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6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扳回这场局面,这是不得不做的党争,否则这个国家就将彻底完蛋了,所以,请娘理解儿的良苦用心,还要让娘随着儿上城风餐露宿,是儿不孝。”
结果老娘闻听此言,不但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反倒用拳头捶着床:“你们的政治我不懂,你是不是作秀我也不管,但你的这个壮举,老娘我一定支持,来来,立刻带着全部家小,背上老娘,咱们上城去,就咱们一家老小,直接面对清兵的四万大军,绝不退缩。”
随着老太太的一声令下,整个院子开始忙乱起来,一家子孙三代,加上奴仆婆子,随着背着老娘的这个官员,大步的走出了院子,走上了长街,所有的百姓看到这一行老老小小毅然决然的神情,无不心中感叹,再看到老太太怀中紧紧抱着的祖宗牌位,更让所有的人热血沸腾。
一场弃官风潮绝对震动天下,一个两个弃官也就罢了,但是几百官员弃官那就是大事件,更主要的是,这次弃官的借口相当堂皇,不是为了什么私利,而是为了国家,那些弃官的官员一个个昂扬而来,带着全部家小,搬着锅碗瓢盆直接上城,男男女女有老有少,还有襁褓里的孩子,就那么走上城头,要为大明血战一番。
当然,指望着这些人守城,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但这种气势却让百姓群情激奋,原本惶恐的民心再次安定下来,尤其这些弃官的官员不断的宣布,吕督师已经带兵进关勤王,边军也在督师的号召下齐集龙井关,坚决不让一个清兵活着走出长城,这更加让百姓欢呼不已。
吕汉强对外的决然,绝对是有目共睹的,不让一个异族走出汉家之地,大家坚信这一点。
京城的大街上,再次出现了万人空巷,所有的百姓都看着那些拖家带口的官员,呼朋唤友大步走向城头。
什么时候看到了这样的官员?这时候看到了,百姓们已经忘记了这些官员原先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已经忘记了这些官员作威作福的往日,他们心存感激,于是纷纷开始准备,准备用这一腔热血,走上城头,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家园,死战到底。
百姓们都开始跃跃欲试的准备参加守城,就等着官府一声号召。
百姓不比那些官员,百姓若是敢轻举妄动,那就是死罪了,于是,大家都期盼着,等待那一张征召的命令。
可是这个征召令实在是容易下,却施行不起来,原因是,能施行的官员都弃官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53章 处理关宁
这时候崇祯皇帝,也正如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在他的御书房里,在那空荡荡的大殿上,甩动着他两只长长的胳膊,照着他独自发明出的,仿佛是后世暴走团一样的步伐,正在想着眼前危险的局势。
眼前危险的局势已经不是火烧眉毛的清军入关了,而是现在整个大明朝廷的政务运转已经停摆了,六部黄了三,有一半以上能干肯干的官员全部弃官,这是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情,这件事必须解决,否则自己这个皇帝真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孙师傅,还得请您老亲自出马,否则这事情就真的不好办了。”知道这次弃官潮的根本就在于自己这个东林党,但是现在是需要那些人出来替自己担责任的,所以,始作俑者礼部尚书,不得不厚着脸皮恳求孙承宗出面找回那些官员,否则,即便是实行抽丁上城这样的简单行动,自己也根本就做不到,也做不好,真要是京城不设防,将来满清打进京城来,他们的野蛮性格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到时候想投降估计都来不及,定然是一个玉石俱焚的结果。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样闹下去,不但不能铲除孤臣党,反倒会让他们在百姓中的声望越来越高,昨天他们刚刚弃官,今天一早,大明新闻就连篇累牍地开始替他们叫好喊冤,而据有心人汇报,京城百姓赞扬他们的风骨,唾弃自己东林的卑鄙,就连太学国子监的监生也已经开始群情激奋,他们已经不再站在东林为反对而反对的立场上,而是随着这些官员的行动,开始纷纷转投到对方去了,这严重地损害了东林党的基础,这样的事态若再不扭转,东林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孙承宗也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这件事情必须解决,否则这个大明就彻底的垮掉了,但解决的办法他的心中早已经有了定论,不过是还要熬熬火候,这一次,一定要给操切多变的学生崇祯皇帝,还有那些死不改悔的东林党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于是,站在朝堂上的孙承宗就闭目养神,绝对不接礼部尚书的话头——你让我去,我就去?你谁啊你,我也不是给你做的官。
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一见事情越来越糟,孙承宗又不接他这个话题,于是就转头面向崇祯皇帝,连连叩头,肯请崇祯皇帝出面,收拾这个残局。
崇祯就抬头看了看底下的几个官员,不由得叹一口气。
几次和吕汉强争斗,都是以自己的失败而结束,这一次好不容易抓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本来以为,可以凭借清军二次入关的契机,彻底扳倒吕汉强,结果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实际上自己所有的计算,再一次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这怎么能让他咽下这口气,而心里更是一阵阵发冷发寒,在这一次,虽然没有吕汉强在其间鼓动串联,或者可能都根本不知道这事情的发生,但越是这样越可怕,他再次领教了吕汉强势力的巨大凝聚力。
但不管怎么忌惮吕汉强的势力,崇祯知道,这时候自己必须忍下这口气,必须恢复朝廷运作,要不这个大明就亡在了自己手中啦。
“诸位臣公,这事情到底该怎么收场?”崇祯有气无力的询问着。其实在崇祯的心里,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也有了主意,还不就是先找一个人来背黑锅,然后自己拿下脸来,下一道检讨自己的圣旨,那些官员就会感恩戴德的再次回到朝堂上来,虽然大家看着两相烦,但不管怎么烦,事情还要继续,生活永远无尽头吗。
其实现在朝堂上所有的官员都知道这个解决办法,不过就是没有人愿意出来背这个黑锅而已,于是大家就再一次冷到这里了。
这时候吏部尚书斜着眼睛看着礼部尚书,不断的暗示他,接下这个黑锅——这个娄子是你捅出来的,你不背谁背?
