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假太监-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场的文武官员,很多人的品级都在叶珣之上,但那没用,得以实际权力为主。

    看着下面有些表情不自然的文武官员,叶珣冷冷一笑,道:“即日起,本公要对各城所有驻军进行彻查,在此期间,没有本公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违者军法处置”

    叶珣的话音刚落,底下文武官员们的心就“咯噔”一下,心说这就来了。

    叶珣又把目光转向张铨,道:“张御史,彻查期间,还请张御史从旁监督,回头好上报朝廷”

    张铨这个人还是不错,没有朝中其他御史那么多毛病,为人也算正直。

    听了叶珣的话,忙躬身应答:“公公但请吩咐,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叶珣点点头,刚想问谁还有事,就见武将中走出一人,此人身材高壮,国字脸,面目黝黑,颚下一缕钢髯,再配上那身盔甲,显得整个人威风凛凛。

    叶珣知道他叫窦承武,是个总兵,如今待兵驻扎在通辽一带,负责监视蒙古各部。

    还没等叶珣问话,就听窦承武直接道:“听闻公公要借粮给科尔沁部,不知可有此事?”

    叶珣笑了,自己还没给别人下马威,现在却有人主动跳出来了,想干什么?

    对辽东的将领,叶珣还谈不上了解,点头道:“确有此事,不知窦将军有何看法?”

    “末将以为不妥,这些年来,科尔沁部是与建州走的最近的蒙古部落,公公借粮给他们,岂不是在资助敌人?而且去岁蒙古各部都受了灾,若那些一心向着我大明的蒙古部落也来借粮,公公又该如何?”

    也不知这家伙是真虎,还是有意让叶珣下不来台,竟然当堂质问起叶珣来。

    在窦承武说过话后,原本还有些议论声的大堂内,忽然静了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叶珣,目光中有疑问,有质询,更多的则是幸灾乐祸。

    叶珣现在虽然还什么都没做,但从他颁布的这七杀令来看,这是要对辽东的文武开刀了。

    在大明的官场,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他们可以对敌人摇首乞怜,但对自己人却又是另外一幅嘴脸,尤其是涉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那就跟刨了他们祖坟没什么区别。

    在众官员期待的眼神中,叶珣忽地一笑,道:“还有谁有问题?不妨一起问出来,本公做事自有本公的道理,所以只此一次,过后本公不会再对任何人做解释”。。。

    今日五更,第一更

 第142章 夺权

    “我皇富有四海,不论什么民族,皆为我皇的子民,现在蒙古牧民受灾,我等若是袖手旁观,将致我皇与何地?”

    “各位大人都是明白人,当清楚借和给的区别,科尔沁部从前确实与女真过从甚密,但那是从前,诸公恐怕会说这些异族人反复无常,但我想说那是因为你们没本事,在本公的治下,若有人想反复无常,那就要先问问咱家的刀答不答应”

    “最后,本公这里不养闲人,蒙古人亦一样,来借粮的可以,要么用建奴的人头来换,要么以工代赈,同我们汉人百姓一样,用劳作换粮食”

    “本公会组建一支执法队,凡有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不论蒙、汉,一体擒拿,严重者可就地正法,本公还会在府衙内专设一处供普通军民投诉的地方,专责受理军民所受的委屈,一经查实,不论是谁,本公绝不姑息”

    说到最后,叶珣已是声色俱厉,乱世用重点,再不下狠手,辽东真就完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在叶珣凌厉的目光中,文武官员们凛然尊命。

    说不怕是假的,谁不知道这位叶公公有点不正常,武功高强,又圣眷正隆,惹到他,跟找死又有什么区别?

    会议结束后,叶珣将其他公务交给程瑜,并命张铨从旁协助,而他自己则直接进驻沈阳大营。

    萨尔浒之后,沈阳的兵都逃差不多了,是熊廷弼来了之后,才重新将沈阳的武装力量组织起来,目前总兵贺世贤麾下,已经有不下两万余军队,虽算不上精锐,但也都是由青壮组成,而且之前按照叶珣袭扰女真的办法,也都陆续参加了一些战斗,可以说是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

    因为军队新组建,所以克扣军饷的事还不严重,可以说叶珣来的正是时候。

    在得知叶珣要来后,贺世贤已经做了安排,所以当叶珣到军营的时候,巨大的校军场上,一万余名士兵已经整齐地排列好。

    叶珣之前就曾下达过提高士兵、尤其是伤残和阵亡士兵家属待遇的命令,所以尽管叶珣是第一次到沈阳大营,却早已赢得了士兵们的真心拥戴。

    刚在城里开完会,各城的将领也都被叶珣带了过来。

    在众将的簇拥下,叶珣大步来到位于士兵最前方的检阅台。

    看着下面无数双崇敬的眼神,叶珣提气扬声,道:“本公话不多,不会占用弟兄们太多时间,第一,改每日两餐为三餐,第二,军饷以铁岭军为准,有敢克扣你们军饷的,可以直接来找我,第三,即日起,每日三操,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就是我要说的,好了,解散!”

    当叶珣说完头两条的时候,场中士兵们已经是欢声雷动,叶珣在铁岭补齐士兵的欠饷,以及将饷银提高一倍的事,在辽东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听叶珣宣布所有士兵跟铁岭卫士兵军饷一样的时候,怎能不激动?更别说每天还能吃三顿饭了。

    欢呼过后,士兵们开始三三两两的散去。

    叶珣见状,不由“哈哈!”大笑,转头对贺世贤道:“老贺啊!你这馅漏的也太快了吧?”

