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魏武卒-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赵迁为赵王的八年里,身负贤名的赵嘉,只得隐忍偷生。
三年前,秦国攻破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赵氏宗族以及大臣几百人,护拥着赵嘉,逃到了代地,并登基为王。
按照这时代的命名规则,赵嘉成了代王。
(可以参考梁惠王将魏国的都城搬迁到大梁之后,魏国也被人称为梁国、梁魏)
赵嘉深忧秦国势大,前年,燕国太子丹,命荆轲至咸阳刺秦王,失败后,引来秦国的大举报复。
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赵嘉在代国立足未闻,国内政局尚在混乱的情况下,悍然出兵,相助燕国。
虽然最终燕代联军依然失败了,但是赵嘉不甘亡国的心思,却见一斑。
……
时至深夜,赵嘉依然在伏案忙碌着。
前岁,代国兵败于秦国,国内的根基不稳的矛盾,进一步激发了。
纵然是赵嘉用心安抚了两年,这种暗涌却是依然没有消绝。
赵嘉为此茶饭不思,每日里伤透了脑筋。
赵氏宗嗣,岂能断绝与孤的手中……
“大王,大喜啊!大喜!”
侍者一路跌跌撞撞的进来,未及进门,报喜声就先传了进来。
“进来吧!”
赵嘉放下刀笔,从案牍之中抬起头来,淡然的道:“喜从何来?”
侍者惊喜的忘了行礼,当先举起一方布帛,道:”大王,大喜,大喜!魏国有救了!“
“哦!”
赵嘉迅速站起,满脸的不可思议。
“魏国有救?咋可能,孤曾数次推演,魏国必然是灭亡的结局……
难道?“
赵嘉似乎忽然想起了什么,满脸的喜色道:“难道是楚国出兵了?”
“并非是楚国出兵啊!”
侍者这才想起手中刚刚得到的消息,急忙摊开布帛,铺在案几上,道:“大王请看!”
赵嘉急忙低下头去。
侍者继续道:“先前魏国豹公子,任命的那个青豚公大夫发威了!”
赵嘉已经看完了,其满脸的震惊,嘴里呢喃道:“三时辰而下中牟!
天啊!这太让人震惊了!
这,这,简直是有若神助啊!“
侍者亦大喜。
“大王,这是天佑大赵啊!”
“天佑大赵!”
赵嘉重复一声,忽然仰天长笑。
“哈哈!天不亡大赵,天不亡大赵……”
赵嘉低下头来,侍者这才看到,大笑着的赵嘉,早已泪流满面。
“大王,这是好事啊!大王为何哭了呢?”
侍者掏出手绢,就要替赵嘉擦去泪水。
赵嘉随手一抹泪水,不顾眼睛依然朦胧一片,笑道:
“孤这是高兴啊!孤高兴啊!
赵氏列祖列宗,终于可以不绝祭祀啊!”
赵嘉又喊又跳,浑然不像一个二十余岁的成年男子。
“汝说!”
赵嘉指着内侍的脸面,问道:“孤王欲助魏国,共抗秦国,汝说,孤王当如何做?”
侍者脸上的笑意隐去了,赶紧趴伏在地上,泣道:
“大王饶命啊,奴婢乃是内侍,岂敢妄议国政!”
赵嘉哈哈一笑,道:“起来,起来,孤王太高兴了,竟然忘记了这茬。”
其伸手就要拉侍者起来,侍者怎敢让赵嘉相扶,赶紧自己站起。
赵嘉笑道:“此间无人,孤王想听听汝这小吏,是如何说的!”
侍者道:“大王,国政当问相国、卿士,军事当问柱国、将军,奴婢只是竖人(太监),岂敢非议朝政,奴婢的脑袋不够砍啊!”
“无事,无事!”
赵嘉一摆手,深情的说道:“汝知道吗?
孤王身处深宫,朝政只能听取臣子们的汇报。
这到施下的政事,底是善政还是恶政,若是大臣们不说,孤王只能被蒙蔽在鼓中。
所以,汝这小吏,乃是孤王接触得到的最为接近黔首百姓的人,当为孤王解惑。”
这话若是传了出去,这内侍就要被贬到操持杂务的事司去了……
赵嘉乃是明君,整个赵国无人不知,可惜先王被人蒙蔽,致使昏君迁登基,最终导致赵国灭亡。
好在嘉公子临危受命,重塑赵国,这才让赵国得以在代地苟延残喘。
内侍一咬牙,如此贤名的大王,纵然是外人知道了自己妄议朝政,也死不了,顶多受一番皮肉之苦罢了!
内侍一念及此,这才道:“大王,吾国国内方安,民间厌战。
纵然大王训练军卒,颁行善政,但是,咱代国依然没有出兵魏国,共抗大秦的实力啊。
大王莫要忘记了,前岁,损失惨重,大王费尽心思数载,这才稳定了代国形势。“
内侍说完了,赶紧趴伏在地上,生怕惹得赵嘉不快。
“是啊!”
赵嘉长叹一声,代国内部是什么样的情形,身为一个有为的君主,赵嘉怎能不知。
其之所以问政与内侍,不过是想听听底层的心声罢了。
“起来吧!”