礼部尚书和他的心思是一样的,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这个黑锅就应该吏部尚书去接,按照职业对口来说,也应该由你来背。
而其他的官员却没有这种推诿的担心,因为即便是自己想背黑锅,自己也不够那资格不是,于是大家都在后面准备看好戏。
于是这个天不亮的朝会就难得的没有撕咬,变得肃静非常,一直到了日照中天,依旧没有任何结果。
正在君臣互相大眼瞪小眼的时候,突然间午门外,登闻鼓急响,景阳钟轰鸣。
就这一阵钟鼓齐鸣,立刻吓傻了满殿群臣,在这个紧要关头,大家都认为清兵已经打上门来了。
等着君臣惊慌失措的时候,一个传事的太监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禀报:“启禀万岁,午门外国子监监生两千余叩阙情愿。”
崇祯的心就一紧,但转而就一阵欢喜,看看礼部尚书,嘴角不由得泛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学子们怎么又叩阙啦。”崇祯慢条斯理的问到,这次可上几次的不一样了,这次他一点都不着急了。
“监生叩阙午门,要求万岁诛杀国奸,迎请诸位贤达还朝。”那个太监赶紧汇报监生的要求。
崇祯就慢条斯理的问到:“国奸?他们说的说谁啊?”
那个太监就咬牙切齿的道:“礼部尚书黄伟动。”
崇祯立刻兴奋的一拳头砸在了龙书案上:“那都知道国奸是谁了,那还愣着干什么,来啊,将国奸拉出去,就在午门问斩。”
礼部尚书当时就瘫倒在地,然后一翻身爬起来对着崇祯哭喊:“我为陛下出过力,我为党国立过功。”
崇祯就一手抓起笔,开始亲自书写诏书,对哭号着被拉出去的礼部尚书连理都不理,直接对孙承宗道:“孙师傅,朕已经将国奸政法,现在就麻烦您带着朕的手谕上城,请那些贤达回朝共赴国难。”
孙承宗就苦笑着接旨,但心中却上一顿哀叹:“这国朝大事,这一个堂堂六部堂官,在你的心中竟然如儿戏一般就那么处理了,岂不知,你虽然平息了辞官潮,但你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算是做实了,你的威信也算是彻底的崩塌了,以后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54章 皇族京营
正直的官员们再次回到了朝堂,大明的政府机构再次运转起来,并且比以前更高效,每一个官员互相见面,都充满了朝气与斗志。
这次胜利了,不但是对东林的胜利,更是对皇权的胜利,通过这次抗争,官员治天下的时代即将开始啦。
同时一个好消息在北京城突然传开——一万关宁铁骑进京勤王了。
这个消息更让百姓安心,关宁铁骑到了,那督师大人的人马还远吗?
祖宽骑在马上,看到高大的带着他的三千铁骑驻马在北京高大的城墙之外,心中生起一股无限豪情,大明帝都,我来啦,属于我的辉煌即将开始啦,表弟吴三桂,我要和你比一比,看看谁最先走入武将辉煌的巅峰。
派人与城内接洽的工夫,按照大明的规矩,大军在城外扎下营盘,并且特意整顿军马,沿着帝都城墙往来呼啸奔驰,向百姓炫耀关宁军威,争取给大帝都百姓一个好印象。
崇祯接到关宁铁骑来到来的时候,激动的差点哭出来。
关宁铁骑,可是自己花来无数钱粮豢养的一支铁军啊,是自己最寄予厚望的一支力量啊,在多年豢养与倾注下,他们的忠诚应该没有问题,只要掌握了这一支无敌铁军,那么自己将来的计划的胜算就将再次加码,如果再配合上皇族京营,那就上稳操胜券了,到时候,大明将再在自己的手中掌控,大明的复兴与强盛将在自己的手中实现。
于是,崇祯皇帝决定破天荒地走出皇城,去到了京城德胜门上,接见这一万关宁铁骑,给予他们必要的荣耀,以便收揽他们的军心,最终为自己所用。
这样的决定当然没有被任何人说拒绝,即便是那些老学究老古董对这样的决定也是双手赞同,因为在这个时候,整个京城的百姓太需要鼓舞了,全天下的军队太需要奖赏恩惠了。
随着崇祯皇帝的一声诏命,尘封已久的皇帝议长再一次被摆开来,无数的宫女太监也难得地走出那阴森森的紫禁城,走向了他们久违的长街,呼吸那人间的烟火。
百姓们对皇权一直是敬畏的,得到皇帝要检阅三军的时候,他们便开始连夜将整个街道打扫干净,虔诚地傻上清水,尽量让这个炎热的夏天里,皇帝能感觉到一丝清凉,然后,佳佳拿出自己供奉祖先的香案,就在路边点燃起高香,虔诚的跪倒在路旁,然而却一个个不敢真正抬头,只是屏气凝神的看着地面,感受着那皇冠浩荡,天子威仪。
随着一阵震静接的鞭子响,然后就是京营皇帝仪仗队,铿锵的脚步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