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督师-第6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山东孙元化派出大批铸炮专家的支援下,复辽军的军工厂也能自己铸造大炮了,而且在质量上更胜一筹。

    原先一门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原先每门足足一丈,口径三四寸(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都在三四千斤(两吨)这东西虽然威力巨大,但由于只能用铸铁和青铜铸造,但其笨重的也的确令人发指,几乎就不能用于野战,只能守城。

    而辽西钢铁厂直接生产出了钢水,这一下就彻底的突破了这个笨重的瓶颈,并且在质量和性能上要大大优于原先的产品。

    现在,一门口径四寸的红衣大炮,整个炮身不到了1500斤左右,不但在吕汉强的提议下,增加了照门准星,提高了打击精度,而且还将这大炮直接按上的两个轱辘,不但使得上下调整角度更方便,用四匹驮马或者四匹骡子,就能轻松的拖动随着大军行动,大大的加强了机动性。

    在装备了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之后,又装备了专门针对骑兵的速射炮——佛郎机炮。

    这佛郎机炮好啊,和红衣大炮相比,在结构上有根本性改变,比以前明军装备的火炮优越得多,现在的佛郎机炮,是一种钢制后装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

    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采用了母铳与子铳结构,母铳即炮筒,子铳实为小火铳,每门母铳配4~9个子铳,每门子铳事先装填弹药以备使用,作战时,先将一个子铳装入母铳的弹室中,发射后,将空子铳退出,换装另一个,由于可以轮流换装子铳,减少了临时装填弹药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因此又被称作“子母炮“,佛郎机炮还安装了瞄准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对付敌人的集团冲锋,这的确是天下无敌的利器。

    而佛朗机炮炮身更加轻便,装在两个轮子之上,只要两匹托马就可以拉动满世界乱跑。

    有了这项先进的大炮,复辽军就在不久之前,组建了专门的炮兵纵队,虽然整个人数上来说,与战斗部队相比,只有区区四千,但所配备的红衣大炮就有一百门,佛郎机炮两百门,这在整个大明,即便是整个世界也上绝无仅有的。

    这次赵晓铭带着自己的步兵纵队,还有火炮纵队急匆匆南下,他也知道战况紧急,在路上,根本就不敢耽误,可即便是这样,从王大壮那里发出来的军令,还有从陈亮那里发来的求援信,依旧如雪片一样飞到他的手中,让赵晓铭的整个部队,不得不拿出吃奶的力气向前狂奔。

    眼看着就要到了牛庄战场,赵小明刚想喘口气,整理下已经跑乱套了的队形,结果远远的就看到孔邦国就像后面撵着几只饿犬一样冲了过来,老远的就冲这赵晓铭大吼:“大军不要停歇,立刻跑步前进。”

    老伙计第三纵队参军黄胜远一见孔帮国这个狼狈的样子,立刻惊慌地迎了上去:“大军日夜兼程,行军已超过500里路,急需要整顿休息,如果这时候将大军拉上战场,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孔邦国滚下马来,不顾一身的泥水,连连跺脚大吼:“陈亮已经发疯了,他要连夜进行攻击,我的第四纵队所剩不过区区一万两三千人马,这时候,我想我的人马已经所剩无几,我的老兄,为了给我第四纵队还能留下的种子,我恳求你立刻上战场吧,立刻接替我的纵队对牛庄进行继续的攻击吧。”

    黄胜远大吃一惊:“怎么?你的两万齐装满员的纵队,怎么就剩下一万两千人了?这是怎么弄的?”

    孔邦国就连连跺脚:“我来的时候还有一万两千人,现在说不定都不足一万了,如果你再不上去支援,我的第四纵队就被陈亮那小子彻底给拼光了。”于是就简单地将陈亮的判断,说给了黄胜远听。

    黄胜远也被陈亮的判断震惊住了,但只要略一思想,立刻就明白这种可能是存在的,皇太极已经疯狂了,他完全可能在吕汉强带着不过区区两万人马,这个最虚弱的时候,将他的正黄旗或者上镶黄旗一起,再次派进京畿,以绝对压倒多数的兵力优势,将督师和小胖子的两万大军歼灭在遵化城前,那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现在看来,陈亮判断的对,这种决然的攻击也绝对正确,现在自己的大军必须一刻不停的冲进战场,帮助陈亮拿下牛庄。

    于是,黄胜远望向赵晓明。

    赵晓铭冲着疲惫不堪的自己兄弟大吼道:“兄弟们,第四纵队的兄弟们快拼光了,现在到了我们顶上去的时候了,兄弟们,我们要一刻不停的增援上去,跟着我,跑起来。”

    那些早已经精疲力尽的士兵,一听自己的兄弟部队已经到了拼光的程度,立刻丢掉了所有的疲惫,开始随着赵晓铭向着牛庄战场飞奔,炮兵纵队的马夫们,也拼命的挥着鞭子,鞭打着拉车的托马,一路风尘滚滚地向前冲去。

    奔跑了一段路程,赵晓铭再次下令:“全军轻装,丢掉所有的被服等等,全力奔跑。”

    于是所有的战士都将身上多余的东西纷纷抛弃,行军的速度再一次提升。

    但是随着奔跑的时间越来越长,战士们的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这时候,从远处飞奔来一骑快马,来的正是第四纵队的监军士,跑到孔邦国的面前,对着孔邦国大声禀报道:“参军大人,我们已经炸开一段城墙,现在兄弟们正在与敌人在那段缺口上疯狂的厮杀。”

    终于打开了一段城墙缺口,孔邦国不由得稍微喘了一口气,“战斗状况如何?”

