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王-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实话,在这之前义渠胜一直有些担心赵国人会不会遵守诺言,真的让自己成立义渠国。

    毕竟现在赵国的兵力可是比义渠人强大太多了,而且没有赵国的支持,义渠国也根本无法抵挡秦国人的进攻。

    但是义渠胜又抵挡不住成立一个国家的诱惑,要知道这国家再小那也是一个国家啊,能够率领义渠人复国成功,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成就。

    李牧斜了一眼义渠胜,看着义渠胜这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就忍不住出言打击道:“汝的义渠国不过半郡之地,有何得意可言?”

    义渠胜哈哈一笑,道:“现在虽然是半个郡,但是以后可以慢慢扩大嘛,不是吗?对了,你真的不考虑一下出任我义渠国的相邦?”

    李牧嘿了一声,对着义渠胜道:“若是汝有一天麾下能够拥有两万精锐骑兵,或许吾会考虑一下。”

    “两万骑兵?”义渠胜满不在乎的一挥手,道:“最多过个五年时间,义渠国会有两万骑兵的。”

    “两万衣不蔽体、拿着木弓用着骨头箭、老的老小的小所组成的两万骑兵?”

    “这个嘛……”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这个话题显然是继续不下去了。

    李牧又从怀中拿出了一样事物抛向了义渠胜:“接着。”

    义渠胜下意识的就接住了这样事物,拿在手里只觉得温温润润的有一种冰凉感,却是一方青色的玉石玺印。

    “这是……”义渠胜惊讶的抬头看着李牧。

    “自己试试。”李牧拿起手边的印泥,朝着义渠胜示意了一下。

    啪的一声,沾上印泥的玺印重重的盖了下去,随后一个印章突然就出现了。

    义渠胜眯着眼睛打量着印章里的四个字,片刻之后终于开口道:“这上面写的什么?”

    李牧:“……义渠王印。这是大王送给汝,祝贺汝开国的礼物。”

    义渠胜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浓郁了,一把抓住手中的玉石玺印是怎么也不肯放手:“很好,实在是太好了。等将来有机会的时候,你一定要替我转告你们大王我对他的谢意。”

    李牧点了点头,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了义渠胜一眼,然后道:“汝可以走了。”

    义渠胜喜滋滋的笑道:“好,我这就走。”

    “不,汝误会了吾的意思。吾的意思是,汝可以率领汝的四千骑兵回归义渠了。”

    “啊?”义渠胜愣住了:“难道你们要和秦国人求和了?”

    李牧看着义渠胜,十分沉静的说道:“白起就要回来了。”

    “白起?”义渠胜身体剧震,脸上下意识的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是的,根据刚刚传来的情报,白起即将回归关中,秦赵之间将有一场大战在关中展开。若是汝不希望汝的四千人马在这场大战之中损失殆尽,那么现在便可以离开了。”

    义渠胜想了想,摇头道:“赵国是我们义渠人的盟友,我们义渠人没有抛弃盟友的习惯,这一战我们会参加的。”

    义渠胜的语气非常坚定。

    “这并非抛弃盟友。”李牧轻轻的出了一口气,用严肃的目光看着义渠胜:“若是汝将汝的四千人马尽数折损在这一战之中,那么将来谁来保卫汝的义渠国?”

    义渠胜呆住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义渠胜一咬牙,道:“好,这一次是我欠你们赵国的,以后我一定会报答回来!”

    说完这句话之后,义渠胜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营帐之外,义渠人集合的号角声开始响起。

    李牧看着义渠胜的身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消失,脸上的表情颇为复杂,看上去既有着一丝朋友离开的不舍,同时还有一丝——愧疚。

 第五百八十三章 关隘破,白起归(为超超大红点打赏加更,第五更)

    武关,春秋时称“少习关”,因关在少习山旁而得名,素来被称为“三秦要塞”,“秦楚咽喉”。

    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记要》中称此地为:“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而轻重分焉。”

    有诗云:“武关一掌闭秦中,襄郧江淮路不通。”

    从地形的角度来说,武关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关城横出河心。

    城东有四道岭,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属于不折不扣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函谷关、萧关、大散关一同并称为“秦之四塞”。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这里是关中通往南阳的必经之路,历史上秦楚两国为了此地曾经展开反复争夺,几十年来武关经历了多次战火,无数秦楚将士在关城上下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浇灌了这座天下雄关的赫赫威名。

    但这一次,秦楚争夺武关的定律终于被打破了。

    数十年来,韩国人第一次出现在了武关城下,并且带来了大量的攻城武器。

    如果说国力倒数第一的韩国人还有什么方面能够位居战国前列的话,那么军事装备绝对是值得一提的一点。

    从铁制的兵器到盔甲,从近战的刀剑到远程的弓弩,从投石机到冲车,几乎所有和军事有关的装备,韩国人几乎都处于顶尖水平。

    虽然因为宜阳城的失陷而损失了大量的工匠,让韩国人的冶炼水平因此而停滞了不少,但是时至今日,韩国人的冶炼水平仍旧是位于战国七雄的上等水平。

    对于一场战争来说,精良的兵甲其实并不一定能够主导战争的胜利,这在过去韩国的历次对外战争之中败多胜少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当韩国人完全不需要担心什么士气、担心什么敌方指挥官是白起、廉颇、魏无忌这种名震天下的名将,而只需要不停的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时候,兵甲之利所带来的优势就完全的体现出来了。

