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强宋-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缓缓自云台上起身,梁师成忙不迭的想来搀扶,赵佶却挥挥手让他退开,这位面向清癯的大宋官家沉着脸走动几步,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轻声道:“朕不指望李纲能改掉他那脾气,其人好名胜过他事,凡好名者,少有能任实事的,这么大一个国家,岂能什么事情都非黑即白?饶是朕,多少事情能包容,也就包容了,现在无非就是借重他这个声名,先压着久矣虚悬的枢府罢了,河东事平,李纲再移出去另有任用,到时候才是童贯回来的时侯……但愿这厮学得乖觉了一些,不要再将朕交待给他的重任当成儿戏!”

    赵佶这一番看似随意的话,有些象是在自言自语,梁师成却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这番话透露了太多信息,看来李纲入居枢府,已经成为定局,但是圣人对这个人选,不是很满意,对于他们朝臣自家就商议出这么个人事安排出来,赵佶也颇为有点怨气,但是捏着鼻子忍下来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二十九章 明争暗斗(完)

    (全本小说网,。)

    对于童贯,赵佶还是相当看重,还为他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回返中枢……童贯要是回来,梁师成一党就威风大涨,再不复现在这般灰头土脸的模样,赵佶怎么又想着来拉他一把了?

    服侍赵佶这么多年,情分自然是有一点,但是帝王行事,不能全靠着情分,梁师成思来想去,心下不由得一凛,难道赵佶对旧党清流士大夫辈连同他们背后的太子,最近声势大张有些不满了?

    从这个角度想下去,自然就是越想越深,种种念头,不可遏止的纷至沓来。一个河东乱事生出来,就引得朝局变动,最后再引出了更深的纠缠,隐隐还牵扯到未来的国本之争,局势之复杂,可以说臻于极处。身在局中之人,哪怕以梁师成这种身份地位,都觉得有些惶恐难以把握,生怕一不小心就栽了大跟头。

    现下梁师成才分外觉出蔡京的老奸巨滑,他也许就是看明白了这水到底有多深,复相以来,才一直隐忍低调!想到这里梁师成又忍不住怪起杨凌和晋阳军来,大宋多了这么个人,还有他一手拉扯出来的这支强悍军马,怎么平白就生出这么多事情来!

    自己虽然是恨不得将杨凌一把掐死,这次和太子一系也算是共进退,在很多事情上都对他们表示支持,现在看来,还是不要涉足太深了,省得最后自家也跟着倒大霉!

    现在最要紧的,却是要弄明白赵佶对这杨凌到底存着什么样的心思,最后会怎样处断这杨凌!想得呆了的梁师成突然警醒过来,就看见赵佶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梁师成身子一震,忙不迭的行礼:“微臣失神,还请圣人恕罪。”

    赵佶摆摆手:“朝局如此。也就罢了,好歹朝臣也拿出了个应对河东乱事的手段,比起前些时日只情扯皮已经好上许多,朕也不能求全责备太甚了……人是有了,兵也不缺,老种进位陕西诸路安抚制置副使。总该拿出点本钱来罢?大家想让何灌出河东平乱,朕也可以许,何灌资序也够了,西军和他有点香火情,他也统带得了,就是军费还无从筹措,由你来运筹,可有把握么……”

    梁师成冷汗一下就下来了,放在今夜之前。赵佶要说将财计交到他的手中,他就是搜地刮皮也要做一次大大的贪官,梁师成能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不等过夜就将所有地主老财家当都抢过来,能给他们留条**出门,就算梁隐相今夜大发慈悲了。

    但是现在隐隐约约能感觉出赵佶对太子一系连同旧党清流士大夫气焰大张有些不满,他如何敢在这潭混水当中趟得太深当下梁师成就深深俯首,颤声道:“微臣有何本事。能接过此等重任?随侍圣人身边,为圣人照应些琐事。为圣人修炼大道尽一点微力,臣自问竭尽所能,还勉强有点用处,理财之事,非臣所敢闻,实不是顾惜此身。只是怕败坏国家大事。到时候微臣残缺之身,如何能赎此大罪?”

    赵佶一下就恼怒起来,摆手恨恨道:“蔡京不肯接,朕的内臣不肯接,难道就交给太子去打理朕的财计事么?是不是朕的这一家一当。都要交到他手里?”

    梁师成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不敢开口,只是拼命磕头,赵佶今晚这番诛心的话,他也绝不敢吐露半点出去。只是决定这河东变乱引发的朝局动荡,自家以后少牵扯一点,这才是保身良法!

    赵佶话语中未尽的意思其实已经透露得相当清楚了,天下事情说到底。钱怎么样都是最为重要的事物之一,哪怕赵佶是皇帝也不例外。

    现在这个差事,最合适的就是交给蔡京一系接手,蔡京本来就是理财名家,赵佶用他复位,很大程度就是让他转任理财之事,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却没想到,蔡京一系,打死都不肯接这个担子,梁师成辈为他理财几年,捅出的大窟窿现在都弥补不了,赵佶也不放心交给他们,而且梁师成现在也明白过来了,赵佶要交,他也不敢收!

