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铁血强宋-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家儿子本事,自家清楚,蔡攸是很不错的,早早就成了翰林学士。其时也颇富文名。虽然替官家所作诏旨不多,然则一旦有之,每每口口传颂。偶有诗词,也是清丽富贵,有晏殊气象。

    除了这个之外,就没有了。

    蔡京得用之后,过得实在太富贵,太会享受。到老才渐渐返璞归真一些。往日那些以生活豪奢出名的达官贵人,他们的举止做派,蔡京往往就用一个字表示鄙夷:“蠢。”而能得这一字点评的,都还有点与有荣焉,表明大生活家,大享受家蔡京眼里还有他们。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蔡攸,要是有什么大本事,那才是真的逆天了呢。偏偏这位小蔡,热衷之心,比起老子来丝毫不曾稍让。又眼大如箕,非两府使相位置不能让他动心。他老子霸占高位时间实在太久,小蔡相公等不及了,干脆投靠了梁师成他们,将老子拱下台来,居然一时也捞到了一个参知政事的位置。

    然则蔡攸本事比起老子来,实在是天差地远,虽然得了参知政事之位,却不过是王黼之下伴食画诺。什么事情真交给他办的话,准定搞砸。伐燕战事眼看是建功立业好机会,蔡攸想尽办法,才捞到一个宣抚制置副使的位置。指望能立下什么边功,到时候说不定能取王黼而代之,成为真宰相。王黼也估计知道这位小蔡相公做大事是不成的,让他当宣抚制置副使倒也没什么大不了,说不定还有什么笑话可看。

    结果果不其然,蔡攸一行,比笑话还要不如,这就是所谓烂泥扶不上墙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百八十四章 锋芒暗蕴(四)

    (全本小说网,。)

    如此蔡攸,自然就居不得参知政事之位了,不过看蔡京复相的面子,没有远出军州编管,和童贯同一命运,却也没了差遣,只能闲居。

    梁师成他们,再不想用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物,蔡攸无法,老着脸皮求到自己爹爹头上,却被蔡京坚拒之。

    汴梁人都说老公相能谅解天下人,也谅解不了这个儿子。反正蔡京子嗣繁多,也不在乎这么一个。

    却没想到,今日出现在蔡京内书房的,却是蔡攸!

    听到蔡攸进言,半晌之后蔡京才淡淡一笑:蔡攸今日怎么劝解自己老爹都没用,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急了:“让内相得掌整练禁军事,难道就不会动爹爹这相位么?到时候官家离不得的是他们,却不是爹爹!”

    蔡京冷笑:“当日老夫却又是怎么下台的?你怎么还想不明白这个道理,老夫用事太久,权位太重,官家就算是中人,也深为忌惮。再拼力争夺此事,此相位,才是转眼就休!”

    蔡京在这一点上,看得比自己儿子明白多了。如果说以前自己是强势,清流旧党梁师成他们是弱势,官家无论如何要保的是他们以维持朝局平衡。

    那么现在梁师成他们羽翼已成,自己初初复相,反而是弱势了,自己羽翼凋零,就算再度拿掉,对朝局也没有太大影响,现在还能撑着场面,让梁师成等人忌惮,无非靠的是用事几十年的积威罢了。

    官家用他,一则是安定人心,二则就是需要他来理一下大宋财政这个烂摊子,官家是个重情分的人,但是再重情分。一个用事几十年的权臣和皇帝也没有了情分,反而是提防戒备,本来用他复相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旦自己再如以前一般揽权,说不定就真的要立刻下台,而且再无起复的机会了。不如埋头在财政事上。有很大可能在相位上终老,以全毕生富贵。

    而且自己是……真的老了。

    自家事自家清楚,人到老了都有这个灵醒,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这个时候,除了全富贵的考虑,也要多为儿女计了……

    可是这个儿子,却实在是……

    在这一刻,蔡京脑海当中。忍不住就浮现出杨凌这个名字。

    此等人物,自己儿子与之相比,不过是土ji瓦犬!

