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假太监-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待问一伙人在研究着给辽东籍官员下绊子的时候,叶珣府中又来了一位重量级客人、英国公张维贤。

    之前叶珣曾和张维贤有过约定,就是将京营军队同辽东军进行轮换,以达到练兵强军的目的。

    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真要付诸实施可就太难了,首先那些老牌将门就不同意,因为叶珣此举就等于触及他们的底线了。

    其实张维贤心里清楚,什么狗屁底线,就是一旦军队调动,势必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而这些老牌将门也将无法在指着军队发财了。

    另一个难题就是费用问题,京营虽然没有二十万大军,但凑出十余万还是可以的,这么多军队调动,所需要的军饷粮草,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张维贤根本就拿不出来,甚至他觉得叶珣也拿不出来,毕竟辽东军调动也得需要钱粮。

    所以张维贤来了,因为听说叶珣要娶媳妇了,还特意带来很多礼物。

    事实上叶珣已经知道张维贤此行的目的,他到京城已经二十余天,这都快出正月了,京营那边却始终没有一点动静,这就说明之前两人的协定怕是要有变故。

    将张维贤迎进书房,简单寒暄几句,不等张维贤提起,叶珣就主动道:“记得牢国公一直希望我踩一踩京营这个深坑,我已经做好准备,不知老国公可准备好了?”

    张维贤苦笑一下,道:“你小子,就不知道什么是婉转吗?唉!不瞒你说,军队换防一事,怕是要缓缓了”

    明朝对军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兵部并不直接管兵,而直接管兵的五军都督府虽然管兵,却又无权私自调动,所以看似张维贤确实很为难。

    但叶珣知道明初建立起来的那种军事制度,到了明末时期,早已是名存实亡。

    不说辽东,就说这次平定福王的叛乱,在皇帝已经被叶珣药傻的情况下,张维贤仍能调动人马,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更何况之前老张同志还曾调兵帮着叶珣拿下了魏忠贤一伙,所以要说张维贤调动不了人马,叶珣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老国公,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我真是谋逆之人,就凭京营那些垃圾军队,现在是不是已经改朝换代了?”

    “这么跟您说吧!京营这个雷我是踩定了,您回去告诉那些勋贵们,如果有人胆敢阻挠我,我可就要再次从辽东调兵了”

    叶珣说好的语气很平和,但威胁之意已经溢于言表。。。

 第377章 心思

    枪杆里出政权,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叶珣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首先辽东不能乱,因为那里是他的根基所在。

    京城同样也不能乱,因为所有的政令都要在这里发出,所以这里必将置于叶珣的绝对领导之下。

    叶珣说话的语气虽然平和,但张维贤却还是听出了叶珣的决心。

    叹了口气道:“老夫想了个折中之策,不知你小子能答应不?”

    在叶珣静静的注视下,继续道:“就是由你派出军官,对京营进行整训,但有个前提,就是不得追究从前之事,如果你肯答应,老夫立刻安排你的手下进驻各营”

    叶珣微微一笑,道:“老国公,我想你是误会了,本来我也无意追究从前之事,况且我的目的是练兵,而不是夺权”

    张维贤还没老糊涂,他很想反问叶珣,你所谓的练兵和夺权,有什么区别吗?

    张维贤毕竟是老了,作为一个老牌军人,他最想看到的还是大明军队能战无不胜,重新成为一支能保家卫国的铁军。

    但这个希望在他手里显然是实现不了了,既然如此,那就让这个小太监来完成这个梦想吧!

    二人又研究了一下辽东军进驻京营的一些细节后,张维贤就打算离开,却又被叶珣叫住了。

    “老国公,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老国公能否答应?”

    张维贤不由乐了,笑道:“你小子还有求到老夫的时候吗?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快说来听听,老夫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叶珣也笑了,道:“是这样,下月小子成亲,还缺一位有分量的证婚人,不知老国公可否屈就?”

    张维贤“哈哈!”一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呢!老夫答应了,不仅答应,那三个女娃就给老夫当个义女吧!”

    叶珣一听,不由大喜,他很清楚,几个女孩嫁给自己,身份一直是她们的一块心病,现在好了,她们成了英国公的义女,这身份一下就洗白了。

    躬身施礼道:“谢老国公”

    “嘿!怕这还是你第一次真心实意地谢老夫吧!哈哈。。。”

    张维贤说罢,转身离去。

    看着张维贤的背影,叶珣心里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可以说到现在他也没看透这个老国公。

    说他老奸巨猾吧,关键时刻,他却从未站错过队,可你要说他有多么的忠君爱国,似乎也有点牵强,因为他十分了解叶珣的所作所为,如果是忠直之臣,那绝对是应该对叶珣坚决的抵制的,可他却没有。

    现在又主动将京营拱手相送,而且还认了叶珣的小妾为义女,这那是一个朱家忠臣应该做的事?

