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参谋长已经远远不是赞画幕僚那么简单了,而是作为这支军队的大脑存在,尤其再联想到陈文说过,镇总参谋长是挂协守副总兵衔的,而不是赞画军职,这里面的含义可能就更加深远了。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陈文拿出来的参谋长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还是附属于主帅,以完成主帅意志为主旨,与后世的一些军事强国的参谋长制度还有不小的区别。
“既然提到了学习,本帅决定,将酒坊巷的金华守御千户所连同巡按御史行在彻底改建为金华镇讲武学堂,所有哨长及哨长以上军官全部要到此轮训学习,而且以后我部所有军官都要经过相应的学习,在考核合理后才能正式得到晋升。”
陈文的一句话,巡按御史行台和金华守御千户所就提前两百年的时光完成了合并,只是从太平天国的侍王府变成了所谓的金华镇讲武学堂。
可是听到这话,众人登时一愣,随即便是众相皆异。
半文盲的尹钺和准文盲的李瑞鑫心中的苦水大抵已经能从脸上渗出来了,而原本百分之百纯文盲的吴登科却凭借着一年多的学习可以和少时开蒙后就学习兵法的楼继业一般面色如常,顾守礼听完这话愣在那里显然是被惊到了,而齐秀峰则直接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大帅,私设武学,而且还是要把巡按御史行台和金华守御千户所占用并进行重建,朝廷那边当如何交代?”
交代?
陈文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想。
眼下鲁监国不知所踪,不过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要去厦门当寓公了。至于接下来的永历朝廷,就更不必担忧了。身处大西南的永历天子有精力也是想着从孙可望手里弄回些权利,再要不就是设法让李定国回去勤王,至于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给爵位拉拢还来不及呢,这等些许小事,即便知道了也权当是没看见,谁让大明天子还要依仗着陈文他们这些军头来重建大明王朝呢。
眼见着众人将目光投诸到他的身上,陈文只是微微一笑,随即便说了句“朝廷没功夫理会这等小事的”,便转向了下一个议题,那语气听着此事仿佛如吃饭喝水一般平常,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金华镇讲武学堂的细则本帅已经制定完毕,过了年,待确定了具体建筑布局后便可以派部队监视那些需要劳动改造的降兵动工修建。此外金华镇内部还有一些诸如军器司、军医司、军训司之类的部门和新设制度,过年这期间也会一一进行完善。”
金华镇的事情告一段落,而作为陈文麾下这支浙江明军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金华卫的建立也必须开始进行。
“金华卫指挥使司负责管理金华府的军屯和在籍军户,直接接受本帅领导,军户平日在乡屯田、操练技艺,战事受招补充军队。金华卫指挥使司衙门将设于我们身处的军营外的一片军府用地,主官为金华卫掌印指挥,以下设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协助,各县设千户所,县内按照区域设百户所分级管理。至于屯田和军户,本帅自有办法。”
“大帅,这金华卫就只负责屯田、营操和验军吗?”
楼继业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按照明制,卫所即是军事单位,同样也是五军都督府下设的类似州县的行政单位,卫所负责的事情不仅仅是屯田、营操和验军那么简单,诸如漕运、备御、巡捕、出哨、入卫、戍守、军器等事务亦要负责,不是屯田那么简单而已。
只是陈文并不打算完整的将卫所制度重建起来,只是打算以此作为类似于人武部和屯田的管理部门使用,而其他的任务则交给金华镇内的各部门,从一定意义上实现军镇和卫所的重新分离。
“不,金华卫指挥使司只负责屯田和营操,验军之事由金华镇军训司负责。军户在乡屯田,操练技艺,由金华卫的负责军官带领,而验军一事则由军训司负责。卫所训练的士卒无法满足新兵补充标准,那么就由卫所军官承担责任,若是补充上来的军户不合格,则直接问罪军训司相关人员,。”
“诸君,我皇明太祖高皇帝建立卫所制度,在那时被蒙元统治近百年早已残破的华夏大地上实现了不费百姓一米而养兵百万的辉煌成就,可是时过境迁,卫所制已经彻底败坏,眼下镇戍制随着家丁制度的出现也败坏无余,军队彻底沦为各级军头的私产,而非国家所有。”
“是故,本帅决定改良成祖皇帝时的军制,以卫所和军镇分离并行,防止兵为将有的现象重新出现,以加强王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实陈文那个所谓防止兵为将有的现象出现,只不过是防止部将获得更大权利,造成内部的倾辄和外来势力对于军队的渗透。实际上这一套体制下来,金华镇和金华卫皆受其领导,整个金华府的大军则全部由陈文掌控起来,而不是永历、鲁监国亦或是朝廷的文官集团,分明是他在去除封建化的过程中完成了他对这支军队的制度化集权。
只是对于这些军官和幕僚而言,陈文一向将军权和财权彻底把控在手中,而他的那一套随之而来的制度也确实有效的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点虽说确确实实的损害到了他们的封建权益,但是眼下大敌在侧,再加上陈文对他们的赏赐也一向丰厚,所以自然也不会有人跳出来争取什么。
军镇和卫所是陈文用以凭借这片刚刚收复的残破失地来对抗整个浙江、乃至是江南的清军的基础,而具体的细则更是他从在天台山上时就开始权衡考量,直到前不久才算是大体完成,只是具体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研究了一天,直到深夜才算是将新设立的各部门和部队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军官和幕僚们回去休息,准备在渡过这个不眠之夜后开始相应的准备工作,而他则拿出了此前制定的计划再做审核,以便于明日和孙钰进行商议。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章 新桃(五)