赵嘉唤起侍者,道:“此间无外人,孤与汝只是寻常闲话。
孤且问汝,孤王欲要相助魏国,可否从粮食着手呢?“战国魏武卒
zj190128g
第三百二十章 秦王
闻言,侍者心中发狠,抱着事情一旦泄露,就独自承担媚上的恶果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赵迁宠信奸逆,致使赵国灭亡,是以,赵嘉在代地重塑赵国之后,就制定了律法,对于胆敢擅自议论朝政的内侍,那是一律要严惩的。
而代国大臣,都是从赵国逃亡而来,大部分都是在赵迁当政宠信奸邪时,被排挤的正直之人,对于赵嘉的这道律令,自然是发自内心的拥护。
若是被大臣们得知,这个小内侍竟然在与赵嘉商讨国事,不论小侍者言语是否正确,胆敢抛开大臣的监督,私自献计大王,小侍者必然会被大臣们要求处死的!
这不是矫枉过正,而是防微杜渐!
毕竟,谁也不知道有了这一个小侍者专美在前,后面有没有别的侍者起了歪心,魅惑大王走了弯路……
小侍者打定了主意,赵嘉乃是难得的明主,大王想要听听民间的声音,就让吾以死来报答大王吧!
内侍稽首及地,道:
“大王,代地虽然不甚富庶,但是也有存粮,大王欲要以粮草相助魏国,此乃在代国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帮助魏国——唯一的选择了!
此计可行。
只是,不知大王欲要助魏还是……“
小侍者拉长了语调,剩下的话语却是不敢说了。
赵嘉疑惑道:“不将粮草送与魏国,还能给谁呢?
魏国被秦军糟蹋了将近半年,这农事自然是不成了,各地府库又被抢夺一空,战乱致使流民遍地……
难道不将粮食给魏国,还能直接发给黔首百姓啊!
那样倒是直接帮助到位了,只是,如此一来,需要的人手就多了去了,咱代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啊!“
“不然!”
内侍道:“大王,汝想,之前的魏国,那是一败涂地,唯有待公大夫青豚崛起之后,这才有了转败为胜的可能。“
内侍提及一点,便闭口不言,这种涉及两国邦交的事情,若是真的泄露出去,内侍就真的必死无疑了。
赵嘉一楞,道:“汝的意思是,魏国朝堂会贪墨掉这些?”
内侍低头不语,显然是默认了。
赵嘉想了一会,道:“汝的意思可是将粮食送与青豚?
这样不太好吧!
青豚乃是魏国官吏,孤王示好他国臣子,这不太好吧!“
内侍道:“大王,外交之事,奴婢不懂。”
赵嘉苦笑着摇头,自己这是病急乱投医了。
“罢了,汝去寻来国相,诸国等卿士,就言孤有急事相商!”
内侍领命,告辞离去。
……
秦国。
咸阳。
三十五岁的秦王政,正在伏案疾书。
宽大的案几上,堆积着如山的竹简。
秦王勤政,纵然是下到县城,每日里都要将本地的大小事宜上报咸阳。
秦王一日批复的奏折,能够以车来计数。
“混账!”
秦王怒吼一声,忽然将手中的竹简甩了出去。
“啪!”
竹简落在地上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了老远。
默默随侍在一边的侍者,纷纷吓得一哆嗦,急忙趴伏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何事恼了大王呢!”
赵高陪着笑,蹲在地上捡起竹简,随眼一瞄,只见开头写着:罪臣王贲告上,庚戌日,魏臣青豚破中牟……
赵高不敢再看,慌忙卷起竹简,弯着腰双手奉上。
就这么一瞬间的功夫,秦政已经平复了自己的心情。
秦王道:“高,待会下了值,去府库挑选一件狐裘,送与王老将军,就言老将军劳苦功高,常年征战,致使双腿风湿时常酸痛,寡人无以为赐,唯有送上一件皮草,愿老将军安康。”
“唯!”
赵高不敢深思,赶紧应下。
秦王让赵高将竹简放于一边,摆手示意赵高退下,拂又扎进了公文堆里。
……
不提列国对于青豚夺下了中牟,是什么样的反应,且说青豚。
在虎夺下中牟的三天之后,青豚也率军赶到了中牟。
待大军安顿后,楂一脸神秘的让青豚遣开众人,带着青豚和周义、陈平、左车等人来到了县衙。
县衙内军士林立。
楂带着众人,来到了一个防守格外严密的地方。
“将军,虎将军走得太急,并不曾搜索了城内,末将在县衙找到了一处府库。“
左车接话道:“可是乙字号运转基地?”
楂愕然,良久才道:“左冶长怎么知晓的?”
左车笑而不语。
楂这才醒悟,忙道:“是的,末将询问了秦军俘虏,得知此地,正是秦军运转军需的乙字号基地所在。”
青豚与众人相视一笑。
未几,众人到了院内。
楂伸手推开正中一间房屋,道:“此内乃是黄金,末将粗略统计了一下,金币有七百五十六箱,末将不敢统计数量。
其外,尚有各色金器近千箱。“
青豚点点头,道:“辛苦汝了!”
楂擦去额角冷汗,道:“辛苦谈不上,担惊受怕倒是真的。
将军,这么大的一批财富,末将当初看到后,全然没有惊喜,相反倒是怕得要死。“
青豚诧异的看了一眼楂。
楂有没有动手脚,其心知肚明。
别看其从来不改动军制,但是军中一些高级将领隐约都知道,青豚的麾下,除了其等将领之外,另有一套班子。
……
自短兵营出来的将领,除了能够高升一级,下放为将外,还肩负了另一个使命。
青豚要其等负责搜集军中一切动向,事态紧急时,可以直接向自己汇报。
甚至,若是到了有将领欲要叛变的时候,其等可以表明了身份接替军权。
但是,青豚下了死令,不论什么情况,不得杀死上司,必须要将当事人活着交给其。
这是为了预防暗子们一权独大的情况发生。
楂发现了乙字号基地,青豚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