    赵佶自然更不可能将这财计事交到太子一系那些旧党清流士大夫辈手中,太子一系现在声势大张,已经隐隐能安排部分朝中人事格局,通过与何灌联手,也掌握了部分在军中的实力。

    要是再有这么大一笔财源在手,赵佶等着将来内禅么?可是虽然赵佶权势已经是近几代大宋皇帝之最了,可是大宋官僚士大夫阶层仍然实力庞大,赵佶也不能完全逆着他们行事。

    让在此等局面下硬保杨凌下来,哪怕皇帝也不能轻易如此行事,非得有相当力量来保杨凌,赵佶才能顺势而为。

    蔡京一系不肯接杨凌这摊事情之后,赵佶就已经倾向于让梁师成出面,话里话外,都暗示了不少,让梁师成奋不顾身,为君上解决这个难题,顶住旧党清流士大夫一系的压力,同时防止太子势力进一步坐大。

    他今天的话算是讲得够直白的了,作为帝王,话语中余意用尽,可见对梁师成寄望之深,可是让赵佶失望的是,梁师成跪在那里,深深俯首下去,硬是一声不吭。

    就看见冬日天气,他背上渐渐显露出湿痕,冷汗已经流了一身。静室当中,空气一时间仿佛都凝固了起来,梁师成跪在那里,心里面早就纠结成一团。

    他也是久历宦海风波的老狐狸一只了,赵佶话语中意思,他如何听不出来,赵佶还不是指望他这个忠心家奴出头!

    可是自己又如何敢出这个头?到时候太子一系,这怨恨就都集中在自家头上了,反正无论如何,拼着赵佶龙颜震怒,自己也绝不能做这个挑头之人!

    哪怕感觉到赵佶目光在他脊背上都快要烧两个窟窿出来了,梁师成还是壮着胆子,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寻思着是不是赶紧装晕过去,然后托词养病避避风头再说,能安全从此次风波脱身就算是上上大吉了,再不想捞什么好处,至于童贯,要是圣人迁怒,就在楚州多待几年罢。(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三十章 莫须有(一)

    (全本小说网,。)

    梁师成心想,童贯这家伙没了根还身子骨强健,一时半会死不了,流放就继续流放罢,梁师成在这里咬紧牙关耍无赖,赵佶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他阴着一张脸快步踱来踱去,心中无数盘算此起彼伏。

    钱财事让赵佶痛心,更让他恼怒的是现在太子势力不声不响的就扩张到了这个地步,朝中重臣,谁都不愿意来当他们的对头,难道就如此了?

    让太子一系,让旧党清流那些大头巾,在此次河东变乱事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从此权倾朝中,让自己这个皇帝,都要忌惮三分?朕御宇这些年,加恩了无数臣子,现在居然连一个愿意为朕出力的都没有,一个个还不如那杨凌,好歹仗打得漂亮,北伐扭转胜局,见到女真辽人都是不虚,没让朕在天下人面前丢了面子!

    这一夜实在漫长,在何灌府邸,何灌与耿南仲一席长谈,已经从花厅移到了内书房当中,下人远远离开,不敢靠近这内书房半点,生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将何灌牢牢掌握在手中,就是太子一系这盘布局的重要举措,旧党清流士大夫一直被牢牢压制,很大程度就因为他们在大宋军中没有什么影响力。

    大宋西军现在掌门种家兄弟,都是蔡京在位扶植起来的,现在远在楚州的童贯在大宋军方也有足够影响力,但却不是太子一系使唤得动的。

    掌都门禁军十余年的高俅,则只认皇帝,其他谁的话都不听,现在好容易童贯去位,蔡京低调,高俅病重。河东又突生变乱,给太子一系赢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无论如何这次也要掌握一部分军方实力。

    何灌就是他们选择的突破口,何灌从河东调回汴梁,却在高俅压制下忍气吞声了这么些来,这是个高傲得近乎刚愎的家伙。要说没有怨气那是假这次旧党一系左右朝中人事安排,对何灌开出了他无法拒绝的价码,先任两路安抚制置使,然后再转任枢府,比起何灌原来所求的执掌三衙,高出了不少。

    现在太子一系声势扩张极盛,原来风云人物蔡京梁师成则纷纷声势大衰,在何灌看来与太子一系合作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更不必说何灌虽然是武臣。但是向来以士大夫自许,在政治光谱上也和旧党清流士大夫一党相当吻合,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在太子一系显露出他们已经有了能左右朝局的力量之后,何灌终于决定投靠,愿意出任河东暨河北西路安抚制置使位置,充当太子一系重将。

    去平河东乱事,耿南仲作为太子一系的代表,就是要和何灌敲定方方面面的细节。保证他马到功成,兵从何处调出来。经过他们一下午的商议,算是论定。

    从西军借兵,到时候将晋阳军交给西军收编——至少拿一大半出来打发西军,何灌还盘着从晋阳军当中挖出几千人来作为自己将来的基本班底呢,不管是放在河东路还是带回汴梁作为整练禁军的基础,都很济得事。

    晋阳军的强军之名。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这番计较,其实是很遭人忌的,特别是会遭高高在上的赵佶所忌,一方面壮大本来就有些不驯的西军力量。一方面扩张太子能掌握的实力,对于权势欲掌控欲甚强的赵佶而言,绝对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可是对于耿南仲和何灌两人而言,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这一系列人事安排为赵佶所接受,那么何灌作为安抚制置使如何行事,如何和西军分赃,只要面子上将赵佶敷衍过去就是了,对于政治斗争而言,为什么人事安排决定一切,原因就在这个上头。

    每件事情,还需要具体的人去做,这个具体行事之人,到底是为哪方势力效命出力,这才是关键!

    等一切底定,太子一系实力大张,到了赵佶都动摇不了的地步,那时候,又怕什么了?耿南仲和何灌都是一心想做一番事业,期待将来能名留青史的人物,就是太子一系。

    旧党清流士大夫中人,被压制了数十年,一朝有翻身的机会,这心思就再热切不过,顾忌就少了许多,横下一条心,就准备将生米煮成熟饭。

    议定了何灌为两路制置使,平乱大军怎样凑起来之后,两人都忍不住相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