    那个监军士红着眼睛回报:“陈亮将军打疯了,我们纵队的兄弟打疯了,敌人也打疯了,就在那个缺口上,我们已经死伤了足足六千兄弟。”

    孔帮国就一个踉跄,只觉得眼前发黑,再也坚持不住,直接昏倒在地。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093章 功败垂成

    黄胜远跳上一辆马车,对着奔跑的士兵再次发出号召:“第四纵队的兄弟们需要我们,如果我们晚到战场一步,第四纵队的兄弟们就将全军死战在攻城的战斗里,再次轻装,再次轻装。”

    再次轻装,该丢弃的全部丢弃了,剩下的,便是身上这一身盔甲,这是兄弟们保命的根本,但这时候,不知是谁第一个将自己的盔甲脱了下来,直接丢弃在了路旁,就那么穿着内衣,紧握着扎枪继续飞奔。

    于是整个队伍旁,就是一阵又一阵盔甲被丢在地上的声音。

    “参军大人,第四纵队的兄弟就剩下五千啦。”

    “四千啦。”

    “民夫已经被武装起来啦。”

    这时候,第三纵队的兄弟终于冲进了战场。

    陈亮死死地抓住气喘吁吁的赵晓铭的双手:“你总算是在我战死之前赶到了。”

    赵晓铭就坚定地回答:“第四纵队的兄弟们可以喘口气了,剩下的战斗就看我的了。”

    陈亮看着远处那血火的战场,声音嘶哑,哽咽道:“我的兄弟们是该休息一下了,我的两万大军,还能站在这里的只有区区四千不足了,剩下的就拜托你了。”然后就大马金刀的站在了血火的城墙之前。“我会站在这里,一直看着你拿下整个牛庄城。”

    现在不是喘口气的时候,也绝对不能让敌人喘口气,现在必须一鼓作气,拿下牛庄城。

    赵晓铭根本就来不及和陈亮废话,都是一起从300人里出来的老兄弟,也没有必要再废话,立刻开始安排炮兵纵队,直接在城墙前排开阵型:“佛朗机子母炮,对敌人的城墙缺口两边实行压制射击,红衣大炮,装实心弹,立刻对牛庄的城墙展开轰击,再给我炸塌一段城墙,开辟一个战场,全体注意,为了胜利,为了死难的第四纵队兄弟,开炮——”

    随着陈晓铭的一声怒吼,无数弹丸如飞蝗一样扑向城墙。

    刘之源也感觉到自己的疲惫,感觉到自己的脊梁已经开始嘎嘎作响,但是他挺住了,因为他站在这高高的城墙之上,可以看到对面的敌人仅仅剩下四个方阵,也就是说,仅仅剩下4000人马,而这时候在自己手中掌握的,最少还有两万多人马,就在这短短半天一夜之间,自己凭着这地势的优势,用一万五千精锐人马,拼光了敌人最少七千,对于自己来说,这就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只要再坚持一会儿,那个彻底疯了的敌将,将会将一个在整个大清的战役里来说,最辉煌的一个结果奉献给自己。

    太阳再次升起,撕碎那无边的黑暗,将他伟大的光辉铺洒在这人间的地狱之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有一丝丝夏天的白云,悠闲的飘荡浮动,而就在这个时候,刘之源的心猛地坠入了冰窖,因为他看到,又有一批复辽军冲进了战场,而且他们还带来了自己最了解的,也是最恐怖的战争之神——大炮。

    对于大炮的威力,在整个满清帝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刘之源更懂得了。其实它的威力,要比吕汉强的炸药包还要巨大。自己就是凭借着手中掌握的各种火炮,才让对面的敌人损失惨重,才让自己的牛庄岿然不动,但现在,敌人也已经有了大炮,而且还是恐怖的一百门红衣大炮,两百门杀伤力巨大的佛朗机炮,自己的牛庄,完了。

    “牛庄即将陷落,末将将血战到最后一人,为大清效力,为皇上尽忠,恳请皇帝陛下,请让我的家小做个平民吧。”刘之源一字一句的在小小的纸条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这些话。

    在这个小纸条里,刘之源依旧像往常一样,没有提出向皇太极讨要援军。

    原先没有提出向皇太极讨要援军,是因为刘之源有绝对的信心,凭借自己的力量守住这个固若金汤的牛庄。

    而现在没有讨要援军,是因为刘之源知道,且不说皇太极的手中还有没有援军,即便是有,也已经远水不解近渴,还有对面的大炮一齐开火,自己的钢铁长城就将化为乌有,自己的牛庄陷落也不过是区区三两天的时间了,而三两天的时间,从盛京出发的援军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战场的,自己失败的下场已经注定。

    双手托起这洁白的信鸽,猛的向空中一抛,那只信鸽就带着刘之源最后的遗愿,展翅冲向已经朝阳四起的天空,在那湛蓝湛蓝的天空里,画出一条洁白的弧线,然后振翅向北方飞去。

    这时候身边的副将面色沉重的向他禀报:“复辽军退下去了,我们是不是组织人手修补那段城墙?”

    “没有必要了,只要对面的大炮一响,我们的城墙,就将千疮百孔,你告诉我们的兄弟,趁着这难得的时间,吃一点东西喝一点水,准备最后的决战吧。”

    那个副将就呆呆地看了他一阵,然后默默的下去安排了。

    趁着敌人安排炮兵阵地的短暂间歇,刘之源轻轻的擦拭着自己的大刀。

    这把刀,是当初自己当军户的时候,从自己的父亲手中接过来的,而自己的父亲,又是从自己的爷爷手中继承来的,而往上,可能更远。

    这把刀,在它的上面已经镌刻了自己这个家族无数的战争历史,无数的悲壮与勇猛,无数的心酸悲哀,现在,他不想将这把刀再交给自己的儿子,整个家族的战争史,就从自己的手中断绝吧。然后扬起脸遥望北方的天空:“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