    送走张维贤后,叶珣正打算回后宅看看,一个侍卫快步而来,将一份密报交给他后,施了个礼又转身离开。

    叶珣打开密报看了看,眼神顿时变得阴冷起来。

    “来人,叫张铨、张大人来见我”。。。

    第二天一早,一条不知从那冒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堂上下,那就是官员要加俸禄了。

    大明官员的俸禄一直都是最低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前仆后续涌向断头台的贪官了。

    消息也不知道是从那听来的,说的有鼻子有眼,什么每级官员涨多少,以什么方式支付,还要与辽东官员看齐等等。

    说的人口沫横飞,听者喜出望外、抓耳挠腮,好像这银子已经要发到口袋里一样。

    这事归户部管,所以官员们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了张铨身上。

    而一些了解国库状况的官员们却暗中冷笑,涨俸禄?国库都快能跑老鼠了,用什么涨?不过是想以此来邀买人心罢了。

    所谓众口烁金,说的人多了,慢慢地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邵辅忠落马之后,新一任的内阁执笔是李待问,再有几天就是叶珣的婚礼了,七位内阁成员说了几句有关婚礼的闲话后,就开始步入正题。

    “不愧是威震辽东的叶公公啊,一纸命令,就解决了困扰京畿地区多时的牲畜问题,京畿地区的百姓一定会感念叶公公恩德的”

    李待问开始了今天会议的开场白,随即话锋一转,继续道:“本官从前添掌户部,深知国库吃紧,目前牲畜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偌大的国家,需要银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本官听说最近有人在传言官员涨俸禄一事,京官清苦,这俸禄是该涨涨了,只是这钱从何来?张大人对此有何良策?”

    张铨微微一笑,道:“李大人老成谋国,下官佩服,有件事李大人恐怕还不知道,叶公公已经下令辽东铸币局,向京城押送五百万枚新式银币,待这些银币一到,李大人所说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听了张铨的话,除了程瑜和袁应泰,其他几个人都愣住了。

    辽东铸币局是个什么玩楞?而且一出手就是五百万枚银币,这叶珣也真是够财大气粗啊!

    之前辽东的银币只在少数人群中流通,因为做工精良,刚一露面,就被人收藏了,所以平时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这种银币。

    这次叶珣一出手就是五百万枚,不用问,叶珣这是要彻底控制大明的经济了。

    张铨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不由心中冷笑,要不是叶公公有先见之明,怕是真要被你们这帮混蛋难为住了。

    王寅急道:“辽东怎能私铸钱。。。”

    话未说完,就赶紧把嘴闭上了,辽东是皇帝亲口许给叶珣的,别说铸造钱币了,比这更大胆的事叶珣都做了,你难道还有本事追究是怎么地?

    李待问干笑一声,继续道:“既然叶公公已经过问,那此事就无需担心了,今年的春闱将至,对考官人选,几位大人有什么意见?”

    李待问的话音未落,很少说话的礼部尚书杨嗣昌就接话道:“这件事不妨去问问叶公公,反正他老人家是无所不能的”

    这话说的可就明显带着讽刺意味了,李待问扫了眼程瑜等人,脸色一沉,故意道:“杨大人,说话注意些,不要什么事都往叶公公身上扯”

    杨嗣昌猛地站起身,大声道:“几位大人,国家大事何其繁多,诸位大人可曾真的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事上?哼!这样的内阁,不入也罢”

    杨嗣昌说完,竟真的一甩袖子走了,剩下李待问和王寅等人面面相觑,心说这哥们莫不是今天早上吃错药了?怎么火气这么大。。。

 第378章 有喜

    婚期将至,叶珣却没什么新郎官的觉悟,每天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全本小说网https://。

    皇宫、军营、西厂、家,这四个地方构成了叶珣每天固定的生活路线,几乎很少去别的地方。

    说起叶珣的婚礼,让京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有,这三个即将进门的女人,竟然不分大小,这可就有点太奇怪了,长幼有序,历来是国人的传统,后院也一样啊!

    一正妻、二平妻,再然后是妾,难不成这位叶公公打算娶的是妾?可娶妾用得着搞出这么大声势吗?弄得地球人都快知道了。

    百姓们不理解,皇后娘娘却似乎很理解,不但赏赐了大批金银物件,还从宫里派出一些宫女太监来帮忙跑腿。

    太监娶妻,却能被皇后娘娘如此重视,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同府中各处的喜气洋洋不同,叶珣最近的心情却不是太好,原因无他,内阁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他失望了。

    难道是自己错了?

    对杨嗣昌这个人,叶珣还是有所了解的,历史上的杨嗣昌,不但做了礼部尚书,还当过兵部尚书,最后入阁,官声也不错。

    叶珣很清楚,杨嗣昌能有这样的反应,一方面是不喜欢李待问等人搞党派之争,还有就是不屑与程瑜等人共事,自命清高,是读书人的通病,也可称之为臭毛病。

    书房中除了叶珣,只有程瑜作陪。

    亲手给程瑜将茶杯倒满,微叹了口气,道:“我有点后悔把你从金州调回来了”

    程瑜笑了笑,道:“公公也有怕输的时候吗?记得刚去辽东的时候,您就曾说过想在辽东来一场科举,这就说明您早就预感到会有这种情况,其实也没什么,朝廷不过是更大一些的辽东罢了,慢慢治理就是了”

    “呵呵!你倒真看得开,是啊!朝廷是多需要一些新鲜血液了,对了,今年的主考官定下了吗?”

    程瑜摇摇头道:“按照惯例,吏部、翰林院、国子监,都会派人参与监考,但我感觉李大人应该是有人选了,估计还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吧!”

    每年的春闱科考都在三月开始,而为了不让学子们托请关系,一般都是到最后时刻,才公布考官的名字。

    只是叶珣对这种事并不在行,李待问要来征求他的意见干什么?

    皱着眉头沉吟片刻,才道:“从杨嗣昌的反应来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