部族的体量就在那里。
    全族足足有三四万的邑落,是这草原上有数的大部族。
    足足两个万骑的编制,也足以让休屠人有足够的发言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