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球长-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小豪和方师爷属于麻杆打狼两头怕,都是纸老虎,如果有人敢讲明白了,说不定就会有恍然大悟,然后一起上下其手去做事的感觉,但现在是不行了,于是也就说起了钱小豪所说的帝都见闻。

    “对了,二位此行辛苦,明日我再来搅扰,带二位在济南的山山水水转转。”方师爷虽然没有得知自己真正想要的,但也打听出来不少东西,比如新朝廷很有钱,就好像毫不在意国库里那么点积蓄一样的话,估计是从陕西运来了钱了,所以才能这么花,方师爷可是知道,帝都的仓库有多空的。

    帝都的仓库空在哪?归根到底还是朝廷的财源完蛋,外加各方贪污了,不说别的,有这么一个故事,崇祯11年修宛平城时,工部、顺天府、河道御史等最初估算的工料银是三十二万两,崇祯帝让太监武俊核算,仅需十四万九千五百两;竣工后实际仅费十二万五千多两,节余两万三千多两归库收讫,结果武俊遭到了因为省钱而断人财路后,被那些同僚诬陷围攻,崇祯震怒,将其入狱革职查办……

    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崇祯皇帝做人做事有问题,另一方面来说,大明朝的贪污腐败,确实已经到了,腐败分子不是问题,不腐败的人才是问题的地步了,人家贪污已经是官场的习惯了。

 第123章 巡抚的谈话

    (全本小说网,HTTPS://。)

    与方师爷和钱家兄弟小心翼翼但又彼此和善的谈话不同,知府李恪和巡抚王公壁的拜访还是很简单无聊的,按照官场的原本规矩,这两个人是不可以随便见面的,毕竟一个相当于山东省一把手,一个就是省会城市的一把手,这两个人如果合作愉快,彼此有交情,那么中央那边该不干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中国古代官场的传说有云,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所谓的“知县附郭”,就是知县和知府在同一座城里,这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疲于奔命,完全没有了“父母官”的威风。“附郭省城”就是知县、知府、巡抚同在一城,至于附郭京城……咳咳咳,就不用说了。

    这种情况下,你的上司天天盯着你,你还不能和丫的来硬的,近也近不得,远也远不得,就是这样。

    原本按照体制,李恪先送上一个帖子,再写上一个文书,说明要拜访的事情,然后看巡抚大人何时有空,自然会找时间接见一下,当然了,省里头的一把手自然是有一把手的气度,不可能随时接见你。

    不过,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刻,也没人敢于摆谱,王公壁收拾好书房里的一些书信,命家丁请李恪进来,他的身份还到不了去亲自迎接李恪的地步。

    李恪身穿一身便服,好似居家儒生,闲情逸致,不过看起来风尘仆仆,一进门后,先是行礼后,似乎很是欣喜道:“大人,帝都有好消息啊。”

    王公壁差一点没有蹦起来,怎么有消息了吗,一直以来他都打听不到帝都的消息,派去了一些家丁手下,也是毫无作用,不知所谓,李恪这里为什么就有了呢?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当时在李恪的知府衙门门口,确实有一些“醒目仔”,知道帝都来人了以后,前去各个富商家中或者巡抚衙门报信儿,任何时代,这种聪明的会来事儿的人肯定少不了,那些富商家的门还不难进,但这巡抚衙门,在21世纪相当于一个大省的一把手班子头头,怎么可能是什么人都能见?

    所以,确实有来讨好王公壁的人,来巡抚衙门报信的,但是呢,他们这个功夫,还没有找到门路进来呢,也就是被耽误了许久的李恪进来了。

    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可是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的,虽然到了晚一些,巡抚衙门也是可以收到消息的,但是总是要被扑街一番的。

    不过,王公壁好歹也是在多少万人的文人里面蹦跶出来的,几十岁的人了,这点养气的功夫还有,思索一下后,说道:“哦,不知是何等的好消息。”

    李恪说道:“新近有两名锦衣卫的小子,自称投靠了那……闯军,带来一些消息,现在来看,太子尚在,而且,很是礼遇,看来还是很懂进退的。”

    这句话的信息量不小,对于大明官员来说,对李自成的观感,基本上是有这么几步的,首先,李自成还没有成气候,在商洛山被打到只剩下十八个小弟的时候是,流贼自商洛山东窜,官军前阻后追,克日可定!

    然后在生龙寨休养生息,东山再起之后,就是,顺贼气焰嚣张,冥顽不灵,自寻死路,官军克日必然擒之。

    到了李自成打出了“均田免赋”口号,呼喊出口号“迎闯王,不纳粮,”的时候,这些读书人的舆论就开始窃窃私语,虽然对此依然深恶痛绝,但是那时候,传言就变成了,顺军蛊惑百姓,罪该万死,然则上天有好生之德,奈何轮番大战,死伤无数。

    嗯,到了李自成拿下西安,洛阳,誓师北伐,直指帝都的时候,这种话基本上收敛多了,而某些互相信得过的“密友”,就开始说起什么烧饼歌,推背图,去论证李自成出身的李继迁寨到底和600年前的那个李继迁有什么关系,虽然李自成妥妥的是汉人,与被屠杀一空的李继迁家族毫无关系,但是那个地方可以出席一位王者,保不齐还能出第二人,懂得一些风水堪舆学问的,也开始研究论证龙脉的存在。