    蔡攸毕竟宦海沉浮那么些年,虽然没担当,没气概,也没有什么实际政务的本事,但是这政争心术,还是精通。蔡京的话,他如何不明白?踌躇半天。仍然觉得不甘心。自家爹爹老了,安于相位终老,不去争竞什么,凭着资格或者理财本事,差不多也能熬完,可是自家呢?

    蔡京和他的生分到底是什么。蔡攸心知肚明,就算当初投入梁师成门下,双方破脸,蔡攸也知道是蔡京刻意放手,无论如何蔡家总能保住一线富贵。

    现在刻意和他保持距离。做出再不能复合的模样,也是为将来准备,蔡京万一再度下台,他蔡攸也有再度复用的机会。不是有这般默契,蔡京怎么会谁也不见,只见他这个背门而出的儿子,在内室说着只能托之腹心的实话?

    到了最后,蔡攸终于忍不住,低声道:“爹爹,总得为儿女计!没有一个支撑起门户的,蔡家如此大族,将来只怕不堪设想……”

    这就是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大宋士大夫们多的一层忧患之心了,神宗之前,大宋士大夫之争勉强还可以算君子之争,不仅自家没有性命之忧,还不及家人,该恩荫的照样恩荫,该服官的照样服官。

    可是自从新党推出征诛之术,士大夫争竞,平白就添了几分残酷,追夺出身文字,剥夺子弟恩荫。就是将一个士大夫家族彻底变成白身。这是何等残酷的打击!蔡京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蔡家要是没有支撑起门户之人,真说不准会遭致什么样的命运!

    蔡攸提起这个,蔡京终于有些动容。他沉默半晌,终于缓缓摇头:“事情不是你想象饿那般简单。”

    蔡攸一怔,重重摇头:“梁内相隔绝中外,杨凌毫无根基,汴梁城中尽是袖手,他一个靠兵事起家之人,怎能挣扎出头?怎么能得官家青眼?爹爹,这些不过是虚话!”

    蔡京被自家儿子纠缠这么久,早就觉得精力不济。这个眼睛已经是半闭半睁,轻轻道:“杨凌此子,不凡……不凡哪……现如今,不说燕地已经牢牢在他的掌控之中,就是大宋治下百年的河东,他的控制能力也已经远超朝廷,就可见他胸中丘壑。谁又知道,他还藏着什么本事?且看罢,且看罢……老夫总有感觉,梁师成,未必能遂其所愿……”

    蔡攸暗地里撇嘴,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梁师成都强过杨凌太多,更不用说梁师成遍布汴梁的党羽!真想捏死杨凌,不过是轻巧巧的事情。杨凌一个外来人,只会拼命打仗这种事,汴梁东西南北只怕还摸不清楚,就想让官家惦记起这么一个人?爹爹老了,难道都老糊涂了?

    虽不甘心,蔡攸也知道再不能说下去了,就准备起身告辞,蔡京却突然一下睁开眼睛,一瞬间老眼当中竟然是精光四射:“要是杨凌能拿出一点本事,有突围而出的模样,你可顶在前面,帮上一把!老夫也是要助你的,将来如何,就看你自家了!”

    虽然是蔡京难得许诺了一个前景,蔡攸也不大提得起精神来,杨凌要靠自家力量出头,实在有些太过于天方夜谭了,这等许诺,不过是画饼而已,无非着人点杨凌举动便罢。

    蔡攸起身,恭恭谨谨告辞出去,自然有执事秘密引他离开,蔡京自然没有老子送儿子的道理,靠在软榻上轻轻摇头。

    自家儿子,却不知道自己是最适合坐在西府上的。一则也算是给了蔡京面子,二则是他还算是梁师成的人,正合平衡道理,三则是说出来就有些伤蔡攸的心了,他是个没本事的人,坐在这个要紧位置上。才是最让官家和朝中诸人放心的人!