    在武关之中的秦国守军其实并不多,只有三千。

    三千对十万,这是一个极其悬殊的对比。

    作为韩国大军的主将,靳黈或许在这个时代并不是那种非常出名的将军,但是若是评一个中等水平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一个中等水平的将领率领着拥有兵甲之利的十万大军去进攻一座只有三千守军把守的关隘之时,这座关隘的陷落其实并没有什么悬念。

    关隘纵然险峻无比,但是能否夺下关隘,最关键的还是人。

    人力有时而尽。

    在用投石机接连不断的轰击了武关四天之后,第一名韩国勇士终于登上了武关的城头,英勇的拔出武器冲向那些几乎已经筋疲力尽的秦国守军。

    又过了两个时辰,当太阳即将落山之时,韩国人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天地。

    武关陷落。

    靳黈在大量的亲卫护送下缓缓的进入了几乎是一片废墟的武关,眼前惨烈无比的情状其实并没有刺激到靳黈,让靳黈感到很不舒服的是随处可见的韩军尸体,以及自己麾下将军带来的回报。

    “三千守军皆死战到底,仅有三十六人因重伤昏迷被俘?”

    当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靳黈沉默了很久。

    第二天,靳黈留下了一万人镇守武关,随后率领着其余的八万韩军将士一路北上,接连攻破武关之后的数道小关隘,在数日后进入了秦国蓝田,和廉颇所率领的十万赵军会师一路。

    一路向西。

    就在廉颇和靳黈齐头并进的时候,远在河东郡之中的白起也召集了所有的将领,朝着这些将领们宣布了自己的命令。

    “二三子,咸阳王命已至,吾等自今日起自河东郡撤军,回援咸阳!”

    白起此言一出,大帐之中诸多秦将顿时骚动不已。

    白起严厉的目光环视过去,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若有异议,现可言之。若不言,再有私议者,斩!”

    一名秦军将领鼓起勇气,道:“大将军,难道便如此放弃河东郡不成?”

    这也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疑问。

    “放弃?”白起哑然失笑,对着面前的这名年轻的秦军将领说道:“王翦,汝何出此言?”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王翦就是这一战秦军二十万将士之中最为发光的那块金子。

    夺绛城、破曲沃、守安邑,虽然大部分的时候他都充当副手,但是却得到了主将司马靳的认同和嘉奖,同时也得到了主帅白起的认同。

    面对着白起的目光,王翦的心中多少有些发虚,但还是鼓起勇气道:“武安君如今要从河东撤军,此难道不是要放弃河东郡?须知大军出征至今无数兄弟死伤方才换来如此战果,若是因为咸阳之故而轻易放弃河东郡,未免过于不值啊!”

    白起似笑非笑的盯着王翦:“汝竟然觉得区区一个河东郡便能够和咸阳相提并论?汝可知道若是汝的这番话传回咸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吗?”

    王翦显然也是豁出去了,高声道:“回上将军,如今河东郡尽在大秦之手,若是撤军则功亏一篑,还请上将军三思啊!”

    白起沉默了,一双眼睛瞬也不瞬的看着王翦,目光凌厉如刀,似要将王翦切成无数碎片。

    王翦低着头站在那里,脸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出,但是却全无认错之意。

    过了片刻之后,白起突然笑了起来。

    “很好。王翦,吾要交给汝一个任务,却不知道汝能否有能力完成。”

    王翦下意识的一挺身子,高声道:“末将必定尽力为之!”

    一个调兵令牌被扔到了王翦的手中。

    “从今日起,吾给汝两万兵马。汝要凭借着这两万兵马给吾盯住皮牢关里的庞煖,在吾击败廉颇之前,吾希望看到河东郡仍在大秦之手!汝能够做到吗?”

    无数目光顿时落在了王翦的身上。

    羡慕、同情、不屑、嘲讽、玩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王翦只感觉一阵热血上涌,右手紧紧的握着这枚调兵令牌,就好像握着一把能够将天空劈开的无上神器。

    “请大将军放心,只要末将一息尚存,那么河东必然为大秦所有!”

 第五百八十四章 蒲津渡之火(第一更)

    蒲津渡。

    作为关中本土和河东郡之间最重要的渡口,此时此刻这里十分的繁忙。

    一支由上百艘小船所组成的船队缓缓的靠在了码头之上,早就已经等候在此的一支秦国民夫队伍立刻井然有序的推着小车而来,将一袋袋粮食装在了小车之上。

    等到所有船只上面的粮草物资都被完全搬运完毕之后,这些民夫们就会排成一排推着车子,朝着东方而去。

    在蒲津渡数里之外的一片遍布森林的小山头之上,赵括神情平静的看着这一切。

    赵括并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还有着整整一百名赵国士兵。

    不过此时此刻,这些赵国士兵们的身上统统都穿着秦军士兵的衣甲。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赵括率领着自己的队伍在一路上连续拔掉了三个秦军哨探点的原因。

    “蒲津渡啊蒲津渡,蒲津关啊蒲津关。”赵括将手中的一枚青铜令牌抛啊抛的,总让人有点担心他手中的令牌在下一刻就会掉在地上。

    半晌之后,赵括重重的啐了一口:“哼,剧辛这个老东西,当年吾可是拼死拼活才将岸门关和这里给打下来的,他却连打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