想要进行建设和改革,没有资源是万万不能的。田土、人员、钱财,若是没有这些,陈文的计划便彻底无法实行,而这支大军也势必将自我崩溃,无须清军投一枪一箭。
虽说对于眼下的陈文而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是有朝廷的官职和名义,以及手握着的这支大军,很多事情只要肯去做,总会有办法的。
大年三十一早,陈文便赶去府衙与孙钰商讨此事,只是即便早有准备,孙钰看过陈文全部的计划后还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很清楚,这个计划势必会得罪很多人,其中不乏有在此前给予过明军支持的本地士绅大族,可若是不这么做,他又暂时没有别的办法,使得他颇有些左右为难。
二人商讨良久,总算是达成了一个稍作妥协的计划,只是即便如此,不满和怨愤也势必会产生,只是会比此前的计划稍小一点而已。
“只要能守住这片土地,进而杀出去收复更多的失地,这些人也未必敢怎样。可若是无法战而胜之,那么即便我们去千方百计的讨好他们,这些人也一样不会支持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王师足够强大,这些人就一定会跟在后面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况且我们也并非没有支持者,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和王师绑在一起的也将越来越多。”
暂且抛开了这些烦忧,二人又探讨了些别的事情,直到吃过午饭,孙钰才想起有个人要引荐给陈文,据说是他的一个有生员功名在身的同窗想要投效军门为陈文赞画军务。
这些日子以来,本地的、外地的陆陆续续的总会有人前来投军,只是读书人极少,而像孙钰的这个同窗般有功名在身的更是一个没有。其实也并非是有功名在身的不愿投效明军,只不过除了数量本就很少以外,这些凤毛麟角也都是自荐为文官的幕僚的,最多也就充任官吏而已,而不愿和“粗鄙的武人”为伍。
稍等了片刻,那人便在小吏的带领下来到了府衙的二堂。来人叫做周敬亭,是金华本地大户人家的子弟,祖上是从绍兴府迁来的,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了,在陈文看来也已经算是彻头彻尾的金华本地人了。
未来得及揣测此人和后世那个闻名于世的“绍兴周氏”有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乍一听这名字,陈文第一个想起的却是那个曾经给左良玉当过幕僚的柳麻子,但是稍微一联想到此,他就立刻否定了这个念头。因为此人的脸上不仅没有麻子,还称得上是一表人才,虽说和孙钰相比要稍逊一筹,不过在陈文看来也算是个明朝审美标准的帅哥了。
双方见过礼后,陈文不由得开始腹诽,大抵孙钰和这个周敬亭上学时的教书先生收弟子的标准应该是颜值,而不是什么聪慧、才学之类的东西。只是稍微聊了两句,其人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也似他以前见过的一些文人那般俗套,看来才学也不会太差,只是不知道是否有他所需要的那类“真才实学”。
虽说是面试,不过既然是孙钰亲自引荐的,那么也没必要太过正式。三人坐在二堂很自然的聊着一些对于诗词、时局、见闻和实务的看法,诗词方面这周敬亭倒是拿出了两首新作的歌颂明军收复失地的七言绝句,听起来感觉还不错,不过陈文并不打算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很快就转到了其他的方面。
那周敬亭知道陈文是在考量他的才干,自然是抖擞精神,将胸中运筹多时的见解和读书多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一一道出,以获取陈文的肯定。
直到一个多时辰后,那周敬亭似乎也被榨得不剩下什么了,而陈文也总算是放下心,直接让此人出任陈文身边的机要文书,接顾守礼的班。
看着眉宇间颇有些喜色的周敬亭,陈文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之所以任命他为机要文书,其实大多还是看在孙钰的面子上。此人虽说称不上彻头彻尾的不通实务,不过和他见过的那些“满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也相差无几。
陈文所需要的军务、地理、气候、工业、农业、水利、数学、甚至是西学中比较实用的知识都被此人的知识面以着近乎完美的角度巧妙的避开了,不要说和孙钰去比,就算是和大兰山老营中的那些久历实务的官吏比都要差上一些。
不过嘛,这世上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却没有没用的人。周敬亭的知识面不合乎陈文的要求,但是文墨水平却恰如孙钰此前介绍他时提到的那般丝毫不逊于前者,比起陈文此前的机要文书顾守礼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他来处理文案也算是对本地士人的一种拉拢,千金马骨的事情对于新近蹿起的陈文来说多做一些没有坏处。
闲聊了片刻,陈文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从去年在王翊麾下担任军职起,屡次击破浙江清军绿营,在浙江的地面儿上也可以算是饶有声名了,再加上大兰山明军的出身,跟脚上也更能赢得本地读书人的青睐,按道理也应该会有些名人前来投奔了吧,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哪怕一个名人来投奔,就连沈调伦那样历史上一度复起大兰山的同僚也没有重新归队,难道是因为他这个穿越者和这个时代的名人们就这么绝缘吗?
思来想去,觉得想要人才投奔还是要主动一些,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