    贺世贤老脸一红,挠了挠脑袋道:“这帮兔崽子,太不给老子涨脸了,明天非得好好操练他们不可”

    “好了,诸位将军都在,借你地方跟各位唠唠,老子最烦的就是文官,有他们在,说话都别扭”

    听了叶珣的话,众将不由轰然大笑,绷紧的神经也不由放松了些,要知道叶珣那七杀令,可基本都是冲着军队来的。

    来到贺世贤的中军大帐,叶珣刚坐好,窦承武就上前抱拳道:“末将刚刚多有得罪,还望公公海涵”

    “你要这么说,我就瞧不起你了,你是一根肠子通到底的军人,心里有疑问当然要问,而且问的切中实际”

    叶珣说到这环视众将一眼,祁秉忠和阿勒坦都不在,在坐的也都是汉人将领,遂继续道:“诸位都不是外人,有些话我也不妨直说,谁都知道,自古以来,不论是女真还是蒙古,皆有亡我汉人之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萨尔浒一战,我军精锐尽失,若这个时候我们还四面树敌,诸位将军细想一下,辽东还有希望保住吗?”

    “如今朝中党争不断,陛下虽有图治之心,无奈处处受文官掣肘,而我等世受皇恩,若再不能为陛下分忧,还有何面目自称大明之臣?”

    “军人的价值体现在战场上,我希望各位回去之后,加强训练,争取早日练出一支强军,然后我们携手平建州、踏草原,扬我大明国威于万里之外”

    真他娘的费劲,原来思想教育这么难啊!

    叶珣这番话把在场的众将说的血脉沸腾,恨不能马上就同敌人大杀一场。

    其实大道理谁都懂,但得分谁说、分在什么场合说。

    大明的武将已经被文官压制的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但碍于各种制度,却不得不向文官低头,心中早就期盼有个能为他们出头的大人物出现。

    叶珣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将,而是来自皇帝身边的内侍,他的话很大程度就代表了皇帝的态度,也就是说,皇帝心里是向着他们这些武将的。

    “公公,下命令吧!这次由您领军,咱们带兵直捣老奴的老巢,这次定要将建奴斩尽杀绝”

    这番话几乎是众将一口同声地吼出来的,可见他们的心情是何等激动。

    “不急,上兵伐谋,老奴虽然两次栽在我手下,但他的军队并没有太大损失,如果我们现在发动强攻的话,即便取胜,也是惨胜,那这仗打的还有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强兵、富民,只有让我们的府库充裕了,再无任何后顾之忧时,才是一举荡平建州之时”

    这时广宁总兵李光荣插嘴道:“公公,我军驻地紧邻蒙古部族,而且这些部族对我大明还算恭敬,若按公公以战练兵的策略,我军该去何处寻找敌人?总不能对这些蒙古部族下手吧?”

    叶珣微微一笑,道:“我之前说了,杀良冒功的事是绝不能做的,就是蒙古人也不行,不过附近的蒙古人友好,不代表其他蒙古部族也都是我大明的好朋友吧?”

    叶珣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光荣那还不明白,当即点头答应。

    见众将都不说话了,叶珣环视众将一眼,沉声道:“还是那句话,即日起停止一切大规模军事调动,以我的手令为准,不论对那方作战,均以小规模的袭扰为主,并要轮番上阵,以达到练兵的目的”

    随着叶珣的话音,众将再次齐声道:“谨遵公公将令”

    看着众将恭谨的表情,叶珣心道:“对不住了袁大人,来了就好好做你的光杆司令吧!”。。。

 第143章 反间

    窦承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随着叶珣借粮给科尔沁部的消息传出后,距离辽东近些的蒙古各部也都闻风而动,开始纷纷涌向沈阳找粮食。全本小说网;HTTPS://。m;

    叶珣还是在铁岭那套打法,对来借粮的蒙古部族来者不拒,但条件也同样苛刻,要么是建州女真的人头,要么就留在沈阳打工,想要把粮食糊弄走?门都没有!

    想闹事的蒙古部族不是没有,由阿勒坦亲自带队,对那些不服从管教,甚至是一些打家劫舍的个别蒙古人,直接砍了脑袋。

    待沈阳城头挂起一串蒙古人的人头后,那些企图不劳而获的蒙古部族们,终于消停下去,老老实实地服从沈阳官府的安排,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春耕已经开始,什么加固城墙、修整街道等等,需要劳力的地方多了。

    胡久成采购的粮食已经陆续运到,而且万历的一百万两银子也已经在路上,所以叶珣现在虽不敢说财大气粗,但短时间内是不缺钱粮了。

    但叶珣当然不能等着坐吃山空,随着军队的增加,未来的军费开支也将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必须未雨绸缪才行。

    好在很多来借粮的蒙古部族还算懂事,都没有空着手来,各种毛皮草药什么的,都没少往叶珣这划拉,将来这些东西运去京城,也会换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这也未尝不是一条来钱道。

    不知怎么,叶珣脑袋又冒出王登库的身影,记得后来是满清八大皇商的,现在才弄倒一家,还有七家呢,这些汉奸的家财可是不弄白不弄。

    可剩下这七家都在山西,已经出了辽东的管辖范围,想要抄他们家怕是不行了,不然只会便宜了其他贪官。

    看来这事得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去才行,嗯!可以问问胡久成,这家伙对山西那边应该知道的不少。

    叶珣正琢磨怎么算计那些资助建州的汉奸们,忽有侍卫来报,府衙外来了个李姓的中年人,说是有重要事情必须要当面向叶公公禀报。

    姓李的?

    听到这个姓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