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惑乱红楼-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不可,前面危险!”
孙慕谦见贾琏往前走,唬了一跳,连忙出言提醒。
贾琏笑笑,摆了摆手。
“无妨,我就是想去问问看,他们到底为什么过来砸场子。”
虽然贾琏先前气得要死,但是看着对面的人脸上的沧桑和那双布满厚茧的手,贾琏实在责怪不起来。
不管怎样先问问看吧,这些人一看就是穷苦人,感觉也不像存心来找茬的。
不然对面那么多人,盐场的盐工并没有几个,真横起来,也轮不到盐工撂倒他们。
孙慕谦见状自己不敢向前,连忙朝跪在地上愣着的杨守成厉声开口。
“看什么看,还不快跟上去保护贾大人!”
杨守成闻言连忙连滚带爬的起身。
对面那些人见贾琏往他们那里走去,有眼尖的连忙跪在地上。
“青天大老爷,求求您给我们一条生路吧。”
其他人闻言齐刷刷看向贾琏,随即也有样学样,一个个的跪在地上朝贾琏一边磕头一边喊话。
其中当然也不乏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其中有些看起来就凶神恶煞的,一边和场工纠缠不休,一边朝贾琏吐唾沫。
“狗官你还敢过来!你今天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
原先剥削压榨我们,现在竟然还直接夺了我们的活路,你们这样会遭天谴的!”
叫骂声求饶声乱成一片,旁边的杨守成见贾琏脸上冷了下来,连忙上前厉声呵斥。
“放肆!这是朝廷派下来的贾大人,再要胡言乱语,马上就拔了你们的舌头!”
众人被杨守成震慑,叫骂的虽不服气但也不敢再开口,地上跪着的也吓得不敢言语。
杨守成身上穿的是衙门里的捕快服,相较于贾琏身上的官府,他们对捕快服阴影更大一些。
贾琏耳朵终于清静了,赞赏的看了杨守成一眼,然后才缓声开口。
“你们是什么人,今天为什么要来这里捣乱?”
他的计划虽然只是对贩卖私盐金字塔尖的那部分人收益,但是剩下的应该是没胆子来插这一脚的。
他抗的是大宣皇帝的名号,又是官府出面办事。
那些人不敢这么明目张胆,那这群人来的目的是?
心下疑惑,贾琏看向众人。
对面的人闻言面面相觑,片刻,之前骂贾琏之一的一个彪形大汉从人群中走出来。
约莫两米的个子,身上穿着一个小背心,两块硕大的胸肌看得人叹为观止。一张脸长得棱角分明,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眼神凶狠。
“我们是这盐渎县的灶户,今天来是为了阻止你们这群狗曰的收盐的。”
挑眉,贾琏忍了忍,才朝旁边的杨守成开口。
“灶户是什么?”
眼前这人张嘴狗官闭嘴狗曰的,要不是贾琏估计自己打不过,当场恨不得两个大耳刮子扇过去。
特么的不会好好说话么,吃屎长大的!
杨守成闻言一愣,见贾琏似乎真不知道,想了想才小心翼翼的开口。
“启禀大人,煎盐的人家就是灶户。”
噢~
贾琏恍然,原来就是原来的盐工啊。
当前正在使用的产盐方法就是煎盐法,也就是煮盐法。
据贾琏之前打听,盐场起初全由政府拨给,后期演化为私有。煎盐用锅也为官制,由政府发给盐工,也就是现在他们口中的灶户使用,不得私铸。
而灶户是无组织的,盐业生产属于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形式,商人和灶户之间自由买卖。
初始,由于盐商多聚居城内,他们不愿长途跋涉,就从灶户中选择比较殷实可靠者代替他们买盐,形成居间的经纪人,这些人成为灶户的富庶者,由于他们靠海发家,所以人们俗称其为“发海”。
后来商灶之间的交易和价格非常混乱。官府为了加强对盐务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决定将发海人取消,同时从发海人中间选出少数有办事能力之人为灶首,一方面代表灶户与官府接洽公务,一方面与商人办理盐务事宜。
而这些灶户多是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
贾琏所有所思,心里大致知道这群人为什么要来盐场砸场子了。
脸上缓和下来,贾琏心里有点愧疚。
后世他是穷苦人家出身,虽然不是灶户,但是穷苦人家的艰难是懂得的。
只是后来长大工作后那样的日子离他而去,到了这里贾府虽然不甚如意,但锦衣玉食也不会为了这些愁苦。
所以当初他想到这个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原本的那些灶户会怎么样。
现在他们来闹盐场,想来也是看到了盐田晒盐法产量的惊人。
事实上贾琏心里只猜到一小半,灶户的生活已经不仅仅用穷苦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收获
(全本小说网,。)
事实上贾琏知道的不过是皮毛,灶户的生活已经不仅仅是穷苦可以形容。
旧时灶户没有组织,商人和灶户之间自由买卖。
灶户常常受盐商的盘剥和地方恶势力的压榨,长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
他们不仅要按期按人口向官府缴盐,还要交纳税银,很多贫困的灶户常因交不足纳税银而被迫弃家逃亡。
当然灶户也有贫富之分,等级之别。
正如穷灶户,前清秀才萧欣山编的一首《十等灶户》歌谣。
一等灶户当灶首,甘为盐商当走狗,全为自己有。
二等灶户富家翁,不等盐款就上工,常年乐融融。