    所以,李恪称呼李自成的军队,为闯军,也算是一个中性的称呼了。

    而且,说太子尚在,而且很受礼遇的意思,自然不是李恪这么一个小小的知府对于太子有什么忠诚之心,而是很容易的一个推理:可以善待太子,自然是可以善待这些前朝官员。

    《长老会告华夏百姓书》被李恪从手中拿着,交给了王公壁,他接过这纸张,看看墨色,确认是宫中的上供的上好宣纸,一目十行将这几条读完,闭目不语,长久之后,才说道:“虽无文采,倒也工整。”

    李恪说道:“也是难为了他们,等以后若是有了饱学之士去教导一二,自然可以走上正道。”

    王公壁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这些大明官僚来说,最让他们关心的,是这“长八条”的第一条和第五条,第一条是,保护全体百姓的生命财产,这就很让人安心,但是第二条就不好说了,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及罪大恶极民愤极大抗拒天军之辈外,所有前朝大小官员,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

    这既是让这些官员们安心,又不安心,谁来安定标准呢,这战争罪犯的意思,当然是敢于抵抗帝都的大军的行为了,那罪大恶极自然也就是说说,按照这榜文上的说法,就是只要他们在大军来临的时刻,不举刀反抗,那么就可以继续升官发财吗?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大概了解了对方心中所想,这些老狐狸们可是太明白了,现在,这些前朝官员,真正想殉国的几乎没有,都是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就可以了。

    “不错的安民告示。”

    李恪听了这么一句评判,也是赶紧奉承到,“我等前朝士人,不求什么出仕新朝,但求上扶保太子,以报皇恩,下要安抚百姓,安靖天下,现在来看,这新朝还是很有几分可以扶保的。”

 第124章 大人物小人物

    (全本小说网,HTTPS://。)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无论是大明还是大顺,其实都无所谓,各种忠心耿耿的话可以说,反正冠冕堂皇的话本就是他们拿手的,但是该投机投靠的时候,可是没人会落后的。(全本小说网,https://。)

    王公壁忽然说道:“说起来,这帝都的各种消息,总是千奇百怪的,我也不知道该信哪一个,这公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低头看了一眼,确实是官造的宣纸,好油墨,出自帝都是差不多的,哪来的这种骗子,敢于直接来欺骗巡抚啊,“这乡野小民,无知无识,自然多有无边之谈。”

    王公壁缓缓说道:“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挥军进帝都,先帝自缢景山,龙驭宾天,这是已经确认的事情了。”两人对视一眼,对此毫无异议,也心知肚明一件事,在这一天,当时,帝都一半的大明官员,选择了抛弃崇祯皇帝,准备投靠新朝廷,而另一半,在当天也基本上自尽殉国了,少部分难逃者,自然也有路过济南,诉说一切的人。

    李恪说道:“五德轮回,朝代更替,免不了要有一番争执,我等行事,还是要看本心而定。”

    五德轮回就是所谓给朝代给自己寻找对应的属性,来揭示朝代更替的原因的,嗯,阴阳家普遍认为,大明朝就是属于火德,色崇尚红色,而1949年的那个共和国,颜色崇尚红色,刚好也是属于“火德”。

    王公壁对此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所谓“距离神越近的越不信神”,他才不信什么五德呢,说道:“紧接着,四月十三日那那天,帝都誓师出征,去讨伐平西伯吴三桂,这也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言之凿凿的事情,应该也不假。”

    “正是如此。”

    王公壁接口道:“接下来的事情就奇怪了,有传言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十万大军攻打山海关,平西伯节节抵抗,突然间,有辽东的鞑子兵现身一起攻打李军,还说有天上的神仙,感念杀戮过重,走出来阻止杀伐,还传下来金箍,扣住了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人,还说三人是什么天庭三只妖兽跑下来危害人间,只要管住这三人,就可以天下太平,可以说,这都哪跟哪啊。”

    总得来说,在这个时代,小说已经在大明民间大大的普及,而由于许多书生找不到工作,于是就好像在网上写书站一样,那是抄袭外加模仿,某人写西游记出名了以后,自然有人有样学样的学习写《东游记》《北游记》《南游记》,当然了,在大明朝,除了各种历史军事类的小说被大量书写,当做评书被传诵以外,大明百姓对“玄幻”类书籍知道的最多的,基本上就是西游记了,这后半段的扯淡传说,自然是来自于,某些人士的再加工了。

    这怪不得王公壁,他又无法亲自去外面打听消息,都是命令家丁什么的去打听的,各种信息自然是乱七八糟,当然了,这个时代这种破事儿发生的次数不在少数,这是1644年,封建迷信的最高峰还没有到达,别说了,21世纪还有人相信……

    “乡野小民,少见多怪自然是在意不得,说起来,这帝都的……”

    王公壁借口道:“只是两个小小的锦衣卫,搁着以前,都是见不得光的主儿,不过,这先帝国丧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也该表一表臣子的心思了?”

    用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敌境”探访,这也没跑了。

    他们开始商量着,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想办法去帝都拜访一下。

    任何智商正常的儒生,都懂得保持一下自己的“逼格”,保持着忠心耿耿的样子,那样才适合投靠新朝廷后,保持一定的“矜持”。

    任由谁都知道,只有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才会倍加珍惜,不然的话,谁会在意你啊,对于他们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被认定是“贰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