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且施粥是停了,可是协助官兵守城,总能有口吃食。眼下援军正在路上,坚持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那些金华贼就得退兵的。可若是城池被金华贼攻陷,必要祸害百姓不说,八旗劲旅杀来,金华贼必然不敢抵挡,各位父老可有听说过城陷贼手而不屠者乎?”
这两年,金华明军虽然连战连捷,但对手也都是些南方的绿营兵,哪怕是绿营精锐,说出去也根本无法与号称“骑射无双”、“满万不可敌”的满洲八旗相提并论。
八旗军的在百姓印象中有着战力无双的赫赫威名的同时,动辄屠城的残暴则更为为人所熟知,向东两百里的金华府城,西南方向的邵武、向西的南昌,这些屠城的血案随着衢州商人的来往早已被衢州百姓所熟知。
县丞一番舌灿莲花过后,百姓开始缓缓散去。走在回家的路上,荣虔仔细的算了算,家中的粮食已经不多,大概撑不了几天了,舅舅那里估计也不会再借了,总得想个办法支持下去。
得到了府衙和县衙的消息,李之芳连忙赶去总督衙门求见陈锦。待他进到大堂前,正看见陈锦在鞭打家奴。
这些日子以来,陈锦的压力很大,脾气自然也远大于平日,鞭打家奴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甚至有时一天还要打上几次。
作为亲信,李之芳对此很是了解,他也知道陈锦需要发泄。只是刚刚通报过后,家奴们侥幸得免,自他身边经过时,李之芳似乎是看到了一丝仇恨的视线划过,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不过眼下还有大事,他也没把这些放在心上,来到陈锦的面前便连忙将外面的事情详细说来,倒是让陈锦的心情稍微得以轻松。
守城一事,首重心齐。
可是事到如今,清军遭逢惨败,损失良多。衢州的守军不过三千余人,多是那一战的溃兵不说,城防上主要还是由协守的民夫来支撑,即便是这支远低于明军的守军,事实上也多是由衢州本地人组成。陈锦负罪之身,手中又无足够的外来力量牵制,事实上早已危如累卵。
放任自流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逼迫得紧了,这些衢州人串联起来,根本不用拿陈锦和满清的官员们如何,只要把城门一开,城外的明军就会把他们这些“负隅顽抗”的叛逆杀光。
所幸陈锦也是个老军务,与李之芳等亲信商议过后,他便决定通过将粮食掌控在手来分化衢州府城的百姓,拉拢守军和民夫,将有能力作乱的男丁掌握在手,从而实现坚守和压制城内的百姓。同时还可以利用诬陷等手段抄没富户的家产,用这些银子来贿赂朝廷的权贵和高官,以求脱罪。
这些日子借口囤积居奇和密谋对抗朝廷等罪名,陈锦已经将粮食和很多财货掌握在手,其他官员们人人分润,而他用李之芳的计谋进行施粥也安抚住了城中的百姓。
时至今日,财货方面,陈锦利用深夜后明军水营不熟悉水文的缺陷,已经由朱之锡和季振宜分别带了他的亲信运出了府城一些,用以上京贿赂满清朝中的权贵高官。而城内,施粥之事,今天借着转移仇恨和满八旗的威名也算是得以完结。
剩下的就是将库房中的粮草留下一部分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抵达的援军准备着,而其他的继续用来控制守军和民夫,直到城内的百姓在饥饿中彻底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他便可以不再消耗粮食,转而用城内的两脚羊来喂饱守军。
情势极端不利,自决定留守的那一刻起,陈锦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眼下仗着丰富的经验和下属们的智计,这些非常规手段进行的还算可以,使得他对守住这座坚城的信心又充足了许多。
“邺园,明军的军纪败坏、八旗劲旅的战力和屠城的例子,这些宣传还要加大力度,必须吓住这些衢州人,我等才能为朝廷守住这座城池。”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三章 迫近
永历六年十月十五,围城已过一月,数日前,城外的土地和护城河的河道经过了数日的暴晒后,明军开始挖掘地道进行穴攻爆破。
由于地道太宽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也会影响到爆破的效果,于是陈文便命令来自于南塘、义乌和镇直属营的三支工兵队带着部分民夫分别开挖,同时也是在防备清军的一些守城之法,争取一次性直接破开城墙。
依仗着人力资源的宽裕,明军以着十二个时辰分作三班倒的方式日夜不停的向前掘进。而城内的守军,似乎还不如上次围攻龙游时的那般,连开炮轰击的举动也无,若非城头上每日还有人巡逻、守御的话,这座衢州府城与死城又有何异。
作为陈文麾下的第一个工兵队长,已经进入了参谋部任职的赵迁守备参加过这支明军历次作战中的工兵作业,铁蒺藜、陷马坑、壕沟之类的手段没有他玩不纯熟的,此番更是肩负起了监督工兵队作业的任务,同时充当掘进爆破的总负责人。
只不过,相比其他工兵作业,放崩法上面他和其他工兵军官、士卒没有什么区别,都只是在金华老营进行过相关训练而已,从未真正意义上炸塌过哪座清军驻守的城墙。
其实上一次围攻龙游,他亲自率领的工兵队已经把城墙的地下部分挖出了个缺口,甚至就连装载着火药的棺材也安放完毕,只差封上引爆室和布置引线就可以爆破了。可是谁知道,清军竟然在城内为了逃出城的船只而自相残杀了起来,结果他们不光是没有把城墙炸塌了,还得把地道重新填实,白非了那么多天的苦功。