三等灶户卖‘久大’,不等年终就发价,新老盐剩不下。
四等灶户当军师,见了盐款任意支,帮喝又帮吃。
五等灶户跳了槽,自晒自卖自逍遥,盐商管不着。
六等灶户逞英豪,找着灶首就不饶,好似老鼠见狸猫。
七等灶户真松蛋,找灶首不见面,趟趟自蹲店。
八等灶户怕惹祸,守着盐蛇干挨饿,脚步不敢错。
九等灶户晚驳盐,天寒水浅难雇船,充公在眼前。
十等灶户卖盐滩,有几副一盘端,新老债还不完。
而贾琏眼前的这些人多数就是八九十等的灶户。
他们没有地没有手艺,一家老小全赖这门祖传的技艺生存,甚至都还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大个子门口污言秽语的原因。
当然这其中肯定也不乏有人推波助澜、甚至怂恿挑唆。
盐渎县是贾琏丰收的第一站,正是众人虎视眈眈的时候,皇帝那头估计也在等着实验的结果。
毕竟贾琏那个计划,最终还是建立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的。
既然晓得原因,那就好办事。
贾琏思索,好生安抚了众人。
又特意告知这里只是试验田,因为是用于测量生产时间和生产量的,所以用不着许多人。
等试验成功,就会全面向灶户招工。
到时候工资直接用固定工资和产量提成来得,比起他们现在累死累活看天吃饭要强得多。
比贾琏想象的更加的简单。
众人的质疑竟然只停留在他是否会兑现招工的质疑,而对于工资,这些人的要求出乎意外的简单。
吃饱、喝足,穿暖、冻不着。
贾琏感慨,只是虽是如此,但是为了官者的威严也好,给其余两个地方下马威也好,牵头闹事的人却是逃不掉惩罚的。
有一个算一个,刚才跟盐工动手的,打砸场地的,尤其刚才骂贾琏的那人。
每人三十大板,带头那个嘴巴最臭的大个子四十大板。
只是贾琏见他们可怜,知道他们贫穷,估计后续也没钱看伤,又每人给了五两银子。
一来他只是杀鸡儆猴,并没有让他们送命的意思。
二来是为了施恩。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既是让人知道官威不可犯,又是让人觉得他宅心仁厚。
王夫人和贾政,让他懂得了人心和名声的重要性。
效果倒也显著,当场四十大板一完,银子领到手,全场百十来号人就又齐刷刷的跪在地上。
“多谢青天大老爷,之前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可是您却大人不计小人过,还待我们这么好。”
脸上露出感动,之前指着贾琏鼻子骂的那个大汉脸上愧疚。
“青天在上,我冯富贵发誓,往后但凭大人差遣,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草民也绝不退缩!”
铿锵有力,傻大个重重一个头磕在地上。
贾琏挑眉,见效果这么好,又笑眯眯的虚扶众人一把,装模作样的言语一番。
将被打了板子的遣去治伤,剩下的见满地狼藉,心里过意不去,一个个连忙着手帮忙。
这里的盐田因为是做实验,所以虽然比起林如海之前要多,但贾琏为了方便管理,也并没有构建多少。
一共二十亩盐田,看着白花花的一片,所用的是一种类似猪八戒九齿钉耙一样的工具。
“把耙头朝下,让盐粒集中在一起。”
杨守成边说边做,灶户们有手脚快,脑子灵活的在旁边跟着学。
灶户这么多,谁敢保证贾琏每一个都收,但是如果提前会了,总有些优势。
场地上原本差不多两三亩地一个盐工,其中除了两个之前林如海实验用的两个老人,其余的都是盐渎县的捕快客串的。
灶户们先前见众人做还不觉得,等亲自下场,才发现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易。
低头干了一刻钟,后背烫得像要烧起来似的,煎盐好歹是在室内或者有个棚子。
人多力量大,一亩亩的盐被推成盐垛,二十个白花花的雪山似的盐山,看得贾琏心喜。
他后世看到的都是文字,要不就是物理课老师讲的如何将粗盐变细盐,做实验就那么点。
所以他是真不知道一亩盐田能收多少盐。
但是这小山坡似的堆了二十堆,总不会太少。
盐场是备了五杆大秤的。
一杆秤一亩田,旁边的灶户也看得咋舌。
除了朝廷下来收盐的时候,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多的盐呢。
一边庆幸贾琏是个好官,众人一边好奇的上去围观。
差不多半人高的篓子,两个将近七尺的汉子抬了,一背篓一百八十八斤,一个盐垛就抬了十二篓!
连贾琏都吓了一大跳。
这里的一斤可不是十两,这里的一斤是十六两!
一百八十八一斤、取整十二篓,那就是两千二百五十六斤,换成后世的就是三千六百多斤,一亩盐田三千六百多斤??!
众人呆滞,看看后面十五个一点没动的盐垛。
五亩田,最次的收了三千出头的盐,最多的收了三千八百多斤的盐!
平均每亩盐田大约收入三千五百斤,这里有二十亩盐田!
七万斤!
贾琏有些不可置信。
他知道盐田晒盐可以生产很多,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多。
早知道这个不是说晒一次就不晒了。
而且这次他们实验,潮汐、天气、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所以时间晚了些,据和林如海实验的盐工讲。
如果天气好的话,十天就可以出一批盐。
而盐所依赖的除了天气,还有海水。
海水是无穷无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