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的光芒-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君孺现在就住在无忧府,所以刘彻时常带着太仆公孙贺出入无忧府,要是找不到理由了,就以各种名义拉上他,强行制造机会。

    对于刘彻的心思,马护卫夫妇与禾儿姐,卫少儿她们是一头雾水,这是在干什么?做这么明显,这种搓合也太粗糙了吧……

    白白胖胖,时常挂着一张笑脸,这就是婴孩时霍去病的样子了,和其他普通小屁孩没什么不同,从这里看,很难想到他将来会胆气出众,封狼居胥,赢得匈奴如丧家之犬。

    对此,刘彻没想那么多,该抱的还是要抱一抱,反正自己是皇帝,自己想抱个孩子还是没人会阻止的,只不过他没注意的是,卫少儿看他的眼神,分明是开始有了让刘彻当“全职奶爸”的意思……

    卫君孺终于和公孙贺走在一起了,其中有多少是刘彻的功劳,两人心知肚明,皇帝都有心思让他们凑成一对,他们那敢不从?

    俊男靓女,索性两人长得都不错,各自也有一些相互欣赏的意思,因为刘彻娶了卫子夫的关系,两人身份同样相差不大,奉旨联姻,还算是能够接受。

 第一百九十三章不知有汉与夜郎自大

    南越国灭亡的消息传入朝堂,大臣们喜不自禁,满堂欢腾,可刘彻他并没有什么太大反应,只是淡淡地向朝臣们问了一句:“南越国附近还有那些国家?”

    此话一出,大臣们便嗅到一股非同一般的气息,陛下这是要大肆扩张?南越还不是陛下的终点,莫非百越之地在当世会归属汉廷?

    他们不敢乱想,只好搜寻着记忆,去思考陛下抛出来的问题。

    丞相卫绾平日里接触的国事比较多,知道的也更多,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上前一步,轻笑道:“南越故地东侧是闽越、东瓯、吴越、扬越等,由于南越为我汉廷出兵灭了,其余百越诸国除闽越麻烦点,其余都不足为虑,陛下若想收归百越之地,凭借南越中转,大业可期!”

    这不是他想要的最好解释,刘彻沉吟片刻后,继续逼问道:“那南越西侧呢?”

    “西侧?西侧是骆越、西瓯、夜郎国。”卫绾虽不解于陛下为何兴致不怎么高,但还循规蹈矩回道。

    夜郎这个国家的名字把刘彻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这不就是成语夜郎自大的来源吗?

    “夜郎自大”是后世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典故,当然此时还未发生,这还是二十几年后的事。可是,“不知有汉”的,夜郎王并不是第一人。刘彻还知道,在他之前,滇王就曾问汉使:“汉孰与我大?”。

    “滇国你们知道么?”刘彻试探性地问道。

    众朝臣面面相觑,分明是一副疑惑的表情,似乎是不知道,普天之下还有这个国家。

    中原不知有滇,滇人不知有汉。两个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可以说第一强的国家,彼此相邻却互不所知,引出国土差距巨大却不自知的情况,刘彻无奈苦笑。

    楚威王为开疆辟地增强国力,与强大的秦国抗衡,派大军南征,欲将西南夷之地纳入楚国的领地。大约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前后,楚国大将庄蹻奉命率数万大军出湘鄂,平定了巴、蜀、黔西地区,到达梁州,而后继续东征,直打到今曲靖一带,滇中、滇西、滇东、滇东北数千里之地先后纳入庄蹻麾下。

    而当时,庄蹻的军队因被秦军截了后路,无力班师回朝,便与当地人相融,由他建立的滇国,是滇中地区第一个统一的王国,势力范围北起南盘江,南至红河,西抵澜沧江东岸,在历史上存在了100多年。

    滇国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而且因崇山峻岭而与中原隔绝,因此养育了独特的滇文化。滇国人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这在青铜文化中反映出来。

    蜀郡与夜郎国一直就有交通,因为蜀地商人贪恋夜郎地区的珍宝奇石,各种特产,把夜郎国的存在好歹传播出去了,而滇国现在似乎还未被汉人知晓。

    滇国是四川到西域的“蜀身毒道”,兵家重镇。刘彻提出这些问题,无非是有意问攻占滇国,可看众臣的反应,他便知道,还得等一个时机才行。

    拂起袖子,察觉到众臣仍是一头雾水,把攻下南越国的喜悦都忘了。

    刘彻轻咳几声,抿嘴道:“滇国就在夜郎国附近,朕也是偶从一蜀商那儿得知他们的存在,众臣不必想太多,迟早有一天,朕会收服南方所有地盘,到时候就一切明了,咱们还是回到南越的善后事宜吧。”

    既然陛下不想多说,众臣子也不愿提问,纷纷把目光投向南越官员任命这块大蛋糕上,个个跃跃欲试,提出的意见让刘彻直翻白眼。

    “你们放心,朕会充分听取将士们的意见,从迁入的百姓中挑选有才干之人任命官职,这个不用你们费心了!”刘彻直言道。

    不理会下面一片哀嚎,刘彻轻哼一声,直接宣布退朝。

    朝堂之上,刘彻之所以全程不露笑容,是因为他看到了上报的伤亡人数,根据东方朔所说,水师因为有南越水师的归降,又夺得了大批船只,损失并不怎么大,可步军方面却死伤了六七成,十二万大军只剩下四万多人。