事后,陈文虽然还是对军功做出了奖励,但是自觉着破城的首功因为马进宝和那些反正的清军而失之交臂,工兵队自军官到士卒大多憋了一口气,所以这一次爆破衢州府城,他们更是下了大气力,工程进度也比预计的要快上了一些。
经过了数日的土工作业,三支工兵队已经不同程度的接近了目标,根据三个工兵队长的汇总和赵迁亲自下地道查看,不出意外的话,今天熬一个通宵就可以在城墙下面挖出一个缺口,最晚明天中午,最早明天一早,应该就可以点火爆破了。
胜利就在眼前,按照规定,赵迁完成了这次的查看后需要赶回大营,将情况报知陈文和参谋部,以便安排负责杀进城压垮抵抗的步兵队的出击次序。
今天应该是在这座坚城城外的帐篷里住的最后一夜了,一旦想到这里,赵迁就想起了家中怀着孩子的媳妇,拿下这座城池后,大军还要再尽量扩大一些占领区,年前应该就能回到家中团聚了。
………………
此刻已是入夜时分,衢州府城内如死一般寂静,偶有巡逻的守军也只走那些大道,毕竟谁也不愿意在这大晚上的去那些僻静处,万一碰上些冤魂出来索命可怎么办啊。
十天了,停止施粥已经十天了,勒紧了裤腰带,每天尽量少吃粥多喝水,即便如此,到了今天荣虔家的粮食也已经吃得还剩最后一顿稀粥了。其实,家里能拿出去换粮食的稀罕物件还有些,奈何现在的衢州府城里面粮食却是有价无市,围城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眼下只有守军和协守的民夫还有口粥喝。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百姓并没有荣家那般幸运,能够积存些下一些粮食。卖儿卖女在这一向富庶的衢州府城里早已不鲜见了,不少人家为求一口吃食不惜让家中待字闺中的黄花闺女出去接客,甚至传出了易子而食的风闻。
城里的无赖子们开始趁夜打劫,就连一些守军和协守的民夫在下值后也做起了强人和盗贼的营生。据说,有些强盗不光是杀人劫粮、劫财,还要****杀人,更有甚者还要把杀死的人煮熟吃掉,以节省下粮食多撑几天。
荣虔的家虽然离县衙不算太远,偶尔也有成建制的守军巡逻,但是他和他的父亲,家中唯二的两个男人也绝不敢掉以轻心,每天晚上都要持着菜刀、扁担守夜,以防贼人杀进家中作恶。
从前天晚上开始,他的老娘和妹妹就已经不再吃饭了,只靠着喝水维系生命,若非他的妻子还要奶孩子的话,大概也已经开始辟谷了。这一切,为的便是让他父亲和他能够多吃一口,否则这一家子弄不好都要成了别人的口中食,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官府是不可信的,这是他在湖广总督衙门里做那个人微言轻的幕僚时就早已总结出的经验。
什么有官府一口吃的就不会饿到百姓,那些大官儿的家中每天不管是有饭吃,甚至还在轻歌曼舞中饮酒作乐,就是那些小官和吏员也没有饿到肚子。至于那些守军和被带坏了的协守民夫们,没有吃人的已经算是好人了。
或许,逃出城,或是这座城池换个主人,也许对老百姓来得更好。至于明军军纪败坏的传闻,荣虔已经彻底将其定性为谣言,而且据他所知,很多他认识的百姓也都信不过这些明显是从官府那里传出来的言论。
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人出来串联放明军入城,无非是守军和协守的那些丁壮还都在官府的控制之中,同时摄于满八旗的战力和野蛮,否则这城池早就易手了。毕竟这城里面的守军和民夫也多是衢州本地人,官府里面的那帮外乡人终究人数太少,权威抵不过生存需要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是本乡本土人士的对手。
如今城中的状况,陈锦可谓是了如指掌。一切如他和他的幕僚们预料的那般,城内的抵抗已经在饥饿的分化瓦解中再无力组织起来,这几万人已经变成了两脚羊,差的只是屠刀一挥。
在陈锦的记忆中,大凌河之战前的七月末,城中原有三万余人,到祖大寿投降时的十一月初,仅剩下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三十二匹。长达三个半月的时间不过减少了三分之二而已,守军的兵力并没有损伤过大,死的都是些商民而已。
而眼下,衢州府城的人口总量陈锦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但是最少应该也得有大凌河的两倍以上。他手中有三千清军和一万民夫,慢慢吃的话,应该会比大凌河撑的时间长上许多,四、五个月想来应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那时,贿赂应该早已送到京师的权贵手中,即便援军始终无法解围,借着明军不熟悉水文状况,逃出去还是有希望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四章 天诛(上)
根据郑成功的使者传达的消息,漳州可是守了长达半年的时间才被明军攻陷的,府库的存粮一直支撑到了七月底,虽然人相食的现象还是无法避免,但那也是几个月之后才出现的。按照这个规律来计算的话,衢州才围了一个月而已,应该还只是粮食涨价而已,无伤大雅。
只不过,城外的明军并不知道,由于两军自四月起就开始在衢州鏖战,清军前后动员了超过两万人次的大军和倍于这个数字的辅兵,再加上夏税的损失和秋税还没开始征收,库存的粮食在抽调自各地的情况下都已经捉襟见肘起来。而陈锦为坚守下去和给援军提供粮草的行为更是加剧了民间的断粮现象,饥饿引发的杀戮已经降临到了这座城市,日甚一日。
夜色已经彻底笼罩大地,对于城内的一切可谓是一无所知的明军,除了巡夜、守夜的部队,以及那些日夜掘进的工兵外,其他明军已经用过了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