    说不定真能让他安稳坐长久,领政事堂是不必想了,但是自己下位之后,他也算是熬上了资历,居于西府领枢密同为使相却是跑不了的,有这么一个地位,自己老去后撑起门户,问题也不算太大了……

    当然这前提是杨凌一开始要靠自己挣扎出头,突破梁师成的层层封锁。再度带给官家一个深深的印象!这位官家,是重感情的人,只要看对眼了,是可以放手用人的,关键就在官家这里!到时候朝中反对声1再大,也是无能为力了。

    可杨凌就真的能挣扎出头么?不知道为什么,蔡京却偏偏有这个信心。

    此人本事白身,最后却立下平燕大功。又有强军在手,岂是朝中诸人可比!这等人一旦上位。不知道将在大宋掀起什么样的惊涛骇

    反正自己已经老了,将来如何,也看不见了,就随他吧……只要到老,自己犹能掌住权位,不为人下就成行了。

    ……

    “在座诸君。你们觉得,官家是何等样人?”

    斯时斯刻,月明星稀,凉风习习,汴梁灯火在北。汴河如带在南,小庄园的庭院之间,杨凌一身懒衫,踞坐席上,问出的却是这么一句

    大宋立国伊始,就算是个皇权相当弱势的帝国,太祖得国于后周柴家孤儿寡母之手,费劲心思设计了一套叠床架屋,互相牵制的政治制度,就是为了分化臣下,保住赵家天位,对士大夫,对市井百姓,对田间农夫,都有诸多忍让之举,尤其坚定不移的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宗旨,才让赵家一直延绵传续下来。

    不然以五代十国那份纷时代,兵变跟家常饭也似,当时赵宋开国的时候不过一百余残破军州,谁能断言赵宋能比朱梁,沙陀李唐,刘汉,石晋,郭柴周长命这么多?

    赵家天子在士大夫间,甚而在百姓间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不可触碰,多了许多烟火气,特别是对于士大夫而言,品评天子,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虽然时值末世,朝中党争剧烈,党争越烈,反而是皇权越位加强的时候,因为争斗诸党不约而同的都要寻求皇权的支持压倒对方,到了赵佶的时候,反而是有宋以来皇权最为巅峰的时候,赵佶可以随心所欲的任用私人,可以骄奢到了极点,将大宋的底子几乎都耗干净。

    除相拜相,也绝谈不上慎重,但是赵宋官家的烟火气还未曾消退多少,厚道底子也还留存几分,市井当中说起这位道君皇帝会李师师还是津津乐道,浑没半分顾忌。

    所以杨凌才敢名正言顺甚而明目张胆的问出这句话来。

    杨凌问出这句话,果然在座诸人,都没什么讶然之只是端坐听着,几个有资格开口的人都在筹思,怎么说出自己的观感。

    李邦彦看看左右,这上头在这些日子里面他早就不知道和杨凌讨论多少次了,不过此刻却先要他开口,引出众人言辞。当下就看着杨凌笑道:“官家,有厚福之人而已。享用远迈前代,还有什么说得?治道如何,平平而已,官家天也不在此,然则可以倾心托人,一旦赏拔于微末之间,信重无遗,得一名相,可为齐桓前半生事业,如此而已。”

    虽然品评天家没什么忌讳,但总不好说出什么难听的,李邦彦说得虽然遮遮掩掩,其实也不算隐晦了。

    官家厚福,说明他自奉极厚,别的赵宋皇帝舍不得花用的,他毫无顾忌,而且这本事远迈前代,他接位置的时候大宋财政底子不算差,几代皇帝变法,行桑弘羊故事,留下不少积蓄下来。徽宗十来年就折腾得精光,还将大宋财政体系得差不多已经能算是破产了。

    治道平平,天不在此,说的是赵佶几乎没有什么做什么具体行政治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