    从各地征兵的十六万大军合京师南军两万精锐共十八万,他们一起训练,一同出征,而此时加上没被调出去的六万大军,也才余下十万大军,缩水近半,这让刘彻无法开心的起来。

    人比地重要,这是刘彻根深蒂固的想法,单单征伐南越就损失他那么多人马,可想而知,吃下南方诸国,将来要投入的兵力,还会更多。

    他开始考虑不用兵力,是不是还有别的途径,例如招安之类不费一兵一卒等方法。

    ……

    两个月后,

    在夏季快过去之时,

    周亚夫率大军回到长安了,迎接这些功臣的,是一路上百姓的夹道欢迎,欢腾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鲜花花瓣铺满百米。乘马在前的众将率先走过时,是真正的京师长安鲜花怒马。

    将士们的遗体被永远的留在了南越,可周亚夫带回来了他们的衣冠,打算上报刘彻,建一个数万人的衣冠墓。

    不想破坏朝堂之上众臣与陛下,及江湖之远万民的兴致,周亚夫准备推后一段时日再去禀报。

    可让他惊讶的是,陛下在未央宫前宴请众将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厚待那些战死沙场的烈士,给他们的父母妻儿每月固定一份抚恤费,并且要在皇陵旁修建衣冠冢,给将士们的英魂一份寄托。

    这让众大臣与众将士个个吃惊无比,不仅是因为那份巨额的开支,更因为于皇陵旁修建衣冠冢,这在他们看来,绝对是让人震撼无比的事情,和先帝同葬一地,这是所有人都不敢想的。

    惊出一身冷汗的周亚夫,直接单膝跪地,劝谏道:“此举从未有过先例,望陛下三思啊!”

    “哼,先例是创造出来的,依朕看来,别人所认为不可以的,都可能成为先例,周将军不必再劝!朕意已决!”刘彻挥挥手道。

    发生这么一档子事,宴会上众将吃得是诚惶诚恐,既有对陛下的感激,又有受重视的收受不起。

    陛下看重军队、为将士修衣冠冢这是好事,众将只是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羽林孤儿

    晚风吹来一阵阴凉,时间的车轮滚动而逝,又是一个黎明,启明星在天际闪着光芒,一轮残月悬挂在沽水河谷上空。偶尔从河边的密林处传来几声枭的哀鸣,愈发增添了恐怖的气氛。

    休屠王率领着数千人马,匆匆穿越峡谷,向敦煌脚下奔去。战争,有时与其说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毋宁说是主帅心理的较量。

    伊稚斜单于此次把进军河西的重任交给休屠王,就是看中他处乱勇进的大将风度。

    但是在遭遇李广之后,他的方寸就乱了,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迷茫过。

    他捉摸不透这么多瞬息万变的阵法,也不知道汉军什么时候有了这样惊人的奔袭能力。

    只是隐隐觉得,这支军队无论是从布阵的熟稔还是从作战的勇力上,都远远地超过了曾经闻名匈奴的李广,李广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们不给自己喘息的时间,而是紧紧咬住不放,这让他想起草原上的狼。

    确实变了,李广自从封侯后,便性情大变,对兵书的学习从无至有,知之甚多!这是刘彻的告谏!也是练兵方式的转变!陛下把注意力放在小将培养上,带给他不止不尽的压力,他唯有激流勇进!

    而且刘彻登基坐大对他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可以放开顾忌,大张大合地驱策骑军,转战千里!

    ……

    抛开驻守的两三万兵力不算,真正班师回朝的只有一两万人马,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京师南军,毕竟他们是精锐之师,九千人马尽数回了长安城。

    这就不得不将一个问题又重新丢给了刘彻,兵力该往那儿征集?是不是再次征兵会引起百姓反感?

    太尉说到底还是司天下兵马的三公之一,有什么征兵调将上的事,问他还是有不少作用的。

    自任职以来,窦婴便低调了许多,不再整日和灌夫厮混游玩闲聊,而是在沉寂、修身养性,把太皇太后的名头也置之不理,从不为窦家人安排官职。

    不给自己找事,尽心办差,这让刘彻对太尉窦婴有不小的好感。

    把奏牍清理了一遍,刘彻便想到了召见他商量征兵事宜,想到便做,于是包桑带着刘彻的旨意,请人去了。

    平和的心态最生养人,这话说得是不错的,看到窦婴精神健硕,刘彻竟也起了休养一段时间,徐徐图事的意思。

    不过眼下征兵之事还是有些迫切,刘彻现今只有将兵征过来,大练兵将进行后,才能与民休息,与已休养一阵子。

    比起前线抗战的将领,刘彻在后方也同样有些疲劳,军队的出征、各种事宜,刘彻由于放心不下官员布置,便直接把权柄握在自己手中,为了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不至于受委屈,他耗力周转,此时精神有些萎靡。

    武将有本事发挥不出来,为文臣为同僚拖累的情况,刘彻只想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窦太尉不必多礼,来人,赐座!”刘彻善意一笑,朝韩嫣吩咐道。

    “陛下,这礼还是不能废的,待臣行完再赐座也不迟。”窦婴一本正经地回道。

    这还是朕的不对喽?刘彻哑然失笑,看来和大臣们太客气也不行,一声喝斥,刘彻吼道:“朕叫你坐你就坐!”

    虽然被惊吓地不轻,窦婴还是倔强的快速行完礼才坐了上去。

    “朕只是试试你,是不是一个守礼的好臣子!”自知理亏,刘彻掩饰着轻笑道。

    “臣知陛下本意!”

    “……”

    “善变”的男人刘彻,拂了拂脸颊,问道:“窦太尉对征兵有何看法?”

    “张驰有度,缓缓征入而非大量收纳,兵力便慢慢充实,也可以形成层叠上升阶制,陛下若想填补兵力不足,可借鉴以往方法,少量分抽郡兵形成大军。

    此次论功行赏便是一个契机!借着赏赐的名头,广传参军入伍的好处,愿者上钩再加上各郡分摊少量定额,积攒下来,必定又是一大批军队跃入,充作新血。”窦婴嘴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